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數學週記範文集錦六篇

數學週記

數學週記範文集錦六篇

  時間一溜煙兒的走了,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實,收穫良多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週記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週記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週記 篇1

  “ 3.141592653……”哦,這是神馬情況,都半個多小時,哥哥怎麼還在這兒唸叨著這些數字,什麼3.1415926我都快聽會了。咦,慢著,這不是“圓周率”嗎,哥哥背它做什麼。我帶著疑問來到了哥哥的房間。

  我問哥哥:“哥哥,你背圓周率幹什麼?”“沒事幹,揹著玩兒唄。我剛才只用了二十多分鐘就把‘圓周率’小數點後30位背會了, 現在我可以在十秒內背出來呢!”哥哥得意地說。聽了哥哥的話,我十分不服氣,於是就跟哥哥打賭說,我一定會在十五分鐘內把圓周率小數點後30位背會。

  背東西要有方法,如果我要像哥哥那樣死記硬背的話,估計半個小時我也背不會。為了能背得又快又牢,我決定用諧音來記。我家有一本書上面就有圓周率諧音記憶法。我找到了那本書,書上是這麼寫的: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兒樂(26),我三壺不夠吃(535897),酒殺爾(932),殺不死(384),樂爾樂(626),死了算罷了(43383),兒棄溝(279)。

  這是寫一個酒徒在山寺狂飲,醉死山溝的情景。

  我先把這篇文言文背了下來,用了3分鐘,又開始根據這些文字的諧音背數字,可是在背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字的諧音讀不出數字來,比如:我三壺不夠吃的“夠”是用來表示9的,可是“夠”和“9”並沒有諧音關係,於是,我只好繼續觀察,看看有沒有其它的規律。

  看著看著,我發現“我三壺不夠吃”的“夠”和“兒棄溝”的“溝”是諧音,都是用9來表示,“酒殺爾”的“殺”和“殺不死”的“殺”都是用3來表示,“死了算罷了”的兩個“了”和“算”也都是用3來表示……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點一點地記,不一會兒就背會了。為了能背得更熟練,記得更牢固,我還邊背邊寫,寫了十遍以後,我覺得我記得已經挺熟練的了,我拿秒錶測了一下,我只用了6秒就把這30位數背了下來。

  我來到了哥哥的房間,哥哥不屑一顧地說:“是不是背不會,來認輸呢?”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一口氣把30位數一個不落地背了出來,哥哥見我背得這麼熟練,不敢相信地說:“天啊,你才用了十分鐘就背得這麼熟練,太厲害了吧!”看著哥哥那吃驚的表情,我開心地笑了。

數學週記 篇2

  今天中午,數學李老師要跟我們玩一個數學遊戲,我們的目光都“嗖——”的一下轉到李老師這邊來,老師開始講遊戲規則:“我把一個磁塊放進三個紙杯中的其中一個紙杯裡,你們來猜磁塊在那個杯子裡,我問你們換不換,你們就回答,好不好!”

  “好!”我們異口同聲地說。

  老師讓坐在三組第一排的我用講臺上的`兩個大本子幫他擋住,李老師就飛快地移動著三個紙杯,而且不讓其他同學看見。當李老師移好了,我就把本子拿開。李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猜哪個紙杯裡有磁塊?”同學們爭先恐後,高高地舉起手,大聲嚷嚷著。李老師隨便點了一位同學起來回答,那同學說:“我選左邊那個紙杯子。”“那我告訴你。”李老師拿起中間的一個紙杯:“這個杯子是空的,你換不換?”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又嚷嚷起來。“換······”“不換······”“換······”“不換······”“停!停!停!”李老師說了三聲。“換!”那同學終於做下了決定,老師就把最後一個杯子掀開,從杯子裡掉出來了一個黃色磁塊。“耶!耶!”同學們開心的歡呼聲響成一片。班長餘昕彤就在黑板上的‘換’字下面打了個‘勾’。

  後來,我們又玩了很多次,也都得出了結果。

  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呢?為什麼我們會一直玩這個遊戲?那我就告訴你們吧:其實,這個遊戲就是我們正在學著的一個單元的數學知識——統計與可能性。

數學週記 篇3

  可能是為了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課本上設計了生活中的數學這節課,課本上的4幅圖中都有我們最近學的長度單位、質量單位。學生沒有費事都很快找到了這些數學知識,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我設計了一道改錯題,讓學生找錯改錯,起到了很好的練習作用。

  這道題的名字叫“小迷糊”日記。

  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後我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重65千克的雞蛋,吃完早飯後,背起2噸的揹包出門了。我去了動物園,在動物園裡見到一頭5千克重的大象一隻5克的小兔子正在吃一棵3克的大白菜。我又去了超市,買了一袋1000千克的洗衣粉。

  中午回家時,看見工人叔叔正在修橋,一輛卡車滿載7克左右重的砂石向工地駛去。

  這真是愉快的一天。

  這道改錯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很好的複習了長度單位和重量單位。最後,我提醒孩子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但是在用數學知識時一定要準確,不能像題中的“小迷糊”一樣,亂用數學知識,引出這麼多的笑話。

  上完這節課後,我還佈置一道課後作業,在生活中找長度單位、質量單位應用的數學知識,比一比誰找到的最多,下節課我們來一起彙報。我還計劃佈置一篇數學日記,題目就是《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週記 篇4

  今天我和媽媽去買橘子。橘子是1。8元一斤,媽媽買了4。5斤,本應該付8。1元,可營業員太粗心,不知道怎麼算的算成了9元錢。我又用腦子重新算了一遍,是阿姨錯了。

  我說:“阿姨,1。8乘4。5等於8。1元呀!怎麼會是九元呢?”“嗯,對呀。”阿姨說,接著找回了媽媽九角錢。

數學週記 篇5

  三年級一班有學生56名,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班有學生56名,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個別學生知識的掌握較差,有些學生現在還是不會閱讀課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

  二、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1。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初步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學生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其他的經驗和總結:

  1、運用恰當的教具、學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知識。直觀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的聲、像、色,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課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選用是否恰當,對於學生獲取知識的影響,體現的很明顯。讓學生用學具盆中的數字卡片擺出算式,比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結果要方便,而且組成一個數時,更能顯示“擺”的優越性,注重微機在課堂中的使用,用各種有趣的動畫形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效果。

  2、數學課上,強化了知識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結合事例和史料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的教育,如: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透過學習知道了任何一個數學家的成功後面都包含著他的辛勤汗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在上學期我注意了課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在數學課中感到新穎有趣。並得到成功的滿足,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學生樂在其中,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3、挖掘數學中知識美的因素,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可以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知識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比例的技巧美,引導學生去探索數學知識的規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透過數學遊戲培養興趣的目的,愛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遊戲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撲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納入數學遊戲中,學生在玩中學,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同時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很善於動腦。

  5、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後,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的知識聯絡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

數學週記 篇6

  今天,我們來到商場,看見了一件衣服原件是:280元打3折。媽媽問我你知道現價是多少元嗎?我想到了老師課上講的打折問題,是用原價*打折/10=現價。我想了想便告訴媽媽用280*3/10=84元。媽媽點了點頭。

  我和媽媽繼續逛商場,這時看見一個東西,媽媽便說:”一件東西打5折後是98元。“媽媽問:”你知道它的原價嗎?“我馬上告訴媽媽是196元。媽媽問我你怎麼這麼快就算出來了呢?我說:”原價*5/10=98,98*10/5=原價=196元。還有一種就是原價*1/2=98,98*2=196元。所以原價就是196元。媽媽點了點頭說:“非常好,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生活中不能缺少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只要我們善於發現,數學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