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有關高二週記彙總六篇

高二週記

有關高二週記彙總六篇

  愉快又充實的一週又告一段落了,這一週裡,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週記怎麼能落下!一起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週記6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二週記 篇1

  我總覺得時間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是以飛奔的速度流走的。高二的寒假時光就這麼悄悄流去一大截了。從這一週起我開始好好安排時間,規劃好我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

  因為我覺得時間就像沙礫,如果你緊緊的抓在手裡,你就能帶它去你想帶它去的地方。而如果你不去抓住它那麼它便會在你的手裡流走。雖然我們不可能永遠都將它緊緊的拽在手裡,然而我卻可以把它放到希望它存在的地方,換另一把沙礫在手裡。

  每次,我想在天空中,想在大樹上,想在小草裡,想在石頭邊,尋找它的痕跡,但是它偏偏不留一點痕跡,讓我百番尋找卻又百番尋找不到。我多麼想找到它的痕跡啊!光陰對每個人來說是短暫的,而又是有限的,更加是寶貴的。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一霎那間,就是在你分神的一霎那間,就是在你仰望著窗外,心神不定的那一霎那間,時間偏偏就是在這一霎那間,既不留下聲音,也不留下影子,只留給人們一個回憶,一個思考就飛走了。

  中國有一個叫做朱自清的文學家曾經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叫做《匆匆》,它充分的表明了時間流逝之快,它其中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我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說明了時間短暫更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浪費時間就是慢性自殺。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有人總是說自己沒有時間,那別人的時間是從哪裡來的呢?是擠出來的。三國時期,呂蒙是個武將,有一次,吳王孫權對他說他應該抽出時間來讀點兵書,他便對吳王說他沒有時間讀書,而孫權告訴他說自己平常帶兵打仗也沒有時間,但是自己仍會擠時間來讀書。聽了孫權的勸說後,呂蒙開始抽時間苦讀兵書,終於成為了一名文武雙全的將領。白衣渡江,奪回了荊州,活捉了關羽,為吳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笑星小瀋陽說過“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生就過去了!”在我看來,睡覺時一閉上就是少則6小時多則10小時甚至12小時就過去了,這真的不是說著好玩的,你想想,時間會回過頭看你一眼嗎?沒有,時間有過等你一下嗎?還是沒有,更有過回來的時候嗎?不可能!因為時間是不等人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時間,把握好人生的每一分鐘,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永遠比用小時計算時間的人多59倍的時間。

  把握好人的每一分鐘吧,時間是不會回來的,努力加油,讓有限的時間發揮無限的價值!

高二週記 篇2

  長城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前年春天,媽媽帶著我和姥姥去北京遊玩,遊玩了很多地方,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八達嶺長城。

  到了北京,我們住在到了姨姥家,我急著想去看長城,媽媽說休息一天,明天我們去長城,那天晚上心情十分激動,一夜沒睡好,據說長城海拔1000多米,烽火臺一共有80餘座,我迷迷糊糊幻想著長城的樣子。

  第二天我們做上通往長城的車,快到長城了,遠遠看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呢。接著我們已來到長城腳下。媽媽說這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過去打敵人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烽火臺,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接著就開始爬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媽媽說古代修築長城,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是靠勞動人民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塊一塊壘成的,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看著這陡峭的長城,當時的勞動人民是多麼偉大啊!

  我和媽媽爬啊爬啊,我的衣服已經汗溼了。抬頭看,上面的城垛好像在我頭頂上一樣。再看看腳下的坡,就像筆直的天梯直通的烽火臺。離終點還有一段距離,我累得不得了,真不想爬了,媽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古代的勞動人民修建的時候,比我們辛苦多了。聽了媽媽的話,我擦乾了臉上的汗,繼續向長城點登去我終於登上了長城的點。站在點向遠望去,樹木就像小草一樣低矮,長城腳下的人像成千上萬只小螞蟻。站在在雄偉壯觀的長城上,我開心極了!

  這樣雄偉的長城,真是我國曆一個偉大的奇蹟啊!

高二週記 篇3

  過去的時間已不復存在,但是,留給我最多的,是往日中的記憶。我曾幻想著讓時光倒流,但我畢竟做不到,所以,在我的內心中,過去的生活給我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憶……

  我回憶春天——鳥語花香的季節。我們放聲高歌,走在田間小路上。春遊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然而炒菜做飯、奔跑遊戲,則更是不亦樂乎。我們坐在樹下,望著天空。天是藍藍的,在藍天下,樹枝上已長出了嫩芽,我彷彿看見它正在茁壯成長,沐浴在春天的陽光中,它們雖沒有牡丹的嬌豔,也沒有茉莉的芬芳,但它們依然那樣楚楚動人,美麗可愛。遠處,一個黃點飛來,近了,更近了!噢,原來是一隻蜜蜂,很小很小的。它落在一朵野菊上,吮吸著甘甜的花蜜。當它離開時,花粉也隨之而去,伴著蜜蜂,四處安家。那蜜蜂,不正是我們的辛勤的園丁嗎?

  我回憶秋天,擁有收穫的季節。田野裡,瞧去,滿是金黃,隨著風兒不斷起伏,猶如一波翻騰的海浪。果園裡,蘋果和梨兒掛滿枝頭,是那麼水靈,叫人垂涎。咬一口,流香四溢,叫人久久不能忘懷。校園裡,我們唧唧喳喳地說個不停,一個暑假未見,彼此免不了思念。暑假中,我們學會了許多東西,那知識,不正是我們的收穫嗎?

  我回憶冬天,洋溢溫馨的季節。樹葉兒雖已落光,但偶爾還可見鳥兒在樹上唱歌;小草兒雖已枯黃,但它明年還會重新生長;元旦的寒風雖刺骨,但那一張張新年的賀卡卻處處充滿著溫情。它寄託著同學們的一份友誼,一份真誠,那祝福,不正是那許久的溫馨嗎?

  我回憶過去的春、夏、秋、冬,更向往未來的春、夏、秋、冬。讓它們充滿鳥語,佈滿新綠,註定收穫,洋溢溫馨。讓它們給我美好的回憶。

高二週記 篇4

  正月初九,天氣不大好,我的心情也不太好。原因是碰到了一件不該發生的事情:

  我和母親走進“好鄰居”快餐店,只見一位穿戴時髦的大姐姐,一邊吃著小籠包子,一邊大口地將肉餡吐到地上,並用腳踩,還嚷嚷:“真難吃”、“真難吃”。

  有一位大媽見了,連說;“罪過、罪過”。一位大爺還說:“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和母親看見了,也勸那位姐姐說:“不能這樣做,真不應該。”可那位姐姐卻說:“要你們多管閒事?真是吃飽了撐的!”把我們氣死了,個個都搖頭嘆息。

  俗話說,一粒糧食一滴汗,粒粒皆辛苦呀,這位姐姐怎麼能這樣對待糧食呢?我心裡很不痛快,我想我決不能像這位姐姐一樣,一定要珍惜勞動人民和父母的血汗,珍惜他們的勞動果實,不該發生的事情決不能在我的身上重演。

高二週記 篇5

  正月初四那天早上,我一覺醒來,只聽見嘰嘰喳喳的歡叫聲,我一躍而起,拉開窗簾,金色的陽光頓時射進我的小屋,我往窗外一看,原來是兩隻喜鵲在“報喜”呢!我想:今天肯定有什麼喜事!我趕緊刷完牙,洗完臉,走到樓下,無意中看見我小時候騎的那輛四輪的兒童腳踏車,我想:“唉呀,班裡的同學都會騎兩輪的腳踏車,我卻還在騎四輪的,太丟人了!今天我一定要學會騎兩輪的腳踏車!”

  我狼吞虎嚥地吃完早飯,就開始改裝我“幼稚”的腳踏車了。我看了看這輛腳踏車兩個“多餘”的輪子,發現它們是用螺母安裝上去的,我就去工具箱裡找來扳手,把兩個輪子迅速地拆掉,可是,第二個輪子剛剛被拆下來,就聽見“哎呦”、“乒乒”、“糟糕”的聲音,原來是我把第二個輪子拆下來時,沒留意拆掉之後如果沒有支架會使腳踏車倒掉,所以,我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就被腳踏車壓倒,頭很疼,就“哎呦”地叫了起來,我趕緊從腳踏車底下爬出來,腳踏車摔在地上,發出“乒乒”的響聲,我以為腳踏車壞了就大叫:“糟糕!”但是看了看沒壞。我千里馬似的跑出門外,跑到腳踏車修理店,買了個支架,回來把支架安裝在腳踏車後輪的左邊,這樣,我的腳踏車就會“站”了。腳踏車改裝好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我回憶著別人騎車的樣子,把支架往後一踢,左腳站在地上,右腳往腳踏車座椅上一跨,坐在座椅上,但是,雙腳著地,都不敢踩在腳踏板上,生怕摔倒了,眼鏡會碎掉。突然,我的眼前浮現出我不會騎車,同學們嘲笑我的情景,感到很委屈。我就將左腳踩在腳踏板上,稍微踩動腳踏板,右腳剛要踩上腳踏板,腳踏車就差點兒倒了,幸好我兩隻腳迅速地著地,否則我的眼鏡真的摔破了。第二次也是同樣的結果,就這樣反反覆覆了好幾次,我終於灰心喪氣了,把腳踏車丟在一邊,連飯也不吃,就一頭扎進被窩裡想矇頭大睡,可是翻來覆去總是睡不著,我的腦海裡又浮現出了我不會騎車,同學們嘲笑我的情景。我很不服氣,心想:我一定要想辦法學會騎腳踏車!一定會有辦法的!就下樓一邊吃飯一邊認真地思考:騎腳踏車時左右腳輪流踩,不就像我們走路一樣嗎?只要左右腳配合協調,一定行!於是,我精神抖數地牽來腳踏車,輕輕地把支架往後一踢,自信的跨上腳踏車,左腳信心十足地往前一踩,右腳自然地抬起,配合左腳協調地往前一蹬……沒想到這一次成功了!“我會騎腳踏車啦!”我高聲歡呼著騎著腳踏車在院子裡繞了一圈又一圈,興奮得不得了。高興之餘,我又有點兒不相信自己的成績。拉著腳踏車就往巷子裡跑,我在巷子裡來回地騎著,騎到累了才回家,剛回到家裡,媽媽就對我說:“外面車很多,不要騎到外面去!”我說:“但我已經學會了呀!”媽媽又對我說:“你雖然學會了,但你畢竟是‘新手入門’嘛!”“哎——我還是不能出去騎腳踏車!”我既興奮又沮喪地說,不過,我會繼續努力,爭取變“新手”為“老手”!

  20xx年2月21日,我終於學會了騎腳踏車,我將永遠記住這個最值得慶祝的日子!耶!——耶!——耶!——

高二週記 篇6

  轉眼間一個學期又快結束了,反思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作一小結,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學期的到來。

  針對班級中後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了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我認為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才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

  語文教學的腳踏實地還體現在日積月累的堅持性上。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憑小聰明就能學好的科目,必須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學生都有一本積累本,堅持積累,爭取做到厚積薄發。積累還體現在課外閱讀上,爭取做到每天閱讀一篇課外閱讀,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於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並不是講什麼考什麼,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絡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現在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於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可以說學生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現在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鑑於此種情況,對於語文的學習,我認為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升到理論高度。而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