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500字>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2500字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2500字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2500字

  導語:家鄉的新年有著一股永珍更新的氣味,承載著悠久的中國文化傳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鄉的年味兒,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1】

  家鄉的新年有著一股永珍更新的氣味,承載著悠久的中國文化傳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臨近臘月,故鄉那股濃濃的年味已經隨著冬天那一陣陣凜冽的寒風緩緩向我們飄來。剛進臘月,每村每家每戶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須在這段時間裡殺豬。這殺豬啊,是把一頭已經挑選好的豬,一個人拽著它的尾巴,兩個人拽著它的耳朵,往一個專制木板一放,一刀結束了它可憐的生命,只聽見一聲撕心裂肺的叫聲,然後再燒一大盆熱水,把這豬往熱水裡一放,再經過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臘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婦天還沒亮就起來,為著早上這一碗碗美味的臘八粥做準備工作了。臘八粥就是用各種米、各種豆、各種乾果熬製而成的,不過多久,一碗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

  在臘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前奏。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頓飯,互相說說話,聊聊天,從這以後,全市戒備,大人們開始為辦年貨而操心了,而小孩子們也開始為壓歲錢能收多少而擔心了。在過年前家裡必須要經過一次大掃除,意味著除去這一年中不順心的事,還要把家裡的各種東西給擺出來。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團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個團圓飯。桌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食物,什麼牛肉、土豆、青菜、蘿蔔樣樣都有,平時見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這過年期間它卻不怎麼感冒,沒有任食慾,這可能就是大人常說的年飽吧。在團圓飯中最重要的就是魚,它預示著年年有餘。這魚頭一定要對著長者,大人們喝點酒,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愛的飲料,大家互相說著祝福的話語,其樂融融,到處都有濃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剛黑,鞭炮聲便響個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點左右,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禱新的一年自己能紅紅火火。那一夜整城幾乎徹夜未眠,一直響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熱鬧。一大早各家各戶都在自己門口貼上嶄新的和一個又大又紅的“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過年的新衣服給穿了出來,臨近中午,就要開始拜年了,提上年貨便向目的地走去,這小孩想收壓歲錢必須得磕頭,大人則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熱鬧。

  這正月後面幾天也就是到處拜年、吃飯,你有可能在到處拜年的途中收穫很多見識。

  正月十五,到處張燈結綵,玩花燈的隨處可見。在這一天,廣場上真叫人山人海,廣場上人們專門留出一片燃放煙花的地方,只聽一聲巨響,精彩絕倫的煙花表演也拉開帷幕,紅的、黃的、綠的什麼顏色都有,它們在空中翩翩起舞,做著不同的姿勢,彷彿一顆顆璀璨的小太陽在空中熊熊燃燒,分外漂亮。過元宵必須要吃湯圓啊,那甜美的湯圓吃起來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節正式結束了。因為學生們在這一天就開學了,大人們也開始正常上班了,雖不捨,可這春節也已離我們漸漸遠去。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2】

  算起來,我已經有4年沒有回家鄉過年了。每到春節期間,我就會十分懷念家鄉過年時發生的那些事兒。和城裡枯燥無味的春節比起來,家鄉的年味兒更濃,春節顯得更傳統、溫馨、讓人嚮往。 我的家鄉坐落在五臺山腳下。記憶中,家鄉的人們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莊稼人——每天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整日和黃土坷垃打交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類是打工者——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裡搞建築,開春出去,冬天回家,每日與龍門架、攪拌機、塔吊、水泥、沙子、磚頭為伴。

  在這種情況下,年在家鄉人眼裡就變得十分重要了。在家鄉人的眼裡,過年不僅意味著辭舊迎新,更重要的是,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休息幾天,回家和親人們團聚,享受美好的親情、愛情、友情了。這個時候往日寧靜而忙碌的村莊就變得熱鬧溫馨起來。 從臘月開始,家鄉就開始有了年的氣息。記得,趕年集是一件讓孩子們十分高興的事情。家鄉有句話叫做“趕年集,買新衣,吃的玩的樣樣齊”。趕集的當天,孩子們早早的就起床,跟隨父母來到集上,吵著嚷著要買自己喜歡的糖果和新衣服;大人則為了砍價而忙於和小販“唇槍舌戰”,買新衣服,買莊稼人平日裡很少能吃到的雞鴨魚肉。趕年集還要買年畫,年畫各種各樣,寄託了鄉親們不同的願望。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鄉親們“辭灶”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就真正過年了。這一天,鄉親們會準備一種老家的特產——“稀”,據說這種東西是以小米為原料經過發酵固化而成的,吃到嘴裡粘粘的,甜甜的。到了晚上月亮升起的時候,鄉親們便在盤子裡擺好了“稀”,放在灶臺上,然後就開始放鞭炮。小的時候我問過母親,為什麼要在灶臺上擺放“稀”,母親說,“稀”是給灶王爺吃的,因為這一天晚上,灶王爺要上天給玉皇大帝彙報各家一年來的情況,為了防止它上天亂說,就讓它吃上“稀”,把它的嘴粘住,說不了壞話。或者讓灶王爺吃上“稀”,心裡甜絲絲、美滋滋的`,就光向玉皇大帝彙報好事,等到大年初一一早再把他給接回來。這樣求得一家人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過完了小年,鄉親們便開始忙著做麵食了。蒸饅頭、蒸包子、栆饃和粘饃。莊稼人平日裡忙於種地和收割,沒有時間和心思講究吃喝。但是過年就不一樣了,有了閒工夫,把平時顧不上吃的花樣麵食都吃個遍。包子有韭菜雞蛋的,也有豬肉大蔥的;栆饃就是把栆嵌在面裡,做成各種花樣;粘饃就是把黃米麵夾在白麵裡,蒸熟了光看那黃白相間的顏色,就已經垂涎三尺了。年三十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貼對聯了。我小的時候,很少有人家買對聯。各家的對聯都是村裡的文化人負責寫的。相親們只要自己買好紅紙,根據自己房子的多少和高低裁好了紙,寫上各家的名字,送到“文化人”家, “文化人”就會免費為各家各戶寫好對聯。貼對聯,象徵著吉祥、表達著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說的就是春節貼對聯的習俗。

  年三十兒的下午,家裡的男人們就開始張羅壘旺火了。在家鄉,家家戶戶不分貧富,過年的時候都要壘至少一個旺火。“旺火”,顧名思義,象徵一年的日子旺、財運旺,對於農村人更重要的是——人丁興旺。壘旺火最主要的東西就是煤塊,輔之以磚頭、玉米棒子和秸稈。先將磚頭平放,擺成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在磚頭的中間放入柴火做引燃的材料,這樣在柴火的周圍把煤一塊一塊壘成圓錐狀直至上面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