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詞語> 修辭中詞語該如何錘鍊

修辭中詞語該如何錘鍊

修辭中詞語該如何錘鍊

  一.詞語意義的錘鍊

  修辭中詞語意義錘鍊呈現出的總體趨勢是:虛詞向實詞移動,在實詞裡邊,述謂性弱的詞語向述謂性強的詞語移動。例如:張迥在《寄遠》中寫道:“蟬鬢雕將盡,虯鬢白也無。”而齊己卻將其“白也”二字改為“黑在”。張迥拜齊己為一字師。張橘軒在《春早》中寫道:“半篙流水夜來雨,一樹早梅何處春?”元好問將其“一樹”改為“幾點”。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中,為何齊己和元好問要改字,我想二者作為著名的詩人,一定有他們的道理,下面我就詳細舉例說明詞語錘鍊的必要性。

  據宋代歐陽修的《六一詩話》記載,有個姓陳計程車人偶爾得到一本杜甫詩集的舊本子,在《送蔡都尉詩》中,有一句“身輕一鳥□”,在“鳥”的後面缺了一個字,陳公和幾個客人各用一個字給他補上,大家分別補成“疾”、“落”、“起”、“下”和“度”,都不能定下來。後來找到一個沒有缺字的“善本”,一查,才知道杜甫的原詩是“身輕一鳥過”。這兩句上句寫蔡都尉善於縱躍的'輕身功夫,下句寫他善於使槍。“一鳥過”寫他跳躍如飛,用“過”字寫出他跳得又高、又快、又輕,在詩人眼裡就像一隻鳥飛過那樣。“過”雖是一個平常的字,用在這裡卻生動的把蔡希曾都尉的高強本領表現出來了。

  唐代大詩人杜牧在《答莊充書》中說道:“意全勝者,辭愈樸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陳望道先生也曾說過:“追求尋常詞語的藝術化。”所以,我們在創作時,不應刻意追求華美的辭藻,而應仔細揣摩幾個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認真錘鍊之後再去應用,無論是動詞、形容詞、名詞、數詞還是副詞,都該如此,這才是詞語錘鍊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詞語錘鍊的要求

  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說:“描寫事物,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動作,唯有一個動詞;要看到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這段話是說:要描寫一個事物、一個動作或一個事物的性質,就只能用這個詞而不能用別的詞;如果還能夠用別的詞來替代的話,那就說明所用的這個詞還不夠準確、貼切。

  (一)、用詞要準確、生動

  第一,思想上一定要重視。錘鍊詞語這種基本功不是一兩天就能練好的。但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思想上重視,有練好的決心,再掌握一些錘鍊詞語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會形成這種能力。

  第二,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知識。一個人生活知識豐富,語言才會豐富。見聞狹隘的人,哪有可能掌握大量詞彙呢?腦子裡對某種事物毫無所知,又怎能對它進行準確、生動地描繪呢?

  (二)、用詞要多樣化

  第一,平時重視廣積詞彙,特別是近義詞。對於積累的近義詞,還要注意區別它們在感情色彩、適用範圍、語意輕重、搭配習慣、使用場合等方面的差異。

  第二,行文時,時刻想著根據需要做到用詞多樣化。要考慮語言環境,要從當時當事的實際需要和表達的目的出發,選詞、用詞。

  第三,寫完文章後,要反覆誦讀、吟詠。一旦發現用詞重複現象,就要一而再、再而三進行修改,不怕麻煩。

  第四,用詞提倡多樣化,但不能自己“造”詞。自己“造”詞雖然不犯法,卻使讀者模糊,這不好。

  三.詞語錘鍊的目的

  (一)、準確明白,避免繁冗

  這是用詞的最起碼的要求。既避免苟簡,又要避免繁冗。李漁說:“意則期多,字則期少。”姜夔也曾說道:“句中無餘字,篇外有餘意。”魯迅在《答北斗雜誌社》中說:“文章至少看兩遍,刪去無用的字、句、段。”所以,詞語的錘鍊主張“繁簡得當,當繁則繁,當簡則簡。”

  (二)、穩妥和諧、新鮮生動

  漢語的特點是單音節表意,母音佔優勢,每個音節都有聲調,這些特點給修辭在語音上提供了一些音樂性,漢語中構成音樂性的因素不少,如聲調、雙聲疊韻、疊音和押韻等,使語意鮮明突出、表情細緻生動、語音和諧流暢、悅耳動聽。從而抓住讀者和聽者的興趣,吸引讀者。

  四.詞語錘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在社會發展趨向全球化,多樣化的今天,語言公關成了人才競爭的一大特色。從美國總統的競職演說到今天的面試潮流,大學生辯論賽,無不體現著語言的重要性,尤其是獨特的,新穎的,具有親和力又不失煽動性的語言更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的財富。

  例如:相聲演員馮鞏可以西裝筆挺地用高八度且搞笑的語調說:“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而美國總統在聖誕節直播節目中正裝出席,步伐矯健,神情自若中略帶微笑,沉穩真摯地說:“我親愛的國民,在這辭舊迎新的爛漫日子裡,時刻掛念你們的我在此祝福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安康!”馮鞏和美國總統所選擇詞語的不同,是由他們的身份、職業和所代表的群體不同所引起的,所以我們經常說:“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是有原因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詞語的錘鍊,只有認真錘鍊詞語的意思和意義,才能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和交流。

  正如英國的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所說的:“一個新詞好像播下的一粒新種,每天早晨,你必須重新掀開廢棄的碎磚石,尋訪生機盎然的新芽。”我們需要經常精心思考,潛心錘鍊,才能讓我們的思想隨著語言的精妙而變得更加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