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遊戲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角色遊戲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色遊戲總結1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的目標之一。幼兒的創造想象能力也為幼兒的一生有著奠基作用,幼兒在手工製作中很容易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觀察能力,加上教師提供自由的表現機會,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使幼兒在諸多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
現將幼兒本學期的表現總結如下:
一、在摺紙和剪貼畫活動中教師反覆演示、耐心講解,增強幼兒的知識技能和觀察能力。
在最初的活動中,要培養幼兒創作的興趣和摺紙的技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記憶不是很牢固,更不可能過目不忘,需要反覆的看來加強幼兒的記憶,從而使幼兒在觀察中掌握方法、步驟。在手工教學中,我們一般採用先演示步驟,然後在邊教邊學的狀態下使幼兒正確掌握摺紙的方法、步驟,在難點的地方教師要反覆的演示、指導。比如:黃菊在摺紙時,記憶力非常的不好,教師講過好多遍他仍然記不住,而且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強,有時手把手的教他三、四遍,讓他自己折的時候他還是不會,此時,就要求教師要耐心、反覆的給他講,使他理解、掌握方法。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對摺紙活動失去興趣、更不會讓幼兒覺得很難,使幼兒輕輕鬆鬆的學到知識。
剪貼畫的過程相對於摺紙要求幼兒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才能操作,但相對於摺紙難度不高,要求幼兒對圖形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因此,在剪貼畫中教師要儘可能多的出示畫面,豐富幼兒的圖形拼擺知識和方法。一般在剪貼畫的活動中,我們製作出好多的畫面,供幼兒來選擇、製作,以次來豐富幼兒腦海中的畫面。而且,在剪貼畫的過程中,膠水的運用也是應該注意的,幼兒在剛開始接觸膠水時,不知道多少是適量,往往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我們就運用演示和身教的方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對於還不會運用的幼兒,老師會走到它的面前告訴他怎樣不會讓自己滿身都是膠水,而且粘的還比較牢固。
二、透過教師的積極引導,發揮幼兒的創造性,豐富幼兒摺紙的畫面。
中班幼兒想象力比較豐富,在掌握了一定的摺紙技能之後,有的幼兒會自己創造出一些形狀,我們就提供一些紙,給幼兒一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自由的創作,並把自己創作的作品貼在圖畫紙上,使幼兒感受到自己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創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也為剪貼畫打下基礎。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幼兒不善於想象,不敢大膽的創作,教師積極的鼓勵,讓幼兒干預創作,並開啟幼兒的思路。
例如:苗霖雨在創作的時候,手拿著紙一直看著老師,象是在等待老師的演示。我說:“你想折什麼?”她說:“小貓。”我說:“那你就折一隻小貓讓我看看吧。”“老師,我不會折。”“自己試一試,你一定行的。”她開始拿著紙在自己的手中摸索,我遠遠的看著他左折折右折折,可還是不想,她有點著急了,我走過去對她說:“把紙反過來試試。”她反過來之後,又擺弄了幾下一個酷似小貓的形狀出來了,她高興的走到我面前說:“王老師,我折出了一隻小貓,我成功了。”我說:“你真棒。”她把自己的作品貼在了紙上,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三、引導幼兒透過摺紙和剪貼畫製作出完整的畫面、情景畫。
中班的幼兒有自己的見解,想象的事物也比較豐富,他們很想自己來創作出一些畫面,可有時候找不到方法,構圖也不合理,往往製作出的畫面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在幼兒製作之前,老師的範畫是少不了的,而且內容也要很豐富。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構圖方法、合理的安排畫面。幼兒在自由創作的同時,材料的利用也不是很合理,教師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利用巡迴指導的方法,幫助幼兒正確的使用材料。
四、透過各種途徑保持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泥工活動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手部,手指小肌肉群的靈活性。這不是一次、兩次活動可以看到成績的,這需要反覆練習,鞏固,才能得到發展。我們堅持每週圍繞一個新內容開展三次活動,如何讓三次同樣內容的活動都受到幼兒的歡迎呢?第一次活動,我們讓幼兒觀察物體的外形,顏色,自己進行操作;第二次活動,讓孩子總結第一次的經驗,教師講解簡單技能,孩子操作;第三次活動,讓孩子鞏固操作併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操作。這樣,由易到難,每次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孩子得到發展。另外,我們透過遊戲、獎勵的形式激發孩子的操作興趣。如:猴子摘玉米、點心店、小兔採蘑菇、送禮物給弟弟妹妹等。
本班有部分幼兒有一年的泥工操作經驗,還有部分幼兒是新生,從未接觸過泥工活動,給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了難度。因此,我們進行了分組教學,根據孩子的能力選擇適當的內容。集體教學時,對不同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如:能力強的幼兒要求他注意物體間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的精細度;對能力稍弱的幼兒要求他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能塑造出形體便可,對每個孩子的作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每個孩子都從中獲得成功和快樂。另外,讓晚班老師對全託班孩子給予個別指導,鞏固基本技能。在班上我們還採取一幫一的形式,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孩子,他們之間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接受,效果不錯。
角色遊戲總結2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遊戲活動之一,每一個角色遊戲的主題都是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引出的,它貼近幼兒的生活,能激起幼兒的興趣。本學期,我們根據園務計劃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認真分析各類遊戲教育功能的基礎上,積極地為幼兒創設、完善遊戲環境,開設了如下一些活動區:嘬嘬奶茶鋪、小苗燒烤、多多銀行、中國奧運,福娃新村、中國菜館、中國武術館、歡歡照相館、手工作坊等。透過努力,孩子們在遊戲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現慾望、創造性等得到了一定發展。以下就本學期的遊戲情況作個總結。
遊戲材料是幼兒遊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遊戲的工具。在角色遊戲活動中,材料的收集和及時投放是相當重要的,直接關係著幼兒遊戲的開展。
我們鼓勵幼兒收集各種遊戲所需的廢舊材料,根據自己遊戲所需進行有效的利用。幼兒對歡歡照相館很感興趣,我們就請幼兒在家收集媽媽不用的化裝品空盒子,自己的小鏡子,梳子、帽子等,投放在歡歡照相館裡,激起了幼兒很大的興趣,每回都爭著要當化裝師呢!等著化裝的小朋友也經常排起長隊等候。
中國菜館的遊戲中發現顧客有時候點的菜是選單上沒有的,造成了顧客和服務員的尷尬,顧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漸漸菜館生意就失去了往日的熱絡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研究發現問題,想出解決辦法,及時提供海綿紙,筆、剪刀、蠟筆等材料,引導幼兒根據顧客的不同需求自己動手製作菜類,既滿足了顧客,也充分地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力,促進了幼兒的遊戲興趣。
幼兒的遊戲經驗是開展遊戲的重要依據,角色遊戲來源於日常生活,平時我們鼓勵家長在週末或節假日帶幼兒外出走走、鼓勵幼兒多觀察生活,多談一些自己的購物、去餐館就餐的經驗等等,我們在社群活動中也開展了參觀奶茶鋪、尋找奧運小標記等活動,豐富幼兒對製作奶茶的經驗,瞭解奧運小知識。使幼兒加深印象,獲得必要的生活經驗,以便更好地在遊戲中反映生活。
教師對遊戲的指導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遊戲情節,同時隨時抓住教育契機,及時有效地處理偶發事件,將指導的計劃性與隨機性、靈活性結合起來。教師要使幼兒積極投身到遊戲活動中,就要學會依據幼兒的不同需要給予適當地幫助,同時還要注意激發幼兒之間的積極相互作用,在中國武術館遊戲中,幼兒對武術的經驗比較缺乏,我們在遊戲前專門開展武術教學活動,利用武術表演碟片來豐富幼兒的經驗,吸引幼兒。
遊戲中引導幼兒選出表演好的幼兒當師傅,帶著徒弟練武術,也可以讓觀眾上來跟著一起練練,增強了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互動性,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中國奧運博物館中材料都是“死”的,講解員要怎麼樣把它們變活,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指導。
老師事先讓孩子們瞭解了奧運小知識,還豐富了小講解員的經驗。在遊戲中引導博物館內的管理員根據實際情況(參觀人數的多少)去其他遊戲區作宣傳,吸引更多人的參觀,增加遊戲區之間的互動。
對幼兒遊戲活動的評價,是對幼兒執行遊戲規則的情況作小結,表揚肯定積極行為。如幼兒有哪些新玩法、新創意等。教師還要注意進一步提出深入開展遊戲的新要求,激發幼兒新的需要。評價的方式可由教師帶領全班進行,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共同提出有效建議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天哪個區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你學習了什麼新本領?”“下次更好的遊戲還需要做什麼?”等等。
孩子的遊戲水平慢慢提高了,合作協商意識已增強,但還是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如遊戲技能需加強、遊戲經驗還需豐富等。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針對實際問題制訂出適合各個年齡段孩子的遊戲計劃和方案,使得孩子的遊戲水平能得到快速提升。
角色遊戲總結3
遊戲是幼兒園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遊戲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是學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進入中班後,小朋友對遊戲的規則和遊戲角色又有了更高的認識,遊戲的範圍也不再侷限於幾個平行遊戲,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豐富了,並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現一些遊戲情節,能夠與同伴合作進行遊戲,解決一些簡單的小問題。但是由於年齡的特點,小朋友在遊戲中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有些孩子拿到物品不願與別人分享;幼兒生活經驗不足,造成幼兒遊戲情節比較單一;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需加強;遊戲時聲音較大;對不同遊戲的玩法還沒有很好的體現;遊戲中小朋友之間的相互溝通太少等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我有的放矢開展了指導和教育,力求使幼兒的遊戲水平再上新臺階。具體表現在:
(一)豐富自主遊戲的內容,能根據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及主題的推進增加材料,力求使遊戲與主題背景的有機融合。
在遊戲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幼兒的個性發展以及幼兒遊戲的興趣,根據主題的進展,及時添制新的遊戲材料,讓幼兒保持遊戲的新鮮感,結合我們中班組的教研重點力求使遊戲與主題背景的有機融合。例如在主題《我愛我家》進行期間,幼兒對家的話題產生了興趣,我趁熱打鐵增加了娃娃家的遊戲器材,如餐具、桌布等,並引導參與娃娃家角色的幼兒嘗試設計佈置娃娃家的環境,扮演“媽媽”角色的幼兒在新的廚房環境和廳裡面又是做菜又是整理非常投入地遊戲,忙得不亦樂乎。在《冬天裡》的主題開展時,我們根據朱老師的建議,在超市增加了保健品的銷售,使幼兒知道冬天是一個需要進補的季節;在奶茶店裡還製作了加熱器,使幼兒知道在冬天喝熱的飲料會更加舒服,幼兒的遊戲熱情也得到了激發。
(二)加強遊戲間的相互聯絡,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不同遊戲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聯絡起來,這樣既可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也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比如引導扮演娃娃家孩子角色的幼
兒可以帶領寶寶去美美店打扮,可以去超市購物、可以去小舞臺觀看演出等等,這樣不但加強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友好合作,更讓幼兒在活動區中盡情地玩,慢慢地延長了幼兒的注意時間,使幼兒之間得到了交往,還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重視講評遊戲活動,以講評推動活動的深化。
教師的講評通常以表揚、鼓勵為主,能及時推廣幼兒的成功經驗,把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告訴大家,提出新的遊戲要求和規則,使幼兒在愉快、自信的感覺中結束,並激發幼兒下一次繼續參與遊戲的願望。而中班幼兒評價能力相對還差,我們感到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應該進行不同的適當評價,有時讓幼兒展現新的創意,引起幼兒的共鳴,分享成功的快樂,有時我們組織幼兒說說:你今天玩了什麼?說說開心的體驗。或者引導幼兒說說:你是怎樣扮演##?今天成功了嗎?為什麼?讓幼兒在講評中把自己的經驗感受與同伴分享,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自主性遊戲是幼兒所喜愛的活動之一,在遊戲中能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促進了幼兒全面發展,經過一學期的活動,如今這些幼兒能認真扮演角色,有了角色意識;遇到困難時,能夠自己協商解決;經教師經常性地提醒,幼兒都能積極使用普通話交談,能友好地合作遊戲。並有了初步的創造性;遊戲結束時,還主動將玩具和遊戲材料收放整齊。
當然,遊戲中還是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幼兒的遊戲行為創造性不強,遊戲情節單調,還需進一步的豐富,依遊戲的開展探索多樣化的指導方式,積極影響幼兒的遊戲行為,讓幼兒愛玩會玩,特別要注重引導幼兒共同建立和執行活動區遊戲規則,使幼兒的遊戲質量不斷提高。
角色遊戲總結4
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從遊戲中可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及觀察事物的細緻能力,同時也可鍛鍊人的各方面的能力。本學期,我班開設了銀行、醫院、小吃店、超市、娃娃家等遊戲區。
剛開始遊戲比較混亂,總是為扮角色而爭吵,後來我們進行了改進,採用固定式插照片,早來的先插牌,晚來的當顧客,到遊戲時間幼兒根據照片進入遊戲區,透過這種方法,同伴見變得友愛了,慢慢地還學會了互相協商、分配角色,整個遊戲井然有序,老師再不必去說“你當什麼角色,他當什麼角色”。
為利用空間大家互相學習,遊戲區由原來教室搬到走廊活動,由於空間比較大,櫃子又比較少,所以一開始超市只有幾個櫃子,擺成一排空空蕩蕩,顧客在沒有柵欄的地方來回走,營業員根本顧計不著,角色之間分不清,顯得有點亂,後來我們採用現成的椅子當柵欄,椅面朝外,可方便顧客買東西后休息,透過重新佈置後,超市裡的營業員與顧客又能進行正常的商品買賣。理髮店、醫院我們也是採用這種方法。
醫院看病的程式其相互職責,幼兒還是分不大清,我們就才用晨間講解、教師演示或用一節遊戲課專門進行的訓練,透過多次練習,幼兒對看病過程及相互職責有了一定、更深的瞭解。我們還製作了掛號、門診、配藥、掛鹽水等牌子,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為了減少幼兒等待時間,提高遊戲興趣,掛號員除了掛號外,還將負責擦用過的病歷卡,便與下次在利用;配藥員用橡皮泥搓藥、封袋;營業員做喜糖;廚師做點心等,透過這種方法,幼兒始終有著很高的遊戲興趣,也使得遊戲變的更形象,更貼近於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遊戲要求、水平也會逐步變高,像超市有原來簡單的商品買賣,變會向顧客介紹產品、推銷自己。我們想盡一切辦法用語言吸引顧客,幼兒點子真多“我這裡的貨便宜、新鮮”、“今天免費,明天不免費”“小姐要不要牙膏”等等。透過吆喝,幼兒的語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很好訓練了幼兒的膽量,對於好的點子,我們大家會學習、表揚,漸漸地內向的幼兒也變得膽大了。像小吃店我們還有禮儀小姐,營業員等等,他們都有各自的分工,要求、任務各不相同。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遊戲,一到遊戲時間那更是熱鬧,吆喝的吆喝,就像真的到了超市、理髮店一樣,個個熱情,興趣高漲,每個角色都扮演的淋漓盡致、有聲有色的。
角色遊戲總結5
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從遊戲中可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及觀察事物的細緻能力,同時也可鍛鍊人的各方面的能力。進入幼兒園後,孩子對遊戲的規則和遊戲角色又有了更高的認識,能夠與同伴合作進行遊戲,但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我們從小班時的邀請遊戲更換成了插牌遊戲,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並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及時提供一些能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的或者能讓他們參與制作的材料,同時注重觀察孩子們在遊戲中的表現,在遊戲中找問題,並且透過和孩子們的交流討論,及時地進行調整,讓孩子們在每一次活動後都有所發展。如,在“香蕉美食”這一角色遊戲中,我們為孩子提供廢舊的即時貼捲筒、橡皮泥,孩子們利用這些材料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美食壽司,顧客都爭著買,想享受美食帶給他們的快樂體驗。用餐過程孩子發現少了顧客需要的餐巾,經過討論就用餐巾盒裡放上紗布當餐巾紙,提供給美食店。
在遊戲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幼兒的個性發展以及幼兒遊戲的興趣,根據主題的進展,及時添制新的遊戲材料,讓幼兒保持遊戲的新鮮感,如在開展“香蕉休閒屋”遊戲時我們結合主題、課題開展活動,在主題“紅黃藍綠”中,引導老闆把區域遊戲中製作的“調皮的太陽”,“彩色花”放到“休閒屋”裡當休閒特色品銷售。供幼兒裝飾娃娃家,點心店。結合節日開展活動,把我們在“慶國慶”活動中製作的國旗放到“休閒屋”裡當紀念品送給到訪的顧客。結合平時遊戲開展活動,給“香蕉工作室”裡提供一些帽子、圍巾、手套,橡塑紙條讓工作人員穿編,然後送到“休閒屋”裡,當禮物送給來休閒屋休閒的顧客,從而吸引顧客,孩子對遊戲又有新鮮感。在開展的主題“我們的動物朋友”中,我們根據孩子們對動物很感興趣,就在“香蕉工作室裡”讓工作人員為動物塗色,製作“粉紅兔”,“工作室”的工作人員把製作好的成品送到“休閒屋”裡,進行買賣。
總之角色遊戲是幼兒所喜愛的活動之一,在遊戲中能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促進了幼兒全面發展,經過一學期的活動,如今孩子們能認真扮演角色,有了角色意識;遇到困難時,能夠自己協商解決。
角色遊戲總結6
幼兒園角色遊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遊戲,它由幼兒自己確定遊戲主題、構思遊戲內容、分配遊戲角色和制定遊戲規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本學期我園開展的混合型角色遊戲,我發現孩子小,經驗不足,對幼兒的遊戲活動有了一定的侷限性,使遊戲活動也會變得枯燥無味。如果幼兒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遊戲的水平也就越高。
怎樣來提高孩子的遊戲經驗呢,我就談談我的看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遊戲主題、角色、材料都與孩子的社會生活經驗有關。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觀察生活。孩子的生活經驗大多來自家庭、社會、幼兒園。如在家,我們讓孩子多觀察爸爸媽媽在家都幹些什麼並把她們看到的說出來。還有觀察周圍社會生活,如出去吃飯,可以觀察一下你離的客人是怎樣用餐的,服務員又是用什麼態度服務,去超市,看看超市超市裡貨架上物品的擺放,營業員是怎麼做的。再者就是幼兒園了,我園的混合型遊戲也為孩子提供了很多遊戲經驗,就像上次李老師上的遊戲中讓孩子交新朋友,你的新朋友是怎樣玩遊戲的,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不在一個環境下生活,孩子們有著各種不一樣的生活經驗,交到了新朋友就學到了新的經驗。本週混合遊戲匯入中我也讓孩子們自己說出了喜歡的.快樂大本營遊戲,並讓孩子說出了遊戲中自己的玩法,這樣孩子多少能就受一點新的經驗。我們快樂大本營中的每個遊戲區都有老師指導,如果孩子在遊戲中真的遇到一些問題,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已有經驗進行適宜指導,同時遊戲中老師也會以遊戲中角色身份參與遊戲,從而增加遊戲得內容,如:娃娃自助,遊戲開始是一個客人也沒有,,這個在孩子游戲時常出現的問題有些經驗少的,膽小的孩子就不會吸引顧客,怎麼辦呢,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啟發誘導。如引進新品,娃娃自助裡的燒烤架孩子們都沒有利用起來,何不推出一個自助燒烤來吸引顧客呢,當新品一推出,客流量明顯就增多了,生意一下就火了。;還有孩子在玩“百信超市”遊戲時,只是被動地等待“客人”來買東西,這時教師以客人身份出現,創設自己買了很多東西又拿不了的情境,引發幼兒生成主動送貨的活動;當幼兒對遊戲失去興趣時,教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深化主題,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如角色遊戲的主題內容是不斷變化的,為此,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遊戲,及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進一步拓展遊戲內容。
相信孩子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遊戲中不再是單純擺弄遊戲材料了,從而能更好地融人角色遊戲中去。再說孩子本身就是天生的藝術家、模仿家,遊戲活動的水平一定會大大提高的。
角色遊戲總結7
本學期我們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結合主題積極地為幼兒創設、完善了遊戲環境。透過努力孩子們在遊戲中的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現慾望、創造性等得到了一定發展。以下就本學期的自主遊戲情況作一個總結。
在活動中我們先後開出了娃娃家、休閒小站、銀行、醫院等遊戲區域。遊戲變成了幼兒表達情感、反映思想、認識社會的一種手段也是他們一日生活中最開心的時刻了。喜歡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在自主遊戲中幼兒仍會嘗試到成功與失敗但也正是這些已有的經驗使得幼兒對角色遊戲更加沉迷與喜愛。在自主遊戲中幼兒總是憑藉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模仿成人的話語以及說話時的語氣、口吻。語言本身是很抽象的但幼兒從出生開始接觸的最多的聽到的那就是周圍人的語言。所以幼兒一旦喜歡上自主遊戲就會去回憶、去模仿看大人們是怎麼說怎麼做的。為什麼說要讓幼兒對自主遊戲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學好和會說自主遊戲的語言呢
1、 透過自主性遊戲的合作參與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發育還不成熟經驗也比較缺乏常需成人來“指點迷津”。對於中班的孩子教師可以適時地參與遊戲在和孩子共同進行遊戲時引導他們說和做。如在“超市”的遊戲中老師扮成顧客去買東西先買幾樣店裡有的東西再說一樣店裡沒有的東西。對於這種情況顧客故作著急地說“哎呀超市裡不是什麼都有的嗎這個怎麼會沒有啊可我還急著用呢”這時營業員說“別急我的夥計去進貨了馬上就有6767”這樣詢問買東西的一個過程中幼兒與教師一問一答在角色間對話的過程中練習了說話明白了該職業的一些職業用語也積累了這種做買賣的經驗這也是為下次再做這個遊戲做了很好的鋪墊。
2、 在遊戲中對幼兒進行指導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
在遊戲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成人在看幼兒遊戲時可
以做些適當的指導啟發幼兒理解角色並會表現角色。不一定要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但語言的提示仍是很重要的佔主要地位。成人在看幼兒遊戲時鍵入文字 可以採用提問、複述的方法來對幼兒說話進行提醒與糾正。充分利用幼兒與夥伴這一因素使其在與同伴交往中練習日常用語。
3、 讓幼兒在遊戲中暢所欲言
對於幼兒喜歡的角色遊戲在遊戲進行時成人不能直接影響幼兒遊戲孩子會覺得自己像是被監控了在說話時也就變得小心翼翼不敢放開這就使得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約束不能盡情發揮這樣遊戲就起不到發展語言的作用了。只有讓幼兒在遊戲時盡情發揮才能自然、真實的表達所思所想。
4、鼓勵幼兒在共同遊戲中進行言語交往
經常鼓勵幼兒與同伴多交流既能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促進他們的友誼。不斷豐富幼兒與夥伴交流的經驗愉快中發展幼兒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與交往能力。當他們在遊戲中遇到問題時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找同伴商量共同討論解決的方法。在商量時會用“能不能”“可不可以”“謝謝”等詞。只有在共同遊戲時進行言語交流才能解決一些個人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在討論協商的過程中發展口語。
5、讓幼兒在遊戲後互評從而加強語言表達
好的評價能滿足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如有的老師的創意就很好她們為幼兒準備了一張小桌子在上面用積木和長方形包裝盒搭一個框再放一個假話筒像電臺主持人一樣讓幼兒臉湊在框架裡講述自己在遊戲中的的所見所聞再展開討論可以說說在遊戲中各角色扮演的小朋友演得怎麼樣像不像態度如何等等。幼兒都覺得很新奇也很投入。在講評時都很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爭先恐後要來說。在這樣一次次的講評中充分地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言特別是口頭語言它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際、溝通思想的橋樑是人們相互影響、進行交際的工具也是傳遞世代經驗的途徑之一。幼兒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所以說我們有責任要培養幼兒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而這種能力是要從小培養的。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歡最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我們就透過自主遊戲來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在他們喜聞樂見的“娃娃家”“醫院”等角色遊戲的交往中相互學習、相互模仿在自主遊戲中練習說話、學會說話從而逐漸在交往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口語表達與交往的能力。透過自主遊戲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相信透過自主遊戲鍵入文字 讓幼兒在說中學、做中學、玩中學的方法一定會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一個飛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