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200字> 【必備】春節的作文1200字9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必備】春節的作文1200字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昨晚看《舌尖上的中國》之餃子和年糕篇,看到爺爺奶奶們在為春節兒孫團聚手工準備年貨時,不由想起小時候,每到春節前,媽媽為全家人準備花生糖、炒米糖、芝麻糖、肉圓、藕圓、蛋餃、糖醋魚、蘿蔔絲的情景。

  小時候住大平房,還算寬敞的廚房裡有兩種爐子,一種蜂窩煤爐,平常生活使用;另一種灶臺,平時都是冷的,只有過年前才會點燃。那時候媽媽總會提前很多天準備各種材料,雖然家庭不算富裕,但媽媽對食材還是相當挑剔的,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偶爾到我家來燒飯,就會對我們買的各種調料和原料,鄙視一番。扯遠了……

  然後媽媽會選擇一個完整的休息日,從一大早開始忙起,趕著當天把一個品類全部完成。灶臺的火通常吃完午飯後點燃,為了第一時間吃到新出爐的各種稀奇貨(因為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小時候覺得很稀奇),放了假閒得慌的我,自告奮勇的去幫忙燒柴火。點火當然不用我,因為技術含量太高,我只要保證燃起來的火焰不滅,再根據媽媽的要求偶爾加柴減柴控制火量就可以了。看著熊熊的柴火,和星星點點紛紛往煙囪裡擠的小火星,聽著柴火被燒得啪啪作響,腦子裡浮現著即將出爐的美食,儘管小臉被烤的通紅,也心甘情願。

  第一天通常先做春節零食——糖果子,可以趕在年前送些給長輩朋友,也讓貪吃的小傢伙們提前飽飽口福。熬糖稀是製作糖果子的第一步,先把大量糖和水融合,然後用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慢熬,熬到糖稀淡黃有一定粘度時,加入事先準備好的花生米或是炒米、芝麻一類,攪拌均勻收收幹,整體撈起來,稍稍冷卻後,放在大桌子上擀平、切條、切片,等到完全冷卻後,就變成香脆可口的花生糖、炒米糖或是芝麻糖了,不過一次只能成一種哦,做幾種就要幾次以上完整的過程。

  猴急的我,常常等不及每鍋糖果子完全冷卻就要下手,忙著把微熱柔軟還有點粘牙的甜點往嘴裡塞。就這樣一鍋一鍋一種一種品嚐下來,肚子徹底飽了,晚飯也不用吃了,然後藉口困了,就提前撤退了。至於媽媽後來搞到幾點才收工,我也不太清楚了。反正第二天通常還會看到一種叫百脆的零食,應該是在薄薄的一段一段的面外面撒上芝麻再油炸而形成的。有甜味有鹹味,相當酥脆。

  還有一種好吃的糖果子是花生酥,這個應該算是糖果子中的戰鬥機,我認為是最好吃的一種。不過自己家沒法做,除了上面的步驟外,還需要捶打這一過程,這通常由兩個壯漢完成,他們掄著手中的大木槌此起彼伏的捶打那些熬好的花生米糖稀混合物,嚴寒的冬天,雖然只穿著一件單薄的圓領衫,頭上仍然茲茲冒著熱氣。在“咚咚”的捶打中,暗紅色的花生糖逐漸變成白色,糖稀完全喪失了本色,壯漢們把它撈起來,擀平切條切片冷卻,它就由原先香脆的花生糖,變成酥脆的花生酥了。

  再一天起鍋就輪到春節菜餚了。這些用大鍋油炒(炸)過的食物,可以儲存很長時間,這樣春節那幾天,既可以保證頓頓豐盛,也不用那麼忙著準備了。炒蘿蔔絲是唯一需要提前準備的蔬菜,用油炒過的幹蘿蔔絲,到吃的時候拿出來,加上黑木耳,糖醋麻油一拌,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肉圓藕圓糖醋魚這些,炸完還只能算半成品,到吃的時候需要簡單再加工才能出類拔萃,所以做這些食物時,我是基本都要溜出去玩了。有時候炸肉圓時,被香味吸引過來,纏著媽媽炸幾個全熟的吃,就很滿足了。

  蛋餃製作是用不上大灶的,用小爐子小火煎就可以了。蛋皮通常是買現成的,肉餡媽媽自己調,有時候忙不過來,就叫我來幫忙看爐子,給蛋餃翻身,這些工作也會換來幾個成品蛋餃的獎勵,嘻嘻。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著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這不,離過年還有半個月,家家戶戶又開始忙著置辦年貨,打掃衛生;屋簷底下又掛起醬肉、臘腸了。

  春節古時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漢武帝時,司馬遷創造了《太初曆》,確定了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此後,農曆年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也幸虧古人把過年放在冬季,使原本蕭條寒冷的季節多了一分熱鬧和暖意。

  小時候總扳著指頭數日子,期盼春節快點到來。因為過年又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糕點零食,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壓歲錢來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鞭炮了。所以說過年是屬於孩子們最開心的節日,是最貼切不過的了。大年三十,大人們忙著炒瓜子花生,殺雞煮鴨;孩子們則忙著去集市上買鞭炮或在門口堆雪人。還時不時地跑進廚房抓二把炒好的花生或瓜子塞進口袋,出去與小夥伴們分享。這時侯大人是不會象平時那樣罵孩子的,就算打碎盆碗,最多也只說聲:“碎碎(歲歲)平安!”也就罷了。畢竟要過年了什麼事情都要圖個吉利討個好的彩頭。等天漸漸地暗了下來,家家戶戶就開始熱鬧地吃起團圓飯來。不用細說,那餐的飯菜肯定是一年裡最豐盛的,忙忙碌碌了一年也該好好地慰勞一下自己了。菜中是少不了一盆紅燒魚的,“年年有魚(餘)”嘛!大人們美滋滋地邊喝著酒邊聊著天,興致所至還一起划拳乾杯。孩子們則吃在嘴裡盯在碗裡,筷子夾不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乾脆跳上凳子伸手去拿。趁大人不注意,還調皮地拿來酒杯偷偷地上一口。好醉哦,直喝得皺眉伸舌一臉怪相,大人們看了更是大笑不已。於是,快樂的氣氛洋溢在熱鬧的屋裡,盪漾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吃好飯,一家人收拾好碗筷,就擺好吃的零食和水果坐著守歲了。唐人詩云:“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宋·孟老元的《東京夢華錄》中說:“……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可見守歲古而有之。那時不象現在這樣,可以邊吃東西邊悠閒地坐在電視前面看精彩的“春節晚會”,在享受一番美味的年夜飯後再享受一頓好看的精神大餐。當然那時守歲也不會真的坐上一夜等到天亮,孩子們強打精神坐著是為了十二點一到,拉起大人到門口去放煙火和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當響亮的爆竹和著我們快樂的笑聲,絢麗的煙火映在我們紅紅的小臉上,我們又大一歲了。放好最後一隻表示辭舊的“關門炮”,於是關上家門一家人帶著一年的滿足美美地睡覺了。

  第二天被一聲聲寓意迎接新年的“開門炮”吵醒後,於是在媽媽的喊聲裡懶洋洋地起來。穿上早就準備好的新衣服,再把放在枕頭底下的壓歲錢放在衣袋裡,吃好甜甜的芝麻湯圓後,就去外婆、爺爺等長輩那裡一家家的拜年了。那時從親戚長輩那裡加起來能拿到二三十元的壓歲錢已經是很不錯的事了,足可以在小夥伴面前炫耀一番。小孩的壓歲錢大人們一般是不會用的,除了一小部分給孩子以外,其餘的都收起來平時給孩子買一些書或文具等。

  當然,過年除了孩子們最快樂外,還有那些身在他鄉的遊子。遊子是放飛的風箏,走得再遠,那一頭總還連著溫暖的故土。過年了,遠方的遊子帶著一身的疲憊和思念來到生他養他的故鄉。看著大紅燈籠高高地掛在熟悉的家門上,看著日思夜想的父母健康地在門口迎接著遠道而來的自己,那是遊子眼中最美的一道風景,是心裡 裡最大的一種安慰。是呀!還有什麼能比得上回到故鄉看到父母健康生活著還開心快樂的事情呢?雖然我體會不到遊子的心情,但難得在過年的時候能閤家團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這肯定是其樂無窮的。

  轉眼又快過年了,過年的確是熱鬧的也是快樂的,但年的背後也寄託著厚重責任。我們不僅又年長大了一歲,同時又收穫了一份希望,對於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迎接新的壓力和競爭,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挑戰。我想,這才是過年的真正意義吧!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春節,人們總會貼春聯、“福”字,到處張燈結

  彩,美不勝收。人們提著大包小包的禮品去朋友、親戚家作客。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對春節送什麼禮作了如下調查。

  我走向前去,攔住了一位正提著幾盒“詩仙太白”大禮盒的叔叔,說:“對不起,叔叔,我打擾你一下,我想問一問,你在春節一般給親戚朋友們送什麼禮物?”叔叔回答

  “我在春節期間都送酒或其他物品,你看,我今天到一位長輩那裡送的就是‘詩仙太白’酒,以表達我對他們的祝福。”

  我走著走著,來到銀行旁,看到一位阿姨正從銀行走出來,我急忙走上前去,問:“阿姨,我想你春節一定會到朋友、親戚家作客,你平常都送什麼禮物,來表達對他們的祝福呢?”阿姨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說:“我一般送錢給他們,不用提著大包小包的禮品滿街走了,這樣多省事呀。”

  我又來到醫院,詢問了一位醫生阿姨,阿姨告訴我:“一般我給長輩的都是一些營養品,送給小孩的禮品一般都是知識方面書籍,給中年人都送一些有價值的物品。雖然禮品不貴,可也能表達自己的心意。”

  我又碰到了張阿姨,說:“張阿姨,平常,你都不得送什麼禮物給朋友、親戚?”張阿姨說:“現在很多人都送錢、酒,可我認為有的人送名貴的禮物,都是為了講體面,所以現在我們到哪裡去玩。都給他們送一些意想不到的禮物,或是一些祝福的話,朋友聽了也知道我們的心意。”

  最後,我對我的調查作了一下總結,送錢的有60%,送食品的有10%,送祝福的有5%,送酒的有25%,我認為禮品不一定要最好的,只要能表達你對他們新年的祝福就行了。

  春節臨近百花香,一香送你搖錢樹,二香送你貴人扶,三香送你心情好,四香送你沒煩惱。五香送你錢滿箱。六香送你永健康!值此春節佳節來臨之際,恭祝你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生活美滿,闔家歡樂!願你在今後的日子裡煩惱少一點,直到消失,幸...

  有關新年暢想的作文悠遠的鐘聲,送走了一個難忘的昨天;清脆的爆竹,宣告了一個嶄新的紀元。山,在蕭條中把春光積澱;水,在冰封下把清波瀲灩;生機,就在這繼往的凝練裡提取;希望,就在這開來的生髮上煥然。

  爆竹聲,零零星星,歡笑聲,再不如前,遠方的親朋不回家,大人們忙著發簡訊,本應絢麗多姿的年如被夜幕籠罩,只剩幾點星光,多麼黯淡。年味,真的淡了嗎?我失落地嘆了口氣。

  現在,離xx年新年的到來只有3個月了,過年的氣氛也慢慢地顯露出來了。大家都張羅著,可有些人卻在打著壞主意……那是在去年,我如常地來到店裡,爸爸媽媽正在招呼顧客,突然進來了一大群操著外地口音的外地人,他們把爸爸媽媽的視線擋住了...

  有人說,幸福是山珍海味的饕餮盛宴;有人說,幸福是豪車洋房相伴;也有人說,幸福是數不清的金錢……而我要說,我的幸福很簡單——奶奶曾經為我包的`那 “幸福”味的餃子,那幸福的味道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為中要的節日之一。許多周遊四海的兒女和出城掙錢養家的勞動人民都要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在鄉村裡,各家各戶都要殺豬宰羊,再請上街坊鄰居和親朋好友吃上一頓,讓後再放放鞭炮什麼的。年味異常的濃。

  xx年1月30日星期四晴今天除夕,現在是下午,本不該這麼早就寫日記的,但自己實在無聊每當過年,我總會被這個異常熱鬧的世界隔離,內心有種莫名的孤獨感。而且,剛才的頭暈也使我悶得慌,總得找找排洩的法子,於是想寫寫日記。

  春節即將來臨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大家可以貼春聯、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訪友記得去年春節快來臨時,我在家裡學寫對聯,我站在一旁看大人們寫對聯,只見他們手拿一支毛筆,在墨水裡蘸了蘸,然後就在紅紙上寫了幾個大字...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我的老家在沂河邊上的一個極小的小村。家在臨沂,我在青島。一道海灣隔著回家的路,一條路連線著我與故鄉。

  小時我常回老家的。父母也經常會買上汽車或火車票,帶我走三四個小時的回家之路,小時候回家很快,我會睡在母親懷裡,醒來時,發現我已經回到了溫暖的老家。那時我還未成熟,最喜歡趴在爺爺的床上學著爺爺打呼嚕的聲音,也最喜歡家裡人生火,用大鐵鍋做出的可口飯菜;每到晚上,去門外看滿天的繁星,看銀河、牽牛、織女,聽長輩們講那些古老神秘的神話故事,那些星,真亮,真純。我常會和爺爺一起乘著電動三輪車去不遠的沂河岸邊,看滔滔不絕的水日夜不息地流過。我曾天真地問爺爺為什麼河水總是永無窮盡的,爺爺意味深長地告訴我說,這些水都是海里枯乾的水蒸發成的,自然不會衰竭。我只是似懂非懂。

  長大些我便不願意賴在媽媽肩上睡覺了,原本安恬的睡夢變成了焦急的等待。還時不時有老家打來的電話。當時的我著急得恨不得一下子就飛到老家的河旁,但是這路,好像永遠走不完。

  我真的不希望,不希望看到回家的路越走越長,親人們一遍遍打來催促的電話,而我,還遠在他鄉……

  今年春節,我又踏上了歸途。在車上算起來,已有一年多沒有回家了。在四五個小時的路程中,我竟感到一時茫然,偶然驚覺還有幾篇語文課文沒讀完,於是又在車裡看起了語文書,看著看著,竟忘卻已到家門。出來時,我一隻口袋裡放著手機,裡面安裝著不少新軟體;一隻手夾著課文剛讀完一半的語文書,又一隻手拿著裝有數學地理的書包。照例每天學習,有時出去兜風,與家人的交流卻少之又少。

  回家的當天下午,依照習俗,我們去給逝者上墳。一片小樹林,地上隆起了一個個土丘,站立其中,環視四顧,滿目蕭瑟寂寥。其中不乏有落葉歸根者,亙眠此地。他們對故土的思念情深,震動了我,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與家的距離在漸漸變遠,我與祖輩的隔膜越來越深,揮之不去。也許你在不斷拓寬你的人生,卻忘記了站在村頭默默注視你的親人、朋友;你記得各種數學公式,職場營銷手段,卻忘記了回家的路。

  春節那天,按照習俗,全家人包素餃子,我們五點鐘起床,跪拜家裡的長輩們。一桌團圓宴清淡,但透出來的卻是純正的香。晚上,我仰望星空,看到銀河、牽牛、織女,回想起一個個長輩講起的古老神秘的神話故事。

  第二天天大晴,我們一大家子人拍了全家福。在我和爺爺奶奶的合影中,我摟著爺爺奶奶,笑得天真,就像個孩子。

  時間飛快地過去,轉眼我要回去,一家子人都來送我們。爺爺幾分鐘前才驚悉我們即將離開,顯得有些悵然。我告訴爺爺,我們還會再回來,只聞他微嘆一聲,不再說話。我們上車,離開了這個小村。過沂河時,看那奔騰不息的流水,我頓時明白了爺爺多年前對我說的話。宇宙本是一次又一次的輪迴,當人們落葉歸根後,他們的身軀必將再作為新生命的一部分。汽車飛速運轉著駛向青島,而我一直向窗後看去,想要把這路記清。父親笑說不必,有導航器指引。後我反問心靈如何?父親默然。

  故鄉,不必你過於依戀,但在你出那沾滿塵土的村門之前,請你回頭看看那些為你默默祈禱著的親人和朋友們。如有時間,回家看看。

  漫長的回家之路啊,請你不要如此遙遠,遙遠到我看不見故鄉金燦燦的麥野;請你不要如此阻隔,阻隔到我聽不見故鄉淳樸的鄉音!

  我真的不希望,不希望看到回家的路越走越長,親人們一遍遍打來催促的電話,而我,還遠在他鄉……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春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去親戚與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裡給直系親屬拜年,一大早起來就去爺爺、奶奶家拜年,還要帶上禮品,精果、紅糖什麼的,都可以;接著是其他的長輩家拜年,也要帶上禮品。初二就要到母親的孃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長一點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點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還得高喊:“拜年了,恭喜發財!”對老人要說:“恭喜您哪,越活越鮮健!”老人家會親暱地在頭上摸一下,回應道:“也恭喜你越來越聰明,將來考上大學!”接著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時候當然還會給一點壓歲錢,或者五毛,或者一塊,兩塊。一般會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這頓飯叫做喝年酒。擺了一桌豐盛的菜,魚圓子、肉圓子、紅燒肉、海帶、合菜(是用蓮藕絲、豆腐絲、芹菜絲、肉絲、黃花),魚圓子一般是所有人都愛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夠的,所以會盛上兩碗。看廚藝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魚圓子做得好不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嫩脆的,那證明魚的含量比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兌的澱粉較多,我們都叫這種圓子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裡地位極高,父親、叔父、姑姑們還有我們晚輩都要先給他老人家拜年。從記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親、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幾十裡外的舅公(也就是父親的舅父家)拜年。

  記憶中的初一早晨總是籠罩著迷朦的輕霧,父親帶著我們一大幫人長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據祖母說,她的父親,也就是父親的外祖父是很有錢的地主,後來打牌全輸了,幸虧如此後來才沒有被化成地主富農。但是,她的父親並不主張孩子們讀書,雖然舅公貴為獨子,但卻是文盲。

  舅公一般並不理會我們,大約父親會和他進行一些交流與溝通。舅婆據說年輕時是個美人,即便老了,依然乾淨清爽。舅婆對我們卻很熱情,滿口的“兒呀,兒”的叫個不停。這是我們家那邊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會這樣親暱地稱呼我們,祖父母也不會這樣稱呼我們,他們只是喊我們的名字,有時候甚至是我的綽號“太陽”,或者很正規地“新梅大姐”。僅僅如此,我們都覺得舅婆非常和藹。臨走時,她還塞給我們每個小孩兩毛錢的壓歲錢,說是買鞭炮放著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幹。大姨婆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後來嫁到了甘肅,做了工人,是我們這個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糧的人,總給大姨婆寄藥什麼的,母親總是羨慕極了。小的是兒子,我們叫表叔,卻也是讀書人,在一所中學裡教書。娶的太太是極厲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爾也住到我們家。

  細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總是最歡迎我們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跟大姑姑一樣大的年紀,長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機靈,大約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後來嫁了外祖父家裡的一個親戚家的兒子,後來成為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大兒子二兒子卻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兒秋芝則比我只大一歲。我還得稱呼她“秋芝姨”。翼閃

  那聲勢浩大的遠來的親戚,其實宣示了某種地位。村裡人總是很羨慕小姨婆家有這麼多親戚。小姨婆總要招呼我們一頓年酒,想來對她那並不富裕的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可是,我們卻渾然不覺,直到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發現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麼辛苦的事情時才理解她那熱情的可貴。

  我最喜歡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總是給我們嶄新的一塊錢的鈔票,比祖母給五毛錢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其實小姨婆也是家境艱辛。後來她病入膏肓時,我也曾到她家給她拜年,她拉著我的手,熱情地說著話,那麼慈祥和藹。我那時沒有掙多少錢,給了她50塊錢,她執意不要,在我的堅持下,她接受了,口裡直唸叨我的好,依然滿口“兒呀,兒”的叫著。

  後來,祖父母相繼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繼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這世上便沒有了那麼慈祥地愛我的祖輩人了。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一個節日,也是最重要的。在春節期間有許許多多的習俗和趣事。

  貼春聯、窗花

  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媽媽去買了春聯和窗花。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幸福已到”。

  看著這些“福”字,我笑著和媽媽說:“媽,你看我多好,到了過年,處處都可以看到我的名字,還可以給人們帶來福氣呢!”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利。晚上吃過飯和妹妹在小區裡玩,爆竹聲在耳邊響個不止,我覺得這爆竹聲有些像戰爭時期的槍炮聲。便與妹妹開玩笑說:“這聲音猛的一聽,咋這麼像世界末日到了?”

  包餃子

  正月初二到四奶奶家去包餃子。來到她家,我就聞到一股香味,到廚房一看,四奶奶正在做餃餡呢。餃餡做好了,四奶奶開始和麵,於是我們就開始動工了,我先開始在趕餃皮,媽媽說比賽看誰做得餃皮最圓。為了把餃皮做圓一些,我的雙腿可沒有停下來過,不停地繞著餃皮轉,轉到這邊又轉到那邊,忙得不可開交,四奶奶笑著說我:“你看你那就像‘小牛子拜四方’樣!”

  四爺在一旁包餃子,我就開始“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了:“四爺,你看我這幾個餃皮趕得是不是很圓啊?”四爺說:“圓,很圓。可你這兩面都有面粉,我這餃子不好封口了啊。”

  後來,我就注意了,不讓兩面都有面粉,我又拿著一個問:“這個行不行啊,又圓而且只有一面有面粉的?”

  四奶奶就說:“恩,真棒!這個非常好!”爸爸和小叔兩個是最懶的了,兩個都呆在家裡玩電腦。四爺就拿了一個餃皮,把裡面包的全是辣椒粉,並與別的包法不一樣,說:“這個是給你爸的。”

  妹妹又包了兩個空的,說是給小叔的。餃子終於可以吃了,我們首先給了爸爸一碗,爸爸吃著說:“這餃子怎麼是空的?”

  後來爸爸又喊著辣,拿起杯子大口大口地喝著飲料。我就說爸爸:“你運氣真好,三個都被你你給碰上了。”後來,爸爸吃的時候特別小心,我們說沒了,可他不聽。

  這真所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餃子是我最喜歡吃的,所以吃了一碗又一碗。後來,覺得肚子有點脹了,我說:“我覺得我好像吃的有50個了。”大家都笑了,四爺說:“50個沒有,至少到30個了。”這才有過年的氣氛呢。

  聚財

  正月初一的時候,爸爸讓我倒垃圾,我把垃圾倒了。後來媽媽看見垃圾被倒了,就說:“誰的垃圾?”我疑惑不解地回答:“我啊,怎麼了!”“把錢都倒了。”“垃圾怎麼成了錢了?”我很好奇,上網查了資料,原來是這樣的: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中國的春節民間習俗可真有趣啊!是啊,這樣也更給春節增添了不少的氣氛。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過春節,慶新春,年拜完了,親串遍了,肉吃過了,酒喝足了,還要盡情地玩一玩、樂一樂。人們對春節的興致一般要從正月初一延續到正月十五夜晚,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潮。既然是夜晚,就要有光亮,必然要張燈。

  小時候,過完大年初一,便翹盼正月半。一俟到晚上,吃了圓子,便吵鬧著點上傳統的兔子燈,或在大人的陪伴下,或與小夥伴們三五一群、四個一黨地上街玩燈、觀燈去了。

  那時不像現在的燈,五花八門,高檔得很。記得佔據我整個童年的,是那隻爸爸做的裝有四個小木輪的紅彤彤的五角星燈,恰恰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時髦和取向。因每年僅有四五天玩的機會,所以五角星燈儲存得較好,偶有破損,父親就用紅紙重新糊一下,又成新的了。如此年復一年的,從我三四歲起一直到小學畢業,這一"紅星"成了我的"唯一",但我卻感到非常滿足、自豪和威風。因為那時不是每家的小孩都能擁有一盞屬於自己的燈的,大多隻是用河蚌殼做的"歪歪燈",或學著冰心文章中做的"小桔燈",更多的是空著兩手跟著有燈的孩子後面奔跑、吆喝了。

  那時的我,每每拉著紅星燈,昂首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頭,總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在跟著我走。於是便很神氣,彷彿天與地、人與星已經融合在一起了。那神秘的氛圍至今還銘刻在腦海裡。

  歲月在風雨中穿行。後來,當我也成了父親,一雙兒女蹣跚學走路的時候,每到正月,都要帶兄妹倆去買燈,但心境已經與我小時候有些不同。看兒子玩著"金猴",見女兒挑起"荷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燈嬉戲,心中湧起一股濃濃的欣慰。節日是永遠屬於孩子們的呀。

  置身於元宵節街頭、廣場那燈火輝煌的海洋,觀賞著花樣繁多的花燈,不免感慨。民俗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有意義也有情趣。試想,正月初一十三億人都說吉利話,都穿漂亮衣,舉止都講文明,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嗎?千燈競放,遊人如織,鑼鼓喧鬧,火樹銀花,令人疑是走進童話世界。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騷客所作的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等詩句。

  民俗文化的沿襲與變更,也會刻上一個國家物質文明程序的年輪。譬如這元宵燈節,"十三上燈,十八落燈",為亙古的傳統;"上燈圓子落燈面",是久遠的食俗。我們小時候傳唱的"高燈圓子落燈面,今年吃了望明年"的童謠,放到現在,孩子們就很不以為然。圓子和麵條,有什麼望頭?是啊,生活困窘的時代,一年能有幾次吃到圓子和麵條呀?那就只能藉助節日來滿足生存的慾望了!

  又如,在古人信念中燈星互代,放燈即為迎來諸星,求得豐收太平。現在,大街小巷、商店門樓霓虹閃爍、張燈結綵,文化外延大大豐富了,它昭示著現代文明和社會穩定。至於人們扶老攜幼,上大街玩燈、觀燈,歡歌笑語從內心深處飛出,則彰顯出社會的繁榮與祥和。

  元宵街頭觀燈,尋找童年的歡樂,追憶似水年華。現今的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小點的孩童也許不再會痴迷於那些傳統的手工製做的燈了,長大的孩子也許正迷戀於電腦網遊……然而,在天下父母心中,孩子永遠是最明亮、最好看的一盞燈。所以,現在看滿街的兒童挑燈嬉戲,看店面彩燈如火龍歡騰,看孩子們手中各種異彩紛呈的燈,感到極其親切,心中似乎也點燃了那盞最明亮、最好看的暖暖的燈。

  於是,我彷彿又回到童年,拉著紅星燈,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又在跟著我走……

  作者介紹 倪道輝,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已出版散文、詩歌等文學專著9部。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在每個嶄新的日子裡,快樂的吶喊著。不經意間。猛的抬頭髮現世界變了。從昨日的簡單樸素變成了今日的絢麗和熱鬧。不知何時,那碩大的紅燈籠跳上了高樓,在風中調皮的搖動這發福的身軀;還有那一瀉千里閃著這金燦的亮光的對聯,在各自比拼著這看誰更有才……不經意間,春節卻踏著輕盈的腳步到來。

  逛廟會

  拖著沉重的步子終於來到這美麗山村的小鎮上。老遠就聽到了叫賣聲。走近一看,傻眼了,眼前滿是奼紫嫣紅穿著豔麗服飾的人們在窄小的街道上移動著。既然來了,當然是衝啊。"老闆,這中國結怎麼賣啊 ""這個,這個好看著咧,買個掛在家可以保一生平安,很便宜,五塊一個。姑娘買幾個吧!""便宜點吧,老闆四塊一個怎樣,我買四個,大家都發財嗎!""好了,賣你,下次再來!"……"老闆,來幾串冰糖葫蘆!""好咧,冰糖葫蘆好看,紅似火,來年一定紅紅火火!""小哥,夾幾片臭豆腐試試!""歐可,臭豆腐,十里飄香……"

  廟會上,你不僅可以購物,品嚐小吃,各取所需,熱鬧非凡。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欣賞到獨具民間風情的說書和皮影戲。說書先生穿著大紅棉襖,繪聲繪色的將古典名著給你娓娓道來。時喜時悲,時緊時鬆,引得觀眾滿是喝彩。皮影戲我還是見頭回,挺有趣的。幾個小人兒互相叫囂著,時踢腿,時鞠躬,像是在給予觀眾們道祝福一般……

  廟會上的一切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

  吃年飯

  一波未來,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沒有一秒是平靜的,五點未到,炮聲四起。開飯了,在滿桌的佳餚中,有兩樣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年年有魚——魚;預示著全家富貴吉祥有餘。其二,是閤家團圓的湯圓;預示著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特製的大團桌上,父母兄弟圍著坐。我和幾個小鬼則草草的吃過飯,便衝出去放煙火去了;而那些好久不見的大人們,倒杯酒互相道唱著"兄弟,來,乾杯,祝你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好,我也祝你恭喜發財,乾杯"。"爹,我敬您一杯,祝您老身子骨越來越結實"!"我祝你事業有成,年年有餘"……團桌上,乾脆響亮的酒杯聲預示著來年的興旺。大人們爽朗的笑聲和熱情的祝福預示著來年的燦爛。

  飯間,家家戶戶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成了連綿的一片,這一刻,過年的氣氛也就更濃了。

  拜年

  吃完飯,七點一過大人小孩便又全出動了,三五個大人一桌麻將,一桌牌到凌晨。而小孩則二三十人一起結伴而行,家家戶戶去拜年,從那橋的小道的開端一路走過穿梭在叢林的小屋中間,打著自制的小燈籠,走過一家,一個接著一個的道來"恭喜發財","恭喜發財"那麼這一家便會拿來大袋的糖果,依次發給每個小孩,頓時,他們臉上就洋溢著像陽光般燦爛溫暖的笑容。偶爾,坐進去,女主人便會拿出自己家裡的果盤請不知名的小客人吃。泡茶,極盡地主之宜的熱情招待新年送祝福的小財神們。拜年的小朋友一路上吃著,玩著,叫著,鬧著,笑著,幸福的聲響一直延續到午飯。

  許願

  點燃一個個煙花,讓它們衝上雲霄。累了一天的我們靜靜的躺在草坪上看著煙花響徹大江南北。煙火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得讓人不及顧遐。

  您正瀏覽的文章由整理。。。

  在一陣平安中,閉上雙眼感受著夜的色彩,讓自己變得更加的開心,然後握緊雙手:

  祝來年的娃娃像春草一般綠得亮眼;

  祝來年的青年像雄鷹一般一飛沖天;

  祝來年的壯年像秋天的果子一般鮮紅碩達;

  祝來年的老人像矯健的貓一般休閒長命;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更棒,吃嘛嘛香。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小時侯最願意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水餃。那種包成半圓形的有餡的麵食,含在嘴裡熱乎乎滑溜溜的,咬上一口,滋的一下,裡面的鮮水不用咽就直往肚子裡流,真是香透肺腑。當時我天真地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東西了,要不,老天爺為什麼每年都要千里迢迢的從天宮裡到人間找餃子吃呢?

  在兒時的印象中,吃水餃就是過年。上世紀六十年代,正值物質極度匱乏,但是再怎麼貧窮,一年也得包三次水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得包水餃,灶王爺辛辛苦苦了一年,讓他吃頓水餃犒勞犒勞,免得他上天以後說了人間的壞話。過了小年,就得開始置辦年貨了,置不完的嫁妝置不完的年,年的氣息逐漸濃厚起來。大年三十晚上包水餃,人家老天爺大老遠地從天宮裡來,不就是為了吃頓水餃嗎,說不定這一吃高興了,讓天下來個風調雨順,老百姓該省多少心。大年三十,剛吃罷晚飯,母親就開始行動起來。包好的水餃得一直等到午夜十二點才能下鍋,站在灶旁,眼巴巴地望著沸水鍋裡上下翻滾的白花花的小元寶似的水餃,心想,老天爺是個什麼大官,能有這麼高的待遇。正月初七早晨還得包水餃,最好用大年五更裡用的水餃材料,灶王上天代替玉皇大帝料理天庭,讓玉皇大帝下凡吃水餃,灶王是一家之主,可不能虧待了他,用五更裡的材料再包一次水餃給他接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小時的記憶裡,一年也就吃這麼兩頓半水餃。

  記得有一年五更,我家煮好了水餃,正準備端到天井裡祭奠老天爺。鄰居家二嬸神色慌張的來到我家,伏在母親的耳邊嘀咕了一陣。我看見母親就從那水餃已經不多的沸水鍋裡撈了一碗,讓二嬸匆匆地端走了。後來才知道,二嬸家本來也包了一小蓋頂水餃,她讓三個孩子睡到五更起來吃。可誰知道孩子們餓極了,一個個都假裝起來小便,回去時就順手摸幾個充飢,幾個輪迴,水餃就被摸光了。等五更二嬸起來煮水餃時,才發現蓋頂上已經空空如也,只剩下一個個月牙似的痕跡,二嬸不得已到我家借一碗水餃孝敬老天爺,後來二嬸回憶說,怪不得那晚上大寶他們起來得那麼勤快呢,借水餃過年成了二嬸家史上一個辛酸的小插曲。現在想來,那時的水餃餡多虧都是一些白菜蘿蔔什麼的,沒有一點生肉,要不還不吃壞了肚子。

  我家過年包水餃總是包兩樣。一樣是小麥面的,裡面的餡是大白菜頭,拌上些花生油,這種只包少數;一樣是地瓜面的,裡面純粹包了一些白菜幫子,可這也成了我小時侯夢寐以求的美餐。第一種水餃,我們小孩子是沒有福分吃的,母親非常孝敬爺爺,等祭奠完了老天爺,母親總是把那碗白麵水餃端到爺爺面前。當時我不懂事,手裡的筷子會不由自主的偷偷伸進爺爺碗裡,母親看見了,總會把我已經夾起的水餃打下,並說:"你們小孩子,有的是時間吃白麵水餃。"母親的話我沒齒不忘。

  還真得應了母親的那句話,現在只要你不膩,哪怕頓頓吃白麵水餃也不在話下。花樣之多,種類之全,一般人都說不上來,反正哪樣也比以前孝敬老天爺的那種好吃。前些日子,碰見二嬸的兒子大寶,他現在是一家公司的經理,提起當年吃水餃的笑話,他摸著自己那橫空出世的將軍肚,回味無窮地說:"別說,現在還真想吃頓純白菜餡地瓜面餃子,涮涮膘。"二嬸在一旁罵道:"看看把你燒的。一連吃上三頓保你吐酸水!"

  在家裡,每當妻子端上熱氣騰騰的水餃時,我總會習慣地對女兒說:"我和你媽小時候,只有……"

  這時,女兒總會馬上接過話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水餃’是不是?你們小時侯是安史之亂,咱們現在是開元盛世。老爸,別忘了,社會在飛速發展,再過十幾年,我也會對我的孩子憶苦思甜的!"

  可不是,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一個新花樣。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變成了現實,還提那些傷心事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