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初中生活> 關於品味生活的初中作文

品味生活的初中作文

關於品味生活的初中作文

  篇一:也談品味生活

  一天放學後,媽媽帶回家一本《伊索寓言》,我高興不已,趕緊把書從媽媽手裡奪過來,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居然把它全本讀完了,腦子覺得暈暈地。

  這時,坐在沙發上默然不作聲地爸爸突然發話了:“卉卉,我們來做個小實驗,你去拿個碗到水龍頭下去接水,看看用什麼方法才能接上滿滿的一碗水”。“真怪,拿碗接水乾嘛呀?”我嘴裡嘀咕著,不過還是照辦了。於是乎,我拿了個碗去了廚房,我先把水量調得很大,水流很急,可是總也接不滿,因為從龍頭裡流出的水會把碗裡的水給衝溢位來。之後,我把水量調小,水流緩慢,一小會,那碗就注滿了水,而且一滴也沒浪費。這時,我若有所悟,似乎明白了點什麼。其實看書也是一樣,不能能看的太快,囫圇吞棗不可取。細嚼慢嚥,細細品味,充分考慮到個人的承受力,消化量,這樣才能汲取更多的養分,學到有用的東西。

  過了幾天我生日,班主任徐老師送給我一本《粉紅色的漂流瓶》。這回我拿到書後可有了前車之鑑,不急於看完了。我每天只看一頁。一個星期後,爸爸問我:“卉卉啊,徐老師送你的那本書看完了嗎?”“還早了呢,才看了七八頁而已!”我不以為然的答到。“啊?怎麼這麼慢?”爸爸詫異地問我。“我又怎麼啦?不是你說的嘛,看書要細細品讀,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的嗎?”我有些不滿地回著話。“呵呵……”,爸爸微微搖著頭對我說,“你還是沒領會我的意思,傻丫頭啊!你想想我們以前住在鄉下用柴火做飯時,每次是一根根地去新增,還是挽成一把把去新增的呢?”對啊,這時我的腦子裡出現了那時的畫面,當時我們不都是把柴挽成一把把後塞進灶膛的嗎!如果一根根地去新增,火苗也旺不起來,飯菜永遠也不會熟。想到這裡,我似乎又明白了點什麼。讀書不也是應該這樣子嗎,每天一頁,今天忘記昨天,昨天忘記前天……一本書下來,什麼都沒記住。如果一個章節一個段落持續著看,效果不更好嗎?

  誰說小孩不能品味生活,我們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每件小事,開動智慧的大腦,透過不斷地探索、思考。發現生活中的點滴哲理,應用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從而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二:品味生活

  我們應該適應生活,而不是讓生活適應我們。適應生活就應該享受生活,品味生活。

  生活猶如一杯淡淡的清茶,會品味,才會明白它的滋味。

  生活猶如一艘遠航的帆船,有方向,才會明白它的目的。

  生活猶如一塊絢麗的寶石,要珍惜,才會明白它的價值。

  品味生活,要用心,要用思想,要美麗的情感去品味,生活有的是價值,有的是快樂,有的是意義。

  湛藍的天空與浩瀚的海連成一片,海鷗快樂的飛翔,我們駕著白浪乘著長風,去尋覓,去尋覓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生活就是為了更好的活著,活著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去生活,去追求屬於我們自己的完美世界。

  品味生活,才能到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樂趣;走進生活就是走進我們自己。

  品味生活,才能瞭解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明白自己真正應該擁有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屬於自己的生活。

  篇三:品味生活

  久別家人的我今日終於可以登上回家的汽車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星期,但我彷彿覺得是如隔三秋。每每這時,我就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從來沒有這樣的踏實,從來沒有這樣的輕鬆,我覺得自己好象是被上帝賜予了魔法的天使。突然見看透了整個世界,感覺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簡單:天空如一汪泛著碧波的池水,大地似嵌著花邊的地毯,望著天空中那一片片似棉花般的雲,我彷彿已小時在天地間,隨著時間光轉,隨著地球輪迴。

  造物主好象給了我一把叫做信心的鑰匙,如果我在長滿荊棘的灌木從中,那把鑰匙就是我披荊斬棘的利劍;如果我在大海中,那把鑰匙就是我乘風破浪載我到彼岸的風帆。青春,我們不必再唱“平平淡淡”才是真;青春,我們走出去就有一片天空;青春,我們要為理想播撒希望的種子;青春,我們要轟轟烈烈!學,就要學出水平。玩,就要玩出樂趣。幹,就要踏踏實實。

  相信是巨輪必定遠行,是駿驥就不會停蹄在地,是雁侶終究飛翔於天,是金子更不會用埋地下。青春不是一片長滿毒蘑菇的野地,讓人上腦筋無法接近;青春是一片桃李飄香的果園,每一顆紅豔豔的果實都在向你招手。當一個人赤裸裸地來到世上,他也會一無所有的離開。人們不會注重運動健兒的勝利,人們只會關注他們怎樣奮力衝向終點;孩子們不會注重一顆成熟的果實,他們只會注重果子怎樣成熟。沒一個人的一生最終要走向的都是死亡,而對人來講,追中的結果並不重要,最重要的的是他怎樣活得精彩。

  深深地吸一口氣,一股清風喚醒了我大腦中的神經,吹散了我的煩惱,讓我去迎接挑戰,去沐浴憂傷,去享受快樂,去品味生活!

  篇四:品味生活淡淡的香

  在清閒的午後,執一顆安靜的心,讓目光略過手中書卷,淡遠而潤澤的墨痕溢位淡淡的香,好像是事先安排的,我與《飛鳥集》在特定的時間相逢,四目相遇的瞬間,萬物戛然而止。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於是,我掩卷深思。

  常常在思考人生,總覺得太遠,太遠,任憑我怎樣的描繪,稚嫩的文字永遠不能將手中無價的單程車票詮釋的透徹。然而,當泰戈爾的這句話映入腦際時,我發現,生活,就是一段體味的過程。

  就像閱讀,品味一段清新的文字,書中淡淡的喜怒哀樂與我們同在,我們在一盞孤燈的角落,幸福著,感動著,傷懷著,享受著品味帶來的快樂。

  就像品茶,一杯清茗,滄桑的茶葉上下浮動,窗外的一群雁,耳邊的一聲蕭,無限的品味勾起我們無限的情懷。

  有人說,人出生就意味著死亡,的確,宇宙茫茫,人只是滄海一粟,人的生命之短暫,又豈在我們的預料之中?那麼,這一生一死的迴歸,其中的歲月難道是空白嗎?既然生必將死,那麼我們為什麼生活呢?

  生活,是一種品味。一隻狐狸,把自己餓瘦進入葡萄園,飽食之後,無奈洞口無法出去,又把自己餓瘦,這一進一出,看似可笑,然而,它畢竟品味了葡萄的甘甜,享受了生活。

  生活,是一種品味。世界上有太多偉大的自然之物,那些勇者憑著信念一次次渴望征服它們,縱然成敗與否撼動不了整個世界,但對它們而言,品味了,“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生活,是一種品味。太多的人把畢生的精力獻給社會,當他們垂垂老矣之時,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我生活過了,我品味過了。”

  握著手中這張單程車票,你我肩並肩坐在疾馳的列車上,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不知道何處是吾鄉?然而,品味生活淡淡的香,我們的旅程便不再寂寥。

  也許我從前的路並未留下我的腳印,但我已走過……

  篇五:品味生活之美

  流星讓世界有了瞬間的完美,彩虹讓世界有了短暫美,我們也可以讓生活充滿美的不是嗎?

  我不是作家,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也許寫不出令人讚賞的詩句,但記錄生活與學習上的苦與樂是我的習慣,因此我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

  我又不是畫家,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也許我畫不出令人讚賞的畫,但我可以把我的生活及學習中的苦樂畫成畫,因此我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畫冊。

  仔細想想你將會發現生活本身即是書、即是畫,我們是閱書觀畫的讀者,在書中找到屬於你的樂趣,在畫中找到生活的美,而這一刻你會感覺到自己成了書中的主角,畫中的人物了,更有可能我們同是讀者又是畫中的主角,因此你和我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書和畫以及生活的美。

  每一個日子都是內容不同的一本書、一幅畫,只是看我們怎樣去讀它,去觀看它,也許是我們的腳步太匆促了,常忘記了要去讀它欣賞它,總是隨意的瀏覽過去就算了,就像一篇一樣,你若細細得去品味它,你就會覺得不單純是一篇日記,其實在它裡面蘊藏的不只是作者一天的心情,這樣的生活才不是一味抄襲的昨天,你在閱讀一本書,不僅僅是要讀懂它的內容、符號,更重要的是要讀懂它的內涵,觀畫也不只是看它那五彩濱紛的色彩,那麼簡單細細想來畫中原有畫。

  不想一味抄襲的昨天的朋友請跟我來吧,拿起筆來,學著記錄生活及人生的經歷,學著從這份少有的甘甜與苦澀中找出美麗來。

  不想一味抄襲的昨天的朋友請跟我來吧,拿起畫筆、水彩來,把生活中的那份甘甜與苦澀畫下來,編織成自己的畫冊,用來點綴平淡的生活。

  空閒的時候,也可以到田野或郊外去走走,去找下大自然的美。煩惱的去吹吹海風,享受一下帶著鹹鹹的海風,從而你會對生活充滿自信,也常陶醉在大自然中,不要只是看眼前的美景,把眼光放遠點,腳步放慢點,不要太匆促了,你就會感覺到原來生活處處都是美麗的。

  我只晚上小人物,一名在普通不過的學生而已,只希望自己的進腳步別放得太匆促了,能慢慢的用心去享受生活的美,能夠靜下心來把生活寫成書、畫成畫,然後一本、一幅慢慢的去看,細細的去品味,並把愉快美麗的剎那,和那感動的心情留住一字、一句,寫成生活的書,畫成生活中的畫。

  於是我可以笑著說生活處處美麗。

  篇六:品味,我的生活

  品味生活,如書,每一頁都蘊含了驚奇與驚喜;品味生活,如湖,每一滴水珠都承載著溫馨與幸福;品味生活,如花,每一片花瓣都充滿了獨特與芳香。

  生日的前一天,我坐在窗邊,一陣微風襲來,閉上了眼,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

  生日,生日?生日!今天是我的生日!一起床就很興奮。“爸媽,今天。”“哦,今天我們有事要出去,晚上很晚才回來,你自己先睡吧!”我還沒說完,老媽就丟給我這麼一句話。“可”我還是有點不甘心。“可什麼可,真是越大越不聽話。”老媽似乎有點生氣。“哦”我看著媽媽點了點頭,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心很涼,這是我當時唯一能感受到的。果然,這一天只有我一人在等待。這個生日,過的太“驚奇”了。晚上,風很大。這時,一隻小貓從門外走來,我有些驚訝,它居然自己跳到我懷裡。我輕輕地撫摸著它喃喃道“只有你陪伴我了。”“誰說的?”另一個聲音響起。是爸爸,我驚喜地轉過頭。“唉,為了這隻貓,可憐我這把老骨頭了。”爸爸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是啊。”媽媽也走了進來,撫摸著我的頭。

  嘻,品味到了驚喜、溫馨、幸福的味道,這種味道甜甜的,令我陶醉,很溫暖。

  忽聞到一陣花香,正奇怪,一束百合就在我腦海浮現。真美,真香。這時,妹妹的頭從百合花束中探出。“姐,送給你。”“嗯,謝謝。”我接過百合說道。看著百合,我總覺有些奇怪。“為什麼這朵百合是紫色的?”我問道。“哦,這朵啊,我用彩色筆塗的。”妹妹回答著我的話並笑著。“自己塗?為什麼?”我有些茫然。“姐姐你喜歡紫色,可我找不到紫色的百合,就只好自己動手了!怎麼樣,很好看吧!”她說得所當然,就好像這很正常一樣。“哦,謝謝真獨特,像你一樣。”最後那幾個字我說得很輕,好像只有我自己聽見。“姐你說什麼?”“沒有。”我搖了搖頭。“我在想,你為什麼今天送我花?”“今天是姐姐你的生日啊!不記得了嗎?”“對哦,今天是我生日,差點忘了。”我拍了拍自己的頭。妹妹走開了,但,芳香卻留在了我的心裡。

  我獨自坐在窗邊,細細地品味著我的生活。

  篇七:畫山繡水,品味生活

  “畫山繡水”這個標題首先吸引了我的眼球,這個充滿著詩意與美感的標題彷彿給我們呈現了一幅山水畫。

  文章開篇著重描寫從桂林到陽朔路途中之景。其中有一個比喻十分的妙。“瞧瞧那灕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能把水比作香醇的美酒,讓人從色澤、質感、味道等方面更易體會,且作者抓住它們醉人的共性,可謂一個妙筆。

  緊接著作者為了能讓讀者走進文章,用一種類似“催眠”的方式,讓讀者們閉上眼,與作者神遊一番,“竹篷小船、順水、船穩、明亮、山影”等詞都利用著我們的想象並左右著我們感覺,讓我們彷彿真的身臨其境,尤其是那“山影”,塑造出朦朧之感,夢境一般。

  待讀者已經進入狀態了,忽又來個魚鷹調動了寧靜的氣氛,作者詳細描寫魚鷹捕魚的過程,讓整個環境,讓整篇文章多了一分生機。

  文章深入以後,作者著重描寫桂林陽朔一帶的山石,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故事,父子巖、寡婦橋、望夫石、媳婦娘巖。它們中的故事有完美的結局,同樣有悽慘的結局,但無一例外,它們都表現出中華文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華傳統美德。像父子巖,龍氏父子為了百姓,為了當地不鬧饑荒,寧夏最終餓死在巖洞裡,也不替那個萬員外造船搜刮糧食,如此的剛強,正義與樸實,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媳婦娘巖之所以寫,也反映了過去人們生活的社會是怎樣的。之所以寫這些淒涼的故事,也是為了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告誡人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不能忘記過去人們所經歷的磨難與他們付出的心血甚至生命。我覺得,這篇文章不僅好在對碧水青山的描繪,也好在它所反映的一些精神食糧引發我們的思考,讓我們對這幅美的山水畫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篇八:熱愛政治 品味生活

  政治,即思想品德,是初中學生必備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對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即做人理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初中生的我們,一定要學好這門課程。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將會受益無窮。

  我是一名七年級的學生,在這七年的學習生涯中,一直與政治,即思想品德相伴。小學的六年,政治不屬於主科的範圍,但是我們一直很喜歡這門學科,因為它很有趣,既豐富了我們枯燥的學習生活,又使我們感嘆做人的博大精深。在政治課上,一個個充滿著哲理的小故事,勾起了我們每個人的興趣。讓我們在享受著故事的`薰陶中,輕鬆學會了要掌握的知識。

  到了初中,政治不再是小學時那所謂的副科了。它也加入到了我們要著重,著重讀記,背誦的一個範圍。有些同學覺得佔到了他們的娛樂時間,所以就漸漸失去了對政治所產生的濃厚興趣。我也曾遇到過這種現象。其實這中心理,是許多普通的中學生剛剛升學,不太適應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當時出現這種心理,我也很著急,生怕自己為此而放棄學習。但是我還是靠著自己的毅力抵擋了這種心理對學習意識的侵蝕。然後就是解決了。我是先找爸爸媽媽溝通一下,因為我相信,他們曾經也遇到過這方面問題。所以我想他們應該有解決的方法。其次,就是實施了。不過實施計劃,也是對自己堅定意志的一種鍛鍊。我曾經就因為意志不夠堅定而中途放棄。

  對現在的我來說,政治是一種表現自己,發揚自己優點的機會。我一直把它當做我最好的啟蒙老師。它在每一堂課上,都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常常給我以啟發。我現在已不再把學政治當做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而是享受。我每節課都可以讓自己享受這門課。老師講的知識,像清晨清涼的露水,輕輕地滴在我的心田。每一滴,都給我以極大的震撼。給我精神以鼓舞,給我心靈以洗禮。

  我學政治的方法,不再是死學,去嚼那些厚厚的課本及資料。我所做的,只是去感悟,去思考。因為政治很活,只用課本上的知識死學只能取得考試的短暫成功。如果政治是一場長期的比賽。那麼勤于思考,善於感悟的學生,才是笑到最後的人。這些學生,已經超出了死學知識的境界,而在向新的人生道路大踏步前進。這種人,可以很快地具備書上所提到的種種品質,成為一個在政治方面有重大突破的人才。

  在這方面,我作的還遠遠不足。我還無法超出這麼高的境界,不過我相信,只要你想做,沒有什麼事是突不破的。

  但是,關於學習方法,是不唯一的。俗語云: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在學習方法上是沒有明確規定的。有的,只是好的學習方法的借鑑。而我是不愛去借鑑別人的學習方法的。因為我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學政治的學習方法,也是不唯一的。

  現在政治大多是加強我們的思想教育。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我們就要就接觸到法律。而政治,即為法律的寶貴基礎。所以學好政治,對我們今後的法律觀念也有很大加強,對我們今後的生活也有所影響。所以,對我們來說,政治是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我們要善待它,不要輕視或無視它。

  但對我們現在來說,學好政治的最好方法就是著重記憶。我在考試前經常用筆圈出一些重點。把沒有多大用的部分省略。這樣任務就減輕了不少。隨後對這些部分展開記憶。或者下課多請教請教老師,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還有一點,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適當地鼓勵一下自己,在完成一件很難完成的任務時,可以自我地自豪一下。這樣既可以使我們充滿幹勁,又可以讓我們渴望下一次嘗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葉聖陶說過:“教育是習慣的培養”。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辦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能,終身受用。例如,預習時養成“三到―四遍”的好習慣,所謂“三到”就是預習時要做到“眼到”:看清每一課的課題,框題、文字,重點表述文字,圖表等;“心到”:要一邊讀課文內容,一邊用心去想,去研究課文內容;“手到”:在讀課文時,要有自己意圖的標記符號或記下難懂的地方,有利於上課時解決。“四遍”是指閱讀的次數,第一遍要看清課文內容,全貌,進行粗讀;二遍要了解整課結構,基本分析段落大意;三遍要找出重點內容,說出要點;四遍能夠把知識點搞清楚,能前後聯絡。學習要有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恆心。好習慣,重在養成,更重在堅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埃德加?富爾先生預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總之,面對初一《思想品德》,如果當你能胸有成竹、毫不猶豫地說“我想學”、“我能學”、“我會學”、“我堅持學”,相信,成功一定會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