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精選27篇)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精選27篇)

  轉眼間,歲月匆匆,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這一週裡,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寫週記,就是在準備寫週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週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週記450字(精選2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

  今天是端午佳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老媽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跟糯米。老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跟糯米放在一個鍋裡,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裡,緊接著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老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只見老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著放一些餡在裡面,然後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老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老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裡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老媽拿起一隻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嚐,我看著老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老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佳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古到今有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節,我家門上都會掛上一把菖蒲跟艾草,那是老媽買的,門口就飄著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這是為什麼,就去問老媽:“老媽,為什麼要掛菖蒲跟艾草呢?”老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有許多的傳說,其中就有說這一天是個惡日,有各種蚊蟲妖邪出現。艾草是用來除蟲的,它的香味能驅趕蚊蟲,菖蒲是用來避邪的,意寓著健康平安。而且乾的艾草葉用來給你們洗澡可以保護皮膚哦。”聽了老媽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它們都是好東西呀。

  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家的菜會特別豐富,老媽總會按照外婆家的風俗,給我找與“黃”字有關的菜:紅燒黃魚,涼拌黃瓜,蒸鹹蛋黃……而爸爸也會親自下廚燒一盤大肉,裡面有整個雞蛋跟大蒜。不管我們愛不愛吃,爸爸都要求我跟弟弟每一樣都吃一點。要是在老家過節,奶奶還會給我們的脖子上跟手上綁上由幾種顏色組成的綵線。

  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過起了端午節,韓國已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端午節。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3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的時候,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的時候,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4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家一起包粽子。媽媽早上很早起床,到市場買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準備完成。開始,我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在折一個角,形成三角體。然後,我把一塊綠豆沙塞了進去,再放一點糯米。

  最後,我想用竹繩把粽子包起來,但是糯米總是從下面的小孔露出臉來,我用夾子把那個小孔夾住,可是媽媽說:“不能這樣,待會兒怎麼煮啊。”我把夾子取了下來,學著媽媽的樣子把孔縮小。

  最後,我順利的做好了第一個粽子,我越做越有勁,一共做了18個。我把我的幾個優秀作品拿去煮。一會兒後,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開竹葉往嘴裡送,頓時,一陣芳香在嘴裡飄來飄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們一家人吃完了粽子,便舉行了一個小遊戲:把三個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嚐出那一個是自己做的。我一開始,總是品嚐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後,我發覺了最後一個粽子的底部,有一塊綠豆沙露出了來我高興的指著它,爸爸開翻下面的答案,結果被我猜中。

  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粽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裡,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後,趕緊圍著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粽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接著,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為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為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為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為什麼要將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為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以後,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後,媽媽又將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6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粽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後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說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粽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裡。

  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和吃粽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說屈原的壞話,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訊息非常難過,於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訊息非常後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屍體撈起來,皇上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糰讓魚蝦吃飽才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粽子和划龍舟,掛香包和掛艾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7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聽說端午節是因為屈原跳入河裡,人們怕魚啊、蝦啊把屍體吃掉,所以人們用那個大的葉子裡面包著米往河裡扔。這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很熱鬧,一家人在一起吃著粽子、看著賽龍舟,而且還要吃鹹鴨蛋。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節,因為那天可以吃到粽子,更有看點的是可以看賽龍舟。

  賽龍舟是由幾十個人在一起帶有龍頭的舟上,他們都很厲害,可以劃得很快。每當一看到賽龍舟我就很激動。

  包粽子其實很簡單,只要準備幾樣材料:糯米、粽葉、紅棗和細細的繩子,還可以準備點肉。先拿兩片粽葉,放一半的糯米,再放紅棗或者肉,把米繼續放進去,最後用兩片粽葉裹住用線綁起來。相繼在做幾個就把它放在蒸籠裡,蒸半個小時就把它拿出來。如果想做做鹹粽子就先放點鹽在糯米里,其他步驟不變多做幾個就可以了。

  鹹鴨蛋也要吃。鹹鴨蛋要把那種殼剝掉一半,用筷子挖著吃。如果用筷子戳到蛋黃有一股油冒出來,就證明那個鴨蛋很好吃。

  好了,現在需要一家人在一起把蒸好的粽子和鹹鴨蛋拿出來在弄十幾個菜。吃完飯之後就把電視開啟看賽龍舟。端午節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過才會熱熱鬧鬧的。

  這就是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8

  傳統節日有很多種,有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但我最瞭解的節日還是端午節。

  每當到了端午節,我一回到家,就看見桌上擺著一排排粽子,每個粽子都散發出陣陣清香,我想“一定很好吃!”過了一會兒,粽子蒸好了,我看著一個個粽子,饞得口水直流,我咬了一口,“果然很好吃!”我說。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人們就會在九龍淵進行一場盛大的龍舟比賽,連有的美國人都會來參加划龍舟比賽呢!龍舟比賽開始了,划龍舟的隊員都兩手緊緊握住雙槳,使出最大的力氣,飛快地搖動船槳,此時,每個隊員都希望船能劃得更快,還能更快地劃到終點就好了。

  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一個古代非常有名的詩人,就是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汩羅江,死後因蛟龍所困,世人哀知,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慢慢演化,才變成了吃粽子。

  那為什麼要賽龍舟呢?原來,屈原死後人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卻始終不見他的屍體,人們就划龍舟來驅趕小魚,讓它們不吃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9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著包粽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和粽葉,接著將粽葉放鍋裡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乾淨,等到端午節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粽子了。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麼都不加的白粽子。“動手吧!”奶奶說。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因為媽媽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是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和媽媽各自拿起粽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為是初次包粽子,媽媽笑著說:“怎麼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裡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來,和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粽子就來煮粽子,我將奶奶包好的粽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接著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粽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著我愛吃的蜜棗粽子。

  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真希望每年可以這麼開心。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0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個有意義的節日。那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包粽子,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決定去橋邊看賽龍舟。我們到了橋邊,只見橋上、河邊人山人海,把橋擠地水洩不通。過了一會兒,幾條龍舟伴著敲鑼聲和打鼓聲向我們駛來。一條龍舟遙遙領先,後面兩條也不甘示弱,“嘿呦,嘿呦”地吶喊著,拼命地向前劃,有的甚至站了起來。這時,我們宋湖的龍舟也划來了,划龍舟的人個個身強力壯。隨著岸上的“加油”聲,幾條龍舟奮力向前衝,經過了橋下。接著,又有幾條龍舟從遠方駛來。這些龍舟你追我趕,比賽十分激烈。龍舟

  濺起拼搏的浪花,好像在暗暗地鼓勵自己:我一定能贏!岸上一會兒歡呼雀躍,一會兒齊喊加油,真是熱鬧非凡。

  看完龍舟後,我和爸爸來到了外婆家,看見幾個婆婆在一起包粽子。只見她們把一種葉子折成一個容器,再把裡面填滿糯米,又在裡面塞了一個紅棗,最後用葉子把陷包住,一個粽子就包成了。我也想試一試,心想:包粽子不就這麼簡單嘛!但是我每次都包失敗了。

  啊!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真激烈,包粽子真有趣,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1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了。媽媽和奶奶先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接著開始清洗乾淨粽子葉,便準備開始做粽子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裡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接著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著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為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等,是我國二千多年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楚國有位大忠臣名叫屈原。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是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悲憤地抱著石頭投入汩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之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在家中包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它們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漸漸地,端午節就有了懸鐘馗好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風俗活動。

  這些活動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了。現在粽子的品種繁多,有鮮肉的,有豆沙的,有紅棗的,還有蛋黃等等。在我家,奶奶是包粽子的專家。我最記得每年的端午節,媽媽總是忙著打掃衛生,奶奶呢忙著包粽子。只見那兩片長長的蘆葉,一把糯米,再加一顆紅棗,在奶奶的手裡就好像變魔術一樣,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個結實的錐形粽子。而我呢,就等著粽子出鍋,趁熱咬上一口又香又糯的粽肉,真是回味無窮呀!

  聽媽媽說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我平時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習,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3

  端午節吃粽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買來了一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裡,準備明天包粽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聞見廚房裡飄出一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於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一起包粽子。我先在糯米堆裡拿出一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一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一塊肉,然後在水盆裡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麼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捆到後來,我有一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為什麼要包粽子?

  外婆說:“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後,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屍體,最後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裡扔,不讓江裡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於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粽子,終於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說道端午節,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於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用粽葉,糯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河裡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的屍體。此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節,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有著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的早晨,奶奶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奶奶先拿出幾片粽葉,捲起來,弄得像個漏斗似的。接下來是奶奶將糯米倒進“漏斗”裡放上幾顆蜜棗和一點兒枸杞子,再鋪上一層糯米,弄剩餘的粽葉裹好,拿一根細線綁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奶奶又陸續包了好多粽子。看著這些香噴噴的粽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早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端午節還划龍舟的比賽。一隻只龍舟漂泊在水上,彷彿一隻只天鵝在水上嬉戲。吃著香甜的粽子,看著精彩的龍舟比賽,我感到愜意極了!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說,更是對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敬佩!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5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每一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到鄉下去和爺爺奶奶過端午節,到了鄉下那裡的天藍藍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絕活,首先她將粽葉放到熱水裡浸泡,再準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將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粽葉捲成的“小鬥”裡,再用一張粽葉包一下,用線紮好,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眨眼功夫,一籃子粽子包好了。然後,再將它們放到鍋裡煮熟。

  這時,我就專門盯著鍋,沒多長時間,從鍋裡飄出一陣陣清香,這股嫋嫋升起的熱氣濃香撲鼻,啊!我已經忍不住流口水了,開啟鍋,拿了一個來吃,哎!我吃的太急了,不小心燙到嘴了,爺爺看著我這樣著急的吃著粽子,笑著說不要著急慢點吃,可是,我怎麼不著急呢?那麼好吃的粽子。看來我的饞嘴還沒變呢?

  記得有一次,也是端午節。奶奶照樣也做了很多的粽子,我和弟弟比賽吃粽子,那粽子滾燙滾燙的根本沒法吃,但為了好吃的粽子,為了贏,我豁出去了,馬上大口的吃,啊!我的嘴快成兩根烤焦的火腿長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很悠閒的唱起歌來了,這下可將我氣壞了,我看了看籃子裡的粽子只有一個了,我拿著最後一個粽子慢慢的吃,這時弟弟看看裝粽子的籃子,啊!粽子已經吃完了,哈哈!勝負已定。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6

  在端午節,人們比賽賽龍舟,掛艾葉驅蟲祛病,會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令人非常開心。

  媽媽單位發了兩張提貨券,可以獲得兩箱粽子。有蜜棗的、八寶的、菠蘿的、豬肉的。早上,我吃了一了個蜜棗的和八寶的粽子,美味極了,讓我的味蕾享受了一次奇妙的味覺旅行。

  中午,外婆邀請我和媽媽去她家吃飯。在外婆家,我和表哥、表弟一起玩了“憤怒的小鳥”,打通了很多困難的關卡,還品嚐了外婆自己包的花生、葡萄乾餡的粽子。吃飯時,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了包粽子比賽。

  只見,一個個的參賽選手迅速地從盆裡抓出米和豆,倒在用粽葉捲成的筒裡,倒出多餘的部分,再將筒口封住,用細線捆緊,整個包粽子的過程,僅有15秒!甚至有的參賽選手用了5分鐘就包30個粽子!

  我還在電視上看了賽龍舟比賽。十隊龍舟排在湖面,等待著裁判的一聲令下。“預備-開始”!裁判打響了發令槍。龍舟上的選手拼命搖槳,眾多龍舟在水面上相互追逐,生怕對手超過了的自己。隨著第一艘龍舟衝過終點線,觀眾們頓時發出驚歎,“真是迅速”。我聽到周圍觀看的群眾熱烈的吶喊聲,喊聲過後,觀眾們又送給他們熱烈的掌聲。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既有趣又充實。端午節馬上就要過去,在濃濃的粽香中,讓我們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7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到了端午節,我總要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不惜奔波萬里,樂顛顛來到外婆家,到了家門口時,我就能夠隱隱的聞到一股似花香的香氣,為了趕緊揭曉答案,外婆一開門,我就一溜煙從外婆的胳膊底下鑽了過去,直奔廚房。我尋著香氣的源頭,一點一點地尋找“答案”,令我大吃一驚。啊!原來是那白瑩瑩的糯米發出來的香味呀!外婆在上面抹了一層槐花蜜,怪不得我會把它誤認為是花香呢。在糯米的旁邊擺著黃橙橙地鴨蛋黃,噴香的鮮肉,還有那大大的既補氣又補血的紅棗,讓人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把它們一股腦的吞下去。

  外婆又衝我笑了笑,便開始包粽子了,外婆先把塗了一層槐花蜜的糯米上放了一個大紅棗,接著拿起葦葉,把糯米放進去,又靈巧地擺動了幾下,一隻三角形的小粽子便映入了我的眼簾。外婆包粽子的速度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我看了外婆包了四個粽子,也沒有發現出什麼秘密,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地問外婆:“外婆,你包粽子的速度怎麼這麼快呢?有什麼秘訣嗎?”外婆笑而不答,過了好一會兒才慈祥地對我說:“也沒有什麼竅門,熟能生巧嘛!”聽了外婆的話之後,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愛端午節,我忘不了外婆包的那香噴噴的粽子。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裡,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裡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裡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母親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母親,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母親,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母親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母親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母親!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19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合唱團的老師和同學一早就要到烏蘭恰特劇院為內蒙古電視臺錄製節目,我和媽媽早早的就從家出發了,因為早,路上不堵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正在上臺階時,就聽到我的好朋友白億達在不遠處叫我,不是吧?他居然比我來的還早!看出我們有多激動了吧!

  當我們排隊進入大廳以後,看見舞臺上方的一盞盞大燈和幾臺大大小小的攝像機,我心裡像裝了十八隻水桶一樣緊張地不得了,老師安頓我們在看臺上坐好以後,節目錄制就正式開始啦。

  首先上場的是一個年齡總和超過1720歲的老年合唱團,臺上的爺爺奶奶們個個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他們用洪亮的歌聲征服了觀眾,當主持人向我們介紹其中最大的一位爺爺已經有81歲時,全場都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因為這個環節是“紅歌代代傳”,接下來就要輪我們小朋友的合唱團上場了,我的心裡更緊張了,拿著小國旗的手心裡不知不覺捏出了汗,生怕唱不好,但是,當歌曲《國家》的伴奏樂響起時,我已經顧不上緊張了,隨著音樂很快進入了狀態,我們唱的很投入,我也早把緊張扔到了九霄雲外,隨著樂曲的終了,我們聽到臺下的陣陣掌聲,壓在我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半天的錄製很快就結束了,雖然很累,但是我也挺高興,因為能來這裡表演節目是我的一個願望,而且我也能向其他的叔叔阿姨那樣參加新紅歌唱草原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我覺得我真的長大了……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0

  今天是端午節,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紀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場趕去,回來的時候手上提著大袋小袋。我問奶奶這是準備做什麼,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食餅筒啦!”出於好奇,我就站在旁邊觀看起了奶奶做食餅筒的過程。 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後不停的攪均勻,三五分鐘就成了一個麵糰。揪出一小團的麵糰糊在平底鍋上,就成了一張薄薄的餅皮。餅皮好了之後,接下來當然是做餅筒的餡料了。首先奶奶從籃子裡拿出了好幾個雞蛋打在一起,然後彷彿做餅皮一樣把蛋糊成圓形的,然後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長細的條。接下來就是炒麵和土豆絲了。

  奶奶的手藝特別好,在炒麵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媽媽看見我這麼喜歡,把每個菜都留了一點出來,我吃了個飽肚。就這樣, 奶奶做完這個菜後又開始忙活別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點半的時候,奶奶終於要開始做食餅筒了,先是從每一盆菜裡都拿出了一點菜來放在餅皮上,把餅皮撐得飽脹飽脹的。奶奶做了許多個,我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吃,一下子就解決掉了四五個。

  我最喜歡過節日了,既可以放假還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很喜歡吃食餅筒,央求奶奶晚上還繼續做給我吃,奶奶說晚上還有粽子等著大家一起吃呢。 今天不僅嚐到了美味的食餅筒,還知道了食餅筒的製作方法。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1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和爸爸媽媽到鄉下爺爺家過。

  早上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去集市買艾草,據說他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我們將買來的艾草放在門口,掛在窗戶上,整個村子在這一天都洋溢在艾草的清香中。從空中看去,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非常漂亮。

  到了正午十二點的時候,家裡的長輩就要給晚輩掛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五色繩也有各種各樣的型別:長命繩、避邪繩、快樂繩……戴了它,你就會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到了下午兩點,孩子們身上都有著“濃郁”的汗臭喂。因此家長總是要給孩子們泡洗澡水洗澡。這洗澡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餘種草泡成的水,洗了這種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晚飯的時候,餐桌上的菜也各有予以:魚代表年年有餘,豆腐代表清清白白,湯圓代表團圓……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時,因為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麼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向暴力的香囊有時是好吃的糖果,有時是小小的豆豆,有時是一些好玩的玩具。

  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2

  五月初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會想起端陽節。

  今年的端午佳節我回了老家,一下車,外婆就給我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粽子,我開心極了。連忙拿起一個粽子,一口氣吃得乾乾淨淨。吃完粽子後,我問外婆:“為什麼要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外婆笑著說:“戰國時期,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馬上要滅亡了,非常痛心,便在汨羅江里長睡了。從此以後,大家都會在五月初五往汨羅江裡投筒粽,讓魚蝦不去啃食偉大愛國人物的身體。後來有個當官的人說:你們投下去的筒粽被水裡的蛟龍偷吃了,要用粽葉和五彩的繩子包紮,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我聽了這才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了。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陣喧譁。外婆說:“賽龍舟比賽要開始了,你快去看看吧。”我一聽腳底生風般地跑到河邊。你瞧,四艘龍舟正停泊在河面上,個個都生龍活虎彷彿真的要撲到你面前來。這時比賽開始了,我支援的金龍隊領先第一,可沒想到被緊跟在後面的魚龍隊反超了。金龍隊看到了奮力追趕,連胳膊都要搖斷了,可能是剛剛的反超耗費了魚龍隊許多體力,隊員們臉都紅得賽過蘋果了,嘴巴大得都勝過河馬了,也沒扳回局面,被金龍隊狠狠的甩在後面。最後金龍隊得了第一。

  吃粽子,賽龍舟已了端午節的習俗,希望大家在吃粽子,在觀看賽龍舟時,能記起偉大詩人屈原,並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3

  馬上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啦!我心裡暗爽:哈,又有好玩的啦。果不其然,這幾天,全家人都開始忙著為過端午節作準備。

  星期天,我看見媽媽蹲在地上正在搗鼓著什麼。我走上前一去看,原來媽媽在包粽子。只見她拿起四片蘆葦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往裡頭放一些米,又放兩三塊肉,再用一些米蓋住肉,然後把先前餘下的蘆葦葉的角蓋在米上,慢慢的捏成兩個小角,最後用一根紅線,把一頭咬在嘴裡,然後圍著粽子繞了兩圈,把兩頭拉緊,打一個活結。嘿,一個粽子就這麼包好了。

  我看得眼花繚亂心癢癢,也想試試,就對媽媽說:“讓我也試試吧。”媽媽疑惑地說:“就你,行嗎?”“沒有問題,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雖然這麼說,不過這看起來容易的包粽子,可要比我想像中的難得多了。你看我不是米包多了,就是米漏了。但最後,我還是包了一個外觀還不錯的粽子。

  包好粽子後,我們又去煮粽子,我們先把鍋裡放些水,然後放粽子。過了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在廚房間飄逸,我嚥著口水對媽媽說:“粽子好了嗎?”“OK了!”媽媽開啟鍋蓋拿了一個粽子給我,我聞著香噴噴的粽子,吃了一口,嗯,好香,糯米的感覺十分嫩滑,再加上肉的味道,簡直就是錦上添花。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前,看著有趣的賽龍舟的電視節目,吃著清香四溢的粽子,一起談論者屈原的佳話。

  這可是個真是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早上,我們全家一大早的就起了床,然後去給姐姐拔牙。到了上午,我跟姐姐和媽媽去了超市,買了好吃的粽子、玉米、肉、冷盤。到了中午,媽媽把飯做好了,我們家就坐在一塊開始吃飯。今天的主食就是粽子,我們把粽子的皮撕開,那清香的氣味就開始變濃,咬一口下去,軟軟的,特別好吃!

  吃完飯,我和媽媽午休了一個小時,就開著車出發博物館了!因為博物館有一個端午節的活動,所以幾天前,媽媽就報名參加了!

  到了那裡,我們簽了到,然後就找位置坐了下來。老師先給我們沒人發了一顆鹹鴨蛋,看到這鴨蛋,我一下就想到了端午節的習俗之一,花鴨蛋。然後又發了水彩筆。然後就開始了,我拿起水彩筆,二話沒說的就畫了起來,我先拿深藍色打了個底,然後我想起了梵高的《星夜月》,就按著我腦海裡的樣子,把它畫了出來,可是畫的有點慢,我就沒拍上照,但是沒關係。但我見許多同學畫完之後都把鴨蛋吃了,看他們吃的樣子,我都想吃,但一看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就沒吃。隨後,老師又給每個人發了五彩繩,來驅蚊避邪。

  然後我們就去參觀瓷器了,可是誰知道,我在參觀時,肚子咕咕的叫了起來,想想媽媽也沒帶吃的,我手裡也就這一個蛋,我的肚子卻好餓,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在垃圾桶旁邊,把這個蛋解決了,現在想想,我都想笑!

  參觀完之後,我們就回家了!今天真是充實的一個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5

  過端午節了,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是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經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是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的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6

  端午節前夕,我哥哥小時候的小學同學——戚雅萍姐姐來家裡看望我哥哥的身體狀況,並送來了五芳齋鮮肉粽,材料是:糯米、飲用水、豬肉、釀造醬油、白砂糖、食用鹽、味精、白酒等材料,我看見包裝袋外那黃澄澄的粽子,忍不住留下了口水,我趕緊讓媽媽煮了4個粽子,讓我們一家四口嘗一嘗這既香噴噴,又美味的粽子,我剛剛把蒸出來的粽子放在手上,我立刻解開扎繩,捏住粽葉柄,環繞剝開後,放進碗裡,馬上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媽媽看見了,趕緊勸我說:“嘉美,慢點吃,這粽子是糯米做的,你要慢點兒吃哦!”“哦,謝謝媽媽的提醒。”

  我想:這粽子可是戚雅萍姐姐對我哥哥小時候的友情呢!我覺得哥哥小時一定交了非常多的好朋友,而且都非常要好!才會有有同學來看望他,並送給他禮品吧!

  這小小的粽子竟然包含著如此深刻的友情,我拿起一個粽子開始慢慢地品嚐,粽子總是那麼緊實小巧,輕輕鉸開枯黃的草繩,捏住墨綠的粽葉的一角緩緩掀開,露出黃玉般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糯米。鑲嵌上那嚼勁十足的豬肉!更為樸素的淡黃色增添了幾分別緻的美感。尋一角一口咬下,卻沒有意想中那般粘牙,而是順滑細膩,香甜爽口。略帶青草的芬芳,讓人讚不絕口!

  這個端午節,是我過得最開心的端午節!也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450字 篇27

  每到端午時,母親最大的樂趣就是做粽子。母親做粽子的時候,年少的我總會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著,不僅是因為想早點吃到那美味可口的粽子,更因為,我始終認為,看母親做粽子是一種樂趣。

  母親開始並不會包粽子。外婆專程到我家幫著包了兩次後,母親便把手藝全部學到手了。

  後來,每年的端午節前,母親就開始自己忙活了,街坊鄰居需要幫忙包粽子,母親有求必應,給這家包10斤,給那家包20斤,端午節前要忙活一個多星期。幫別人忙完了,再忙自己家的,每次,我們家大約都要包上七八斤。

  外婆說,裝鍋和煮粽子也是有“技術”的,因為用竹葉包的粽子是四角形的,裝鍋的時候要密密實實地插好,一個壓一個,這樣粽子才煮不破。擺完粽子後上面還要放上些雞蛋,因為粽子鍋裡煮出的雞蛋有特別的清香。

  裝好後就開始煮粽子了。用大火燒開鍋後,改為慢火慢慢地煮。這時如果火太急,就可能把粽子煮破了,只能等著喝“稀飯”了。大約用慢火煮上兩三個小時後,再改用微火,讓鍋裡的水似開非開,一直持續到下半夜。

  第二天早晨,揭開鍋蓋,滿屋清香瀰漫,我和妹妹歡呼雀躍著,爭先恐後地解開粽子的“衣服”,大口地享受著,而幾乎是一夜未眠的母親,又忙著讓我們給沒有包粽子的鄰居這家送10個、那家送8個,分享端午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