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冬至> 有關冬至的作文範文600字(精選12篇)

冬至的作文

有關冬至的作文範文600字(精選12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冬至的作文範文600字(精選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的作文1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祭祖等。而我要說的是我做湯圓的事。

  記得前年冬至,我看見奶奶和媽媽在廚房做湯圓,就心血來潮。我想做湯圓,媽媽看出我的心思,說:“想來試試吧!”我點點頭,走了過去,準備大顯身手。

  媽媽和奶奶因為做過很多次,所以這對她們來說小菜一碟。我本以為做湯圓很容易,可做起來很難:我那出一點麵糰,放在手心,我搓、我磨,湯圓在我手心轉動。我感覺差不多了,我把手抬起來,這湯圓圓不圓的,像個鬼,媽媽和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來。

  媽媽手把手教我,我左耳聽,右耳出,總是做不好。最後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了一個比剛才好一點點的湯圓,可我還是覺得它不像湯圓,憑著感覺繼續做,可湯圓好像不情願待在我的“五指山”下,越搓它越破。這湯圓老是給我唱反調。我就不信治不了它。它一破,我就補。這樣一來,湯圓變得跟碟子一樣大了。這時老妹經過廚房,看到了這個湯圓,捂著肚子大笑:“這哪是湯圓,這簡直就是飛碟,哈哈······”老妹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等一下整個人都笑倒在地上了。我看都不看,仍繼續做我的湯圓。哎!瞧,別人做的都出鍋了,而我的“四不像”還在手裡呢!

  啊!冬至,這個傳統的節日,讓我感受到家庭的和諧,也明白了做事樣樣都有門道,要摸著規律,才能做好事情。這真是一個讓我難忘的冬至啊!

  冬至的作文2

  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餈沒見過麻餈是怎麼做的。

  今天晚上,在鄉下老家我終於看見別人怎麼做麻餈了。我們在爺爺家吃晚飯時,有一個爺爺的朋友來串門,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後要“搡麻餈”。爸爸說等會兒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也能讓我瞭解家鄉的風俗。爸爸很興奮地說他小時候爺爺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餈”的風俗習慣,那時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圍著大人們“搡麻餈”,等待享受這香噴噴的麻餈,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憶。

  吃完晚飯,爸爸興高采烈地帶著媽媽和我奔向村裡那戶打麻餈的人家,一進那戶農民伯伯的家裡,我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看見火爐上正用木桶蒸著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過了一會,他們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臼裡,幾個大人輪流用木槌擊打這個糯米糰,一個大人的手一邊沾著水一邊不斷的翻動著這個糯米糰,直到把這個糯米糰打糊了,才把這個糯米糰放到竹匾上,我還發現竹匾的底面上鋪了一層粉,爸爸說這是玉米粉和黃豆粉,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然後在上面灑了一層芝麻和紅糖,再用菜刀把大圓餅切成一塊一塊的麻餈,主人很客氣的把多放了些紅糖的麻餈分給傍邊的小朋友每人一塊,我也分到了一塊香噴噴的麻餈,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比上次媽媽買來的麻餈好吃多了。

  冬至的作文3

  今天是冬至,是24節氣中重要的一個節氣。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冬至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風俗。傳說這個風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而流傳下來的。

  今天我們全家想包三鮮餡的餃子吃。中午,我和媽媽先把韭菜擇乾淨又用水洗乾淨放在籃子裡晾乾,用泡上了木耳和凍蝦。下午放學的時候發現木耳大得填過了碗,他變得可真快!大大的木耳有的像我們的耳朵一樣。

  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了準備工作之一——和麵。我一邊用左手加水,一邊用右手和麵。不一會兒,乾乾的面成了一個個小溼麵糰。我又左右手開攻把面往一個方向揉終於和成了一個大面團。媽媽高興地說:“兒子,你學會和麵了!”

  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又拿了兩個雞蛋打在碗裡,我一敲它就碎了,黃澄澄的蛋黃流了出來。我拿著筷子使勁攪拌,媽媽在鍋裡放上了油,我倒了進去,用筷子攪拌了一下就好了。原來雞蛋就是這樣炒出來的呀!

  木耳、蝦仁在我的刀下粉身碎骨,媽媽在盆裡把所有的餡放到一起加上了油、鹽調好了餡。準備包餃子了,媽媽擀皮,我包餃子。我先把麵皮平攤在左手掌上,用勺子把先放到中間,再兩面對摺,把邊捏嚴實就好了。看著媽媽包的餃子又圓又鼓,我包的又瘦又小我不甘心又連續包了十來個。看著他們一個個站好隊排在那裡,好像要急著下鍋呢!

  鍋裡的水等得不耐煩了,咕咚咕咚翻起了滾兒。我和媽媽把餃子一個個放到水裡,蓋上鍋蓋,等了幾分鐘水開了,餃子也在快樂的跳舞。媽媽說:“接一勺涼水倒進去,等水開了,餃子就可以出鍋了。”於是我就依照這樣,餃子被我盛到了盤子裡。

  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啊!

  冬至的作文4

  秋涼已過,冬寒將至。枝頭那零散的,搖搖欲墜的枯葉,似乎仍在尋找它的歸宿。而我正離開學校,拖著一週疲憊的身軀去往家的途中。

  是這般不寧靜的夜,寒風肆意,掀起陣陣聲響。我的心情也隨著這雜亂無章的亂奏,越來越亂。

  走到校道門口,昏暗的燈光下,一位母親,在寒風中,身子打著哆嗦,哈著氣給自己的手取暖,看著似乎早已等候多時,在她漫長焦急的等待中,終於她一把摟住了迎面跑來的孩子,她連忙擋住風口,摸了摸孩子那被風吹得通紅的臉,隨後摘下系在自己脖子上的圍巾給孩子繫上。而我,沮喪著埋著頭,儘量少讓些風鑽進來。多希望此刻也有個可以為我擋風取暖的人啊。直到分岔路的路口,霓虹燈下,看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

  途中路過的每一家店,都開著暖氣。陣陣暖意,也隨之撲面而來。

  走到街頭轉角,漫無目的踢著腳邊的石子。順著石子的方向望去,是兩位打著傘依偎在一起的銀髮老夫妻。老頭杵著柺杖,身旁的老伴一手打著傘,一手攙扶老頭。他們走得很慢,顫顫巍巍的,我眼中那背影越來越龐大,越來越模糊不清。一股暖意只戳心頭,似乎每一根神經都能感受到。緊繃的神經在這一刻,舒展開來。

  落葉找到了它的歸宿,安然的停在了樹下,蜷縮在一起。

  回到家中,香味四溢的雞湯味兒充滿了整個屋子。卸下一身的精疲力盡,躺在椅子上。母親從廚房盛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端來。霧氣模糊了鏡片,捧著一碗熱乎乎的湯,濃郁的鮮香停滿了整個味蕾了。從指尖傳來的溫度,暖和了我的身子。窗戶外寒風的凜冽,我早已感受不到了。

  這一週的壞心情都被寒吹得煙消雲散了。這一路的暖流,溫暖了整個冬至。這個冬至,似乎不太冷。

  冬至的作文5

  過冬至啦!人們在這一天會包餃子、吃餛飩,臺灣人喜歡用糯米捏成雞、狗、鴨、牛、羊……象徵吉祥。爸爸媽媽工作平時很忙,我們很少在家包餃子,但是唯獨在冬至這天,媽媽會早早地準備好各種肉餡和素餡在家裡包餃子。

  今年的冬至,媽媽像往年一樣早早地準備好了各種餃子餡。中午放學後,我邀請了兩個好朋友——王俊清和趙芊芊來我們家一起包餃子。一路上我們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鳥,蹦蹦跳跳,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我們的家。

  “孩子們,快去洗手,準備包餃子啦!”我們剛一進門,媽媽就高聲叫道。我們把手洗得乾乾淨淨,飛快地奔向廚房。

  媽媽負責擀麵皮,我們負責包餃子。包餃子可是我的拿手絕活。首先,我先給她們倆做個示範。我先拿了一張麵皮,放了一些餡,把皮對摺,左手托住麵皮,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頭,然後左裹一下,右裹一下,順勢再把麵皮往上提一下,手不斷往前走,頃刻間,一個帶花邊的小餃子就出來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面板上,心裡樂滋滋的。兩個好朋友看了也羨慕不已,拿起麵皮開始學習包餃子。

  我們每人拿了一張麵皮,我怎麼做,她們就怎麼做,我是一步一步地教,她們是一步一步地學。剛開始讓她們少放些餡,這樣容易包,否則,菜容易出來,包不住。在我和媽媽的指導下,她們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越來越熟練,從最開始花花綠綠的“小圓球”到白白胖胖的“長餃子”,她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啊!

  吃著自己包的餃子,雖然大大小小,有的餃子由於包的時候用力不均還煮爛了,但是我們還是開心極了,每人吃了一大碗。

  今年的冬至,能和好朋友一起包餃子,我感到非常快樂。經過一次次的努力,我教會了好朋友包餃子,她們也感到非常快樂,真是一舉兩得啊!

  冬至的作文6

  今天是冬至,早上迷迷糊糊的睡起來,聽見廚房叮叮咚咚的響聲,我頓時一點睡意也沒有了,起身去看看媽媽在廚房裡幹什麼。

  來到廚房,我看見媽媽正在和麵呢,我問媽媽和麵做什麼?媽媽轉過頭笑眯眯地對我:“今天是冬至,當然是要包餃子吃啊。”我聽後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要知道,我是最愛吃餃子的了。

  我也想包餃子,媽媽攔住我,讓我去把手洗了,再包餃子,我聽後趕緊衝到洗手間,把手洗得乾乾淨淨,跑到廚房開始幫媽媽包餃子。

  我照著媽媽的樣子,先揪下一個小麵糰,揉了揉,用擀麵棒把它擀成圓圓的餃子皮,再用勺子舀一點餃子餡,放到餃子皮中間,用手一壓,餃子就包好了,我開心極了。

  可是當看到媽媽包的餃子時,我就不開心了,因為媽媽包的餃子圓圓的,好像一個個大元寶。而我包的餃子呢,扁扁的,好像鴨子嘴一樣,一點都不好看。媽媽笑著對我說:“沒關係,你只是餡放的有點少了,下次多放點就可以了。”

  我聽後打起精神,重整旗鼓。又包了一個,這次我放了很多的餡兒。可是又太滿了,餃子都包不住了,我就又把餃子餡兒往出舀點,可是又舀的太多,餃子餡兒已經寥寥無幾了。這回我可長記性了,一點一點地舀。終於,我包的餃子能和媽媽的相媲美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又埋頭和媽媽一起包起餃子來。很快,餃子包好了,媽媽拿出一個小盆,放了半盆水,開始煮餃子嘍,一個個小餃子白白胖胖的,在鍋裡不停地遊動著,我在心裡默默的對他們說:“快點熟吧,我都快饞死了!”

  終於,白白胖胖的餃子煮好了,媽媽剛把它們端上桌,我就埋頭大吃起來,可真香呀。

  很快餃子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今天可真開心啊!不僅吃到了美味的餃子,還學會了包餃子,哈哈……我的食譜裡又多了一道菜。

  冬至的作文7

  聽奶奶說:冬至是傳統四大節之一,冬至開始數九,是個嚴寒的節氣;“冬至—陽生”,從此陽氣上升,又是個帶來希望的節日。在我們老家西北一個小山村,過冬至,人們要吃包子。因為那裡有句老話:冬至節,禿子頭上凍出血。人們吃了包子,就“包”住了“頭”,也“包”住了來年的希望。奶奶至今還保留著這個習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發好面,準備好羊肉胡蘿蔔餡。一聽說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邊,拿過奶奶壓好的麵皮,開始學包包子。奶奶邊包邊教我:“左手心放麵皮,右手舀餡放在麵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邊皮,中指沿著邊兒往回拉,邊拉邊捏,最後捏到一起擰個小辮就行”。我一聽,難,得有點技術。奶奶說:“不怕,一學就會。”她握住我的右手,分開手指,在麵皮上練習“邊拉邊捏”,看著麵皮的圓邊在我手下一點點收攏,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兩個,第三個我堅持要自己來,開頭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順利,快要捏好了,我心裡高興,想一下捏住,可是餡都捏到了邊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點發急,使勁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餡也漏了。奶奶一看說:“不要急,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你這是面邊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溼了就粘面了。”我長吸一口氣,擦乾手,重新拿過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終於成功了。那包子歪著小辮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氣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個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飯了,奶奶端上熱氣騰騰的包子,我心裡美滋滋的,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勞啊!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想起第一次包包子的經歷。我就想起了奶奶的話: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就像冬至最寒冷的時候過去了,那溫暖的日子也就開始了。

  冬至的作文8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一年一度的冬至來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節氣。冬至這一天,要吃湯圓、羊肉湯、麻薯、赤豆糯米飯……我這個小饞貓,又可以大飽口福啦!

  冬至還有一些由來呢。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都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於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還有一個傳說。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但我最喜歡吃的是湯圓。媽媽一早就起來準備,只見她先把糯米粉倒入水盆中,然後倒入一些溫水,然後用力搓捏,不一會兒就做好了。然後讓我和弟弟搓湯圓,搓好的湯圓圓溜溜的,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一跳一跳地,多有活力哩!很快,大小不一的湯圓整齊地排列在我們的眼前。要開始煮湯圓了,湯圓像頑皮的孩子,從鍋裡冒上來,急著看看四周。煮熟後,香噴噴的香味撲鼻而來,芝麻香多麼的誘人!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啊!糯米香香軟軟,咬一口,裡面的芝麻香氣撲鼻,甜甜的,象徵著生活甜甜蜜蜜。

  這真是個快樂的冬至!

  冬至的作文9

  今天是冬至,媽媽告訴我,冬至那天一定要吃湯圓。“湯圓”,為什麼今天一定要吃呢?於是,我便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冬至吃湯圓是一種傳統習俗,“圓”代表著“團圓”“圓滿”,象徵著家庭幸福和諧、幸福和吉祥。既然這樣,我想買來的湯圓雖說好吃,但自己做的肯定更美味,而且更能體現出家庭的.圓滿。於是,我纏著媽媽讓她去買些做湯圓的材料,媽媽買回來後,我就開“工”了!

  我先挖來一塊粉,然後使勁搓,搓圓以後再挖出一個小洞洞,裡面塞進早已準備好的黑芝麻餡。然後把它捏起來,再搓,不一會兒,一個湯圓完成了。我便把它放在一個盆子上,望著自己做的湯圓,我真想馬上嚐嚐味道,但只有一個,還是快點再做吧!我一邊做,一邊哼起了自己改編版的《健康歌》“左搓搓,右搓搓,手指動動,嘴巴動動,和我一起做湯圓!”漸漸地,盆子上的湯圓越來越多,從一個變成了十幾個。不管了,先把這些下鍋吧!

  於是,我便匆匆忙忙地洗好手和鍋,然後再倒入一些水,等水燒開後,放入湯圓,趁著水在燒時,我再做一個,結果還沒等我做完,水就開了,那就不管這個了,先放已經做完的吧!我在廚房靜靜地等待著,想到馬上就可以吃上我自己做的湯圓,心裡高興極了!過了大概10分鐘,一個個湯圓基本熟了,我便放了糖,接著關了煤氣。

  然後盛了一碗,哈哈!我先品嚐一下我“偉大”的傑作,嗯!這味道還是不錯的,就是有幾個的餡都露了。吃過湯圓,就代表我已經大一歲了,在未來的日子中,我要好好學習,同時希望每個人吃過湯圓以後閤家團團圓圓。

  冬至的作文10

  昨天是冬至,也就是三九天的開始,媽媽叫我們所有人都回家吃餃子,以前在黑土地時流傳說冬至吃餃子,夏至吃麵,也就是冬至吃餃子凍不死,夏至吃麵熱不死,其時這只是一種說法,但我們還是回家一起包餃子了。

  媽媽早就把餡、面準備好了,只等我們到了在包,現在人們都吃不多了,圖得只是個熱鬧、那個氣氛,每次包餃子都是媽媽擀皮,我們大家包,今天包到一半,妹妹說她擀皮,讓媽媽休息一下,也是,快七十的人了,每次她都搶著擀,因她不願意包,這次我們說你還是上一邊休息去吧,這麼多人用不著你的,我們邊說邊包,一會就包好幾大拍子,只是吃飯的人還沒有到齊,於是我們邊看電視、邊聊著天,等著那些閒人們的回來。

  一年一年真快呀,過完冬至這個節氣,今年又快過去了,在過完小寒、大寒一年就完了,人們感嘆日子的流失,人們感嘆時光的無情,以前貧窮的年代,人們溫飽都成問題,只有逢年過節才能改善一下火食,所以大人、孩子都盼望著過年,那時人們覺得過年真好,“吃好的、穿好的,跟著老孃趕腳去”,這句話大多數人都會說,都會記得,而如今別說過年,就是平時人們吃得如同以前的過年,所以我們包餃子時還得分三樣,因爸爸不喜歡吃肉的,小侄不喜歡吃芹菜的,弟弟不喜歡吃白菜的,更是眾口難調,回到從前他們什麼都吃了。

  今天是雙休日,我想大多數人家一定都在包餃子,而且也會說著同樣的話題吧,也會為吃、為時光而感嘆吧,時光匆匆,歲月無情呀,但願人們在不缺吃、不缺穿的今天,能開開心心過好每天、每一分鐘。

  冬至的作文11

  冬至在我們莆田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為我們一般都會在這天上山掃墓祭祖。

  冬至的前一夜,莆仙人叫“冬至暝”。這天傍晚,家家戶戶的廳堂上紅燭通明,在一個大簸箕裡擺上桔子,供上筷子一副(十雙)和生薑、板糖各一大塊,桔子上插“三春”,同時點燃一對紅燭。全家人圍在“大簸箕”四周,開始搓湯圓。有的還捏上一些元寶、聚寶盆、小狗等,寓“運氣好,狗仔銜元寶(來)”的吉利之意;有的搓成只有豆粒大小的“(飼)喜鵲丸”(俗叫“客鳥丸”)。全家人圍在一起,邊搓“丸仔”邊聊天,其樂融融,臉上充滿喜氣和幸福。

  我們家也不例外,你瞧我和弟弟早早地洗好了手,就等奶奶把糯米粉和好。終於,奶奶終於擺好了祭品,開始和糯米了。

  奶奶先把糯米粉撒進一個大盆子,再倒上熱熱騰騰的熱水,先用筷子攪拌均勻,等糯米粉不是那麼燙了,再用手使勁揉、摁、揉、摁······,這樣才會有韌性,吃起來會QQ的。在奶奶和麵的過程中,弟弟“口水流下三千尺”。“可以搓湯圓了嗎?”這句話是他說過最多的一句話。

  奶奶把糯米粉和均勻了,我們就開始搓湯圓了!首先要揪下一下塊糯米糰,用手把它搓圓,就可以了。可是弟弟卻用手使勁的搓,把湯圓都搓成扁扁的“麵餅”了,奶奶看了哭笑不得,說:“寶寶,搓湯圓不能太用力,不然會扁扁的,就不是湯圓了。”可宸寶卻像沒聽到似的,仍然很賣力的搓湯圓,玩的不亦樂乎,這糯米糰就像一塊橡皮泥一樣,任由他捏來捏去。

  哈!終於把所有糯米糰都搓好了,明年的冬至一定會比今天更加有趣!

  冬至的作文12

  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有兩種習俗,一個北方的習俗,一個南方的習俗,北方人過冬至是吃羊肉,狗肉,還要吃餛飩和餃子。而我們南方則要吃湯圓,還有掃墓。因為湯圓的圓代表團圓。

  但是,今年的冬至……我卻沒有過,為什麼呢?因為家裡出了點特殊情況,不過,聽媽媽說,在冬至前一天,就要準備好多東西,有炸蔥油餅,籽把和像饅頭差不多的麵食,最主要的還是湯圓。

  媽媽說湯圓是在冬至當天早上做的,所以那天早上四點多就要起床。做湯圓首先要準備:糯米粉,溫水,油,花生餡和糖,還要一個乾淨的盆。把糯米粉、油、溫水按比例倒入盆裡攪拌均勻再用力使勁揉,直到用手捏得棉棉的就可以了!接著就是搓湯圓了,捏一小塊糯米糰,放在手心裡輕輕地搓圓,在圓的中心部位,用手壓出一個小窩,往窩裡倒點花生餡,再把窩口捏合,再把它搓圓,一個湯圓就大功告成了!真可惜,我沒有參與其中,不然一定很有趣!除了做湯圓還要捏一些元寶,代表招財進寶,做好的湯圓要用一種圓形籮筐擺放好,中間再放一個桔子,代表團圓。包個湯圓怎麼還有那麼多的講究,真是奇葩啊!

  天剛剛矇矇亮,鞭炮聲就已響起,大人們就忙著用湯圓祭拜天地、祖先,還特意用竹籤串幾個湯圓,插在門縫邊,。吃完湯圓,全家老少都要出去掃墓,媽媽說,要去掃墓女人們必須要穿紅色的衣服,就連裝貢品的袋子、籃子、還有扁擔都要紅色的。

  雖然沒過成冬至,但聽媽媽講也真很有趣啊!感覺身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