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冬至> 過冬至作文(精選14篇)

過冬至作文

過冬至作文(精選1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冬至作文(精選1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過冬至作文 篇1

  “吃了這碗湯圓,你又長一歲了。”冬至的時候,奶奶總是摸摸我的頭慈祥地說。而我,總是似懂非懂的端著熱騰騰香噴噴的湯圓含糊地應著:“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湯圓,我就鑽到爺爺的懷裡,纏著他說說關於冬至的來歷。爺爺總是用滿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腦袋,再娓娓道來。“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意味著天會更冷,白天也變長了,當然了,春節也就更近了。今天我們不光要吃湯圓,還有一項重要的事——祭拜爺爺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感謝他們的養育和庇護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們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圍著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個小時,磨成雪白的糯米漿,然後用布袋裝著壓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幹,生米粿團就做好了。米粿團分成兩塊,一塊做各種造型的米粿,另一塊就是用來做湯圓。接下來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歡的環節了——搓湯圓!全家人搬來小凳,圍座在竹簸箕邊,一邊聊天一邊搓湯圓。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種奇形怪狀引來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好不溫馨!

  到祭拜的時辰了,爺爺摟著我和弟弟來到大廳,奶奶早已在大廳供桌上擺好了包括湯圓和米粿的好幾樣祭品。我和爺爺一起跪在先祖的遺像前,隱隱約約聽著爺爺絮絮叨叨說著家裡的事:孩子們都很孝順,雯馨今年六歲了,很懂事也很調皮,家裡一切都好……

  祭祖儀式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結束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緬懷我們的先祖。爺爺說,他的爸爸媽媽一輩子吃苦耐勞,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時候親朋好友、村裡的人都來送,都在說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們持家要勤勞、做人要誠實、待人要和善,多念別人的好等等”,爺爺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先祖說的這些,我們做的不夠好,接下來就看你們了,可一定要把我們的好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呀!”說到這裡,我彷彿看到爺爺一閃而過傷感又自豪的神情。

  這一切只能留在記憶裡了,因為三年前爺爺永遠離開我們了。又是一年冬至時,我們依舊在一起搓湯圓。祭拜結束的時候,我們依然圍坐在一起說說話,只是心情有點沉重,漫天飛舞的燒紙灰中,爺爺音容笑貌仍在我們腦海浮現,爺爺的話語依舊縈繞在我們每個人耳邊。一代代先人留下的家訓,就像我們的根和魂,每個家人都暗暗下決心要把我們的家風繼承發揚下去。爸爸媽媽總對我說要學會感恩,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做好應該做的事情。每當我在學習上想偷懶、耍小聰明時,我的腦海裡便回想起爺爺的話,繼續堅持努力!

  俗話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是由無數個我們這樣的小家組成的,我想,如果每個家庭都把好家風家訓發揚光大,那麼我們中華大家庭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

  過冬至作文 篇2

  冬至,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對於節氣時令的變化,我們總是很敏感的。時令變了,皮膚感觸到的溫度變了,眼中看到的風景也變了,從枝椏新抽一直看到黃葉滿地。徒然草中寫道:“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不能忘懷的,是看到眼中,記在心裡的自然的美麗吧。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說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冬至節?我心裡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麼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說:“心宜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為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塬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說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

  中午,爸爸問我:“你知不知道世上為什麼有個冬至節?”我搖了搖頭,接著,爸爸給我講了個關於冬至節的傳說: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老爸講完後,停了一會,又接著說道:“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傳說,真正的冬至節由來是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哦,現在我總算明白了,塬來在冬至吃糯米飯不是為了躲避災禍,而是在這天裡休息,祭拜祖宗。”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心裡可真高興。

  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著,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唿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熘熘的,因為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了哦。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令之一,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徵。要是沒有凜冽的寒風、鵝毛般的雪花和厚實的羽絨服,簡直不可思議。而福州的冬至卻別有風味,煦暖的陽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於滿眼的蔥綠中,我絲毫沒有寒冬的感覺。

  過冬至作文 篇3

  又到了一年的12月22日,不知不覺間便迎來了冬至。這在潮汕地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月,也稱“小過年”。這個週末回來後,我與家人們共同度過了這個團圓又溫馨的節日。

  週六回到家中,就能看見家人已經在為過冬至作準備了。我很好奇地湊到奶奶身邊,只見她正在細心地搓糯米丸——這是潮汕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吃過後便算添1歲。那盤子裡盛著大大小小的糯米丸,紅白相間,雖然顯得得有些樸素,卻有一種原始般的單純與清淡。

  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之情,也學著奶奶的手法搓了起來。奶奶見了只是笑,臉上爬滿的皺紋自然舒展開來:“好,好!會幫家裡人了!”起初我沒有掌握技巧,搓得不怎麼好,但經過奶奶微笑的指點,手法漸漸熟練了,也搓得好了。一顆顆圓圓地糯米丸,安安靜靜地躺在盤中,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可愛。我不經意間看了看奶奶,忽然才想起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和奶奶一起幹活,一起聊天了,心中感到一絲慚愧,而這一刻又讓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

  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冬至這一天,我很早就起來了。睡眼朦朧的我走進廚房,卻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哦,原來是糯米丸甜湯正在鍋裡咕嘟咕嘟地煮著呢!“啊,起來啦!等會兒來喝一碗甜湯。”慈祥的奶奶送來了清晨的第一聲問候。“嗯,好。”我答應著,又湊上前看了。

  那是用潮汕特有的蘇木薯和糯米丸一起煮成的甜湯,甜湯已經被蘇木薯染成了深紫色,小小的糯米丸在水中翻騰著、跳躍著,看著就讓人很有食慾。我的心裡有些暖洋洋的。

  過了不久,香甜的糯米湯便出鍋了。奶奶和藹地微笑著,為我端來了一碗甜湯:“來,嘗一嘗吧。”“謝謝奶奶!”說著,我便接過那碗湯,迫不及待地用湯勺舀起幾顆糯米丸,輕輕放進嘴裡。一絲絲甜意隨即在嘴裡蔓延開來。我輕輕一咬,糯米的清香瞬間溢滿口腔,彈性十足,香滑可口,甜而不膩。再喝上幾口暖暖的甜湯,真是甜到心上去了。這時我才感悟到,其實吃在心裡的不是糯米丸,而是奶奶對自己無盡的愛意。

  冬至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融洽時刻。一碗樸素而清淡的甜湯,飽含著奶奶時濃濃的意情,似一股淡淡的清流,滋潤心扉。

  過冬至作文 篇4

  趕走了夏的燥熱,送走了秋的落寞,大如年的冬至邁著穩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們走來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我們埭頭又稱為“冬節”。冬至搓丸子慶團圓是莆仙特有的風俗。

  這天大清早,我們就像四月的冰河——開動了!奶奶、媽媽在和糯米粉,我在一旁幫著剝花生。當媽媽把花生炒熟後,我把花生碾碎。糯米粉和成泥後,摘成一個個小圓坯。我們就開始搓丸子了,媽媽掰了一小塊放在手掌上輕柔地搓起來,速度快得像機器一樣,搓出來的湯圓白白嫩嫩,圓潤飽滿,就像一顆顆珍珠般可愛。再看看奶奶搓的,堪稱得上是真正的老手,一手可以搓三個,一會兒功夫米篩上有序地擺滿了一粒粒圓滾滾、油光閃亮的丸子,別提有多誘人了。看著看著我的手不知不覺癢癢了。得到媽媽的特赦,我洗了手,擼起袖子,也學著媽媽的樣兒,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手心,雙掌合攏,然後夾著糯米糰輕輕地搓呀搓。我一會兒搓得像鳥蛋一樣大,一會兒又搓得像珍珠一樣小。我們一邊搓一邊煮,奶奶先把煮好的湯圓用祭祀的小碗盛起來,擺在灶臺上,先祭祀祖先和灶公灶媽,又在門窗框上、米缸、風箱等處貼上了丸子,以示祭祀“門神”保佑一家幸福平安。

  我們一鼓作氣,最後搓好的丸子可以下鍋了。媽媽把丸子倒進鍋裡,一個個潔白的丸子就像愛睡覺的小娃娃靜靜地躺在鍋底。不一會兒,鍋裡冒起了熱氣,媽媽連忙掀開鍋蓋,頓時,一股清香的氣味撲鼻而來。一顆顆丸子好似頑皮的孩子冒上來,急著看四周,它們興奮地跳躍著,猶如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舞蹈。媽媽先給我盛了一碗,撒上白糖和花生磨成的粉,丸子的香味就像蟲子一樣,弄得我的心癢癢的,差點兒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放在嘴裡,那嫩滑柔軟的丸子在我口中竄來跳去。一口咬下去,緩緩吞入肚中,這種味道真是妙不可言,讓人怎麼也吃不厭。我狼吞虎嚥,幾分鐘時間,一碗丸子分卷殘雲般地不見了蹤影。我的肚皮都像丸子了,摸摸圓鼓鼓的肚子,回味著丸子的美味,好滿足,好幸福。

  今年的冬至真是令我難忘。

  過冬至作文 篇5

  冬至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包餃子,有的是做冬至圓。今夜是冬至夜。叄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我家裡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吃了湯圓大一歲”。今晚要吃湯圓了,這是冬至的傳統習俗,而且媽媽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湯圓。我們高興得在大廳裡歡呼雀躍。

  只見媽媽先打來幾勺白花花的湯圓粉,接著加了些溫水與湯圓粉一起用力和麵,把湯圓和成了一團。我用手一捏,覺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軟滑有彈性。我們照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揪些小麵糰,先把小麵糰搓成一長條,接著把長條分成寸長的一段段,然後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兩手輕輕揉搓,一個小圓子的湯圓就誕生了。

  水開了,我們把一個個潔白的小圓子放進鍋裡,一個個湯圓像愛睡的小娃娃靜靜地躺在鍋底。不一會兒,水又開了,湯圓像一個個打著哈欠、調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來。媽媽連忙把火力關小,個個湯圓在鍋裡不斷地翻滾著。又過了一會兒,湯圓皮軟了,熟了。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而人們的心卻會走得更近。心與心的溫暖,讓整個冬季從冬至開始溫馨。所以,我喜歡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樂。在冬至,我們收穫得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穫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來。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過冬至作文 篇6

  已經過世的太姥爺享年九十三歲。他生前結交了許多朋友,他們經常到太姥爺家串門兒。

  一天,一位與太姥爺關係很好的朋友來到他家。他們坐在炕上聊天,聊著聊著,那位朋友就半開玩笑地問:“老爺子,你啥時候死呀?”不想,太姥爺對這個玩笑還挺認真,他思索了一會兒,一臉嚴肅地說:“我今年冬至那天死。”那位朋友被太姥爺的“幽默”給“逗”樂了,大夥兒也都以為太老爺在開玩笑,哈哈地笑成一團,誰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兒。可是太姥爺卻沒有笑,他還是一臉嚴肅,一言不發地坐著。

  一轉眼,天氣變涼了。冬至前兩天的晚上,太姥爺坐在炕上,眼睛呆呆地瞅著前方,許久,他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明兒就是冬至了。”大家都聽到了,可是沒人吭聲。儘管他們都知道,後天才是冬至,可他們想,人歲數太大都會犯糊塗,而且哪一天是冬至也不重要。顯然,他們都已經把那個“玩笑”拋到了九霄雲外。

  第二天(也就是冬至的前一天)早上,太姥爺沒有像以前一樣,起個大早去澆菜地。大夥兒都覺得奇怪,進屋一看,太姥爺躺在床上,正呼哧呼哧地喘氣,眼睛死死地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大家趕緊圍過去,四姨趕緊摸了摸太姥爺的手——冷得像冰一樣!大家十分驚慌,顯得不知所措。這時大夥才恍然想起那兩句話,他們後悔沒有重視這兩句話,可現在什麼都晚了。

  那天下午四點,太姥爺離開了我們,哀哀的哭聲在房間裡長久地迴盪……

  在這長久迴盪的哭聲裡,我們彷彿看見了太姥爺在田間勞作時滾滾的汗水,彷彿聽到了太姥爺教誨我們如何做人時諄諄的聲音,我們腦海中像過電影似的播放著太姥爺辛勞清苦的一生……

  唉,太姥爺終究死在了自己選定的日子裡。這事說起來真是有點兒奇怪,太姥爺怎麼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呢?難道真有什麼神呀鬼呀之類的東西託夢給他不成?可惜這些我們已無從考證了。儘管我們都知道太姥爺死的那天不是冬至,可是從那天起,每年的那天成了我們的冬至,永遠的冬至。

  姜思楚 指導老師 高詠梅

  過冬至作文 篇7

  “冬至不端餃子碗,耳朵凍了沒人管”,今天,我們要在橙子作文班裡包餃子,我的心裡非常開心。

  為了包餃子,我特意從家裡帶來了碗、筷子和勺子,教室裡擺放好了香噴噴的餃子餡和一個個疊放整齊的餃子皮,同學們一個個興高采烈,興奮地交流著怎樣才能包出好看的餃子。

  終於開始包餃子了,我們分了小組,把小手洗淨,老師給我們分了餃子皮和餃子餡兒,先讓我們自己動手包一個。我拿起一個餃子皮,又用勺子挖了一點兒餡兒填到裡面,然後把餃子皮對摺,兩邊捏緊,哇,我的第一個餃子包好了。

  我趕緊把包好的餃子拿給老師看,老師笑著說:“你包的餃子不錯,就是太小了,肚子扁扁的,像一個沒有吃過飯的小豬一樣,你應該往裡面多填一點兒餡兒”。我按照老師說的方法,把手指並緊,手指彎曲呈勺子的形狀,餃子皮放在中間的三個手指裡,把餃子餡兒往裡面填滿,用力壓實,然後對摺餃子皮,邊緣捏緊,這樣一個胖胖的餃子就包好了。老師看到了,誇我是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不大一會兒,我就包了許多餃子,老師說:“廚房裡的水已經燒開了,把我們的餃子都端進去,下到鍋裡吧!”老師教我們怎樣下餃子,只見老師輕輕地拿起兩個餃子,離鍋近一點兒,小心翼翼地放進鍋裡,千萬不能離得太遠,不然熱水會濺到手上呢!我們按照老師的方法,把一個個餃子輕輕地放進鍋裡,餃子剛開始沉在鍋底,一會就浮上來了,一個個緊緊地挨著,像一條條魚兒在游泳。我拿起勺子推了幾下,蓋上蓋子,水沸騰了還要不停地推餃子,老師說這樣防止餃子粘在一起。

  大概有5。6分鐘左右,餃子的香味兒飄了出來,我的口水也快流出來了。又過了兩三分鐘,餃子成熟了,老師給我們每個人的碗裡舀了幾個餃子,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好香呀!好像有一股玫瑰花的香味,又咬了一口,滿嘴流油,真好吃,自己動手包的餃子吃著就是香。

  我們邊吃餃子,邊聽老師給講冬至吃餃子的來歷:漢朝時,醫聖張仲景在冬天看見許多老百姓的耳朵都凍爛了,他就把羊肉剁碎,用面把羊肉包成耳朵的樣子讓老百姓吃。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冬至都要包餃子!

  這一節課我真的好開心,因為我們吃到了香噴噴的餃子,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包餃子。

  過冬至作文 篇8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270°(冬至點)時開始為“冬至”。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我們的古人對此早有認識,正因為“冬至陽生春又來”,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為一個古老而重要的節日。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後白晝時間日漸增長。但是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在短期內氣溫仍繼續下降。我國除少數海島和海濱區域性地區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說,天文學上也把“冬至”規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冬至後,雖進入了“數九天氣”,但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東北大地千里冰封,瓊裝玉琢;黃淮地區也常常是銀裝素裹;大江南北這時平均氣溫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繼續生長,菜麥青青,一派生機,正是“水國過冬至,風光春已生”;而華南沿海的平均氣溫則在10℃以上,更是花香鳥語,滿目春光。冬至前後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同時要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江南地區更應加強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要抓緊耕翻,以疏鬆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並消滅越冬害蟲。已經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則需要認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其主要農事有,一是三麥、油菜的中耕鬆土、重施臘肥、澆泥漿水、清溝理墒、培土壅根。二是稻板茬棉田和棉花、玉米苗床冬翻,熟化土層。三是搞好良種串換調劑,棉種冷凍和室內選種。四是綠肥田除草,並注意培土壅根,防凍保苗。五是果園、桑園繼續施肥、冬耕清園;果樹、桑樹整枝修剪、更新補缺、消滅越冬病蟲。六是越冬蔬菜追施薄糞水、蓋草保溫防凍,特別要加強苗床的越冬管理。七是畜禽加強冬季飼養管理、修補畜舍、保溫防寒。八是繼續捕撈成魚,整修魚池,養好暫養魚種和親魚;搞好魚種越冬管理。

  過冬至作文 篇9

  冬至,是傳統的吃湯圓的一天。我們下午要做湯圓吃,個個歡呼雀躍。

  “叮呤呤--叮呤呤”下課的鈴聲終於響了起來。開始包湯圓了,教室裡真熱鬧,同學們忙得熱火朝天,有議論聲,有碗筷地碰撞聲,還有木椅的移動聲,賽過了煙火的綻放聲。時高時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猶如豐富多彩的交響樂在我耳邊演奏著。我抓起一撮兒,放在手心裡搓一下,邊搓成了一條又細又長的長條,再用手把糯米糰平均分成小小方塊,兩隻手緊貼著,上下左右的揉搓著。第一次還算順利,可第二次,剛想搓成一條長條,卻發現,糯米條硬邦邦的,上面還有幾條深深的裂痕,當我放在手心裡搓時,便變成了幾顆小小的石子,亂得慘不忍睹。而轉眼看看第一組,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不愧是經驗豐富的項大媽,嫻熟地搓著,很快,一顆顆潔白如玉,小巧玲瓏的湯圓,真可以成為一件藝術品。再在上面點綴著幾顆凝滑如脂的黑芝麻,再撒上幾朵蘊含著幽芳的桂花。

  過了良久,終於到我們組了,一顆顆珍珠般大小的湯圓,陸陸續續的下鍋了,乳白色的湯圓變得半透明,漸漸的,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珍珠,剛開始,湯圓寶寶們還在水底潛水,歡樂嬉戲,全身裹著桂花的湯圓浮上了水面,好似在向我們炫耀我這件花裙子有多好看。不一會兒,鍋的中心沸騰起了一些小泡泡,發出“撲通-- 撲通”的響聲,一股香味注入我的鼻子,芝麻香中含著桂花淡淡的清香,一聞便讓人口水直流,迫不及待的想吃到。

  過了許久,教室裡又喧鬧起來了,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這裡人聲鼎沸,物品豐富,應有盡有,有的笨手笨腳地搓成圓,有的抓起糯米糰,像一位大師一樣揉成了一條長條,也有塊狀的,球狀的。一個個雪白的湯圓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盤裡的湯圓你擠著我,我挨著你。一會兒功夫,香噴噴的湯圓就燒好了,我們正在瘋狂的撒糖。我用牙籤將湯圓戳起,耀眼的陽光從窗外照了進來,小而玲瓏剔透的湯圓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宛如身披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但令我覺得吃得最津津有味的,莫過於李銀滔了,他把湯圓一個一個地往嘴裡送。

  湯圓陪我過冬至,雖然現在還是冬天,天氣寒冷,可大家一起坐在教室裡,溫馨的氣氛,使教室裡暖意洋洋。

  過冬至作文 篇10

  又是一年冬至到。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漢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每年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每年冬至,我們全家人都會坐在桌邊一起吃餃子,可是今年例外了,我是和同學們一起過的冬至節。

  幾天前,老師就向我們宣佈了冬至包餃子活動,老師讓我做這次活動的主負責人。一連幾天我都在想這件事,激動得不得了。活動前一天,我把要參加活動的20幾位同學叫到跟前,給他們分配好任務,就期待著第二天的活動了。

  第二天中午,我激動得基本沒睡著覺,光想著下午的活動,還沒到點,我就起床了,實在是按耐不住那激動的心情了。我到了指定的場地,看見已經有好幾個同學已經到了,看來我來的還不算早呀!

  人齊後,活動開始了。負責和麵的幾位同學捲起袖子,拿出面,有力地和起來。面和得最好、動作最熟練的就是張廷睿了,他是活面的幾位同學中最瘦小的一個,但是他揉的面卻比誰都好,顯然在家裡幹了許多的活。只見他咬著牙,身體一前一後地伏動,麵糰到了他的手裡就像一個小玩具,彈攏幾下就變得光滑又美觀。

  第二步是擀皮。李欣瑤是一位文靜的小女生,她的任務是擀皮,剛開始她的動作很生疏,很長時間才能擀出一個皮,還是奇形怪狀的。後來她掌握了訣竅,一手拿擀麵杖,一手扶著餃子皮,擀幾下去轉一下餃子皮,把餃子皮擀成了一個帽子形,中間厚,兩邊薄,還是圓圓的。最後她能擀得又快又好了,我在心裡為她點贊。

  我也是擀皮的一員,看著負責包餃子的那些同學包得各式各樣,我也想包包試試。我拿起餃子皮,放上了點餡,學著他們的樣子包,結果包得更難看,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呀!

  我們包完了餃子,燒開水,把餃子下進鍋裡,十幾分鍾後,餃子上桌了。餃子雖然不好看,卻記錄著我們開心快樂的時光,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一股喜悅之情湧上我們的心頭。

  過冬至作文 篇11

  我們家一直喜歡濃墨重彩地過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些“墨”與“彩”又大多渲染在傳統的飲食習俗上。在我的印象裡,一個個節日總是與歡樂同行,與美味齊飛。

  最難忘的要數冬至節了。在漫長冬天的陰冷背景裡,冬至節是有溫度的。

  記得去年的冬至節。早早的,家裡就暈染開了節日的氛圍。爺爺說,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值得慶賀。爸爸也查了百度說“冬至大如年”。而我,則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冬至節中那些歡樂的事和必吃的佳餚。

  傍晚時分,奶奶故作神秘地對我說“今天的晚餐你絕對意想不到!”話音未落,只見爺爺端著一個大大的湯鍋放在桌子正中。“哇,熱騰騰、香噴噴的,看著就好吃!”我興奮地跑過去。爺爺笑看著等不及了的我,一邊往我的碗裡盛著湯,一邊說,“冬至有兩道必吃的美味,一個是羊肉湯鍋,還有一個是……你猜猜,是什麼?”還沒等我猜出來呢,只聽奶奶有韻有味地唱著“噹噹噹當”,變戲法似的端出一大盤晶瑩爽滑的餃子來。

  “可以開動了嗎?”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快來喲,冬至晚宴開席咯!”在奶奶的招呼聲中,我們全家圍坐一桌,右手舉筷,左手執勺,左右開弓,大飽口福。

  爸爸迅速吃了一塊嫩嫩的羊肉,心滿意足地說“舒服!美味!入口即化!”我生怕爸爸搶完了,趕快夾了幾塊羊肉和幾個餃子放進碗裡。這下爺爺奶奶可不依了,異口同聲地說“給我們留點哈”。聰明的媽媽趁機建議,“寶貝食慾大增啊,那我們就來一場‘冬至搶食大賽’怎麼樣?”“好主意!”大家說。“一、二、三,開始!”我們爭先恐後地吃起來。我夾幾塊肉,你吃幾個餃子,他喝幾口湯。比賽激烈進行著,不一會兒,我的肚子就圓滾滾的了。“不行了,不行了,比賽結束!”我捧著肚子大喊著。媽媽盤點了比賽結果,宣佈爸爸獲勝。哈哈,不出所料,“爸爸、爸爸大‘胃’王!”我朝爸爸豎起大拇指笑著喊著。

  在漫長冬天的陰風冷雨裡,我們家的冬至節,充滿著陣陣歡笑,洋溢融融暖意,流動著幸福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久久難忘。

  過冬至作文 篇12

  又是一年冬至,細雨濛濛。站在墓碑前,相片上您的笑容依然那麼和藹。

  親愛的爺爺,您在天堂過得好嗎?天堂裡有您最愛的紅燒肉嗎?您孤不孤單,有知心朋友嗎?

  聽奶奶說您以前是個“懶漢”,可自從我出生後,您立刻變得勤快起來,每天一早買菜、燒飯,變著花樣做各種好吃的,把我養得白白胖胖。春天,您帶我去公園賞花;夏天,您陪我去嬉戲玩水;秋天,您帶我去田園採摘;冬天,您陪我去洗澡搓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您的“三不罵”。每當我做錯了事,爸爸媽媽難免會責罵幾句,這時,您就會挺身而出,拿出您的“三不罵”觀點:早上不罵,影響心情;中午不罵,影響吃飯;晚上不罵,影響睡覺。可見您對我有多寵愛!那時,我們全家多麼幸福啊!

  可天有不測風雲。那一次,您陪朋友去醫院檢查身體,卻意外發現自己患了肝癌。多次的手術、化療、放療把您折騰得面黃肌瘦。那次我去醫院看您,您躺在病床上,早已沒了往日的風采。我見了,眼淚不禁在眼眶裡打轉,走上前想擁抱一下您,您卻搖搖頭,用盡全身力氣,虛弱地說道:“寶貝,爺爺感冒呢,別傳染給你,等我好了再抱你。”當時年幼無知的我,還真以為總有一天您會好起來的,沒想到幾天過後,醫院卻宣告迴天無力,我們只能讓救護車送您回老家。一路上,窗外一片朦朧,不知是玻璃上的霧氣模糊了外面的世界,還是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時光飛逝,轉眼間,您離開我們已經三年多了,可我們還是時不時地想起您。多麼希望有一天我能夠發明一種儀器,這種儀器能發射一道光波,使陰陽兩界建立一條虛擬溝通渠道,我們可以使用全息虛擬成像技術,面對面地交流,彼此傾訴一番。我多想告訴您一個好訊息:我們家去年又添了一個新成員,我有妹妹了!她雪白的肌膚,蓮藕似的手臂,長得和爸爸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可愛極了!要是您知道了,肯定也會樂開花呢!

  爺爺,我以後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希望這個願望早日成真,讓我們濃濃的祖孫情得到延續!

  過冬至作文 篇13

  假如我可以找回失去的“夥伴”

  冬至,雨天。

  我的書桌前堆滿了書和試卷,突然一隻小鳥的叫聲,把我從作業堆裡喚了起來。透過玻璃,正看見一隻小鳥落在枝頭,它抖動著翅膀,搖晃著腦袋。我趕忙開啟窗戶,想湊近看看,小鳥敏捷地飛走了。

  望著飛遠的小鳥,再看看家裡陽臺上那空空的鳥籠,讓我想念起我曾經有的一對聰明、頑皮的小鳥,它們的名字叫“淘淘”和“樂樂”。它們是我哀求了半年多,才盼來的禮物。爸爸說:“養小鳥也要有責任的,鳥跟人一樣,你要多關心、多跟它們說話!”爸爸的話似乎還在耳邊,而我的兩個小夥伴已經離開我三個多月了。

  我的這兩隻鳥身著絨絨的灰白的“毛”大衣,摸上去軟軟的。它們尖尖的橘紅色小嘴總喜歡不停地竊竊私語,伸著橘紅色的小爪子到處亂抓,在籠子裡靈活地上躥下跳。自從它們的到來,家裡的趣事一件連著一件:每天清晨六點,催人早起的清脆叫聲就把我們全家叫醒,比鬧鐘還準。我一改往日的磨蹭,趕緊和它們打招呼。下午回家後,聽見它倆嘰嘰喳喳地叫我,等著我去換水、餵食,我就把它們從籠子裡放出來,樂樂會飛到我的肩膀上,淘淘就在客廳自由地飛來飛去。兩個調皮的小傢伙還是要盯緊一點的,因為一不小心,它們就會在沙發背上留下白色的“便便”。日復一日,我們成了彼此生活中的一部分。

  六年級的九月似乎比任何時候都忙碌,除了學校的作業還有課外的任務,我天天全神貫注地埋在作業堆裡。那也是個雨天的晚上,我突然聽見淘淘悽慘的哀鳴聲,似乎生病了。我飛速奔到鳥籠前,看見樂樂耷拉著腦袋依偎在淘淘身邊一動不動,淘淘用黑黑的眼珠盯著我。“啊!爸爸,籠子裡也不缺食物和水啊,他們怎麼了?”無論我怎樣呼喚,樂樂都紋絲不動,頭耷拉著,雙眼緊閉。

  爸爸緊鎖著眉頭,聲音很沉重地說:“樂樂好像離開我們了。”我內心咯噔一下,眼淚瞬間就流了出來,模糊了視線。在我手心的這個小傢伙,還留有餘溫,那些歡樂的畫面旋轉在腦海中。

  我就這樣永遠的失去了我可愛的小夥伴。假如我好好的照顧了它,假如我常常和它說話,假如可以給我機會找回我失去的“夥伴”......

  過冬至作文 篇14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祖等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冬至”有什麼習俗,我們嘉興地區,冬至這一天,是要吃桂圓燒蛋和包餃子的。年年如此,據說,吃了這些食物,可以使這個冬季不怕冷,還會儲蓄一年的能量,明年就會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今年也一樣。媽媽早早地燒好了桂圓燒蛋,晚上必須每人吃一碗。

  而包餃子是我最喜歡的,我要跟著媽媽學習包餃子了。媽媽開始拌餃子餡了。只見媽媽先把肉剁好,接著又把蘿蔔切碎,放入肉餡中,再加入一些調料,餃子餡就拌好。聞一聞,哇,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接著媽媽拿出了餃子皮,開始包餃子。

  我呢,學著媽媽的“手法”,先把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勺餡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的正中央,然後將餃子皮對摺,很細心地把邊捏好,一個餃子包好了。正當我興高采烈的時候,這個剛誕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聽話,裡面的肉餡兒漏了出來,我趕忙又拿了一個餃子皮補上那個“破洞”。

  這時,再看我包的餃子:又白又胖、油光滿面,身上還裹著一層厚厚的棉衣,看著這個“胖娃娃”,我“撲哧”一下笑了出來,媽媽見了也哈哈大笑。我說:“等會誰吃了它,就會增長無限的能量!”全家人聽了都開心地大笑!

  晚上,吃完甜甜的桂圓燒蛋又吃餃子,我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感到了滿滿的成就感。吃著吃著,我看見了我那個破洞餃子,瞧,它比別的餃子胖了一大圈,看到它,我又忍不住笑了起來。爸媽說這個餃子給我吃,而我呢,一定要讓我的媽媽吃,媽媽也就毫不退讓地大口吃了了這個“胖娃娃”!相信媽媽的能量滿滿的啦!

  啊!我的眼裡:冬至是一個甜甜的節氣!是一個儲蓄能量的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