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評課教研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

評課教研活動總結

評課教研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

  經歷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後,我們一定積累了不少感想吧,你會有什麼樣的總結呢?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活動總結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評課教研活動總結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評課教研活動總結1

  四月九日我們語文教研組組織了一次集中聽評課活動。本次活動語文教研組共展示了三節示範課,由張二妞、馬妍、翟二妮三位老師分別做課。這三節隨堂課基本上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全體聽課教師的好評。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這之前教師對課文進行了較好的鑽研,年輕教師沒有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盲目趕時髦,展現在老師們面前的還是樸實的語文課。綜合評述如下:

  第一堂是張二妞老師的專題複習課《古詩詞鑑賞》——這節課:能由淺入深的引出複習內容,複習程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的詩歌積累較為豐富,語言表達較好,能準確地向學生講授知識;是一堂較好的詩歌理論指導科。

  第二堂是馬妍老師的古文複習課《愛蓮說》——這節課: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形式較新穎。課堂上,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解讀,提出了見解比較深刻的問題,並由學生回答;體現出老師對學生的個性的尊重,和對學生創新的鼓勵。

  充分突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學生的精彩發言,證明學生已經成為了真正的主角,體現讀者與作者的直接對話,而老師僅僅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從結構安排上看,時間分配較合理,密度適中,模組之間的過渡自然,做到環環相扣。

  第三堂是翟二妮老師做的專題複習課《說明文的閱讀》。

  這節課:能夠充分發揮學校優勢,用好網路、電腦、背投,在語文課堂與資訊科技的整合點上,注重挖掘課程資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創造性的處理教材,使容量很大的複習課堂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使看上去不容易教學的內容,變得一目瞭然,實現了課堂、書本教學的拓展,更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之,這三節課都是比較紮實、常態、有意義、有效率的課,充實、豐實、有內容、有生成性的課,給人以啟迪。

  但是一堂好課應該是真實的課,也就是有缺憾的課。參與聽評課的語文教研組老師們,不僅客觀、公正地對幾節課的優點給予了充分肯定,而且指出了這幾節課的遺憾、不足之處。

  大家都認為複習課應該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練習相結合的課,講練結合,趁熱打鐵及時練習。

  目標、重點應該明確、具體、大小適中。不宜目標太大,這樣學生會抓不住重點,導致課堂效率低下;也不宜太小,這樣在有限而緊張的複習時間裡可能會完不成複習任務。

  可適當利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繁多的複習內容更及時、更充分、更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理解。

  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問題、解讀文字的時間要充足。

  課堂上要有寧靜的時間,學生自主學習時需要一份寧靜,傾聽時需要一份寧靜,缺少了沉思的語文課堂不能說是完美的課堂。

  課堂上教師預設的不要太多,不要讓學生的思維一直禁錮在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條條框框之中,對於課堂中學生碰撞出來的思維火化,教師要及時的把握住,並使之得以充分燃燒。

  “將課堂還給學生”——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張揚個性,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起到組織者、指導者、主持人的作用。

  一堂好課的標準就是:教師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設計教案立足於學生“學”,走進課堂發動學生“學”,開啟課本組織學生“學”,遇到障礙指導學生“學”,一句話:導學助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透過這次聽評課活動的開展,我們不僅看到了複習階段教學的不足、紕漏之處,而且對於語文複習課該怎樣上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並且對初三複習階段語文教學的方向進行了探討,應該說是一次比較紮實、有效、真實的教研活動。

  評課教研活動總結2

  10到11月份為我校的教學教研活動月,為提高我校教師的教育教研水平,提升我校教育教學的質量,這次活動的宗旨是“實踐課改理念,打造高效課堂,推出名師”。本次我組共有3位上了公開課,進行了一次集體評課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1、教師方面

  我校在每學期都要搞至少一次關於課程領域的教育教研活動,透過活動加深老師們對本學科教學的理解,提高認識;透過現場觀摩和實際交流來更新原有的教育教學觀念,提煉更好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很多老師都覺得歷史教學是很嚴謹的,感覺上就很枯燥,其實歷史教學很有趣,它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方法來完成,透過此次活動,對老師的評價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在教學方面,老教師的經驗很明顯的體現出來,對教材的知識點抓得比較準,課堂把握遊刃有餘。例如:宋楊老師雖然倉促間進教室,但毫不慌張,雖然沒有電腦,用其他老師電腦做出的課件簡單但很實用。課堂思路清晰,過度自然,透過一些圍繞知識的歷史小故事緊緊的把學生思維吸引在課堂上。趙光慧老師課堂講的很細緻,對課堂知識講的面面俱到,課堂環節銜接緊密。年輕教師雖然對教材的認識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對於活動的環節的銜接、重點難點的掌控還不是很準,但在教育教法上的努力創新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吳世奇老師敢於讓學生大膽思考。第二是此次活動的參與意識方面,在聽評課的過程中,有的老師節節不落,始終在認真的聽和評。例如金子琪老師。無論是新老師上課還是有經驗的老教師上課,我想都有不同的收穫。而有的老師卻很少參加,評課時有的老師不願指出不足,不是很認真,其實給別人的課提意見是很容易的事情,是幫助教師成長。但更重要的是從中與自己的比較,取長補短。對於聽評課的這兩種態度其實也代表了每個老師的內心是否在不斷的更新自我和創新自我。

  2、教研方面

  透過這次公開課,發現以下的問題:

  (1)個別教師目前教學的思路還不明確,對如何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鋪墊來構思活動海不明卻,體現在課件的設計上,和授課的具體操作中。

  (2)對於教材的研究不透徹,前後沒有相應的銜接,這一點有教材方面的問題,更多的是對於知識的前沿和後續沒有準備,缺少設計。

  (3)缺少研究的慾望,每個教師在上完課之後,很少有認認真真的總結活動的過程,重新來寫一下教案的,已經布了,但是完成者甚少。研究不是說每次都組織大家一起來做,已經有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就需要個人的內化和反思,如果沒有這個,教師就無法實現自我成長,就不會真正的'進步。

  最後,說一下關於政史地的課時的問題,對於摺合政史地每節正課只算0.8課時,政史地老師有很大意見的。就我個人來看,單純從“六認真”角度,政史地工作量還是很大的。

  評課教研活動總結3

  這次聽課評課活動時間安排是11月22日下午第4、5節課,數學組全體教師和黃主任參與了聽課評課活動。粟利波老師精心準備,使聽課評課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充分展示了我校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水平,在課堂上展示了教師的風采。

  第二,顯示了我校數學教師在評課方面的功力。評課的過程是互相促進、互相提高的過程,老師們開誠佈公、認真細緻的評課,既顯示了老師們評課的水平——因為聽課也是需要準備的,也顯示了學科組教師們之間互相幫助和團結共進的和諧氣氛。

  第三,展示了老師的反思水平。有人說過,沒有反思的教學是難以提高的,我們的老師在評課之後,主動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抓住亮點,反思錯誤,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四,顯示了我校數學教師的積極進取精神。

  1.善於應用多媒體教學

  粟老師在課件的製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課件水平較高。

  2、課堂設計精、結構巧

  數學課不同於語文課,往往比較枯燥無味,但粟老師的教學設計環環相扣,結構緊湊,有張有弛,學生的興奮點被調動起來,思維非常活躍,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相對枯燥的數學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潛能,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3、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方法靈活

  課堂氣氛活躍,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學生思維的活躍。好的課堂總是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維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氣氛活躍還指課堂氣氛的和諧,師生之間有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對學生的反應能正確引導和評價。只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才能達到課堂氣氛的和諧。

  4、課堂教學充滿趣味、課堂語言親切

  成功的課不會是知識的乾巴巴的羅列,總是以學生的生活為背景,因為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處於發展中,理性思維往往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撐。粟老師能對身邊課程資源進行挖掘。關於課堂語言,比如聲音清晰,語調沉穩,富有穿透力,善於用聲音的抑揚頓挫吸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是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之中。

  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問題一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突出的不到位,老師放手“放”的不到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老師還在牽著鼻子走。

  2、學生的小組交流只是流於形式,小組交流應是是在學生獨立思考,初步有了自己的見解之後再與同學交流,達成共識。

  3、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應及時給予評價,評價時應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學生回答問題時,粟老師關注的不夠,只是粗略的點評。

  評課教研活動總結4

  今天下午迎來了新學期第一次數學大教研活動,形式隆重,收穫滿滿。本次大教研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骨幹教師引領課;第二個環節是課例點評。

  今天給大家展示課例的是我們數學組的唯一男神白鵬飛老師,他授課的課題是《長方體的認識》。在文體中心的舞臺上,白老師鎮定自如,五六班的孩子們積極參與、大膽發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同走進白老師的課堂,感受他的風采吧。

  讓孩子們欣賞精美的圖片初步感知長方體,激發孩子們認識長方體的興趣,為後面探究新知做好充分的準備。白老師出示長方體教具,讓孩子觸控感知長方體的面是平的,第二次觸控長方體的稜是直的線段,第三次觸控感知長方體的頂點是稜和稜的交點,透過觸控感知長方體的面、稜、頂點,加深了孩子們對這三個名稱的理解,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長方體的認識》,循序漸進中孩子們一點一點了解長方體,可謂潤物無聲。

  特別欣賞白老師的課堂語言精煉而有針對性,小組合作之前給孩子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們清楚合作過程中需要做些什麼,需要透過看教材解決哪些問題,大大提高了小組合作的效率。展示交流環節,白老師要求孩子們一個動手指一個動口說,讓孩子們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在遇到孩子表達不完整時,白老師實時點播給孩子們指明瞭方向,不同的小組彙報,讓大家對長方體有了更全面的認知,大家知道了還存在特殊的長方體:由兩個正方形和四個長方形組成,白老師對教材的挖掘比較深入,注重讓孩子們瞭解到知識的內涵和外延,不是純粹的應試教學,而是讓孩子對立體圖形長方體有更多的認識。白老師藉助動畫演示,讓孩子們知道長方體的上下、左右、前後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為後面學習長方體的長、寬、高做好鋪墊,透過指一指,學生知道了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哪個部位,並且不斷地轉動長方體,讓孩子們找出不同放法是長方體的長、寬、高會發生變化,教給孩子們以動態的觀點看待事物,給孩子們很好的導向。鞏固練習環節,白老師給出一個標有資料5釐米、4釐米、3.5釐米的長方體,讓孩子們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釐米,並啟發孩子們說出做成這個長方體需要4個5釐米、4個4釐米、4個3.5釐米,孩子們從中認識到長方體中有4組長寬高,孩子們對長方體的認識更深入了。白老師藉機提出“用多長的鐵絲可以圍成這個長方體?”悄悄引出長方體稜長總和的計算方法上去了,然後白老師放手讓孩子們獨立解決,透過彙報發現孩子們會計算長方體的稜長之和,然後出示不同的有關長方體稜長的習題,進一步鞏固這個知識點。學生既認識了長方體又學會計算長方體的稜長之和,加大了本節課的課堂容量,凸顯了根據知識特點進行重新整合。臨近下課時,白老師藉助猜一猜讓孩子們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的練習在一起,增加了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充分調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白老師又藉助動畫演示,把長方體壓縮變成了正方體,為下一節研究正方體做好了鋪墊。

  評課教研活動總結5

  聽課、評課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導大力開展校本教學研究的今天,開展聽課評課活動,研究並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今天的校本教研時間裡,我們開展了題為《如何有效評課》的話題研討。

  在研討中,大家都暢所欲言,分別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有些老師從態度上去思考,認為應該做到:改變態度,謙虛謹慎;深度鑽研,不說空話;設身處地,為教者著想。有的老師則認為要有效評課,聽課前就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課後要思考和整理。有的老師從老師的教上考慮,認為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必須精心設計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必須突出問題解決……。有的老師則從學生方面考慮: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學習,師生、生生之間是否保持有效互動;學習材料、時間和空間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對知識是否真正理解;是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的老師認為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聽課者應定位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要把學生的發展狀況作為評價的關鍵點。有的老師則認為要觀察課堂上發生了什麼?要思考假如我來執教我該怎麼處理?議課時交流什麼和怎麼交流?有的老師認為要從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程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有的老師更可貴,認為不僅要評教師、評學生、評師生的互動,更要評自己,要帶著問題去聽課,評自己帶來的問題或困惑解決的程度,是否看到自己最想關注的東西,結合實際談自己建議……

  透過今天的研討,我們對於如何聽課、評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這將有助於研究並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的校本教研更加紮實、有效,促進我們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