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冬至> 【精品】冬至作文彙編4篇

冬至作文

【精品】冬至作文彙編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冬至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作文 篇1

  冬至將臨,天總陰沉沉的,一連幾天都很少見到陽光,四周顯得很冷落蕭條,萬木凋敝,受副高壓帶的控制,長江南岸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乾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我教過幾年高一地理,對地球自轉與公轉四季更替自然規律更是熟爛於心,冬天在多少人眼裡滿目悲涼荒蕪的景色,也很少讀到讚美冬天的詩文。記得李清照有首詩這樣寫道:

  小樓寒,夜長幕簾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濤愁眉。

  冬天在詞人眼裡多麼淒涼,從冬天低迷冷清的景物,再到人因客觀環境影響到心境,不象楊貴妃醉酒後的臉色,也不象孫壽故意做的愁眉。

  小時候最不願意過冬天,那時的冬天比現在要冷些,一到冬天就很少出門,整天足不出戶,圍著火盆取暖。坐在火盆邊,前面暖和,後背卻是冰涼的。那個時代不象現在有空調,電取暖,甚至水暖氣。我現在生活的社群利用迴圈熱水取暖,冬天室內溫度10攝氏度以上,在家中根本不感覺到寒冷,在南方是很少的。前些天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因為沒有取暖設施,坐在朋友家中感覺很陰冷,回到家就感冒了。也許人生活在舒適環境時間長了,一旦走出去就很難適應艱難的環境。

  曾經在一個鄉村私立中學教書,現在回想起那個的寒冷冷寂的冬天,心就不寒而慄,那年冬天顯得特別的長,學校沒有什麼取暖設施,校長為了多賺錢,不顧師生的身心健康,空大辦公室燒一盤火,學生沒有什麼取暖設施。我幾乎每天早自習安排在第一課,每天早上5點多天沒有亮就從剛睡暖和的被窩爬起來,晚自習晚上10點多種才下課,真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由於在鄉村沒有城市熱島效應,晚上寢室裡陰冷陰冷的,有時冷得睡不著覺。就是在那樣環境中,教師超負荷教學,我從高一地理、初三歷史、初二政治跨學科年級教學,每天象個機械人累得身心疲憊不堪,而學生超負荷上課讀書,在快期末考試發生流行感冒,高二有一個班差不多全病了,而那個校長卻賺了大把的金錢。現代應試教育,加上金錢效應,無情地摧毀了青少年的身心,誰來拯救孩子們!

  有一年,我在海南過了一個冬天,海南卻沒有冬天,一年四季,除了夏季,春秋相連。冬天最多時穿一件羊毛衫,整個海南就象個綠色自然的大公園,草木蔥蔥郁郁。海南地處亞熱帶與熱帶交接的氣候帶,冬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風送來溫暖的氣候,在冬天裡,在海南感覺不到那種刺骨的寒冷。我在走進海南三章中這樣描寫海南的冬天景色:

  十二月的海南,氣候開始變得有點像江南晚秋季節,早上起來吃早餐,突然發現每天坐在蓬勃綠蔭樹下,落滿了紫色的花瓣,也不知是什麼木本花,一時感到有些淒涼。這是不是海南的秋天來到了,心中莫名其妙傷感起來,是為了滿地花瓣悽切地漂零,還是為了歲月無情地消逝?就像即將枯萎的花瓣,燦爛開過,然後悄然消失了,當眾多目光注視她的鮮豔美麗的時候,誰又想到紅顏消失後悲涼和冷落。

  我在北方也曾經生活了一年,北方冬天冰天雪地,但家中和公用場所都有暖氣設施,只要呆在房屋裡就感覺不很寒冷,要是外出,穿得就像北極熊一樣笨拙大衣,而冬天大雪飄紛飛,也是一道絕美風景。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冬天在江南越來越短,甚至看不到冰天雪地的景色。有資料表明,19世紀以來,由於工業的發展,世界氣溫出現明顯的波動上升的現象,且有加大的趨勢。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0.40.8。全球變暖會對全球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一是引起海平面上升。二是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乾溼狀況變化。儘管全球變暖給區域性地區帶來益處,總體來說弊大於利,人類社會為調整經濟結構將付出巨大代價。尤其工業的發展,人們使用冰箱、空調釋放出的氟氯烴化合物上升平流層後,透過化學反應大量消耗臭氧層量,全球變暖已經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重視。

  前段時間看過環保節能產品展銷會電視節目,其中高科技取暖燈很有創意,即可以照明,也可以裝飾,同樣可以取暖,用電量只相當一盞40瓦燈泡,但這樣環保節能取暖燈因為材料造價高很難推廣。而人們消費意識近功急利,只看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其實,取暖燈比使用空調取暖費用要少得多,使用一個冬天,購買成本就收回來了,甚至可以節能環保,這樣對社會和個人百益無害,何嘗不去推廣,如果推銷到各大賓館酒店以及家庭,其中不就隱含著巨大商機。

  要說讚美冬天詩文莫過於描寫梅花和雪景,從未親眼看見冬天的梅花綻放吐豔,也許生活的地理環境不適合梅花生存。據說梅花開在臘月,也就是農曆十二月,所以梅花也稱臘梅。冬天裡的梅花傲霜迎雪,成為激勵人們向逆境抗爭的象徵。最喜愛宋代一位以梅為妻的林逋描寫梅花的佳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人寫出梅花清雅香麗的倩姿和清幽淡遠的芳香,把梅花別緻的風韻和特有的芳香刻畫得令人如睹如嗅,細細品味,精神為之一振。詠雪的詩句比比皆是,如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這首詩把春雪滿空和滿園梅花聯絡在一起,寫出了滿園梅花滿園雪的鮮麗的景色。古往今來描寫雪景詩文各有風姿神采,雪花飛楊,讓人遐想聯翩。彷彿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有句詩熟記於心: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百年,草木一秋,每個人都是塵世中匆匆過客。人生有諸多煩惱和磨礪,正如自然界一年四季週而復始,而人生季節一去不復返,有多少冬季不能重複,我們要珍惜每一天。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冬天是一年的終結,也是新的一年伊始,而人生的拐點往往在最低點開始攀升,因為衰極必興,人生的座標是波浪曲折向前,只要心中有愛,希望就在絕望中誕生。

冬至作文 篇2

  又逢一年冬至日。時間的步伐總是如此匆匆,眼看20xx就這樣即將過去了!廚房裡幾個師傅忙碌了一早的餃子終於開鍋了,冒出熱騰騰的蒸氣。在今天,中國很多地方的人們大都會以吃餃子來迎接數九天氣的到來,而且給它冠以一個童真般的說法,吃了餃子就不會凍壞耳朵了。不禁感慨於中國的吃文化可謂博大精深了,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會蘊含一個和吃有關的美好故事。比如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儘管吃餃子和凍耳朵是沒有什麼直接因果關係的。在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我更偏向於中國傳統,各種傳統文化組成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形成了我們的民族性格,畢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像即將到來的平安夜和聖誕節。那其實不過是西方國家的除夕和春節罷了,和我們到底有什麼樣關係呢,難道也是屬於和世界接軌的一部分嗎?漢民族的包容和接受能力真的如此寬闊?新聞說24日下午7時開始,地鐵一號二號線將關閉永寧門,鐘樓和北大街站。就想起曾幾何時自己也是和一幫同學朋友冒著大雪在那晚從小寨走向這個城市的中心,鐘樓!可至今也沒搞清楚去的目的是什麼,如此眾多的人們齊聚一起的意義何在?是商家的炒作?還是眾多空虛靈魂的`一種慰藉方式?中國的商家應該是世界上最具炒作和宣傳能力的。形形色色的廣告無孔不入,電視,廣播,網路,報紙,牆壁上,公車裡,衛生間的格擋上、春晚的節目裡………就如同現在的很多人,只要可以成名,只要存在利益,無所謂使用什麼方式。人們都在為了各自的慾望而孜孜不倦的努力,付出。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英雄不問出處用在現在真是最合適不過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戰略使得我們的物質慾望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裡急劇膨脹,氾濫成災。人們在肆無忌憚的掙名逐利的同時失去的是日益退化的民族精神和靈魂。不知道在哪裡還會有一方淨土,來安放你我浮躁的心。

  今天的天空尚有幾絲陽光,但溫度很低,臨界冰點。現如今或許只有大自然才是最公平,最執著,最守信了。日復一日,春夏秋冬,陰晴圓缺。簡單的重複,沒有盡頭。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遊兮,鴻蒙太空,誰與我遊兮,吾與誰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有時候感覺自己就是這大自然裡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既不是天將降大任的斯人,也不是那塊可以補天的頑石。即便如此,那就安分的做一粒平凡而不平庸的微塵吧。簡單的執著著,用心的生活著。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這是傻根許三多的座右銘。然而這樣的人所做的這樣事只有在文學作品或電影裡才能出現了。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什麼又是好好活著?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認識。其實不管怎樣只要能做到無愧於心,無愧於親人,無愧於愛人,無愧於好人!應該就算是好好活了吧。 人,總是在一次次的經歷中磨練成長,在一次次的無奈和失敗裡繼續前行,在形形色色的人群裡遇見和離去。最終懂得了,什麼東西才是自己所需要的,什麼樣的人才是值得付出的,什麼樣的事才最是有意義的………只是當你懂得的時候,有些失去的已經永遠再也找不回來了。

  想起兒時爺爺奶奶常說的那句諺語來,一九暖,二九冷,三九凍壞臉,四九凍破磚…在這樣的一個年末,祈福世間萬物來年安好吧!

冬至作文 篇3

  今天下午,我們和叔叔阿姨要一起做湯圓、嘗湯圓。

  湯圓圓溜溜的,白白的,小的湯圓像彈球,大的湯圓像乒乓球。湯圓咬上去甜甜的,軟軟的,可好吃了!可是怎麼做湯圓呢?噢,原來是這樣做的:先用黑黑的芝麻糊做一個小球,再用白白的麵粉做一個大球,把大球按出一個小坑,把小球放入小坑裡,把小坑填上,搓圓,這樣,一個湯圓就誕生了!

  我們做了許多湯圓,有的湯圓大,有的湯圓小,有的湯圓沒有餡,還有的湯圓露出了芝麻糊呢!叔叔阿姨們把湯圓放進鍋裡煮,沒過多久,湯圓就煮好了。等一等!現在還不能吃,要蘸上麻心粉才好吃!蘸上麻心粉的湯圓真好吃!下次我還要做許多湯圓,和小夥伴們一起吃可口的湯圓。

冬至作文 篇4

  冬至節緣於上古的“臘祭”,究其實是緣於古人的原始信仰。古人因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於是就把它們歸於上天神靈的操控,認為春風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漢、日蝕月虧、大旱洪荒、海嘯地震等自然現象,全都是上天神靈所為。因此,古人特別重視以祭祀活動來娛神祭天,祈求上蒼與神靈的保佑。從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實就是古人娛神祭天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

  冬至節的祭祀,重要的內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歷代王朝都要行“賀冬”之儀,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動場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祭”。

  至明、清時期,祭祀活動在古代祭祀的基礎上,更加神聖化,更加隆重。為此,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壇。天壇規模宏大,中央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東北為犧牲所,西南為齋宮。此後,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壇舉行。祭天活動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駕齋宮,進行沐浴,次日在圜丘舉行祭天大禮,所用牛、羊、豬、鹿都是在犧牲所專門飼養的。祭天時,必須穿祭服,升火懸燈,樂奏鐘鼓,唱迎神曲,請神牌,行大禮,祈求天神保佑國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進到唐宋時代,在民間逐漸演為祭祖的活動,叫“祭冬”或“拜冬”,併成為祭祖的節日,久之則演為傳統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室外祭奠,另一種是室內祭奠。

  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舉行。俗傳冬至動土百無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則不宜隨便“動土”因此,人們多選擇在冬至這天給祖墳添土或豎碑,傳說是給祖先整修居所。添土豎碑後,再在墓前擺符盤,點燭、燃香、燒紙、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禮致敬,以緬懷祖先功德。

  室內祭奠,則在家祠舉行。冬至日頭天晚上開始,事先在宗祠設香案,擺供品,供三牲(豬、雞、羊或魚)。到晚上十一點鐘左右,由族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輩主祭,領合族男丁,敬香,上燈,敲磬,鳴炮,按輩分長幼依次拜祭,行三獻禮,讀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壽康寧。

  無論是室外祭還是室內祭,祭祖過程中都有聚餐的風習。北方人作興冬至這天吃餃子、餛飩,南方人作興喝紅豆粥、吃湯圓。

  冬至祭祖,不僅在民間,漢傳佛教界也承習了這個傳統。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數》上說:“冬至,則一陽初生,履長之始。是日持齋修道,即能致福也”。冬至這一天,佛教寺院多舉行祭祖法會,僧眾也要前往祖師塔墓、祖堂祭供歷代祖師大德。有些寺院為方便信眾,還要特設功德堂等,為信眾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處所,以供超薦。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華夏民族承傳了數千年的傳統。千百年來,冬至祭祖的民風民俗,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至今仍廣泛流傳。浙江杭州等地民間至今仍盛行冬至掃墓。廣東潮州則作興冬至上墳“掛冬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