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實用的中秋週記彙總七篇

中秋週記

實用的中秋週記彙總七篇

  時光匆匆,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這一小段時間裡,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所惑吧,是時候好好地記錄在週記中了。我們該怎麼寫週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週記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週記 篇1

  明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去超市買了一大兜月餅。回到家後,我隨便拿起一個月餅吃了一口,哇!真甜,我接著又吃了幾口,最後我把這個月餅狼吞虎嚥地吃完了,我問媽媽這是什麼陷兒月餅,媽媽說:“應該是哈密瓜餡兒。”我把包裝拿到手上,仔細一看,是金橘餡兒,我笑了笑,把一瓶橙汁拿來了,說:“媽媽說錯了,罰你喝橙汁。”說完,我把橙汁瓶蓋擰開,往杯子裡倒了一些橙汁,遞給媽媽。媽媽只好把橙汁喝完了,弄得我哈哈大笑。

  哦!一天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到了中秋節。我馬上穿好衣服,到外面,爸爸也下來了,說:“一到晚上,咱們就在這裡看月亮好不好?”我立刻說:“好!”終於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到樓下看月亮,爸爸說:“十五月亮十六圓,所以,今天月亮不是最圓。”爸爸看我滿臉疑惑,又說:“這是我小時候聽我爺爺奶奶說,所以,這句話才留下來了。”這時候我看看了那月亮,真圓!說著,我拿著爸爸手機拍了一張照片,我把照片存了起來,回到家,我用資料線把這張照片存到了電腦上,希望我每次開啟電腦時候,都能看見這美麗月亮。

  這真是愉快中秋節!

中秋週記 篇2

  金秋十月的今天,我們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來喜迎祖國母親華辰的到來。清晨,當太陽冉冉升起的那一剎那,萬人聚集的廣場上空彩旗飛揚,熱氣球在微風中跳躍著歡快的舞蹈,似乎它們也為這神聖的一天而激動。

  藍天下,迎著初生的晨曦,天安門廣場舉行莊嚴而又隆重的升國旗儀式。當我們眺望著國旗冉冉升起,耳畔迴盪著氣壯山河的國歌時,我們為這一莊嚴的隊禮而自豪!我們因肅然於國旗前而激動!

  國慶的閱兵盛典,表現出我國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而剛過去了這一振奮人心的一天,10月3日,我們又迎來了萬家團圓的中秋佳節,可謂是“雙喜臨門,喜上加喜”啊!中秋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美麗的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人們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勝景。從古至今,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人們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灑進千千萬萬戶人家,灑進每一個人的心靈。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與親人團聚的佳節。在各地,各族人們有著不同的過節傳統習俗:走月亮,走三橋;燃寶塔燈,放孔明燈;拋帕招親;放煙花等等。豐富多彩的民族習俗為這美好佳節有添上絢麗的一筆!當我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團圓飯,當我們在月下與家人訴說著家常,吃著點心,水果,月餅時,可有誰想到遠在邊疆守城的戰士,此時此刻卻不能與家人團聚,為了維護祖國的和平與安寧,為了人民的幸福與團圓,他們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以身作則,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的自我犧牲的精神,他們是人民的守護神,是中華民族可愛的兒女。

  中秋之夜,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著詠月的詩句: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蘇軾《水調歌頭》中“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表現了詩人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的祝願。

  如今,我們是新時代的主人,不僅僅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對於這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學會弘揚傳統文化,讓這些傳統節日在中華大地上呈現出它們的風采!

  迎國慶,賀中秋,讓我們為祖國母親送上最美好的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中秋週記 篇3

  一輪銀月嵌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像一隻玉盤閃閃發光。

  媽媽說過:“中秋節,吃月餅!”記得在上一年中秋節的時候,我、爸爸和媽媽搬著桌子、拿著盤子、拎著椅子、提著紅酒,其樂融融地坐在圓月之下,吃著月餅,喝著紅酒。月餅有黑芝麻餡的、紅豆餡的、花生餡的……我最喜歡吃黑芝麻餡的了!我們事先準備了三種月餅,一盤一種,而且是切成一小塊一塊的,還有兩瓶難得的紅酒。

  正當我們把一切準備就緒,開始賞月吃月餅的時候,卻聽到了撲稜稜的聲響,伴隨著響聲幾隻小鳥快速飛了過去,很快便沒了蹤跡。我們的目光從小鳥的身上收回,準備開始愜意的賞月時光,就在這時,我看見月餅上有一塊黑乎乎的東西,便疑惑地說道:“這是什麼?”爸爸媽媽趕緊湊近一看,表情頓時呆滯了,原來那是小鳥的糞便,恰好落在了月餅上,頓時,一桌人全都無語了。很快,媽媽反應了過來,趕緊把月餅倒進了垃圾筒,這些糞就好比在香粥裡扔了一隻死蒼蠅,破壞了那份賞月的意境,難道小鳥這是羨慕嫉妒恨?

  媽媽又端來了三盤切成小塊的月餅,這時,我和爸爸也反應了過來,呵呵傻笑著調侃起來。一瓶紅酒喝完了,當我在開蓋之時怎麼也打不開,所以,我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媽媽,媽媽用專用的開瓶器,一擰、一提,只聽“砰”的一聲,瓶蓋拔了出來,我頓時笑了起來。抬頭望向皎潔的明月,清亮中帶著朦朧,朦朧中蘊含著無盡美感……

  沒想到,我喝了點紅酒竟然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難道,這就是喝醉的感覺嗎?

中秋週記 篇4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家家吃餅賞月,今年中秋節我是到外婆家過的。“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我和外公、外婆、阿姨、姨父和姐姐團聚在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之夜。

  首先,外公、外婆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魚、蝦、雞、鴨,葷素搭配,樣樣俱全,美味可口,讓人看了垂涎三尺,我最喜歡吃得是北京烤鴨、糟滷鳳爪。姐姐吃了外婆的菜,也讚不絕口。最後我們舉起了酒杯(飲料)共同祝福外公、外婆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外婆也祝我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可是今天,媽媽在上班,沒空回來,她堅守崗位,我很想念她,我要學習她的精神,媽媽,你好偉大啊!

  吃完了團圓飯,我和姐姐就各自表演起了我們各自的魔術,讓阿姨、姨父、外婆、外公大吃一驚,姨父說:“咦?怎麼變的,教教我吧!”我和姐姐說:“天機不可洩露!”說完,外公、外婆、阿姨、姨父都笑了。我覺得表演魔術可以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大腦的思維能力。

  接著,我們去室外賞月,但是天公不作美,天上下著毛毛細雨,於是我們就回到了家裡,開始吃月餅,我邊吃邊看天空,遺憾的是,今年中秋節我們沒有賞到月。外婆告訴了我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快樂、美滿、和諧。

  我們全家人觀看了中央臺的中秋節晚會,中秋節晚會的題目是:蕪湖月,中華情。舞臺上演出了精彩的舞蹈和歌曲,特別吸引人的是舞臺上的佈景,是一輪皎潔的明月,真是巧奪天工。舞臺上燈光五彩繽紛、炫麗燦爛,簡直是仙境一般,非常迷人,引人入勝。

  這次中秋節令我十分難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週記 篇5

  上了車,就出發了。一路上我們興高采烈的,車裡的人也被我們的快樂傳染了,所以每人都很高興。

  到了海邊,我下車後,盡情享受著海風。

  進了酒店,我就久久凝視著月亮,因為月亮剛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使我想起一篇課文《月光曲》。“月亮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想到這裡,月亮已高高地掛在夜空上。

  吃飯時,我一直想去看看月亮。吃完飯後,我一邊聽著Vitas的歌,一邊看著月亮。我突然發現在月亮的旁邊的微雲照得像彩虹,我以為我眼花了,所以沒怎麼注意。我看著月亮,想起了在海峽另一邊的奶奶,不知道她是不是也看見了這圓圓的月亮,也在想念著我們。

中秋週記 篇6

  我和爸爸、媽媽去奶奶家過中秋節,雖然奶奶家在平頂山離我們這很遠,但是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再遠也要回去。早起六點多就出發了,到奶奶家都十二點了,爺爺、奶奶、大伯、大媽、姑姑、姑父還有弟弟和妹妹已經在飯店等我們啦,哥哥沒有放假,沒有見到他我有點兒失望,我最喜歡和他玩了。

  小弟弟三歲了,他胖胖的可有勁了,都能把我抱起來,我們一起還踢球玩的可高興了,小妹妹太小還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她也很喜歡跟我們玩,見我們踢球,她也伸著手想玩,我們一踢到球,她就哈哈的笑,真的好可愛!

  這個中秋節我過的很高興!

  

中秋週記 篇7

  歷八月十三晚七點半,我乘了兩個半小時的飛機,又冒雨乘車趕了將近五個小時,才進得家門,此時,已是次日凌晨三點半。

  我已是疲憊不堪,扔下行李箱便撲到床上,只想好好地睡上幾個小時。可偏偏,剛剛進入夢鄉,老公的手機便叮叮噹噹地響起來。迷迷糊糊間聽得是婆婆打來的,以為有什麼著急的事情,便強打精神問老公:“媽有事嗎?”

  老公打了個哈欠:“沒什麼事,就是問你出差回來了嗎,要是回來了看看中秋節能不能回家吃團圓飯。”

  “我的天,你媽是老糊塗了吧,這麼早打電話就為問吃不吃飯?”我眯著眼看了看時間,剛剛清晨六點。窗外秋雨正濃,有點冷,我裹緊了身上的被子,想再睡個回籠覺。

  剛閉上眼,我的手機又咿咿呀呀地響了,這次是我妹妹,代我的孃家媽問我出差回了麼?最主要的還是問,中秋節能回家吃飯嗎?

  我的這兩位親孃啊,什麼飯也沒有讓我踏踏實實地睡會覺好啊,一會我還要上班呢。

  早八點,掙扎著起床,匆忙梳洗間,和老公商量中秋節是回婆婆家還是回孃家吃飯。最後,孃家媽戰勝了婆婆媽,我對老公說:“要不你就和你媽說說,中秋節晚上我們再回去,中午飯去我媽那兒吃。”

  老公雖然不太贊成,但也沒有更好的主意可想了。

  剛到單位,老公的電話便又追過來:“媽問你今天中午有空嗎,要是有空的話她就準備飯。”

  “有空,有空。”我忙應。然後我又聯絡小叔、弟媳,準備一起回婆家。

  八月十四的中秋節團圓飯,婆婆做的簡單又隆重。幾樣菜園裡新摘的蔬菜,大湯盆裡是冒著熱氣的燉柴雞。此時,屋外的雨還未停,而婆婆花白的鬢角還有水珠滴下。我的心竟然一疼,沒敢問那是雨水還是汗水。

  儘管婆婆沒說,我也能想象出,為了這頓飯,婆婆先是起個大早給我們一一打電話,在確定我們都能回家吃飯後,六十歲的人了,淋著雨抓雞、宰殺、褪毛、燉煮,整整忙了半天。其實,這頓飯本來應該是八月十五吃的。

  我想,婆婆一定是得知了我和老公說的那些先回孃家等等的話,怕我們為難,才將這頓飯提前了一天。

  婆婆拿著筷子的手已是皺紋堆累,她小心地在湯盆裡找尋著一塊塊好肉,然後分別地送到我們面前的碗裡。口中還不停地說:“你們吃啊,我知道你們都不愛吃街上賣的雞,這兩隻雞是我早上追了半天才逮著的,褪洗的乾淨著呢。”我一直不愛吃雞肉,但婆婆今天燉的雞卻美味無比,咽一口下去,便是純純的愛。

  八月十五,我們一家三口又奔赴了孃家,我那同樣白髮蒼蒼的老媽,早就將飯菜準備了滿滿當當一大桌。別的菜也就罷了,那碗我們常吃的鹹香酥軟的蒸肉,老媽一定下足了工夫,必是提前兩天開始準備,不然不可能那麼入味。

  老媽也和婆婆一樣,拿著筷子的手皺紋縱橫,不停地勸大家吃菜,很小心地問鹹了還是淡了,然而,自己卻沒有吃多少。

  羊肉涮鍋蒸騰的熱氣中,婆婆瘦弱的身體在冰涼的秋雨中追著兩隻大公雞;而我的老媽,為了能做出火候正好的蒸肉,已是後半夜了,還守著蒸鍋......

  中秋節的這兩頓團圓飯,五味俱全,最多的是“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