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冬至> 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5篇

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

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5篇1

  在冬至這一天,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我國的位置就是在北半球上。

  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在古代,冬節曾是一個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因為周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就像現在的過年。富人都喜歡過節,於是又有"有者冬至夜,無者過一夜"、"富人吃一夜,窮人凍一夜"的俗諺。冬至要吃美食是人們過節的傳統習慣,中國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就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冬至進補,養生益壽,既可治病,又可防病,經醫學家們證實,冬天調養得好,春夏發病就少。正是基於這個觀點,冬補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宜。可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藥人參、黃芪、桂圓、紅棗等,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進補後定會使人儲備更多的能量,從而增強免疫抗病能力。

  總之,凡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久病體虛,勞力過度,勞神內耗,產後,術後及虧虛早衰者,均為冬至進補的物件。

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5篇2

  二十四個節氣中哪個節氣最溫馨?這當然數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了。在我們南方,冬至象徵著團團圓圓。這天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與家人團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風習習,凍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裡卻溫暖如春,大家的臉上都掛著幸福溫暖的笑容。這時,老師走上講臺:“同學們,我們每個冬至都會吃湯圓,可是北方人卻不同,他們冬至吃的是餃子。雖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湯圓和餃子同樣象徵團團圓圓。“我有些驚訝了——同在一個國家,同在一片土地,節日習俗竟有差異!老師打斷了我們的討論:“在冬至這天,太陽正好到了南迴歸線上,所以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這使我們更加期待接下來的搓板湯圓活動了。在老師的一聲令下,各路“人馬”都以最快的速度衝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著馬上能搓湯圓,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乾淨,“嗖”的一聲又衝回教室。只見我們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組,每組都鋪好了桌布,準備好了麵糰,有白、紅兩個顏色。先到達“戰場”的同學已經開始搓了。我連忙抓起一把麵糰搓了起來。家長們都把麵糰搓成條狀,再把它分成許多小段,後沾點麵粉,便開始搓了。我也按著他們的方法搓。兩個顏色的麵糰混在一起就能搓出“雙色湯圓”。我只聽“叮叮咚咚”的幾聲,湯圓們頑皮地跳入了鐵盤。接著,幾個家長抬著一個大鍋上來了,哇,原來是食堂阿姨們煮的湯圓——有包著芝麻、花生餡的大湯圓;有和我們搓的一樣白、紅小湯圓;有胡蘿蔔做橙色湯圓;還有玉米做的金湯圓;菠菜做的綠湯圓……當然,還有我們最喜歡的芋圓,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來那是很有勁道的。

  家長們見我們搓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煮湯圓了。他們先把湯圓倒入沸水中過一遍,再把湯圓盛迴帶有面粉的鐵盤中,不斷重複這一系列動作,這樣煮出來的湯圓才有嚼勁,而且不會粘鍋。幾分鐘後,湯圓終於正式入鍋了,家長們在鍋中加入桔皮、生薑。據大人們說,吃了這樣的湯圓,冬天才不會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湯圓出鍋了。吃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心裡暖滋滋的。

  回到家裡,我發現餐桌上擺著一盤餃子。我頓時感到奇怪了,我們不應該是吃湯圓嗎?怎麼回事?媽媽說,現在北方的習俗與南方融會貫通了,我們也學北方人吃餃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當然要互相學習!吃了湯圓和餃子,冬至原來如此溫馨!

  這樣平凡的一天,竟然這樣不平凡。冬至——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節日,讓所有人收穫了愛和親情!

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5篇3

  屋外,明亮的斜陽不倦地營業著,四周的雲彩謹慎地斟酌著顏色的濃淡。平靜的天空,呈現出不一樣的安詳。屋內,暖橙色的吊燈散放柔波,青紋白資的碗裡盛放著幾顆白胖的湯圓。小勺在碗中攪著紅糖湯的漾漾微波,應合桌邊起伏的歡聲笑語。

  冬至是快樂的,湯圓裡有我們互動的樂趣。冬至前夜,奶奶便張羅著各種食材,擺滿圓桌的盤盤食品,是對生活的期待與回味。潔白的糯米糰很快揉好了,一家老小坐在桌前,掐取一塊,揉圓,包餡,最後搓圓。大大的湯圓裡包著的,是童年期最美好的回憶。

  那時候,一年冬至裡的搓湯圓,是孩子們盼望的時刻。很頑皮的小孩揉著或大或小的糯米糰子,和同伴笑著鬧著。奶奶看著我們,總是苦笑不得,她把手放進茶色的竹箶,一遍遍不厭其歡地教我們,怎麼揉怎麼包。粗糙褶皺的手掌握著細滑白嫩的小手,手起手落,慢慢地揉著、搓著。圓圓的糰子不知何時從手掌中溜出來,滾到箶邊,老人、小孩都笑了。搓完湯圓,奶奶晃著大大的竹箶,湯圓參差不齊地在箶裡奔跑著。奶奶笑得更燦爛了,她說這是“公孫丸”,有大有小,團圓平安。不一會,奶奶開始煮湯圓了。她戴著老花鏡,瞅起眼睛,捏著小秤外,量測著紅糖與清水的比例。奶奶抄著那把古老的銅勺攪拌著紅糖湯,又放入搓好的湯圓,銅勺攪起的微波,似奶奶臉上不會消逝的笑容。我們總是賴在廚房不走。我們愛聽著湯圓咕嚕咕嚕的歌唱,愛看湯圓在鍋中轉圈舞蹈,愛聞廚房煙霧中濃濃的'紅糖香,更願意等著湯圓完美出浴。

  幾年光陰消逝似水,飛速流過。原本茶色的竹箶不知何去何從,取代它的是市面上普遍的塑膠紅盤。那把年代甚是久遠的銅勺也消失了,換成了長柄的不鏽鋼勺子。市面上各種湯圓層出不窮,花樣甚多。但是,奶奶仍堅持自己做,還是平靜坐在桌前,親手搓著每個湯圓。我們全家也像小時一樣,一家老小圍坐一塊搓湯圓。只是長大懂事了,再也揉不出那參差不齊的“公孫丸”了。湯圓大都挺均勻,也沒辦法可以去搓或大或小的圓子了。

  六碗湯圓,裝在清紋白瓷的瓷碗裡。奶奶執意要用這種碗裝湯圓。“這樣吃,才有以前的味道。”她溫和地說著。撈起湯圓,放入口中,嚼著軟軟糯糯的外皮,咬開是流心的芝麻餡——最簡單卻是最好吃的餡料。一口一個,每一個口都含著童年,含著那異常香甜的美好。

  縱使歲月無情飛逝,縱使傳統習俗逐漸消失,但只要奶奶搓湯圓時的笑容永存,只要童年的冬至記憶永存,那份樂趣便永不會消逝,那份香甜便會留駐舌尖,那份情味也會永遠留存。

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5篇4

  今天,刺骨的寒風就像一根根針刺在臉上,天氣變的格外冷。

  來到學校,同學們個個被衣服包得像一隻只搖搖擺擺的企鵝,我也不例外。而老師們呢?就像剛剛從南極俄羅斯站回來的人們一樣。下課後,我來到操場上玩耍。可是現在,同學們個個都沒有以往那樣活躍了,他們大概是被冷空氣“降服”了吧!“呼——”,突然吹過一陣北風,凍得我打了個冷戰,一溜煙兒跑到了教室裡的暖氣邊,好讓暖氣烘走我身上的涼氣。

  中午放學,來爺爺家吃飯,一進門,一股撲鼻的香味就立刻鑽到我的鼻子裡面不願出來了,一直把我引到了桌邊,它卻還勾住我的鼻子不放,我睜大眼睛一看,哇!一個個冒著熱氣、香氣撲鼻的餃子,似乎在眨著它那雙調皮的眼睛等待我的品嚐呢!我也顧不上和那些頑固的細菌娃娃做抗爭了,擼起袖子、張開大嘴,用手抓起剛出鍋的餃子就往嘴裡塞呀!我囫圇吞棗地把餃子吞到了肚裡,幾乎沒嚐到什麼味道。弟弟也不甘示弱地與我搶起了餃子。在這“危急時刻”,我的手和嘴忙個不停,生怕被那貪吃的表弟佔了便宜。雖然我的手和腮幫子都累麻了,但當我倆以驚人的速度將一盤餃子一掃而光時,我那不爭氣的肚子還是沒有填飽。唉,誰讓那小傢伙老跟我搶呢!

  沒辦法,我和弟弟又開始“侵襲”第二盤餃子了。這次的“鬥爭”更加激烈。餐桌都變成了戰爭桌。不僅如此,由於我倆只顧著吃餃子,顧不上自己的形象了,臉上就像攤餡餅一般,要是我們旁邊有小動物的話,臉上的美味都可以當它們的美餐了。吃著吃著,我突然覺得今兒的餃子比以往好吃的多。雖然是同樣的陷,同樣的面,而味道卻截然不同。今天餃子的味道,就像普通餃子加了十袋香精那麼香。我細細的品嚐著最後進食管的每一個餃子,又看看窗外颳著寒風的天,心生疑惑,咦?難道今天是冬至嗎?

  事也巧合。第二天體育課上,在做準備活動的時候,只聽見有人在暗地裡議論紛紛,“昨天俺老媽出其意料地讓我吃了好多餃子,真怪!”“咦?難道你還不知道嗎?昨天是冬至啊!據民間流傳下來的風俗,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呢!”“謝天謝地,幸好我昨天吃餃子了,怪不得昨天的餃子格外香呢!原來是這樣啊!”聽了他們的話,我也不禁被吸引了,回過頭來,饒有興味地與她們聊了起來。

  冬至啊!你有什麼法力,才能讓那一天的餃子變得格外香呢?

過冬至800字高分作文5篇5

  “吃了這碗湯圓,你又長一歲了。”冬至的時候,奶奶總是摸摸我的頭慈祥地說。而我,總是似懂非懂的端著熱騰騰香噴噴的湯圓含糊地應著:“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湯圓,我就鑽到爺爺的懷裡,纏著他說說關於冬至的來歷。爺爺總是用滿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腦袋,再娓娓道來。“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意味著天會更冷,白天也變長了,當然了,春節也就更近了。今天我們不光要吃湯圓,還有一項重要的事——祭拜爺爺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感謝他們的養育和庇護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們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圍著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個小時,磨成雪白的糯米漿,然後用布袋裝著壓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幹,生米粿團就做好了。米粿團分成兩塊,一塊做各種造型的米粿,另一塊就是用來做湯圓。接下來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歡的環節了——搓湯圓!全家人搬來小凳,圍座在竹簸箕邊,一邊聊天一邊搓湯圓。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種奇形怪狀引來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好不溫馨!

  到祭拜的時辰了,爺爺摟著我和弟弟來到大廳,奶奶早已在大廳供桌上擺好了包括湯圓和米粿的好幾樣祭品。我和爺爺一起跪在先祖的遺像前,隱隱約約聽著爺爺絮絮叨叨說著家裡的事:孩子們都很孝順,雯馨今年六歲了,很懂事也很調皮,家裡一切都好……

  祭祖儀式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結束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緬懷我們的先祖。爺爺說,他的爸爸媽媽一輩子吃苦耐勞,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時候親朋好友、村裡的人都來送,都在說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們持家要勤勞、做人要誠實、待人要和善,多念別人的好等等”,爺爺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先祖說的這些,我們做的不夠好,接下來就看你們了,可一定要把我們的好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呀!”說到這裡,我彷彿看到爺爺一閃而過傷感又自豪的神情。

  這一切只能留在記憶裡了,因為三年前爺爺永遠離開我們了。又是一年冬至時,我們依舊在一起搓湯圓。祭拜結束的時候,我們依然圍坐在一起說說話,只是心情有點沉重,漫天飛舞的燒紙灰中,爺爺音容笑貌仍在我們腦海浮現,爺爺的話語依舊縈繞在我們每個人耳邊。一代代先人留下的家訓,就像我們的根和魂,每個家人都暗暗下決心要把我們的家風繼承發揚下去。爸爸媽媽總對我說要學會感恩,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做好應該做的事情。每當我在學習上想偷懶、耍小聰明時,我的腦海裡便回想起爺爺的話,繼續堅持努力!

  俗話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是由無數個我們這樣的小家組成的,我想,如果每個家庭都把好家風家訓發揚光大,那麼我們中華大家庭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