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通用5篇)

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

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通用5篇)

  緊張又充實的學習生活又將謝下帷幕,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是時候回頭總結這段時間的實習生活,寫一份學習總結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學習總結,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1

  此次研修給我的感受很深,它讓我有機會聆聽專家的講座,學習專家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使我受益匪淺。我深刻地認識到:資訊科技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大不同在於課堂中注重互動,注重交流,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使課堂氛圍輕鬆、活潑的。現總結如下。

  一、自身素養是教學的基礎

  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才能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很好的發揮其作用,其次,教師還應具備最佳化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才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增強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和應用教學媒體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應變機智,創造能力以適應工作需要的能力。

  二、教師應該成為研究者

  教師成為研究者是大勢所趨。現代教學都需要教師不僅僅是教育的學習者,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去研究教學問題。除此之外,教師也是一門職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職業問題,教師要懂得如何去處理問題。教師的成長也是所有教師都在關注的問題,資訊科技老師怎樣從學習中成長?如何去應對突發事件,這些都是需要時間來研究和掌握的。

  三、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此次培訓透過講座、互動交流、課堂自學,發表博文,在論壇上提出問題,檢視其它老師的回覆,都是一種創新。學無止盡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經常充電,不斷學習最新的資訊科技知識;積極和同行探討教學方法、研究教學設計,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給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教師要成為在研究中運用資訊科技引領學生走進教材的嚮導,使學生融入教材環境,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成為學生交流的一個平臺。

  我想,培訓只是開始,行動更為重要。相信只要透過努力,就一定能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使學習達到一個顯而易見的效果。

  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2

  本人透過20xx年山西省高中教師遠端繼續教育培訓的學習,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新課程的認識加深了,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得到提高,聆聽了專家們的影片講座受益匪淺、透過網路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齡人,還有很多教育界的後起之秀。透過培訓有以下收穫。

  一、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對新課程的認識加

  深了要重視初高中的銜接教育,由於初中政治是知識政治,且學習的內容具體,簡單,在學習的方法上要求自然不多或不高。有的學生僅僅靠簡單的背誦就能學會大量的初中內容。高中政治是能力學習的真正開始,再加上學習內容思想深度的提高等等,在學習方法上與初中政治就不完全相同。總的講,學習高中政治,要重視能力的培養。師生要弄清每節課的內涵與外延等等。作為一門人文性強的學科,能力的具備,是以基礎知識為基石的。基礎不紮實,是不可能學好這門學科的。做好初高中政治的銜接教育,首先,在學法上,提醒高一新生高度重視政治的感知,理解,掌握,應用等等。由於,初中中考在六月中旬,高中一年級在九月初開學,很多學生對初中政治的內容有遺忘現象,又由於,一些學生在初中不重視能力培養,所以,高中開始,有必要對學習高中政治常用的方法進行傳授。在講高政治學時,我們高一年級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多舉些學生易於接受的例子。這樣處理,編著課程的專家充分考慮了“學生”因素。課程主要考慮三個因素——科學、社會、學生。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發育程度、水平,應使課程易於學生學習、接受。

  教學寧肯“不嚴謹”地讓學生理解,從而學會。也不追求嚴謹地不理解,讓學生學不會。王君老師的話,提醒我們平時教學也要考慮三個因素——科學、社會、學生。所以,我們廣大教師要時時處處考慮學生,才能把學生教好,才能讓更多的學生熱愛政治,喜歡老師,從而成為高素質的接班人。

  二、教學的具體方法得到更新是高中政治標準中,強調培養的能力之一

  一提起政治教學方法,我們就會很自然的想到那些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講授式、討論式、分析式、提問式等等。但是從本學期開始,學校陸續組織教師聽了陶教授的“過程完整化教學”方法以及東河幼兒園的教師來學校講的“奧爾夫”教學法。聽完這兩種教學方法的總體感受是這兩種教學方法都能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而不是教師生拉硬拽的讓學生學習,這也不由得讓我本身對政治教學方法有了一個新的高層次的認識,我們的政治教學也應該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接受知識,政治課的教與學都應該是快樂和諧的。

  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來看,現在的在校生大多數政治能力不是很強,對政治的學習興趣也不是很高,針對在校生的具體情況來看,如何利用好課堂的四十分鐘的教學,透過課堂傳授給學生政治知識,成了每個教師思索的問題,並且教師要考慮如何找到一種適合我校學生的具體教學方法。

  在聽了兩次的具體講座之後,我首先認識到的就是要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讓學生接受知識,而不是強迫學生接受知識。在此認識基礎上,我這學期決定嘗試運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政治教學。

  其一是:自主探究法。

  那何謂自主探究法呢?它是指學生能夠自己做主探索研究學習的過程。確立這種教學方法是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來定的,我校當前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些同學在初中時沒有認真的學習導致成績不理想而未能上普通的高中,所以在他們的心中就有一種自卑的心理在作怪,自信心及其差,他們認為自己哪個方面也不行,對於這樣的學生我用“自主探究法”。因為“自主探究法”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夠使學生樹立學習政治的信心。幫助他們慢慢改變他們的自卑心理,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的目的和動機。例如在具體的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先鼓勵學生自己看書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自己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都教會學生自己做,記得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這樣說過:“先生的任務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透過這種方法幫助每個學生都樹立“我能行”的觀點,這樣一篇課文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也能使學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也能夠克服我們前面所說的自卑心理,這種教學方法延續下去一定會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了政治教學的目的。

  其二是:小組討論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間能夠進行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能夠進行合作。在政治課堂中教師要適當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大家合作研究探討問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的教學目的。並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情感上也會有所交流,這也利於學生之間的友誼,增進了政治課的人文性。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教師本人一定要參與到學生的研究探討中去,在參與的過程中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師生間的合作能夠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學起政治來樂趣便在課堂中了,也會使我們的政治課堂變的更加生動活潑。

  以上的兩種教學方法只是處在初探階段,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政治教學中肯定不僅僅只是這兩種教學方法,在上課的過程中會貫穿一些其它的教學方法。但現在在新課改的衝擊下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想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由原來的教師機械問答式轉變為活潑生動式,由教師的自顧自講轉變到教師能夠參與到學生討論中去,使教師能夠和學生達到和諧共振,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新型的教學模式。這樣下來使政治教師上的每一節政治課都能夠上的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相信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會不斷的研究和探討政治教學方法,期待著以後有更好的方法,期待著政治教學方法的更進一步的提高。

  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3

  新時期要求教師要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經驗,因此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不斷的學習、充實和完善自己。透過今年繼續教育培訓的學習,使我無論是在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論及業務能力等方面都受益頗多。

  人的思想觀念是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變化的。以前,我們一線教師只重視教學經驗,卻很少吸收新鮮事物和資訊。經歷參加這次培訓學習後,使我認識到,透過網路可以瞭解到非常廣闊的世界,可以接觸到許多有經驗有理論素養的專家老師,可以學習到成體系的專業教學理論知識。現就本次繼續教育學習的總結歸納一下。

  一、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現代教育觀,就是要把“教師說學生聽”,“教師灌學生記”,“教師管學生服從”的陳舊教育方法重新審視,轉變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使學生重視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影響著素質教育的進行。

  二、提高課堂教學

  在上課時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時我也注重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實際去觀察去體會,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多思善問,敢於質疑爭論,促使學生動腦、動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表達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會學,還要使學生樂學,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要貫徹啟發式教學,最大限度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從“一言堂”、“滿堂灌”中解放出來。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節課,還要增強教學藝術的感染力,使學生接受教師情感與情緒的表達,接受教師人格魅力的影響。

  三、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

  注重教師自身的素質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素質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不斷地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這次的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我對專業知識更使我的業務理論知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認識到一個好的老師不但要教好課更要會出好題。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透過繼續教育培訓,使我受益非淺,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掌握了新形勢下的先進教育理念,知道了在教學中的應注意的問題,進一步掌握了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先進策略和方法,並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落實,逐步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積極地按素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所教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礎。

  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4

  繼教培訓期間,我滿懷熱情地學習,如飢似渴地傾聽,不知疲倦地記筆記,學習教學相關策略,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主動思索,積極探討,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加以消化,把所學到的教育理論和觀念,用到新的教育實踐中。尤為重要的是,培訓老師的敬業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啟發我不能停留於做一個經驗型的教書匠,而要在教學之餘,不斷總結,不斷探索,不斷耕耘,做一個有思想的育人者。

  下面是這次培訓的幾點感悟。

  1、繼教擦亮教育人生

  走上教學崗位,我們就開啟了教育人生,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這樣的教育人生才會更加絢爛多姿!

  “教育人生”要求教育中的人和與教育有關的人,不再把教育僅僅作為一個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不斷加以充實,不斷加以完善。

  “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那麼,活力、激情,靈動從哪裡來?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我們才能賦予教育人生新的色彩,從而用活力去感染學生,用激情去感動學生,用新知去吸引學生,讓學生獲得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做一個以學習為樂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人生”離不開學習,特別是繼續教育集中培訓,它如同心靈的粉板擦,能使我們的知識、觀念常拭常新。現實生活中,有些教師陷於功利追求中,認為自己教書有年,對新的知識、觀念麻木不仁,得過且過,故步自封。試想,一個對繼教消極牴觸的人,一個不能不斷汲取新知的人,如何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慾望,做一個受到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2、繼教讓教師體驗幸福

  教師的幸福是什麼?

  教師的幸福是一種體驗,是對教育中生存狀態的一種高階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在培訓中,我真切而強烈地感受到,教師的幸福不僅僅體現在教育學生,同時也體現在充實自己,而後者是更高階的精神享受。

  聆聽專家的精彩講座,或根基紮實,思維綿密;或天馬行空,神遊八極;或娓娓道來,波瀾不驚;或妙語連珠,舌粲蓮花,逐漸的,淡忘的知識清晰起來,如逢故人;蕪雜的思想明瞭起來,靈光乍現;陌生的理念翩然而至,豁然開朗,如飲瓊漿,又有那一種幸福能與此相比?

  譬如, 葛維春老師關於新課改與高考並行不悖的觀點闡述,辛衛華老師對高效課堂建設的精闢分析,解決了我不少的疑惑,都使我受益匪淺。專家引領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精闢,將為我的教學實踐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幸福?

  3、繼教鍛造我們的思想

  什麼是教師的最高境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不僅要具有精神感召力,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更應該有新穎的教學理念,能夠在理念的不斷更新中領略到教育的快樂、幸福,彰顯思想的深度!

  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來的,更不是頭腦中固有的,而是從對知識的渴求中產生,從知識與日新月異的時代的撞擊中產生。這種撞擊,可來自鮮活的現實生活,可以來自具體的教育實踐,而繼教集中培訓正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除了聆聽專家的教誨,參訓者來自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從教經歷,有更多的機會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因此,繼教集中培訓是思想碰撞的舞臺,從這裡激發出的思想的花為我們的“教育人生”增添個性魅力。

  我們期待繼教時間間隔更短,因為我們期望有更多的機會讓大腦產生風暴,激盪思想的火花。正所謂,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4、繼教可使教學常教常新

  教師極易出現“職業倦怠”。在浮躁不安且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許多老師因為“教書”難有成就感逐漸懶惰起來!在繼教活動中,舊的知識得到更新,舊的思維方式得到改變。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激發自身終身發展的願望和能力,切實賦予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繼教中汲取源頭活水,正可以保持常新的心態,讓自己與過去不同。

  這兩天,透過專家的引領培訓,我覺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轉變。在我從教多年的歷練中,我也接觸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沒有像現在這樣在頭腦裡形成這麼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覺到,作為教師故步自封、得過且過是萬萬要不得的,只有不斷參加繼教等活動,與時俱進,敢於創新,才能常教常新,永葆教學的活力。

  5、繼教讓我們自身昇華

  這次培訓學習,給我們創造了學習和互動的平臺,學員可以聆聽專家教誨,也可以與各位專交流觀點,發表不同看法,更可以將各自的教學心得相互切磋,使良好經驗得到展示,這樣的學習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視野,無論是理論上的,還是教學實踐中的經驗,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辛衛華老師有效教學的闡述使我懂得,教書育人離不開深耕細作,不研究學生,不研究教法,我們的田地就會良莠不齊,雜草叢生;葛維春老師對新課程改革與高考關係的梳理,打消了我們的顧慮,讓我們明白了高考與課改相輔相成的道理;其他老師對學科知識的再梳理,使我明白教師教學不是告訴,而是啟發與點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並且不斷加以更新,在教學實踐中自覺加以運用。

  繼教集中培訓讓我懂得,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就能在教學中實踐中提煉出更多、更好的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在社會經濟不斷髮展、教育形勢日新月異的今天,必須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做一個啟發型的教師,做一個創新型的教師,養成教育教學反思的習慣,及時反思、及時總結和及時交流教育教學問題,從而讓我們的教育為學生的成長插上放飛的翅膀和希望。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就會提升自己的教學思維與能力。

  總之,透過本次培訓,領略了各位專家的理論講解,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得到更新,透過本次培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我更加明確了自己今後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與努力的方向,更加堅定自己立足課堂教學的信念,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使我們的學生同樣也能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愉悅。

  高中繼續教育學習個人總結5

  20xx年度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在這年終又要告一段落,透過各層次的再教育培訓,著實使我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學業務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下面就本年度的繼教培訓學習作以下小結。

  一、思想認識的提高

  打造一流教師隊伍是教育長足發展的根本大計,教育主管部門探索的永恆主題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都在於構建教師終身教育體系。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是關係到教師教書育人質量的大事。所以,繼教培訓的目的正在於此。在繼教中,自己還是較為重視師德和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首位,把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作為教師的核心素質來提高。在培訓中,儘可能地做到師德建設和業務培訓兩手抓、兩手硬,透過培訓,自己的師德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著實有著不同程度的提升。但還是力度不夠,多少還是參雜了些“形式主義”在裡面,自己也多少存在懶散、心不在焉和隨便的心裡。這確需改變。

  二、學習中的收穫

  1)參加培訓對教學科研有了進一步認識,能自覺地思索教學科研問題,但下一步還需要積極參加課改研究。除此,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也能做到,但就是還差勤於撰寫教育論文。培訓中,我意識到教育者必須跟上新的教育理念,需要下工夫熟悉新教材,同時還要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有益有效的繼教培訓,以此不斷提高理論、業務水平和課堂教育能力和教學質量。

  2)學習過程中較為注重師德方面的修養,在心裡一直都把師德建設當作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來看待,在理論與實踐中都領會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所涵蓋的內容,同時努力提高事業認知、職業認同水平,增強從事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希望自己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追求自己的興趣,讓自己能夠更多的幫助學生取得進步。

  3)注重交流、運用高科技手段更新所學過去的兩年中埋頭於書本知識,資訊閉塞,吝於或懶於交流的教育思維使一些好的經驗未能融於自己教學之中,也因為懶惰鬆懈,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教學成就未能及時整理,班級管理經驗也未能見於書面,因此使自己的發展緩慢前進。培訓中,自己下意識地思考自己的過去和不足,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師修為有了提高,一層不變的教育方式與老陳的教育理念,讓我對新的有效的有活力的教學方式與理解如飢似渴。現在,深知“更新”的重要性尤其於我們教育者而言甚為重要而不可或缺。

  透過繼教培訓,自己在思想意識、教育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己也更加堅定了做實事求真理的信念與決心。透過培訓,更加堅定要走現代教學之路,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授課、補充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同時,除去正常學生智慧培訓,作為學校領導和老師,都應該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讓自己在工作中認真,在生活中快樂。讓學生能夠從為人師者的我們身上真正看到魅力。而不能只拘於理論。

  本年度繼教培訓,還讓我深感當一名教師,需有先進靈活的教學策略、方法和耐心。同時,還需具有“審時度勢”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應注重教學工作中的“因材施教”之法,對學生能給予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中的關心,認識的點撥,思想的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