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作文200字(通用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作文200字(通用15篇),歡迎大家分享。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吳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負重傷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卻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志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勾踐害怕自己會因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子,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加勞動,在越國人民的同心協力之下,越國強大起來,最後找到時機,一舉滅亡了吳國。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青年時期曾經遊歷全國各地,接觸社會、體驗民情、考察史蹟。後來他繼承父職做了太史令,閱讀了國家國家珍藏的許多古代文獻。在此基礎上,他開始秉承父親的遺志撰寫《史記》。
正當司馬遷專心著書的時候,發生了李陵事件,司馬遷秉公直言,觸怒了漢武帝,被處以宮刑。宮刑是腐刑,汙及先人,見笑親友。讓一個男人不是男人。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的創作,強忍屈辱,在痛苦中發憤著書,用畢生精力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魯迅讚譽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漢朝有個人名叫孫敬,自小就喜歡讀書,勤奮好學。孫敬每天晚上都學得很晚,為了避免發睏,影響讀書,他想了個辦法:用繩子的一頭拴住頭髮,一頭拴在房樑上,一打盹,頭一低,繩子就會把頭皮揪疼,精神又重新振作起來,這樣就又可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孫敬勤奮學習,收穫很大,後來成為了一個有學問的大家。
戰國的時候,有個人名叫蘇秦,他總想幹一番大事業,然而由於學識不夠,總也早不到合適的事情。他心裡想,一個人難道能這麼沒有志氣嗎?從此,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讀到深夜,要打盹了,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鮮血直流,睡意全無,於是他又振奮起精神,堅持學下去。
蘇秦就是這樣勤奮讀書,持之以恆,最終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讀一篇文章。忽然看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他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以勉強用來讀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當做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時代的孫康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床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迎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全無,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樣的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做了大官,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你知道我崇拜的人是誰嗎?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而是發明大王——愛迪生。愛迪生髮明過許多跟我們生活有關的東西,如電影、電話、電燈、電視、留聲機等等,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們知道他是怎樣發明這麼多東西的嗎?他小時候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但是他遇到問題總愛問“為什麼”。
愛迪生如果實驗做不好,不會灰心,繼續努力,這就是成功的原因。最後請大家記住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我們要學習愛迪生這種勤學好問、堅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學習。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齊白石62歲時就開始對蝦寫生。
齊白石在小院子裡的水池中養了蝦,以觀察蝦的形狀。齊白石68歲時對蝦的形象進行了重大的改造,淡墨畫出的蝦頭,蝦身加上一點重重的濃墨。蝦眼改小圓點為兩橫筆,蝦腿八條減為六條,1934年,齊白石71完成了畫蝦的最後的改造;後腿有六對減為五對,簡約、概括、唯美,達到了“似與不似人間”的境界。
今天我讀了齊白石畫蝦這個故事,想到的就是多觀察事物,胸有成竹;就可以做好一切的事情。
名人故事作文 篇7
我們學習了第五課《灰雀》,講了列寧愛護鳥類、關心兒童的故事。文中講列寧在養病期間餵養了三隻小灰雀,每天去公園散步時給它們帶來麵包渣和穀粒,列寧非常喜歡它們。直到有一天,列寧發現那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不見了,這時,他看見了一個小男孩,從小男孩吞吞吐吐的話語中,列寧猜到了是小男孩捉走了小灰雀。但是列寧並沒有問小男孩,他相信小男孩是誠實的,他想給小男孩一個認錯的機會。
我們應該學習列寧愛護鳥類、關心兒童的精神,學習小男孩勇於承認錯誤的精神。
名人故事作文 篇8
今天我讀了,《中外名人成才故事》一書中的`(諸葛亮)一文,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敬仰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足智多謀,他不愧為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
諸葛亮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我最喜的是“草船借箭”周瑜讓他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若是一般人肯定緊張的不得了,而他不慌不忙,開動腦筋,三天內“借”到了十幾萬支箭。
如果諸葛亮不博覽群書,通曉古今,他不會在三天內弄到箭。從中我覺得我們現在學校讀書,更要認真學習,將來要像諸葛亮一樣,發揮自己的才能,報效我們的祖國。
名人故事作文 篇9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衝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麼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裝置,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現在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名人故事作文 篇10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大學者,他小時候刻苦讀書的故事世代流傳。
匡衡從小起就熱愛讀書,可那時候白天要幫大人幹農活,沒有空餘時間。晚上很想讀書,可家裡窮得連點燈的油燈買不起。
匡衡的鄰居是個屠夫,家裡雖然也不是很富裕,可有豬油點燈,而且這個鄰居每晚都要點燈殺豬。匡衡知道後,就想辦法,怎麼把光偷過來呢?
有一天,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燈光從小洞裡透了過來,射在書上。因此,匡衡每晚都能讀一兩個時辰的書。
可沒過多久,屠夫鄰居發現了這個洞,就跑過來責問。
小匡衡只好把真實情況告訴了屠夫,還向屠夫賠禮道歉。屠夫是個很通情達理的人,看到匡衡這麼用功,就借豬油給匡衡點燈看書。
名人故事作文 篇11
我讀了一本《中華成語故事》不光學習了很多成語,還知道它們分別對應的故事,特別有意思。其中,我最喜歡幽默詼諧的叫《空中樓閣》的故事。
故事講了一個財主從沒出過遠門,一天他看到鄰村的一棟樓房很羨慕,心想:“我有錢,也可以造呀!”財主一回家,就找了幾個工匠來造樓房,工匠們很快就買來材料,開始打地基造房子了。有一天財主來看,很不滿意地說:“我要的是三樓,誰讓你們從一樓開始的。”工匠們哭笑不得趕緊放下東西走人,只留下財主一個人在地基上發愣。
透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金錢是永遠抵不過智慧的,小朋友們千萬不要學習那無知的財主哦!
名人故事作文 篇12
那天,我看了少年立志造橋的茅以升爺爺的故事,我很感動,他小小年紀,就一立志學會造橋,為鄉親們造最結實的橋。勤奮好學的茅以升,十五歲時考進了唐山路礦學堂。在那裡學習的五年中,僅筆記他就記了九百多萬字。在學習中,他得出了一條經驗,看一遍不如背一遍,背一遍不如寫一遍;人的四肢、頭腦就會越用越靈,相反,長時間不用就會長鏽。
由於他的勤奮學習,終於成了一名橋樑專家,造出了我國錢塘江上的大鐵橋。我要向他學習勤奮學習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長大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名人故事作文 篇13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名人故事作文 篇14
今天,我在看新聞時,無意中發現了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於是就開始讀他的資料。張亞勤博士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他是數字影像和影片技術、多媒體通訊方面的世界級專家。張亞勤博士現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負責微軟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的科研及產品開發的整體佈局。他同時作為微軟大中華區戰略決策委員會的成員,與其他成員一起,領導微軟在大中華區統一戰略的制定,推進微軟在這一地區的業務發展、市場策略及本土自主創新。
名人故事作文 篇15
蘇東坡讀到王安石的《詠菊》詩“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後,很不以為然,心想菊花敢與秋霜鏖戰,至死焦乾枯爛,並不落瓣,於是隨手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後來蘇軾調任黃州團練副使,在重陽節後的一天步入菊園,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已無一朵菊花,這才知道,同為菊花竟也有落瓣與不落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