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200字> 【實用】春節的作文1200字集錦8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實用】春節的作文1200字集錦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那麼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春節期間,我來到了上海,這個著名的大城市,在這兒,曾經是呼籲風雲的時代,這座大城市,又和我們生活的沿海城市有什麼不同呢?它又是充滿了怎樣的年味呢? 我們來到了最具老上海味兒的地方——豫園,也不說是人山人海,只要你一個不小心...

  等待小生命的誕生是激動人心的;等待某種結果的揭曉是緊張的;等待某部影視作品的開播是急噪不安的。等待的感覺就好象度日如年,可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有耐心。聽著聲聲爆竹,看著朵朵煙花,人們都在等待著另一個得開始。

  小時候,我和夥伴們日日盼望過年。除夕一到,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地忙起來,我家更比別家忙。從我記事起,除夕那天,我家一大景觀就是父親寫春聯的熱鬧場面。父親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全村人幾乎都請父親寫春聯,父親也高興,有求必應。

  新年舞社火社火,廣泛流行於甘肅各地,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曆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傑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

  新年新氣象,新年新生機,新年新機遇,新年新契機,新年新希望,新年新業績。新業績開創新生活,新生活定有新運氣。祝你猴年好運、新年大喜。新年許下心願,朋友傳遞祝願,幸運心甘情願,開心自覺自願,幸福一廂情願,猴年如你所願,事事...

  過年了,過年了!早就盼望著過年。新年老人帶著歡樂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臉樂開了花。過年了,大家都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煙花,衝到門外,高高興興地點燃了引線。啊,多麼的美啊!天上頓時開出了一朵光彩奪目的鮮花,天空被染的格外耀眼。

  春節期間,我和爸媽到爺爺奶奶家過年。吃飯時,奶奶端上了美味可口的年糕。我心一急,連手都沒顧上洗就大口大口吃了起來(我最喜歡吃年糕了)。

  “嘭!”“啪!”“噼裡啪啦!”吃完年夜飯,鞭炮聲與煙花聲爭先恐後地鑽進了我的耳朵。我迫不及待的跑到了陽臺上。啊!那鞭炮與煙花,把夜空照耀地如白晝一般。那月亮、繁星,都黯然失色了。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我的老家在沂河邊上的一個極小的小村。家在臨沂,我在青島。一道海灣隔著回家的路,一條路連線著我與故鄉。

  小時我常回老家的。父母也經常會買上汽車或火車票,帶我走三四個小時的回家之路,小時候回家很快,我會睡在母親懷裡,醒來時,發現我已經回到了溫暖的老家。那時我還未成熟,最喜歡趴在爺爺的床上學著爺爺打呼嚕的聲音,也最喜歡家裡人生火,用大鐵鍋做出的可口飯菜;每到晚上,去門外看滿天的繁星,看銀河、牽牛、織女,聽長輩們講那些古老神秘的神話故事,那些星,真亮,真純。我常會和爺爺一起乘著電動三輪車去不遠的沂河岸邊,看滔滔不絕的水日夜不息地流過。我曾天真地問爺爺為什麼河水總是永無窮盡的,爺爺意味深長地告訴我說,這些水都是海里枯乾的水蒸發成的,自然不會衰竭。我只是似懂非懂。

  長大些我便不願意賴在媽媽肩上睡覺了,原本安恬的睡夢變成了焦急的等待。還時不時有老家打來的電話。當時的我著急得恨不得一下子就飛到老家的河旁,但是這路,好像永遠走不完。

  我真的不希望,不希望看到回家的路越走越長,親人們一遍遍打來催促的電話,而我,還遠在他鄉……

  今年春節,我又踏上了歸途。在車上算起來,已有一年多沒有回家了。在四五個小時的路程中,我竟感到一時茫然,偶然驚覺還有幾篇語文課文沒讀完,於是又在車裡看起了語文書,看著看著,竟忘卻已到家門。出來時,我一隻口袋裡放著手機,裡面安裝著不少新軟體;一隻手夾著課文剛讀完一半的語文書,又一隻手拿著裝有數學地理的書包。照例每天學習,有時出去兜風,與家人的交流卻少之又少。

  回家的當天下午,依照習俗,我們去給逝者上墳。一片小樹林,地上隆起了一個個土丘,站立其中,環視四顧,滿目蕭瑟寂寥。其中不乏有落葉歸根者,亙眠此地。他們對故土的思念情深,震動了我,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與家的距離在漸漸變遠,我與祖輩的隔膜越來越深,揮之不去。也許你在不斷拓寬你的人生,卻忘記了站在村頭默默注視你的親人、朋友;你記得各種數學公式,職場營銷手段,卻忘記了回家的路。

  春節那天,按照習俗,全家人包素餃子,我們五點鐘起床,跪拜家裡的長輩們。一桌團圓宴清淡,但透出來的卻是純正的香。晚上,我仰望星空,看到銀河、牽牛、織女,回想起一個個長輩講起的古老神秘的神話故事。

  第二天天大晴,我們一大家子人拍了全家福。在我和爺爺奶奶的合影中,我摟著爺爺奶奶,笑得天真,就像個孩子。

  時間飛快地過去,轉眼我要回去,一家子人都來送我們。爺爺幾分鐘前才驚悉我們即將離開,顯得有些悵然。我告訴爺爺,我們還會再回來,只聞他微嘆一聲,不再說話。我們上車,離開了這個小村。過沂河時,看那奔騰不息的流水,我頓時明白了爺爺多年前對我說的話。宇宙本是一次又一次的輪迴,當人們落葉歸根後,他們的身軀必將再作為新生命的一部分。汽車飛速運轉著駛向青島,而我一直向窗後看去,想要把這路記清。父親笑說不必,有導航器指引。後我反問心靈如何?父親默然。

  故鄉,不必你過於依戀,但在你出那沾滿塵土的村門之前,請你回頭看看那些為你默默祈禱著的親人和朋友們。如有時間,回家看看。

  漫長的回家之路啊,請你不要如此遙遠,遙遠到我看不見故鄉金燦燦的麥野;請你不要如此阻隔,阻隔到我聽不見故鄉淳樸的鄉音!

  我真的不希望,不希望看到回家的路越走越長,親人們一遍遍打來催促的電話,而我,還遠在他鄉……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臘月二十三天氣晴

  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農曆的二十三,也就是“祭灶”。

  一到下午,媽媽就忙活了起來,先是和好面,準備拍灶餅。我也幫媽媽打下手,媽媽把灶餅擀好放到鍋上後,我就負責翻。不一會兒,第一鍋灶餅就出爐了。我正準備吃一個,媽媽忙說:“先放下,去把灶糖拿來。”我很聽話地拿來了灶糖,看媽媽準備幹什麼,只見媽媽把灶糖和灶餅放在一塊,說:“灶王爺,來吃灶糖和灶餅吧,保佑我們一家平安。”我很好奇,問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媽媽也說不清楚,只是說這是傳統。

  我就自己上網查了一下,瞭解了有關“祭灶”的傳說:原來“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

  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來,即將新購來的灶君神像貼到灶臺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於全家人。

  原來,祭灶還有這麼多講究呢,今天,我總算是明白了。

  除夕天氣有風

  今天是的三十!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放鞭炮,告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下午,媽媽很早就調好了餃子餡兒,和好了面,不到三點,我們全家上陣,開始包餃子。我不怎麼會包,就跟著媽媽瞎摻和。

  媽媽包餃子的速度可真快!像變魔術似的,皮放在手中,用筷子夾上一點餡兒,兩手輕輕一捏,一個鼓鼓的餃子就成了。媽媽把包好的餃子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案板上,就像一隊隊等著檢閱計程車兵。我也忍不住動手包了起來,包得很慢,而且也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我也很滿意,畢竟是我親手包的餃子呀!過了一會,只見媽媽把一顆花生包在了一個餃子裡,我感到很奇怪,問:“媽媽,為什麼要包一個花生啊?”媽媽笑了笑說:“誰吃到這個餃子,就說明誰今年運氣格外好。”哦,原來是這樣啊。

  不一會,餃子下好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就想吃,卻被爸攔下了。哦,想起來了,今天很特別,要放過炮才能吃餃子。爸爸拿了一掛很長的鞭炮,掛在樹枝上,鞭炮“闢哩啪啦”響起來,很希望自己能吃到那個餃子。等我把一碗餃子吃完了,也沒吃到花生。我有點失望,一會兒,爸爸高興地叫起來,原來他吃到了那個餃子。爸爸顯得格外高興。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等著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還沒開始的時候,爸爸給我講起來年的來歷。“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可真有意思,原來,過年還有這麼多好聽的傳說呢。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我的家鄉蓬萊位於膠東半島,黃海和渤海交界處。這裡瀕臨大海,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自古就被成為人間仙境。這裡不但有著八仙過海的傳說,還有各種有趣的民俗。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大家就開始為新年做準備了。過小年又叫“辭灶”要祭灶神。

  這天開始,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過後就開始除塵,蒸餑餑、做年糕、炸丸子、做“團圓餅”和“聖蟲”等麵食。據說小年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餑餑味道很特別,最香最好吃。

  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面魚、壽桃等麵食,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

  年前要蒸許多特大號的“大餑餑”,大的有兩三斤重,用紅色的顏料來裝飾,正月裡作為主食招待客人。蒸饅頭時,開口的饅頭,要說饅頭笑了。還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麵糰剪成小刺蝟、小燕子、小豬等各種形狀,蒸出來之後,用顏料畫好,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麵塑。通常除了大饅頭之外,面魚和“聖蟲”做的最多,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裝飾呢。

  “聖蟲”諧音“剩蟲”,又被叫做“神蟲”。 “聖蟲”的前身被認為是龍,用麵糰來做“聖蟲”祈求每年都能夠風調雨順,希望家中能夠糧食滿倉。先將麵糰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長條,粗頭朝上作頭,細的一端繞著頭盤成兩圈,然後用剪刀剪出“聖蟲”的嘴,把一枚硬幣放進“聖蟲”嘴裡,接著剪出神蟲身上的鱗片,最後便是用綠豆安“聖蟲”的眼睛。做好的“小聖蟲”要一對一對地分別放在麵缸、米缸、菜盆、冰箱裡,意味著來年米缸、麵缸不招蟲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魚通常用木頭模子做出來,蒸好後用顏料畫好眼睛和鱗片。放置在窗臺、櫃頭,意味著年年有餘。

  家有女兒的人家要做團圓餅,也叫“太陽餅”,形狀像太陽花,層層疊疊做成太陽狀,每一層都塗上蜂蜜、芝麻,外圍折成盤疊交錯的花瓣狀,上面用刀刻上稜形花紋,再用紅棗鑲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孃家時,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餃子之外,臨走還要帶走一塊團圓餅,意味著幸福團圓,生活甜蜜。

  臘月三十這天,除了貼春聯掛燈籠,主要就是包水餃了。這天要準備兩頓飯的水餃。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餃,寓意發財。初一早上的餃子裡更熱鬧了,有些水餃裡包有錢(硬幣)、紅棗、魚、豆腐、花生仁、糖塊等,有各種含義呢:吃到硬幣意味著來年會發財,有錢花;糖意味著甜甜蜜蜜;魚意味著年年有餘;豆腐寓意有福氣……吃到者象徵在新的一年裡吉利、如意。為了吃到更多的好東西,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點鐘要起來拜年,拜年是按照輩分拜,到輩分比自家大的人家裡,男的還要對著家譜磕頭,然後到桌子上喝幾杯。晚輩拜年,收紅包,放鞭炮,各家各戶燈火通明,路上只聽見相互問候的拜年聲,這時年味是最濃的了。

  初二開始,便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了。正月裡,有扭秧歌、劃旱船、踩高蹺等各種表演隊走村串戶進行表演,可熱鬧了。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過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戶戶皆用蘿蔔、胡蘿蔔、大白菜根莖做成許多小油燈,中間挖空,裡面倒進融化的蠟油,用棉花做燈芯。十五傍晚送到墳前、祠堂點燃,稱為“送燈”。傍晚,房間、院內各角落、門兩側、馬廄、豬圈、廁所、鍋底洞都點上油燈。這天早飯吃糕、元宵,晚飯吃水餃,飯前開始放煙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點門”、小煙花,奶奶說這天放“點門”,以後眼睛不疼,有好兆頭。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萊閣廟會,好多景區免費遊玩。天后宮對面的戲樓、廣場有俚俗戲劇和大秧歌。人們給天后娘娘進香後,便與親朋好友在天后宮前看戲看秧歌,趁興遊覽蓬萊閣及其附近名勝,直至盡興而還。這天過後,年味就漸漸褪去。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又是新的一年,我們已經把20xx給“趕走”了。把20xx這個新的年氣給“迎來”了。它來臨之前便會送給我們一個大大的、神秘的“獎勵”。那便是眾人仰慕的,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春節。

  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開啟日曆,一眼望到的就是離得不遠的春節了。我太興奮了!春節穿新衣、剪春聯、放炮竹、吃餃子……這些都是過春節必備的要素。我急忙的像閃電一樣把我在網上訂購的新衣服拿出來看一下,這時候我媽和我爸也被我那洶湧的氣勢給“震”起來了。我把昨天在大街上買的紅紙拿出來了,讓我媽媽剪。我媽說:“就不是個春節嗎,就把你樂成這樣?”我反而有理的說:“春節是新一年來臨的預兆,家人團聚的日子,在外地幹活,想家的大好日子!也是最喜歡的節日!”我媽也被我無人能敵的精神“制服”了。於是我媽就去剪春聯了。

  這一天便是除夕了,太棒了!明天就是春節了。我媽剪的春聯已經完成了,非常好看,上面是幾個小人在握手,上面還有一個福字。然後我爸就去街上買炮竹了,我特意的囑咐爸爸一句:“買大一點、長一點,把新年過得熱熱鬧鬧的!

  我爸說:“你小子,平時過什麼節日都聞之不理,過個春節,你倒是很有勁啊。好就買大的、長的!我的臉上笑意持久,心裡則更高興不過了。晚上,不是有個規矩嗎。除夕之夜,要守歲。我、我媽和我爸一塊在那兒守歲,我們的電視也陪著一塊守歲。過一會兒不久。天上便多了一份大大的、美麗的色彩--煙花,可美麗了。一點火,“唰”的一下就飛上了天空!然後天上五彩繽紛,砰砰砰……我們家也不甘下風,早就準備好了煙花。我要明天回家放,因為明天放會更熱鬧!

  天亮了,我定的鬧鐘五點就把我叫醒了,我起來喊我我媽、爸說:“回家過年啦!”在開車回家的路上,這些人比我們起得更早,因為他們要放炮竹,一路上砰砰砰……大地上多了一層地毯!這層地毯是紅色的,這樣顯得年更美好了!不久便回到了家中,看到了我奶奶正在包水餃,奶奶說來啦。我們手中提著年貨回家啦!我也看到了我大爺和我大娘正在做飯菜,餃子包好了,開始下鍋了,香噴噴的餃子氣味,我的口水已經在蠢蠢欲動。看見水蒸汽越來越強大,我也知道餃子已經快熟了,開始出鍋啦。餃子已經從白色的麵粉變成了黃色的食物,開始上碟了,再配上奶奶釀的醋,簡直就是老鼠配大米!我們要開始吃團圓飯了,路上不僅只有餃子,還有魚、豬頭、鴨子、羊腿、雞肉、羊奶,包括飲料、果汁,還有我爸和我大爺老爺我奶喝的啤酒。我沒想到我大爺也來了,大娘、我姐、我哥都來了!這個年過的更有趣味了!

  我開啟電視中央衛視裡全是各地方人過新年的熱鬧場面,還有一些在外地幹活的人們,也紛紛做火車回家了,太幸福了!飯後我們要放炮竹了,我爸剛想找打火機放炮竹,我說:“慢著,爸,今年的炮竹就由我來放吧!”我爸不放心,開始拒絕了。我堅持不懈,最終--打火機還是落到了我的手上。我戴上了帽子,捂上耳朵,一點火,我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的跑。砰砰砰……把我嚇到了。炮竹非常的.長,有十幾米,其中大炮雷佔一半,放了大約半分鐘,我們的門口也鋪上了地毯。其實我忘了說了重點--那就是磕頭。獲得紅包!

  我在早上起來後,這麼早的讓我媽爸起床,就是為了獲得紅包。我說:“爸媽做好,我一人磕三個頭”。我一跪,一個、兩個、三個。然後我就起來了你充滿了“$”。一會兒我媽抽出抽屜,拿出兩個紅包,我直流口水,拆開一看,一共四張大大的紅票。立馬送到我的存錢罐裡,然後開車回家第一件“大事”。就給爺爺奶奶拜年,又獲得了四張紅票。我的大爺大娘來的時候,我又磕了頭,又獲得了四張。我的存錢罐已經有了十二張啦!你會問,上年及好幾年的拜年錢哪去了?我只能說被媽媽給收走了,今年我可不會了!我要自己花,買炮竹玩,買新衣服穿!晚上,天上砰砰砰……全是美麗的煙花,太美麗了,象徵著一年的幸福!

  我喜歡的春節就是這麼隆重,幸福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是個幸福的節日!我愛春節!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記憶中的春節是從最冷的臘八開始的。

  臘八那天,媽媽便開始製作香甜可口的米通,我們俗稱“炒米糖”。製作過程比較繁瑣:先是把糯米用一個大飯甑蒸熟,花三五天時間曬乾,然後放在燒熱的大鍋上來回翻炒。一會兒功夫,蒸熟曬乾的糯米粒便神奇般地迅速膨脹。再把膨化了的糯米盛放在大竹筐裡,澆上事先熬好的糖漿,用粗竹筒把糯米糖漿壓平,冷卻後平均切成小塊,就成了過年時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小吃。炒米糖製作完畢,就開始炒花生、炒瓜子、炸薯片、炸油皮、炸玉蘭片……媽媽說,這些小吃一定要提前炒好,然後密封一段時間拿出來吃才不會上火。可我總是不聽她的話,經常偷著吃,結果每每口舌生瘡、痛苦萬分的時候才後悔不已。這個時候,媽媽便會煲一鍋一種長在田間喚作“狗貼耳”的下火涼茶給我喝。

  當然,這段時間人們還會開始釀米酒。這種酒現在已經非常有名,很多商店超市和菜場都有出售。王安石詩中提到的“屠蘇酒”我沒見過,但對於“米酒”我是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說我是喝著它長大的。小時候,家裡只有在過年才會奢侈地釀米酒,平時大人捨不得用糯米釀酒喝——對於窮人家來說,釀酒是非常浪費糧食的。當然,釀酒也是挺有講究的,每個程式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否則,一大缸甜米酒就可能成了“酸酒”而難以下喉。

  等到各種年貨都準備完畢,臘月二十五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所謂的“年關”了。從這天起,年的氣氛便越來越濃:先是噼噼啪啪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響,給人新年已至之感;再是家家戶戶忙碌著清潔整理房屋,俗稱“掃屋”,又稱“掃塵”。“塵”與“陳”諧音,寓意掃除過去一年的晦氣和黴運,迎接新一年的好運。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寫春聯了。記得村裡有個退休教師,寫得一手好字。每逢除夕將至,村裡人便會買上紅紙、提上年貨到退休教師家裡登門求字。老教師頭髮鬍子都已發白,喜歡在棉襖外面套一件黑長袍,清瘦的臉上戴著一副黑框老花鏡,看起來就像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學究。只見他把紅紙鋪開,手握掃帚大的毛筆,顫巍巍地蘸上墨水,然後大筆一揮,那些字便行雲流水般呈現出來。他寫完後還會搖頭晃腦地讀一遍,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人壽年豐家家樂,國泰民安處處春……”我喜歡一邊看他寫字一邊模仿他的姿勢,然後偷偷記住那些字的讀音,久而久之,我比同齡人認得的字都多,而且全是繁體字,這一優點我到現在都非常得意。

  到年三十,家家戶戶便開始貼春聯。“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詩中提到的桃符在我們家鄉是沒有的,但總歸與春聯的寓意相差無幾罷。我一直都覺得貼春聯是很神聖的事,因為春聯內容是我們在新的一年裡所希冀的,如“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我們不就希望和和順順、平平安安嗎?辭舊迎新,舊的對聯是一定要先撕下來燒掉的,講究的人家還會在大門口燃一柱香、放一串爆竹,如此才能把新的春聯貼上去。

  貼完春聯,家家戶戶就開始張羅年夜飯了。“年三十不洗澡來年會變牛”,小孩子聽了爺爺奶奶的提醒後,都早早地洗完澡穿上新衣服等待“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寓意團圓和睦。全家人圍著豐盛的晚餐談笑風生,一邊就餐一邊道著祝福、說些吉利的話,最後的剩菜剩飯也被叫做“年年有餘”。晚飯過後,全家人聚集在客廳看“春節聯歡晚會”,桌上放著小零食,大夥邊吃邊聊邊看,在歡聲笑語中直到子時,俗謂“守歲”,也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這個時候,鞭炮和煙花不斷地響破寧靜的夜空,家家戶戶燈火明亮,孩子們玩著各式各樣的煙花,大人們則開始分發壓歲錢,節日熱鬧的氣氛在後半夜才平靜一點。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兒時的春節總是那麼快樂、那麼滿足,彷彿一條條歡流的清溪,又像一幅幅靈動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此起彼伏地出現。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冬天,已經悄然離去;春天,正在快步走來。一年又一年,春節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傳統節日,已經被人們關注了無數次。雖說每一年都有春節,可是每一年的春節,又是大不相同。

  過去

  打我記事起,春節是這樣的。一推開那上了年紀,吱呀作響的門,就聽到二媽洪亮的喊聲:“喲,子涵回來了!讓我看看,又長高了吧?”我穿著紅衣,戴著紅帽,被母親領著向每一位親戚問好。進了裡屋,只要一見到哥哥和小狗“妞妞”,我一下子就顯出了調皮的本性,和哥哥一起爬被垛,逗狗,有時甚至把妞妞抱上了床,或是摔得鼻青臉腫,但我的臉上卻綻放著笑容。“包餃子嘞!”當年邁的奶奶有點兒吃力地端著麵糰和餡走過來時,就意味著全家要開始為年夜飯做準備了。哥哥總是比我包的快,而我則不服氣地加勁包,實在急了,我們便會在炕上滾來滾去地打起來,讓一家子人笑翻了天。每當包到興致勃勃的時候,掛在樹上的鞭炮總會“噼裡啪啦”響上好一陣,偶爾還有二踢腳,炸響了比地震還可怕。於是我和哥哥便一起躲到牆角,捂著耳朵,縮著身子看鞭炮把夜空染成火紅色,異常美麗。而我們的紅褲子,早已被面粉和灰塵染的不堪入目。

  過去的春節,是熱鬧,是團圓,是其樂融融。

  現在

  這個春節則是另一種樣子。妞妞被送走了,奶奶離開了我們,家裡的羊也少了很多,大家的興趣好像全變成了打牌,談笑的聲音和牌摔到桌子上的聲音不絕於耳。我幾乎是個“牌痴”,根本不會玩兒什麼“升級”,於是去找哥哥。“別煩我,我看小說呢!”看到他被手裡比手還大的手機,緊緊粘住了雙眼,我嘆了口氣,去找姐姐們。兩個姐姐在電腦前看電視劇。看著電腦裡那些無聊的男男女女,和姐姐們令人匪夷所思的笑容,我又離開了。客廳裡還是一片吵吵嚷嚷,一張張撲克牌還在桌上舞蹈。此刻,鐘錶上的指標似乎走累了,速度比平時慢了好幾倍。“哎?還沒給壓歲錢呢!”正說著,二媽塞給我幾張錢。很快,我手裡便塞滿了紅紅的紙幣,沒有紅包,也不用磕頭,今年的壓歲錢似乎給的太痛快了,令我難以接受。回到客廳,我看到坐在沙發上的爺爺,獨自一人抱著柺杖,看著忙忙叨叨的兒孫們,臉上的皺紋組成了微笑,還時不時地瞟一眼電視裡花裡胡哨的電視節目。窗外的太陽撒進來的光像一層薄薄的,金黃的紗把他罩住,像是一尊沉默的雕像。我找來花生和糖,與爺爺一起吃,爺爺渾濁的眼裡露出點笑容:“唉,有個伴了,好埃”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覺得我們兩個有點像。我們就這樣一直吃啊吃,聊啊聊,直到我都吃飽了肚子,爺爺把家裡那些近親遠親全扯了一遍,外面打牌的聲音還沒停,簡直震得人耳朵疼。最後,下午五點多,母親和我回了北京的家,於是這個春節我沒吃到一個餃子。

  今年的春節,是撲克牌,是壓歲錢,是無所事事。

  未來

  再過幾年,隨著資訊科技飛速發展,也許會有iPhone 10,會有windows 12,但春節呢?哥哥抱著最時尚的智慧手機看小說,姐姐捧著最靚的平板電腦看大片,大爺大媽們擠在電腦前愜意地與網友打麻將、下象棋,還不時的上微博、微信發個訊息,而我呢,也許只能在遠隔千里的海外,透過影片聊天與父親母親對話了吧。壓歲錢,全打到銀行賬戶裡了;餃子,全換成了速凍的;對聯,都換成LED屏了……

  未來的春節,是冷漠,是高科技,是資訊世界。

  春節,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一直在變化著。可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察覺得到?

  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在千變萬化的春節裡,選擇最質樸,最傳統的那一種——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過春節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每到春節,人們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去街上買東西準備做年夜飯。街道上處處張燈結綵,十分熱鬧,家家戶戶貼著“倒福”、掛著燈籠。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紛紛面帶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場,有的購物,有的遊玩。這樣熱烈祥和、繁華喜慶的節日氣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晚上,全家人團團圓圓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男女老少歡聚一堂,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共享新春之樂。當晚,煙花怒放,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等到半夜零時,爆竹齊鳴,歡慶新年的到來,那是多麼激動人心呀!我想此時此刻,全國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歡慶新年的到來吧。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湯糰,即希望“年年高、團團圓”的意思;大年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們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時,首先要到最親的長輩家裡拜年,然後是平輩間互相拜年。長輩們都給我們小孩子發紅包,我們可高興啦!哦!我差點忘了告訴你們,過春節時,家家戶戶的房子裡都要放兩三根甘蔗,因為甘蔗代表“節節高”;年夜飯中也總有一道菜是魚,因為“魚”和“餘”是諧音,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當然,在春節裡,千萬不要說不吉利的話,否則會被長輩埋怨,說你不懂規矩的。

  過春節讓我瞭解了春節時各種各樣的習俗,體會到了人世間的親情,也體會到了朋友們之間那種純潔無瑕的友情。雖然我的口袋裡裝滿了的紅包,有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後的打算,你們想知道嗎?

  古人曾曰:“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我要在歡樂的節日過後,在20xx年的開始,向著新的目標前進,開創我的美好未來!包餃子

  時間過得真快,還差一天就過年了,大家都知道,大年三十晚上要吃餃子,今年也不例外,吃餃子之前要包餃子,以前都是媽媽包餃子,我在旁邊看,而今年,我也要幫媽媽包餃子。

  不一會,一切都準備好了,媽媽拿著一個盆來,只見裡面有一些餃子餡。然後,媽媽讓我擀皮,我以前擀過皮,擀得特別好。媽媽見我擀皮擀得特別快,便讓我學包餃子,說真的,我從沒包過餃子,看著媽媽的手,靈巧的將一個個餃子包好。我特別佩服,一個個餃子像小人似的立在上面,真好看。,過了一會,我開始包了,我在一堆皮裡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找來最圓的,便把餡往裡放,可是,不知道怎麼的,就是捏不住皮,我特別生氣,於是,便把餡倒出來一點,可是怎麼也捏不住皮,媽媽看見了,笑著說:“不要著急慢一點包,捏緊一點。”聽了媽媽的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捏得不緊呀!於是,我照著媽媽的話包,沒想到,終於包好了。有時候,我包累了,就想放棄,不包了,可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呀,我又靜下心來,好好包,但有的餃子不容易包好,就像一條小船,又瘦又長,我乾脆把兩頭捏在一起,變成了帽子餃子,終於包完了,看著一個個奇形怪狀的餃子,雖然比不過媽媽包得又圓又均勻。但,心裡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吃餃子的時候,我特別開心,特別是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透過這次包餃子,我也體會到其中的快樂,我也知道吃餃子容易,包餃子難,以後,我要多幫媽媽包餃子。

  關於拜年的作文: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回龍海,去給龍海爺爺拜年。

  一大早,我們就坐著汽車出發了。到了龍海鄉下,我看見無邊田野裡的麥苗,綠油油,清爽爽,清風吹來陣陣的油菜花香。農民伯伯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著田地,他們就像蜜蜂,為了祖國辛勤地勞動著。

  來到爺爺家的院子裡,爺爺早就等在門口,我走過去,叫了聲:“爺爺新年好!”爺爺樂得合不攏嘴,連聲說:“好,好。”爺爺的院子裡有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找蟲子吃,小雞的絨毛黃黃的可好玩了;還有一隻大狗,一看到我們就“汪汪”地叫起來,可怕極了。爺爺告訴我們,狗在農村可是看家的好幫手。

  這一次回龍海,我覺得到處都很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