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管理的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透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運營管理的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運營管理的總結1
這個學期我們在鄧老師的帶領下認真學習了《生產與運作管理》這門課程,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就有老師和我們強調過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加上鄧老師積極認真地講課,更讓我覺得《生產與運作管理》是門值得認真學習的課程。與此同時,鄧老師上課時經常用生動有趣的案例,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各個知識點。除此之外,我們分成小組運用做學的知識,在團隊的配合下,完成了一次調查,並做成PPT演示,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學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現實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團隊在這次調查中選擇的主題是設施選址問題。下面我就說說設施選址的一些學習心得。
設施選址就是確定在何處建廠或者建立服務設施。設施選址影響組織的投資收益、產品貨服務的成本以及生產效率,而且設施投資較多,一旦建成很難更改。因此,設施選址影響組織的經濟效益,關係到組織的命運,需慎重決策。
對於一個特定的組織,選址決策目標取決於該組織的型別。我們這次調查的物件正好是一個製造業企業,對於製造業企業選址應該考慮下面幾個因素:
(1)勞動力條件。首先廠址選擇所在地區的勞動力必須在數量上有所保證。對於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勞動力成本佔產品成本比重較大時,還應考慮勞動力的工資水平。
(2)原材料供應條件。以笨重的、易變質偉原材料進行加工時,應重點考慮該因素。有些組織還應考慮水源、動力供應,如製藥廠、飲料廠對水質的要求,火力發電廠應靠近煤礦,水力發電廠應靠近河流等。
(3)產品銷售條件。目標市場的遠近,主要是從交給客戶產品或服務的費用大小和及時性方面考慮,節省運費,提供及時服務。
(4)交通運輸條件。隨著企業橫向一體化的發展,企業間的聯絡越來越密切,便利的交通可以使物料和人員以較低的成本準時到達需要的地點,使生產活動正常進行。
(5)地理條件。建廠地方的地勢,利用情況和地質條件,都會影響到建設投資的金額大小。
(6)基礎設施條件。這方面主要考慮的有煤氣、電、水的供應是否充足,排水是否充分,通訊設施是否完善。
(7)氣候條件。這主要對於需要控制溫度、溼度、通風的工廠而言。
(8)生活條件。考慮職工住房、娛樂設施、學校、公園、交通、生活服務設施的條件,為僱員及家屬提供安心愉快的環境。
(9)環境保護法令。考慮到工廠對環境的危害。工廠的生產經營應符合該地區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
(10)科技依託條件。高科技企業應建在科技人才比較集中的地區,便於招募和利用人才,有良好的科技環境,有利於組織生存和發展。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還應該考慮的因素有:對於跨地區、跨國選廠,應考慮國家政治局面的穩定性,文化背景和習俗對管理方式有影響;選址應為企業的未來發展留有餘地,以便企業擴充套件;建分廠應靠近原有工廠,便於管理,但需注意對勞動力需求的自相競爭;考慮取得土地的可能性及地價;考慮各地稅金的種類、總數不同,等等。
在調查資料分析總結過程中,我們應用了設施選址的方法。其中包括因素賦值法、選址盈虧平衡分析法、線性規劃法,重心法。在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主要有2個問題影響我們團隊前進的步伐。首先:具體資料的獲取對於我們比較困難。然後:各種方法的選擇以及應用範圍的確定比較困難。因此,我認識到:如何把課本的知識運用到現實實際生活中的能力十分重要。今後我們應該加強知識運用能力。
運營管理的總結2
已經接近學期末了,課程已經到了尾聲。這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我想它之所以枯燥是因為它的複雜性,這也是剛開始上課時我的感受。可是到後來,班上同學大多都改變了看法,都認為這是一門非常有用的課程,同學們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想到在這門課中所學的東西,還有老師所說過的話。
這門課中有很多知識在我們將來的工作中都是非常受用的,比如說供應鏈管理這章。現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美國著名的供應鏈管理專家克里斯夫曾經說過:“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也就是說未來的市場競爭,將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簡單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隨著近年來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企業迎來了難得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企業面臨著不斷急劇變化的市場需求及縮短交貨期、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的壓力。經營環境的變化,使得原來分散的企業開始認識到,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必須與其他企業建立一種戰略上的夥伴關係,實現優勢互補,這也就產生了供應鏈思想。
企業運用供應鏈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客戶的最大滿意度(提高交貨的可靠性和靈活性),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庫存,減少生產及分銷的費用),使企業整體"流程品質"最最佳化(錯誤成本去除,異常事件消弭)。供應鏈的運用雖然能給企業帶來好處,但是那也要合理的設計供應鏈。現在的許多企業中的供應鏈都存在問題,需要最佳化,比如說,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信任程度很低、資訊系統效率低、庫存控制策略過於簡單,還有沒有度量供應鏈的績效標準,或者是供應鏈不完整。所以企業必須要進行供應鏈管理,要從供應鏈的整體出發,考慮企業內部結構最佳化問題。
供應鏈中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如銜接上的不確定性、運作上的不確定性,所以企業要想從供應鏈的'運用中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實行有效的供應鏈管理。當然,有些企業的供應鏈做的是相當成功的,如戴爾在全球電腦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卻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收益,並且不斷增加市場份額,戴爾的成功源於其效率超乎尋常的供應鏈。
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必須承認自己對課本上的知識掌握的不多,至少在上課的過程中是沒有用心去理解的。但是在最後幾次課上,也就是我們自己展示ppt的時候,我發現了許多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所忽略的問題,尤其是第二組展示過後。在他們那組展示前我看過他們的PPT,我當時覺得她們做的很好,老師講的東西她們都能活學活用,不僅如此,我覺得她們所提出的改善意見也很不錯,應該是做到了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可是在聽過老師的點評之後,我發現自己以前忽視了許多東西,比如我不知道學習曲線中的是累計產量,不知道在生產流水線中不適合運用MRP,原來以為能把書上的知識運用的越多越好,其實很明顯,我的觀點是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這也說明,我沒有很好的理解書上的知識,只是被動的接受了老師的講解,自己並沒有去理解它。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光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做到活學活用,不能學會了,卻不知道用在什麼地方。尤其是在最後的幾堂課上,老師給我們講的一些做人的道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