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八個觀點

家庭教育的八個觀點

家庭教育的八個觀點

  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的八個觀點,希望有所幫助!

  一、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由於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俗話說:三歲看老。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於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

  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父母與孩子間有天然的感情聯絡,特別是母子一體,自然產生期待,把自己沒實現的,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於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父母的過度關心,過度照顧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揚子晚報》的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大學生不知道怎麼安排生活,其實,他們中的很多從小到大不要考慮任何事情,怎麼會有成長呢?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過多限制、過多幹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

  二、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為優秀人才的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訊,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三、品德重於學問,狀態大於方法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築人格長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醜。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髮展的因素中,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我們注意到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麼要求都答應,什麼願望都滿足,什麼承諾都兌現。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有些孩子說謊,拿家裡東西或別人東西,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和程序,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四、要把童年還給孩子

  大家經常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追問孩子幸福嗎?答案是不。可孔子《論語學記》首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應當是快樂的呀。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在遊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我們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快樂指數,別讓范進重現!

  五、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的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

  六、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

  父母在培養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讓他喜歡一件事情,哪怕是種花、養小動物,使業餘時間、精力有所寄託。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名牌,也會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七、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主要任務就是讀書。但現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八、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

  寫日記是個好習慣。透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深化思考;可以鍛鍊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駛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鍊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淨化他的心靈。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為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個命題肯定是正確的,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儘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拓展:小孩家庭教育技巧

  1、人多不批評

  大人犯錯時,也不想被人在人前批評,小孩也一樣。他們也是要面子和自尊心的,所以在人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不去批評他們,並且在與別的家長或同事談論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與其它孩子做對比,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2、睡前不批評

  現在家長因工作關係,所以一天幾乎沒有多少時間與孩子相處的,唯一相處的時間就是晚上睡覺前這一段了,有的家長會利用這段時間與寶寶溝通一下學校、同學之間相處等問題,還有些家長用這段時間來批評孩子的錯誤,把這期間發生的錯誤都拿出來說一說,孩子在犯錯時,如果不能立刻指出來,那麼過後就沒必要再拿出來說了,因為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同時如果把錯誤當成一件非常嚴肅的問題來談的話,孩子會有防備的心理,只要一說要與他談話,孩子首先想到是又要挨批了。

  3、進餐不批評

  現在不少家裡都把吃飯時間做為批評時間,孩子邊吃你邊批評,這樣做的後果是:一是影響孩子的消化。二是教育的效果幾乎沒有,長久下去,會出現的情況就是“你說你的,我吃我的”,所以為了大家好,最好不要選擇吃飯時時行批評。

  4、錯誤不重提

  我們幾乎很多家長都有一個慣性,就是在批評一件事時,就會牽連出大批以前的事來說,把一個缺點連帶出諸多的缺點來,然後一起說,最後讓孩子不知所云,也不知自己為何挨批,所以在孩子犯錯時,要就事論事,以前的錯就不要再拿出來說了,這是父母要注意的一點。

  5、批評不比較

  在父母的眼中,無論自己家的孩子多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但心理一定還是自己的孩子最好、最聰明、最可愛、最漂亮。但我們在孩子面前時,說出來的話卻不是這樣的,當孩子犯錯時,我們經常能聽到父母說“你看看,那個誰誰都比你做得好”“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怎麼就能那麼厲害呢?”等等諸多的比較詞就出來,這樣比較的後果就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這是父母的一個大忌。

  6、情緒不發洩

  情緒發洩不出,是件痛苦的事,但我們更應該想的是,我們把脾氣都發洩到孩子的身上,傷害到了他們,最終的結果還是會傷害到我們自己的身上,所以在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做些其它事情去,不要去理他們,等情緒平靜下來再找孩子談談。

  透過以上,我們知道,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要儘量不去批評他們,因為批評的效果並不會達到教育的目的,既然沒有達到的目的,那麼我們這什麼還要費力的去做呢。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在家裡的舉動,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足,發展孩子的優良品德和教孩子養成勤儉樸素的的好習慣。下面小編具體說一下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

  家長以身作則。家長想教育好孩子,必須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比如吃米飯時家長想教孩子勤儉節約,不浪費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證把碗裡的米飯吃乾淨,一粒也不剩,這樣即使不給孩子說,時間長了孩子也會跟著學的。

  可以訓斥但不要體罰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隨意就體罰孩子,這樣反而給孩子造成陰影。而是應該首先予以勸說和訓斥,比如孩子耍脾氣把吃的好好的饅頭扔掉了,家長應立即要求孩子撿起來,否則不讓他吃飯了,並告訴他再扔饅頭就罰站。這樣孩子一般會自覺地撿起饅頭。

  多鼓勵誇獎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有時候一句責備的話能讓他難受很長時間。相反多鼓勵鼓勵他會讓孩子幹勁十足。比如孩子幫家長擦桌子了,家長就要使勁的誇一誇孩子,說:你真棒!真勤快!誰也沒有XXX懂事。這樣孩子會非常高興,還有可能去接著幫忙拖地了。

  找些表現好的小朋友作為孩子的榜樣。孩子之間攀比心很重的,當別的孩子做什麼,往往他就做什麼。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不妨試著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個榜樣。比如孩子經常賴床,家長可以說:小明天沒亮就起床背詩了,人家可厲害了,沒人趕得上他。這樣孩子受到激勵,會精神起來,要和小明比比誰起床早。

  及時的給予獎勵。當孩子犯錯時應該給予懲罰,但是孩子做的好時更要加大獎勵力度。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熱情。比如孩子考試得了滿分,或是船模型比賽、鋼琴比賽等獲獎,家長要用些實用的大獎品來獎勵孩子,比如大毛絨玩具等,這樣孩子會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