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有關端午節週記(精選39篇)

端午節週記

有關端午節週記(精選39篇)

  歲月無痕,流水時光,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一週的時間,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技巧,是時候認真地做好週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週記 篇1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有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在我國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是來紀念屈原的。在當時,國家患難,屈原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立刻去告訴了皇上,皇上不但不聽他的方法,而且還將他逐出了皇宮,他每天都在江邊上嘆氣,不久後,跳進汩羅江而死。人們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將粽子投入江河。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不過,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有的地方還要賽龍舟。傳說,是要把水裡的魚蝦給嚇走了。我們這兒還有個習俗,就是大家都要在門上插著有淡淡清得的艾葉。在幾天前,人們就會把各種各樣口味的粽子包好,到端午節的時候拿出來吃。

  我愛端午節,我更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週記 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著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與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著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非常高興的說我會包粽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非常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非常開心非常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3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五味草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與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與姐姐一起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梔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老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老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與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老媽與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老媽與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與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群眾為了不讓水裡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裡。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為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裡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週記 篇4

  隨著端午節的來臨,關於粽子的廣告也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人們的眼球也不得不轉移到五花八門的粽子:什麼肉鬆餡的,薏仁餡的,芝麻餡的,花生餡的,蜜棗餡的各種黑糯米白糯米粽子,名目繁多另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面對這些我無所適從,無法選擇,只有記憶深處的點點清香氤氳在心際。

  記得小時侯也是麥收夏忙季節,好多母親不顧連日的疲勞拖著疲憊的身子,忙碌到深夜為那飄香的棕兒做準備工作。總是跑到距我們村十多里路的水塘採摘蘆葦葉,回家時已是大半夜了。接下來還要架上鍋灶把那些碧綠的帶著田野清香氣息的葉子煮熟消毒。

  睡夢中的孩子彷彿嗅到了漂浮於村街小巷的棕葉香,甜甜地笑著。

  早晨孩子們貪婪地呼吸著絲絲清香,帶著熱切的期盼歡快地飛在上學的路上。好象甜甜香香的糯米粽子已經滑落到癟瘦的肚子裡,餘香繚繞回味無窮。

  在孩子細長的等待中,母親仔細清洗著片片碧葉,細細地包裹每一個粽子,用文火耐心的煮著肥胖的期盼。彷彿已經把所有憂愁苦難淘汰洗淨;把所有的母愛細細地包裹在裡面;把所有美好的祝願永駐孩子純真的心田。

  又是一年棕兒香,面對商場超市裡琳琅滿目的粽子,我依然期盼兒時夢裡的絲絲醇香。

  端午節週記 篇5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裡,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一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粽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粽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粽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彷彿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粽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粽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喜歡呢?

  端午節週記 篇6

  端午節就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就是賽龍舟。此時這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說:“明白呀!此時相傳龍舟競賽就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就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此時這倒就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此時我都念著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此時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著念著,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週記 篇7

  又到了飄滿粽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此時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裡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就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裡。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裡扔粽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此時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裡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此時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週記 篇8

  一年一次的端午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

  今天是六月二十三日,我喜歡這一天的到來,因為這一天可以洗艾澡,吃粽子,扣絨線,看賽龍舟。這天,我們家做了好多的粽子,我覺得我就像飛翔在粽子中,永遠也飛不到盡頭。我就像遨遊在粽子的海洋裡一樣。

  粽子做好了,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粽子的材料:糯米、小棗、紅豆、白糖、蘆葉、繩子等。粽子的做法是:把糯米放在水中泡一會,把蘆葉沖洗乾淨,把小棗、紅豆都洗一下,就開始包了起來。先把蘆葉捲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沿著邊緩緩包起來,再用繩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不知過了多久,粽子包好了。一個個粽子像一個個吃的飽飽的胖娃娃,在一起玩似的。包好的粽子終於放進鍋裡。過了半個小時,一個個粽子包滿的出了鍋。那香氣撲鼻的粽子讓我食慾大振,我就像老牛喝水不抬頭一樣把繩子和蘆葉弄下來,那糯米,黏黏的,香香的,滑滑的吃起來特別好吃。我就想一匹餓了好長時間的狼,像虎一樣嚥下去。糯米中還有小棗、紅豆,紅豆都把糯米染紅了,看上去就像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吃完了粽子,我們全家就坐在電視機旁看起了賽龍舟。

  端午節週記 篇9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粽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裡,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之後,趕緊圍著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粽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接著,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為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為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為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為什麼要將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為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之後,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後,媽媽又將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端午節週記 篇10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之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 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很多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枝、吃粽子、佩香囊、上山採青,插艾枝於門上能避邪,上山採青,起早到山上走走多呼吸一點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端午節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慣都和“五”這個數有關聯,比如說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上,稱長命線。

  今天奶奶也包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折出一個角,再摺好的角筒上一點浸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顆棗,我開始有點高興了,心想這麼簡單,可是當包出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生氣了一樣,直往出冒,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

  總算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扎粽繩,粽子要包紮平實才好吃,所以我把粽繩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非常不容易,要有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加熱,粽子終於好了,一陣陣香味迎面撲來,我吸了一口氣,心裡美極了,因為這裡也有我包的粽子。

  咬著香甜的粽子,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美極了!

  端午節週記 篇12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決定去橋邊看賽龍舟。我們到了橋邊,只見橋上、河邊人山人海,把橋擠地水洩不通。過了一會兒,幾條龍舟伴著敲鑼聲和打鼓聲向我們駛來。一條龍舟遙遙領先,後面兩條也不甘示弱,“嘿呦,嘿呦”地吶喊著,拼命地向前劃,有的甚至站了起來。這時,我們宋湖的龍舟也划來了,划龍舟的人個個身強力壯。隨著岸上的“加油”聲,幾條龍舟奮力向前衝,經過了橋下。接著,又有幾條龍舟從遠方駛來。這些龍舟你追我趕,比賽十分激烈。龍舟濺起拼搏的浪花,好像在暗暗地鼓勵自己:我一定能贏!岸上一會兒歡呼雀躍,一會兒齊喊加油,真是熱鬧非凡。

  看完龍舟後,我和爸爸來到了外婆家,看見幾個婆婆在一起包粽子。只見她們把一種葉子折成一個容器,再把裡面填滿糯米,又在裡面塞了一個紅棗,最後用葉子把陷包住,一個粽子就包成了。我也想試一試,心想:包粽子不就這麼簡單嘛!但是我每次都包失敗了。

  啊!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真激烈,包粽子真有趣,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13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的國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勸阻楚懷王,但是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果然楚懷王上當被囚。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週記 篇14

  端午節的那一天,一大早,家家戶戶便忙著包粽子。你看,我們家裡也忙乎開了。媽媽把荷葉浸在鍋裡,轉身後又去淘糯米,洗紅棗,切香腸,拌肉餡……過了一會兒,她轉過身來,掀開鍋蓋,一陣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於是,一番忙綠後。一大盆荷葉,幾小盆糯米,洗好的紅棗,切好的香腸,拌好的肉餡……圍著幾張小椅子,依次排開。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選了三片荷葉,依次排開,再捲成圓錐體,一會兒放紅棗,一會兒放糯米,直到放滿而至。再把糯米用荷葉封起來,圈一圈,媽媽又敲了敲,還說:“糯米往下沉一沉,更好吃!”最後用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啊!真漂亮呀!像個胖娃娃。

  粽子全都包好了。媽媽煮了三四十分鐘。粽子出鍋了,整個家裡都沉浸在清香之中。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紅棗粽子。剝開以後,只見潔白的米團裡彷彿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我吃了一口餡子,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

  我愛端午節,愛端午節這濃濃的綜香。

  端午節週記 篇15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到了,我最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食餅筒了。今天,媽媽答應我和我一起包食餅筒,我和媽媽先到菜市場買我最喜歡吃的土豆、雞蛋、還有蝦仁,再去買面和蔬菜。我們回到了家以後,我看見了姑姑、叔叔和表姐他們都來我家了,我媽媽把菜都炒好了。我先拿一張皮來包,再夾一些炒麵、土豆、雞蛋放在皮的上面,媽媽又買了洋蔥和胡蘿蔔。

  等了好久好久媽媽才把那兩樣菜燒好,然後把它們加進去,最後捲成筒狀,兩手一上一下握緊就可以吃了。我伸手拿了一個,咬上一口,食餅筒裡的捲心菜、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別是放到油鍋裡炸一炸,就更好吃了,甚至會吃三四個。食餅筒不僅豐富、吃起來也很方便,它長長的外形代表著一家人和睦相處、團團圓圓。可是,裡面的油都會流出來的,媽媽把食餅筒的皮上弄得都是油膩膩的茄子湯,太噁心了,弄得我都不想吃了。我的叔叔包得食物餅筒非常地大,差不多比我們的食餅筒都大呢。

  端午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食餅筒,欣賞著各自包的形狀,其樂融融!真幸福啊!

  端午節週記 篇16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了。

  端午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裡,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逢端午,我家也要吃粽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粽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粽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粽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有美味的粽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喜歡呢?

  端午節週記 篇17

  盼啊盼,終於到了盼到了我最喜歡的端午節。我為什麼喜歡端午節呢?因為端午節可以包粽子、吃粽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最讓我開心的事是:賽龍舟不是在電視上看而是可以到江上看!

  據說端午節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每年的端午節家裡都要包粽子,有時是奶奶包給我吃,有時爸爸、媽媽和我都一起包,我覺得我自己包的粽子才有趣,不過包粽子有點難。書上說如果用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面做餡兒,可以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我什麼都不會,只好煮些糯米再加點糖、肉、蘑菇等等。我把粽葉先圍成一個三角的形狀,倒點糯米先放在在粽子底部,加上肉、蘑菇那些餡料,然後把粽葉圍起來,最後用繩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爸爸有時候帶著我和媽媽去江上看賽龍舟,每條龍舟上都有好多人在划船,還有一個人在打鼓,咚咚、咚咚場上鼓聲雷動,他們在比賽呀!眼看黑色的龍舟快到終點了,紅色的龍舟卻超過了黑色的龍舟,紅色的龍舟第一名、黑色的龍舟第二名、藍色的第三名。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觀看了賽龍舟。

  端午節週記 篇1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對於端午節,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端午節這天,慶元的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爺爺奶奶拿出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拿起粽葉,將粽葉捲成一個錐形的容器,然後將糯米小心地放進粽葉做成的容器中,再將粽葉多餘的長尾巴將糯米抱起來,最後用線將包好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將包好的粽子放到蒸籠上蒸,熱氣騰騰的。慢慢的,一陣香氣便撲鼻而來,我們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跑到蒸籠前,流著口水,等待著美味可口的出鍋。粽子熟了,奶奶將它們端出來,放在一個大盤子裡,過了一會兒,盤子便空了,只見大家每人都捧著一個粽子,興奮的吃著,我一口咬下粽子,那甜甜的香氣便傳進我的心中。家裡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對這美味可口的粽子讚不絕口,很不得能夠多吃幾個。這一天,全城都飄著粽子的香氣。

  慶元的端午節,還有另外一個習俗,那便是賽龍舟。我們全家人在這一天一起來到河邊,與全城人一起,觀看著龍舟比賽。“加油!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吶喊著,為龍舟上的船員鼓氣助威。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從我們眼前划走。終於,一條龍舟劃過終點,獲得了冠軍,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為那些船員們歡呼。

  端午節週記 篇19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過早飯就要出去玩。我拿出羽毛球跟球拍,準備跟爸爸去打一場羽毛球。我們來到了大院的健身場上,爸爸站在左邊,我站在右邊,一場羽毛球賽就開始了。

  先是由爸爸發球,爸爸發的球特別高,這不是有意的在刁難我嗎?我一蹦便把球回了過去,而爸爸出乎意料,所以他沒能把球接著。本想打我弱點的爸爸反讓我領先了一分,接著我發球,我就發到爸爸的反手位,結果爸爸又輸給了我。這樣你來我往的,比分緊緊咬著,我跟爸爸不分勝負。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中午的時間,我們只好鳴鑼收兵。

  我們剛一到家,飯桌上已經擺上了一盤粽子。我剝開竹葉,輕輕的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呀!”我讚歎道。裡面白色的糯米特別誘人,再加上裡面的豆沙真是好吃極了!我聽爸爸說,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媽媽對我說:“屈原真是太偉大了!他的愛國精神鼓舞著世世代代的人們,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也延續到了今天。”我點了點頭。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啊!

  端午節週記 篇20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節包粽子跟划龍舟成了必不可少的專案。

  記得那一年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包粽子,我看了羨慕不已,連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進一個大盆子裡,加上紅棗桂圓跟肉,再攪拌一下,餡就調好了。我把粽葉捲成三角形,邊放餡邊用筷子捅,但是不可太用力。最後用繩子綁結實,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粽子後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魚嘴巴,魚就吃不了屈原的屍體了。這也是為了祈願一年裡風調雨順。划龍舟也很好玩。幾個人坐入江中的船裡,幾條船比賽誰先到達終點。這既強健了身體,又培養了團隊精神。不過,你可得謹慎點,灌水的滋味兒可不好受。

  除了吃粽子跟划龍舟以外,還有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活動:放河燈。一盞盞蓮花燈,映著清波盪漾的小河,在那兒飄蕩,真好看!我連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燈,還欣賞著河裡的燈,真美好呀!

  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將會不斷地傳承下去。它帶給了人們無限歡樂。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你們也來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吧!

  端午節週記 篇2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卻是因為我喜歡吃粽子。到了這一天,在大街上遠遠地就會聞到一股股濃濃的粽香味兒。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又稱“端陽節”。這時候,家長們會給孩子佩戴香囊,據說是可以驅蟲辟邪,還會用草藥洗澡除菌,當然更少不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奶奶早早地做起了粽子,我和哥哥哥在旁邊看著,那攪拌著的豆沙混著極香的糯米味,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粽子。奶奶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小饞貓,看你那個饞勁兒,等煮熟了,讓你吃個夠,現在生的可不能吃喲!”“好香呀!奶奶,我一會兒一定要多吃點”哥哥也嚷嚷著。

  在我們的焦急等待中,粽子終於煮熟了,我和哥哥守在鍋旁,看著一個個的粽子寶寶躺在那裡,我高興地叫起來:“哈哈!粽子們,本大王馬上就要來消滅你們了。”這時,我們一家圍坐在一起,大家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邊聽奶奶講以前窮日子時的端午節,媽媽在一邊還不停地感慨著:“現在的孩子們太幸福了,!”我們雖然聽不太懂,但是我很高興,因為我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過我喜歡的端午節。

  真是個美好的端午節,但我更愛的我的家人!

  端午節週記 篇22

  我經歷了許多傳統節日,而讓端午節我十分難忘。

  端午節這天,我正興致勃勃地打電腦遊戲時,我猛地聞到一陣香氣。頃刻間,我的靈魂被這“香氣迷魂陣”給“勾”走了。我頓時沒有心思打遊戲了,便無奈地走到廚房;只見婆婆正拿著粽葉包粽子。那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呀!我走到婆婆跟前,用乞求的眼光盯著婆婆,雙手抓著婆婆的衣袖,一副“可憐樣”從我臉上溢位了;婆婆“抵擋”不住我的“可憐迷魂術”,便無奈地笑笑,說:“好的,你想吃對不?可我沒把粽子包完,你要幫我。”為了美味可口的粽子,我包!誰怕誰呀!我挽起衣袖,做出一種要大幹一場的樣子,拿起粽葉開包了。過了一會兒,五六個粽子就包好了!婆婆說:“你這孩子呀,手藝進步了呀!”婆婆一邊撫摩著我的頭,一邊開始發表自己的長篇大論。我可不想聽婆婆的嘮叨呢,便一邊說:“粽子好了叫我!”,一邊“逃之夭夭”了。

  我坐在電腦邊,不禁發出八千萬分貝的尖叫。原來我到樓下時沒有把電腦遊戲關掉,讓對手贏了!“啊!老天!我招惹你了嗎?為啥這樣對我?為啥呀!……”啊!天花板都快被我揭開了!但為啥……哎……

  端午節週記 篇23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粽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後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說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粽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裡。

  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和吃粽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說屈原的壞話,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訊息非常難過,於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訊息非常後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屍體撈起來,皇上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糰讓魚蝦吃飽才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粽子和划龍舟,掛香包和掛艾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週記 篇24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和哥哥、媽媽約好鄭子龍和他媽媽去華信游泳館游泳。

  在早上九點左右,我們大家一起出發去游泳館。到了那裡,我們各自換好泳衣、泳帽。然後就開始游泳了,最開始鄭子龍不會游泳,我媽媽就給他租了個救生圈,讓他跟我們一起玩,他拿了救生圈也不太敢往水裡下,他練習了幾次才敢往水裡下了。可是他還是不敢把救生圈摘下去。

  快到中午,我媽媽給我們每人買了一桶泡麵。我們吃飽喝足了,就又開始下水玩了,我們看別人都拿著一個球,我們也想租一個球,於是,我就讓我媽媽去租。球來了,我們就爭先恐後的搶了起來,哥哥先搶到球,然後傳給了我,我在那時候正在發呆,居然被鄭子龍搶走了球,他又使勁一扔,扔到了他媽媽那裡,接著他媽媽便傳給了我。就這樣我們漸漸的成了一個菱形,互相傳球。

  到了晚上,我們才依依不捨的走出了游泳館,我們坐上了19路公交車,半路上公交車發動機還停火了,收費員還讓幾個男生和我媽媽、鄭子龍媽媽下去推車,車開動了,媽媽們趕緊上車。到了四平賓館我們下車,我覺得肚子很疼,就讓媽媽牽著我走,吃了過橋米線後,我的'肚子更疼了,就讓媽媽揹著我走。

  這次我們上游泳館,玩的都很開心。

  端午節週記 篇25

  今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又一次吃到了往年常吃的粽子。不過這一次我吃的是爸爸從嘉興帶來的肉餡粽子。據說,嘉興的肉餡粽子最好吃。

  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在嘉興的爸爸打來電話問我想要什麼兒童節禮物,說他從嘉興給我帶;我說我不知道。在旁邊的媽媽說他知道嘉興的肉餡粽子最好吃了。我連忙改口說我想要粽子,其他的等他回來再說吧!

  到了端午節,爸爸回來了。可惜我還要上英語課呢!我心想:我太倒黴了。於是就極其不高興的去上課了。

  我走之後才想起我還沒吃粽子呢,這可是端午節的習俗傳統啊!

  餓著上完課後,我和我的朋友瑤瑤一塊回家了。我們本想一到家就上去睡覺;幸虧我那餓了兩個小時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來,這才是我想起我沒吃粽子。我馬上要求說:“媽,我想吃粽子。”“好吧,不過只有肉餡的,你願意嗎?”媽媽問。“我願意。”我迅速答道。

  我吃上了嘉興出名的肉粽。我才明白為什麼說嘉興的肉粽好吃。這粽子真美味,粘粘的、軟軟的、油油的,簡直比神仙的食物還好吃。

  端午節週記 篇26

  我們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早晨,我睜開了朦朧雙眼,啊!美好的一天又來到了。媽媽說今天要包粽子,我急忙跑到了樓下。

  要說端午節的由來,跟古代的詩人屈原有關。當年,屈原看不慣國家被敵人征服。屈原就投河自盡了,當地的人民就行駛著船,去找屈原的屍體。可惜他們怎麼也找不到屈原,人們怕魚把屈原的屍體給吃了,就把粽子扔到不底,供給魚吃,以免魚把屈原的屍體給吃了。

  瞧,媽媽買菜回來了,我急忙跑到媽媽的身邊,媽媽告訴我粽子很多種,有綠豆的有蜜棗的,有豬肉的等等。媽媽說蘆葦葉包的粽子最好吃了。

  開始包粽子!媽媽先把蘆葦葉放在熱開水裡燙了一會兒,媽媽再把事先準備的糯米和蜜棗拿了出來。蘆葦葉泡好了,媽媽將蘆葦葉捲成了一個圓形,媽媽先放進了蜜棗,又放了糯米,中間又夾了許多蜜棗,媽媽用線把粽子給繫了起來,放進了蒸籠裡面。媽媽包的粽子又肥又大。

  粽子蒸好了我迫不及待得放了白糖,咬了一口,啊!媽媽的廚藝真是不一般呀!竟然能把如此普通的粽子,包得如此好吃,不過十幾分鍾,我就解決了一個粽子。

  吃粽子,賽龍舟,紡織了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這一天,我度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27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代代相傳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大家都知道是端午節要來了。

  剛來天鵝湖(就是我們當地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這裡很多人。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幸好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裡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後,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28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祭神,然後我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賽龍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節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包粽子了。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姥姥家,在我的記憶裡,姥姥包粽子是最拿手的,左鄰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藝。每逢端午節前一天,姥姥總要帶著我到離家不遠的竹林裡去摘竹葉,一到竹林,看著青翠欲滴的竹葉,我特別興奮,幫著姥姥摘竹葉,摘好竹葉回到家裡,姥姥要把竹葉洗滌乾淨、晾乾;接著準備糯米、豬肉、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料;包粽子是姥姥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粽子就做好了,裡面的餡更是很有多種的。當然,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粽子了,那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鬼”饞得直流口水,使勁的用鼻子聞著那股粽香味。

  端午節這天,我一邊吃粽子,一邊聽姥姥講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現在,我回到了城裡,每當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姥姥包的粽子,想起了還住在鄉下的姥姥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明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鄉下與姥姥一起過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29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唱著這首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今年的端午節。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屈原和粽子了。屈原是在五月初五跳下汨羅江的,人們為了防止水中的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往汨羅江投粽子。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其實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裡面大大的棗子,家裡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裡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裡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節週記 篇30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茂名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也各味不相同,大部分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吃不習慣。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激烈的比賽。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裡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裡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端午節週記 篇31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裡,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裡,緊接著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著放一些餡在裡面,然後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裡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隻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嚐,我看著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35、認清並且解決好了這些問題,才能使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具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才不會越俎代庖,才不會成為迷途的羔羊,人力資源管理才能真正實現其應有的作用。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32

  5月31日,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粽子,我左挑右選,終於選下了菠蘿和蜜棗味的。

  一進家門,媽媽還沒放下東西,我就催媽媽快點蒸粽子。

  在我焦急的等待下,粽子終於熟了。我先扒開蜜棗粽,首先聞到了一股粽葉與棗香混合的味道,讓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勺子插了一塊放進嘴裡,它的口感甜而不膩,在嘴裡滑滑溜溜的,那股清香沁人心脾,一直甜到我心裡去。吃第二口的時候,我竟然挖到了寶藏,原來是幾顆又大又紅、晶瑩剔透的大蜜棗,它外紅裡黃,吃起來香甜可口,說它是寶藏一點也不過分。

  蜜棗、八寶、豆沙、豬肉……但你聽說過菠蘿餡的嗎?相信你們肯定沒吃過,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菠蘿粽吧。我先剝開皮一看,只見她潔白如玉,像個白白嫩嫩的小娃娃,她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太小了,和我的拳頭一樣大小,跟上一個粽子簡直是天壤之別,都要叫她姐姐了。再說說她的口感吧,它清香可口,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樣。別看它個頭小,到裡面卻是一大塊菠蘿,快把整個粽子佔滿了,蒸熟後的菠蘿味道獨特,口感更佳,是一個正宗的熱菠蘿。它粘而不沾。讓我真正體會了端午節的風俗樂趣,同時還了解了一些歷史故事,真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33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裡就似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裡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將粽葉放在水裡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並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似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裡美滋滋的。

  端午節週記 篇34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聽說端午節是因為屈原跳入河裡,人們怕魚啊、蝦啊把屍體吃掉,所以人們用那個大的葉子裡面包著米往河裡扔。這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很熱鬧,一家人在一起吃著粽子、看著賽龍舟,而且還要吃鹹鴨蛋。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節,因為那天可以吃到粽子,更有看點的是可以看賽龍舟。

  賽龍舟是由幾十個人在一起帶有龍頭的舟上,他們都很厲害,可以劃得很快。每當一看到賽龍舟我就很激動。

  包粽子其實很簡單,只要準備幾樣材料:糯米、粽葉、紅棗和細細的繩子,還可以準備點肉。先拿兩片粽葉,放一半的糯米,再放紅棗或者肉,把米繼續放進去,最後用兩片粽葉裹住用線綁起來。相繼在做幾個就把它放在蒸籠裡,蒸半個小時就把它拿出來。如果想做做鹹粽子就先放點鹽在糯米里,其他步驟不變多做幾個就可以了。

  鹹鴨蛋也要吃。鹹鴨蛋要把那種殼剝掉一半,用筷子挖著吃。如果用筷子戳到蛋黃有一股油冒出來,就證明那個鴨蛋很好吃。

  好了,現在需要一家人在一起把蒸好的粽子和鹹鴨蛋拿出來在弄十幾個菜。吃完飯之後就把電視開啟看賽龍舟。端午節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過才會熱熱鬧鬧的。

  這就是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35

  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說的就是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至今已然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家鄉寶雞又把端午節稱為“女兒節”。在這一天,我們佩香包,帶五彩繩,吃粽子、雞蛋、油糕,還有綠豆糕和粽子。而且,所有結了婚的女孩子,都會帶著綠豆糕和粽子回家看望媽媽。

  今年的端午節,奶奶送了一個蝴蝶形的香包給我,可漂亮了。它是由紅布縫製而成,上面有五彩的絲線繡的蝴蝶圖案。我把它掛在胸前,香氣撲鼻。聽媽媽說,裡面裝的是艾草,可以防病辟邪。爸爸也得到了一個繡著“平安”的香包,掛在了他的車上。

  我和媽媽一起做了五彩繩。我們先找來綠、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線,把它們搓在一起,系在我的手腕上,用來辟邪。

  我們還吃了粽子、雞蛋、油糕、綠豆糕。粽子用竹葉做外皮,用上好的糯米包上紅棗或紅豆,包成四角形。粽葉飄香,粽子飄香可口。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

  端午節週記 篇36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和哥哥、媽媽約好鄭子龍和他媽媽去華信游泳館游泳。

  早上九點左右,我們大家一起出發去游泳館。到了那裡,我們各自換好泳衣、泳帽。接著就開始游泳了,最開始鄭子龍不會游泳,我媽媽就給他租了個救生圈,讓他跟我們一起玩,他拿了救生圈也不太敢往水裡下,他練習了幾次才敢往水裡下了。可是他還是不敢把救生圈摘下去。

  快到中午,我媽媽給我們每人買了一桶泡麵。我們吃飽喝足了,就又開始下水玩了,我們看別人都拿著一個球,我們也想租一個球,於是,我就讓我媽媽去租。球來了,我們就爭先恐後的搶了起來,哥哥先搶到球,接著傳給了我,我在那時候正在發呆,居然被鄭子龍搶走了球,他又使勁一扔,扔到了他媽媽那裡,接著他媽媽便傳給了我。就這樣我們漸漸的成了一個菱形,互相傳球。

  到了晚上,我們依依不捨的走出了游泳館,我們坐上了19路公交車,半路上公交車發動機還停火了,收費員還讓幾個男生和我媽媽、鄭子龍媽媽下去推車,車開動了,媽媽們趕緊上車。到了四平賓館我們下車,我覺得肚子很疼,就讓媽媽牽著我走,吃了過橋米線後,我的肚子更疼了,就讓媽媽揹著我走。

  這次我們上游泳館,玩的都很開心。

  端午節週記 篇37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帶我去玩。

  上午,爸爸騎著摩托車帶我去奶奶家玩,這車風風火火地向奶奶家駛去。不一會兒,到了奶奶家,我一下車便叫冷,慈祥的奶奶拿來一件外套為我穿上,穿後果然暖和多了。我問奶奶:“姐姐在哪呢?”奶奶說:“別理她。”我又問:“那我跟誰玩呢?”奶奶又回答說:“這不是現成的小寶寶陪你玩嘛。”我只好極不情願地跟瑋佳(兩歲的小妹妹)玩了,不過,還是玩得挺開心的。

  吃完午飯,我和爸爸在奶奶門口打起了羽毛球,首先我發球,把球打到了線那邊,爸爸第一次打時,忙得不知所措,球快掉地上來了,他才慌忙跑過去接球,可惜,球已掉在了地上。爸爸輸了一分。我鼓勵他說:“爸爸,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爸爸得到了鼓勵,果然接到了第二球。

  羽毛球比賽讓我們大汗淋漓,在這炎熱的夏天裡,運動後吃根冰棒解解熱真的很爽。我們又去了體育場,沒一會兒,我來了個猴子爬樹,哥哥來了個倒掛金鉤,爸爸在打籃球。原來我們在體育方面各有各的擅長專案。

  啊。今天可真快活呀。能在奶奶家打羽毛球,吃可口的冰棒,能在體育場表演自己擅長的體育專案絕招,可真是爽快極了。

  端午節週記 篇38

  農曆五月初五那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飄出一陣陣的清香,原來是粽子的香。現在粽子的品種是越來越多了,紅豆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白米餡的……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你們誰知道端午節這天為什麼要吃粽子嗎?”我愣了一下,搖了搖頭。於是,爸爸就詳細地告訴我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它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聽勸告,反而把屈原逐出楚國。後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大夫就抱著大石,投汩羅江自盡了。大家得知這個訊息後,都駕著船在江上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怎麼找都找不到。人們害怕江裡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便用米包成粽子扔進江裡餵魚,這樣,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的屍體。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曆初五那天定為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粽子,而且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

  聽了端午節的故事以後,我格外感動,屈原以死來喚醒楚王的以身殉國、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真令人敬佩啊!

  端午節週記 篇39

  今天是端午節,我過得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大早,媽媽就讓我和她一起在大門口掛上艾草,說是可以驅蚊,還能保佑家人吉祥安康。這可以算是我的第一個端午節節目吧。

  學完鋼琴後回到家,發現外公已經燒好一大桌菜,有黃魚、黃牛肉、黃莧菜、黃瓜和大蒜紅燒肉。一開始,我只知道外公今天燒的紅燒肉特別好吃,吃起來感覺像牛肉,味道好極了,我破例吃了七八塊。慢慢地,外公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要吃五黃。“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外公一大早就去菜場買了土豬肉、黃魚、黃瓜、鹹鴨蛋,還從地裡摘來新鮮嫩綠的紅莧菜,可以代替黃鱔。謝謝外公!

  吃過飯後,爸爸就帶著我觀看了《辛巴達歷險記2》。回到家,發現外婆也從老家回來了,我興奮地問外婆有沒有帶來粽葉。其實,外婆已經在老家包好了粽子帶到杭州給我們吃了。但我還是非常想親手動手包粽子,記得去年在老家我也包過粽子的。晚飯過後,外婆調好糯米和餡,是我最愛吃的香菇豌豆肉餡。我包出了三角棕、四角棕和圓筒棕,太開心了。

  快睡覺時,媽媽還拿出一個香袋送給我,這是我嚷嚷了一天的東西,謝謝媽媽!

  同學們,你們的端午節過得有趣嗎,一起來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