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總結

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總結

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總結

  光陰似箭,歲月無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經過過去這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我們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變,是時候認真地做好工作總結了。工作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總結1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心下一代就是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關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十二中團委會在上級關工委的關心指導下,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著實辦好家長學校

  十二中是我市的農民工子弟學校。當前,農村部分家長素質偏低,其知識水平、教育能力都不能滿足現行學校素質教育的需要,也制約了教學工作的提高。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也影響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關鍵所在。在工作中,我們落實了領導機構,制訂了規章制度,確定了家長教師,研究了教學內容,又結合農村實際規劃上課時間,無償發放家長各類教材。幾年來,我們做到了:“家長開放日”常態化,每星期都有一天是“家長開放日”,在這天,家長可以聽課、參觀宿舍、參觀食堂、聽專門老師對“家校共育”的安排指導等。不僅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素質,還很好的宣傳了我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增強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的責任感

  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長期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我們還實行以班級為單位,建立起“留守兒童”檔案,全程跟蹤他們的生活和學,。為加強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我們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小組”,全體成員義不容辭地擔負起當好“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我們上下聯動,校內校外聯動,用實際行動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契機,把“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增強“留守兒童”工作的責作感。

  三、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積極有效開展各項活動,具體如下:

  1、“學雷鋒”活動。尊敬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為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良傳統,進一步倡導全校上下形成尊老、敬老、愛老的和諧氛圍。每一學期我校都組織學生到“愛溢家”敬老院和那裡的老人拉呱解悶,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清理門前的樹葉,每個人各負其責,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不一會,就把院內打掃的乾乾淨淨,讓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也讓更多的人來關注老人群體,多為老年人辦實事、辦好事。

  2、學校成立了廣播站,開設了“安全教育專欄”、“校園新聞”、“故事”、“小雷鋒”、和“作文天地”等欄目,由學生自己投稿,每週四播出。這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豐富了校園生活。

  3、做好每週一的升旗儀式活動。學校每週一都要集會,升旗儀式。升旗完後,學校領導都要在國旗下講話,那就是以學生身邊發生的點點滴滴為話題,對學生時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遵章、守紀、愛國、理想、誠信、安全、環保等方面的教育)

  4、經常開展安全自查。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它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大事來抓,對安全工作形成了“人人有責,齊抓共管”的局面。並與各班班主任、科任老師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積極消除校園內的安全隱患,嚴防安全事故的發生。經常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如:逢會必講校園安全。領導、教師值日必須到崗維護紀律,防止意外傷害事故。廣播站經常播出安全教育內容,另外還出牆報,學生觀看光碟等。每學期期開展地震、火災逃生演練。

  5、構建社會、家庭、學校想結合的教育網路。關協工作離開社會、家庭的配合。為此學校積極構建社群、家庭、學校三結合的德育工作網路。為向家長反饋學校德育工作情況,傳授德育資訊,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本學期,各班都建立了與家長聯絡的表格(電話、地址、家長姓名等),並透過電話和家訪等手段密切和家長的聯絡。做到人人走進學生家庭、瞭解學生在家裡的真實情況,並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加強了教師與家長在德育工作上的配合。

  6、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是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礎。本學年,各班班主任輔導員充分利用晨會課、班會課,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加以正面宣傳和教育。十二中團委以出勤、衛生、紀律、早操質量和日常行為等“五項常規競賽”為抓手,對各班進行量化管理,並制定了量化管理方案,每週評比一次,並授以流動紅旗,期末評五星級班集體。

  7、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我們重點圍繞《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以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組織全體師生認真學習,不斷提高法制意識和法律水平。透過學習,全校廣大師生員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明顯提高。

  8、如何讓學生遠離不良網咖?經驗辦法如下:

  (1)找個孩子信服的人。當老師和家長的教導、告誡都不管用的時候,只有年齡相近的同齡人的聊天、勸說才最能改變孩子的心意,這或許就是將孩子拉離網咖的最好方法之一。

  (2)週末相約遊戲。週末可以把同學帶回來分享,玩的過程也盡在家長掌握中。這個方法適用於有一定自控能力的孩子和有威信的家長。

  (3)學校嚴管有幫助。學校也應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制止學生去附近的網咖。從校長到班主任都要在放學的時間到周圍的幾家網咖巡視,一看到有本校學生就立即領出網咖,對於經常出入網咖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紀律處分。對那些總讓未成年人入內的網咖,學校也舉報了他們。這些做法都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關心,使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在校外有了銜接。

  (4)用“反例”提醒孩子。網咖本不該讓不滿18歲的孩子去的,所以一開始就要堅決控制孩子去網咖的傾向。有一回孩子回來跟我說,他們老師在課堂上講了另一班上一個同學迷戀網咖,造成期末成績單大紅燈籠高掛的教訓。看得出這種反面例子對孩子還是很有警戒效果的。

  (5)讓網下比網上更精彩?。應該看到,今天的孩子之所以熱衷於到網咖上網聊天、玩遊戲,原因不外乎是:

  一、家長除了天天盯住孩子學習外,缺乏和孩子進行交流;

  二、現在的孩子被禁錮得太緊了,乏味的功課和學習使得他們太缺少輕鬆和愉快;

  三、孩子可以玩的地方和東西太少了。所以,要讓孩子遠離網咖,最好的辦法是在網下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玩的環境。這需要家庭、社會的配合。例如,體育、娛樂等公共場所在暑期、節假日向孩子們免費開放,組織更多的科普、文學、藝術等興趣小組,讓孩子們在科學、藝術的海洋中尋找到樂趣。我想,只有讓網下比網上更精彩,孩子才不至於沉湎網咖。

  9、配合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始終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範為基礎,以“放飛夢想”讀書徵文活動為抓手,從增強愛國情感、確立遠大理想、規範行為習慣、提高基本素質入手,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0、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課,設立心理諮詢室,加強對學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是保證學生健康成

  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總結2

  一年來,我校以《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進一步發揮學校工作的教育優勢,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透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扶貧助學,辦好家長學校等工作,千方百計為孩子們健康成長辦實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本年度我校關心下一代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關心下一代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成立了白毓賓為組長宋虎軍為副組長,白仲義、王學平、韓飛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全體教職工,把關心下一代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納入學校工作議事日程,堅持每學期在班子會議上專題研討關心下一代工作,全面部署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明確各處室的工作目標,把關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實處。在全校教師中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為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關愛學生全面發展

  1、思想上引導。幾年來我校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幫助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學習目的',刻苦學習,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同時還加強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學校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開展養成教育、誠信教育、愛心教育、孝心教育等。加強感恩教育和珍惜生命教育;學校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學期每個班級都評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

  2、心理上疏導。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心理時期,青少年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性和模仿能力,自控能力弱,易受誘惑,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逆反心理強,情緒偏激。獨生子女的問題,學習壓力,“留守”學生心理,交朋友問題,等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我們學校在與學生交流中發現這一問題後,開設了心理健康課,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與教育,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透過努力,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3、學習上關心。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我校積極改變老的教學方法,變過去的讓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要求教師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探索性的學習,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實行課課清,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學校還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和學習困難生擋案。

  4、生活上呵護。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學校每年要給困難學生免去住宿費、伙食費等費用,為了解決特困兒童上學的問題,黨員教師與學習好家庭困難的學生結對子,幫助他們購買學習用品,輔導他們學習,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

  三、注重行為規範訓練

  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是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礎。本學期,各班班主任輔導員充分利用晨會課、班會課,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加以正面宣傳和教育。少先隊以課間活動、衛生、紀律、廣播操質量和日常行為等“五項常規競賽”為抓手,對各班進行量化管理,並制定了明星班級評比方案,每月評比一次文明班級。

  四、樹立安全保護意識

  1、開展安全自查。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它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大事來抓,對安全工作形成了“人人有責,齊抓共管”的局面。並與各班班主任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積極消除校園內的安全隱患,嚴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2、開展安全宣傳教育。逢會必講校園安全,每天必講安全。教師值日必須到崗維護紀律,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紅領巾廣播站經常播出安全教育內容,另外還出牆報,學生觀看光碟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回顧本學期我校關心下一代工作,我們深感責任重大,關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後我們將不斷探索工作的新思路,使關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臺階。

  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總結3

  我校成立於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了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4年多來,學校關工委堅持黨建引領,注重“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宗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活動,在培養舉止文明、品德優良、心理健康、富有創新的一代新人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工作開展情況作如下彙報。

  一、領導關懷,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20xx年學校成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以來,省、州、縣教育關工委以及縣委、縣政府領導多次蒞臨學校調研、召開座談會、現場指導,使我校關工委工作更加有創新,成效更加顯著。

  二、關工委基礎工作紮實開展,成效顯著

  一是組建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學校重視關工委自身建設,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成立了由校長為主任、副校長和退休幹部為副主任、7名退休老幹部及學校黨政工相關人員組成關工委的工作小組,20xx年結合工作實際對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和補充,保證關工委工作順利開展。

  二是發揮“五老”組織作用。我們先後聘請了12名離退休老幹部、老教師等組成“法治宣講組”、“興趣指導組”、“民族民間文化指導組”等工作小組,讓老幹部、老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各項活動中,發揮他們有威望、有經驗、有愛心的優勢,為學校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4年來,我們先後請“五老”人員羅儒明、張凱等老同志到校作法治進校園報告10次,為留守兒童家長作培訓8次,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15次,工作組的“五老”們為關心學校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三是紮實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做到活動經常效果好。關工委工作十分注重學生的理想道德教育,積極開展主題活動,使學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

  1.做好德育工作,教育青少年注重“從我做起”。我們先後開展“學雷鋒活動從我做起”、“遵紀守法從我做起”、“清明祭英烈”、“童心向黨”歌詠誦讀、“祖國好家鄉美”書法繪畫創作、“學雷鋒志願服務”“勞動美”社會實踐等主題教育,今年3月份我們還開展了“傳承民族文化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感黨恩主題系列活動和“為祖國點贊”演講、誦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同時也助推了學校德育工作向前發展。

  2.圍繞國慶,開展了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風采的優秀童謠創作徵集活動,徵集到體現新時代好少年新風貌、新姿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優秀童謠100餘篇,學校共評選出20篇優秀作品在校內進行表彰獎勵。

  3.繼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在教師節、重陽節、母親節等節日組織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使學生學會時刻懷有感恩之心,做到愛護集體、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引導少年兒童養成講公德、守誠信、樂助人、愛集體的良好思想品德,把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的熱愛落實到行動上。近年來,學校組織學生到養老院為孤寡老人開展慰問演出、為他們打掃衛生、洗衣服等活動5次,給老人們帶去了溫暖。

  4.堅持國旗下演講和天天升國旗活動。讓學生的心靈在每週的國旗下講話和升國旗活動中得到洗禮和昇華,教育學生從小愛黨、愛國、愛人民。

  四是關愛兒童,讓他們學得好、吃得好、住得好。

  1.每學期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孤兒、建檔立卡學生、校外租房等學生進行結對幫扶活動,教師“一對一”或“一對二”的方式作為孩子的代理家長,定期家訪,瞭解生活、學習、居住情況,排除安全隱患,指導他們的生活起居,提高他們生活自理能力。

  2.用好“留守兒童之家”教育陣地。留守兒童之家設有聊天室四間,配備四臺電腦和兩部電話機,均連線網路,留守兒童可以和遠在外地務工的父母進行影片聊天、通電話。留守兒童之家裡面還有各類書籍和文藝體育器材,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3.積極配合上級部門做好愛心資助工作。每學期我們學生都得到縣關工委、教育局及愛心人士的捐資捐物和慰問,受助兒童全覆蓋建檔立卡和留守兒童學生。

  三、依法治校,法育未來,“零犯罪”學校建立成效顯著

  學校成立以來,堅持以人為本、安全優先的原則,以保安全、抓質量、求發展為主題,校長掛帥,各部門齊抓共管,全校教職員工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實現了無刑事案件、無治安案件、無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的目標。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預防機制

  1.健全機構,明確責任。學校成立了“零犯罪學校”領導小組,駱遠新校長任組長,楊超、張仕江兩位副校長任副組長,教導處、少大隊、總務處負責人為組員,下設法治教育年級組辦公室。聘請了法治副校長、家委會委員、“五老”志願者為校外法治教育輔導員。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師中積極學習普及法律知識,抓法治安全教育,抓班主任隊伍,抓方案制定和預防措施的落實。

  2.整治周邊環境,打造一方淨土。對學生校外活動情況實時監控,教育學生不進“三廳一室”,不入不健康的場所。學校還經常與相關部門聯合,對學校周邊的流動攤點、門面房、書攤、娛樂場所的不規範行為進行整治,有效剷除引誘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土壤。

  (二)加強學生法治教育,把人格塑造好

  1.學校聘請縣司法局幹部蘇奼同志為我校的法治副校長,並邀請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等部門領導來校做法治專題講座,經常性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由於措施得力,活動形式多樣,學生樂於接受,效果較好。

  2.以思想道德為核心,大力融學生行為規範於教育活動中。我們認真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不斷地促使學生說文明話、行文明事、做守法人。

  3.充分發揮課堂教育陣地作用,融法治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學校設有道德與法治課、安全課,有課程安排,有專任教師任教,在教學中以《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為教材,結合教材內容講解《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基本知識,在其他學科教育中有機地滲透相關的法律知識。透過教育,學生學會自覺的知法、懂法和守法,學校的不文明現象大大減少。

  4.不斷開展法治教育主題活動。學校不放鬆每一個有教育意義的節日,不錯時機進行教育,讓學生入心入腦。如“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12.4全國法治宣傳日”等法治教育相繼展開。黑板報、宣傳欄、校園廣播、主題班隊會、演講比賽、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均成為學校每個學期的常態活動,下發反邪教倡議書、致家長的一封信、法治副校長講座、請“五老”志願者進校園作專題講座等足以顯示我校法治教育活動的豐富多彩。

  5.對“問題生”早發現、早教育,把幫教策略制定好。

  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加強教育、管理,及時進行幫教和矯治。同時與“五老”聯合,和他們的家長溝通,互相配合,共同制定幫扶策略。

  四、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具有豐富、悠久的民族文化,山歌、民族服飾、紡織工藝、飲食等具有獨特的文化圈,為了讓孩子從小樹立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傳承意識,學校開展了“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讓民族文化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孩子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

  (一)開設民族文化特色學科、地方特色課程,夯實民族文化基礎。

  4年來,學校開設了布依古歌、布依糠包舞、布依簸箕舞、布依竹竿舞、布依竹筒舞、苗族山歌、剪紙、紡織、刺繡、布依美食等近20項特色課程,先後編制了《布依文化校本教材》、《布依古歌新編》等校本教材,並安排輔導教師根據教導處課程的安排擬定教學計劃,寫好備課教案,對學生進行民族民間文化教育。

  (二)組建文化社團、興趣小組,搭建特長生學習的平臺。

  為了很好地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根據學生的需求,學校組建了民族歌舞社團、民族服飾社團、民族工藝社團、布依美術社團等10餘個社團興趣小組,安排何偉、梁甜甜、王封彪、王英等10位老師作為輔導員,培訓時間為每週二、三課外活動時間,為有興趣愛好的民族文化的學生搭建了學習的平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

  (三)外聘民間藝人,補齊師資緊缺短板。

  為了使活動更豐富、更有效,學校還聘請黃振國、岑立道、潘應超等5位民間藝人(“五老人員”)為校外輔導教師,定期給教師培訓10次,參訓教師近50人次;給孩子們輔導15次,參加輔導的學生近300人次。這些活動的開展,使我縣的民族文化在我校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揚,同時也增進了各民族人民間的友誼。

  (四)搭建展示平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為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增進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學校積極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平臺。今年3月,我校開展“傳承民族文化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感黨恩主題系列活動。在活動中,羅敏、韋應多、班巧巧等120名同學在“少數民族服裝秀大賽”、“我是布依山寨小畫家”、“布依山寨小百靈”、“民族語言展示”、“布依小繡娘”、“民族美食雜貨鋪”等10個活動專案中榮獲不同的獎項。

  同時,每年“三月三”布依文化節,學校都有組織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感受布依族人民以濃烈、古樸、神秘的方式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五)將民族民間文化融於大課間活動之中。

  為了豐富校園生活,學校將多彩的民族文化融於大課間活動中。如同學們自編的“布依族竹竿舞、竹筒操,苗族板凳舞”等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為一體的大課間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不僅得到了鍛鍊,還能發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使民族團結意識深入人心。

  (六)建設“時代記憶”展覽廳。

  學校圍繞布依族的歷史文化、人情風俗等文化內容,建設以“時代記憶”為主題的農耕文化和布依紡織文化展覽廳。展覽廳裡有農耕工具30餘件、紡織工具10餘件、布依服飾20餘套、鞋墊20餘雙等布依文化。展廳全天侯向師生,師生隨時參觀,隨時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時代記憶”展廳,真正把民族文化帶進校園,留駐校園。

  (七)加強與外界交流,增進文化互鑑。

  為了更好地繼承、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民族素質,豐富民族生活,促進民族團結,我校與廣西雅長、荔波縣等外界兄弟縣學校交流學習,互相借鑑,使我校展廳內容更豐富,更能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傳承的意識,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

  我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五老”成員及家長的支援、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績。

  20xx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評為“零犯罪學校”榮譽稱號;20xx年被黔西南州教育局評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xx年被黔西南州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評為“民族文化進校園示範校”榮譽稱號;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我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在黨的建設引領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做好新時期、新形勢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今後,我校全體教職工及老同志們將進一步求真務實、勇於創新、開拓進取,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探索規律,用真誠與愛心為千千萬萬的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前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