查文庫>2500字> 淺談艾滋病的預防論文

淺談艾滋病的預防論文

淺談艾滋病的預防論文

  艾滋病的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是一種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人體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以下是小編今天整理的淺談艾滋病的預防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摘 要】艾滋病的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是一種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人體免疫防禦系統方面的疾病。艾滋病被稱為“世紀瘟疫”,它就像一頭難以巡防的惡魔,正在慢慢地吞噬著人類,危害著人類文明的程序。

  【關鍵詞】艾滋病 傳播 預防

  艾滋病的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是一種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人體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1981年,人類首次發現艾滋病病毒,而到1988年,美國艾滋病患者就達到了5萬人,與此同時,艾滋病也以超乎人們的想象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傳播。1992年科學界曾預言,2000年人類將有250萬人成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而當人類真正邁進2000年時,全世界愛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繫帶者竟達到了3400萬,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數至少為1880萬,因艾滋病所造成的孤兒就有1320萬。正是由於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現在世界上每一個人,實際上均不同程度上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脅。因此,艾滋病的預防工作刻不容緩!

  一、艾滋病傳播的三種途徑

  性傳播。無論是同性、異性、還是兩性之間的性接觸都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全世界約有3/4的艾滋病毒傳播是透過性交進行的;而其中由約有3/4是透過異性性交傳播,1/4透過男子之間的.性關係傳播。

  血液傳播。血液傳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徑了。輸入被汙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汙染而又未經過嚴格消毒的注射器、針灸針、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險的。另外,如果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公用一隻未消毒的注射器,也會被留在針頭中的病毒所感染。在我國HIV病毒感染者80%是因為在吸毒中公用注射針頭所感染的。

  母嬰傳播。如果母親是艾滋病感染者,那麼她很有可能會在懷孕、分娩過程或是透過母嬰餵養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二、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染艾滋病

  一般的工作生活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會經馬桶圈、電話機、餐飲具、臥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設施傳播。

  艾滋病也不會透過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擁抱傳播。

  預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的流行,首先要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的危害的認識、由此改變人們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達到預防艾滋病的目的。

  三、預防艾滋病的措施

  抵制毒品,堅持戒毒,避免不安全性行為。

  不與他人,特別是靜脈吸毒者共用針頭、針管、紗布、藥棉等用具。

  不輕易接受輸血和血製品(要求醫院提供通過了HIV血檢的血液)。

  避免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膚的用具,如牙刷、牙鑽、指甲鉗、剃鬚刀、紋身針、穿耳針等。

  避免婚前、婚外性行為。

  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

  患有性病時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檢查諮詢和治療。

  HIV病毒體外很易被殺滅。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弱,離開人體後,常溫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內只能生存數小時至數天,在自然條件下則不能存活。高溫、乾燥以及常用消毒藥品都可以殺滅這種病毒。

  從理論上說,只要人們具有一定的知識並且修正了他們的習慣,就能避免感染上艾滋病。對艾滋病的預防來說,以艾滋病防治知識為依託,改變與艾滋病個傳播有關的高危行為,就可以避免艾滋病的流行。這樣看來艾滋病的預防似乎容易多了。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艾滋病的預防任務仍然任重而道遠。大量資料表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人數一直居高不下。實際上,這顯露了人們的僥倖心理和忽視態度。例如,在進行性行為的過程中不戴安全套的艾滋病感染者覺得不使用安全套不一定就會湊巧染上艾滋病。這種僥倖的心理是人們的思維定勢。在中國艾滋病的感染人群中,5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的所佔比例逐漸增大。當被問及是否知道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時,不少人回答,到了這個年齡無所謂了,何況感染後還有較長的潛伏期才發病,發病後又有藥物維持生命。所以,感染艾滋病對他們來說,不是很可怕的事情,是可以忽略的人生風險。因此他們不會因艾滋病而壓抑買春的衝動。在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當中,性傳播是最主要的途徑。它是艾滋病傳播在高危人群中與普通人群之間的橋樑。這種知識與行為相悖的現象比比皆是。

  行為的改變除了主觀努力外還要有客觀方面的強制。這種強制包括法律和道德層面的,還要有社會氛圍方面的。我國政府已經高度認識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緊迫性。艾滋病的防止關係到“國家存亡、民族興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指出:“對艾滋病的防治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不然,這個疾病會拖累國家的發展,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社會問題。我們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找出一條防治艾滋病的路子。當前,我們應摸清艾滋病高發區的病源和防治工作的主攻方向。要繼續加大投入,堅持實行免費的抗病毒治療,免費自願諮詢檢測,免費實施阻斷母嬰傳播,對艾滋病患者孤兒實行免費上學。全社會應給艾滋病患者更多的關懷,絕不能歧視他們。”

  我們不難想像,若干年後,當艾滋病的流行被遏制後,人們對社會邊緣人群的道德價值觀將有更多的認識和理解,對人權的理解將會更寬泛。這就是艾滋病防治帶來的深層次的社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