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端午節週記(精選23篇)

端午節週記

端午節週記(精選23篇)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週記,歡迎閱讀參考~

  端午節週記 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飯廳快快樂樂的吃著粽子,我突然問爸爸:“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爸爸說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紛紛表示不知道。於是,我只好自己去翻書查詢。

  相傳在古代,楚國謀士—屈原深受楚懷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經常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漸漸不用他了,屈原見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悲憤不已。有一回強大的秦國派人找楚懷王議和,屈原看出這是秦王的陰謀,便去勸阻楚懷王,沒想到楚懷王不但不聽他的,還將他驅逐出都城。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關機牢房裡,三年後因憂鬱成疾死在了秦國。楚懷王死後,楚襄王即位後,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國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勸說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遙遠的汨羅江邊。後來親王佔領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知道了這個訊息後悲痛萬分,因不願做亡國奴而於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裡,後來百姓們為了保全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裡面投放粽子和雞蛋,希望江裡的魚不要吃屈原,還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子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以便驅趕水怪。從此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喔,原來端午節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週記 篇2

  端午節,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有吃五黃的習俗,包粽子;有的地方賽龍舟。在我的家鄉那裡只有包粽子慶祝節日。

  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家鄉過節日。一到家,就看見奶奶忙得不可開交。她又是淘米糯米,有洗粽葉,看見我們來了,放下手中的活,高興的說:“我正想叫人包粽子呢,既然你們來了,就幫忙包吧!”我們隨著奶奶走進廚房,我心想:我只吃過粽子,從沒包過,我也去包一下吧!想完,我快速地洗好了手來包粽子。

  看似簡單的粽子,包起來可不容易,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把兩片粽葉一卷,提些豆,米往捲筒裡一倒,再加上好吃的醬肉,加了些糯米,這回糯米不能加得太多,不然就會脹出來,雖然勉強包住了,但是爆出的粽子很不像樣,不是開口子,就是少稜角。“壞粽子,不聽話,我一定要包好你!”我的一句玩笑話,逗笑了奶奶。

  到了中午的時候,桌子上的粽子已經堆滿了,粽子包好了,奶奶把一個個粽子請進鍋裡用水煮熟。鍋裡的水發出“吱吱”的聲音,像小雞在唱歌一樣,好像為我們慶祝端午節。

  過了一個半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開啟碧綠的粽葉,吃了一口糯米,那麼軟,還帶著醬肉的香味,叫人吃了越愛吃。

  端午節,好吃的粽子,我很喜歡你們!

  端午節週記 篇3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開始包粽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粽子。我對爸爸說:“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爸爸說:“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裡,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粽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裡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粽子。

  端午節週記 篇4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包粽子又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的那一天,一大早,家家戶戶便忙著包粽子。你看,我們家裡也忙乎開了。媽媽把荷葉浸在鍋裡,轉身後又去淘糯米,洗紅棗,切香腸,拌肉餡……過了一會兒,她轉過身來,掀開鍋蓋,一陣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於是,一番忙綠後。一大盆荷葉,幾小盆糯米,洗好的紅棗,切好的香腸,拌好的肉餡……圍著幾張小椅子,依次排開。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選了三片荷葉,依次排開,再捲成圓錐體,一會兒放紅棗,一會兒放糯米,直到放滿而至。再把糯米用荷葉封起來,圈一圈,媽媽又敲了敲,還說:“糯米往下沉一沉,更好吃!”最後用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啊!真漂亮呀!像個胖娃娃。

  粽子全都包好了。媽媽煮了三四十分鐘。粽子出鍋了,整個家裡都沉浸在清香之中。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紅棗粽子。剝開以後,只見潔白的米團裡彷彿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我吃了一口餡子,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

  我愛端午節,愛端午節這濃濃的綜香。

  端午節週記 篇5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家家戶戶都吃粽子、划龍舟、看廟會。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去鄉下看望奶奶。

  奶奶喜歡吃粽子,包粽子也是一流的。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且不說奶奶糯米與餡兒搭配得怎樣好,單說煮粽子吧,什麼時候煮,煮多少時間,什麼樣的火候。也挺有講究。一般都在晚上煮,那香味兒飄出來,直叫人饞得直流口水。

  奶奶抱的粽子花色很多。有綠豆餡的,紅棗餡的,肉餡的……奶奶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粽子就出現在你的眼前了。

  端午節的晚上,我邊吃粽子邊聽奶奶說端午的故事。我知道,端午節在咱們中國歷史悠久。它是為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相傳屈原不甘屈辱、懷著對祖國的一腔愛心和對自己報國的理想無法實現的痛苦,於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在汨羅河抱石投江而亡。

  岸邊愛戴屈原的漁民們有的划船來救他,有的趕快把竹葉包的米飯扔到江裡去,以讓魚填飽肚子,而不去吞食屈原的身體。就這樣,五月初五,划龍舟,包粽子,就成為人民紀念屈原的一個隆重的日子,以後就成為中華民間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今年,奶奶又給我了我好多粽子,我覺得可好吃了。親戚鄰居也送給我了不少粽子,但我吃的時候,總感覺沒有奶奶包的粽子的那種味道,也許,這裡面夾雜著一份親情吧!

  端午節週記 篇6

  今天是6月18日——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戴香包、在門上掛上艾草和青蓬……

  早上,我迷迷糊糊醒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於是,我起床,在香味的引導下,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大門口。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回答我說:“這是艾草,那是青蓬。 這是為了驅災辟邪。”

  到了中午,我看到桌上放了一大堆材料,有粽葉、有肉、有米、有繩子……我好奇地問奶奶:“奶奶,奶奶,包粽子怎麼要這麼多材料,包粽子這麼麻煩呀!”

  奶奶說:比你看到的還要麻煩多了,粽葉要煮好、洗淨,肉切小均勻的條狀,再用鹽、醬油、料酒等調味品醃製幾個小時,米要用溫水洗淨,晾成半乾,再用鹽、味精、醬油等拌勻,這樣才算做好 了準備工作。

  “啊?不會吧,吃個粽子這麼麻煩啊!”我驚訝的看著奶奶。“那個繩子又是用來幹嘛的呀?”

  “你等下就知道了啊!”奶奶還給我保密呢!

  我想了想,對奶奶說:“哦,我知道了,繩子是用來裹粽子的。”奶奶對我笑了笑。

  奶奶開始包粽子了,我就在旁邊看著。看著奶奶嫻熟的手法,我甚是激動,一個個精緻的粽子在奶奶的巧手中而生,個個外形整齊,包裹均勻,讓我看了就垂涎三尺。每個粽子裡都是很有“料”的 :一塊肉、兩個蜜餞、還有板栗。

  等待吃粽子的時間很是漫長,過了好幾個小時我才品嚐到了這美味的粽子。開啟鍋蓋的那一剎那,一股濃郁的清香撲鼻而來,有粽葉的香味,有糯米的清香,還有肉的濃香,各種香味混合在一起, 就組成了這“人間美味”。

  這比我吃過的那些買來的粽子好吃的多,沒有任何的新增劑等化學成分。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粽子了。

  端午節週記 篇7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晚上,我們全家都聚在一起吃粽子。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媽媽說,這是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大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 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煎餅等食品,“撲通, 撲通”地投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罐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 ,人們就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方法。漸漸地,就發展成了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天長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顆棗,幸福美滿一片葉,纏纏綿綿一條線,開開心心包成粽,歡歡喜喜送給你,願你天天都欣喜!

  葉葉層疊,好運不絕;米米緊粘,幸福綿綿;線線纏繞,快樂擁抱;水水相融,情意濃濃;粽粽連結,祝福不竭!

  在這平靜祥和的夜晚,手拿剝了葉的糯米粽快樂地吃著,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叨叨家常,說說心事,送送祝福,慶慶端午。我想,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吧······

  端午節週記 篇8

  大街上,人人都在慶賀;市場上,還有人在買粽葉;房子裡,一個個巧奪天工的粽子正在誕生……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暗地顯示端午節來了

  今天,媽媽和奶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她們的樣子拿出四片大小差不多的粽葉,學著她們的樣子把粽葉鋪在手上,再在鋪好的粽葉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幾顆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 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裡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 ,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個粽子 ,把猛吞下去,結果被燙的臉就紅了。媽媽在旁邊笑我:“你的紅臉蛋好可愛啊!”我聽後“無語凝噎”,只得陪笑。

  我感受到人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 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9

  看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例如賽龍舟、吃粽子、吃鹽鴨蛋……這個節日也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者——屈原。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江堰市會包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品種多如繁星,各式各樣,有簡單好吃的白粽,有紅白相間的赤豆粽,還有鮮嫩可口的肉粽……簡直讓人饞得直流口水啊。我們家也是一樣的,每次大都包的是白粽,雖然它非常單調,但是吃起來特別鬆軟,香甜可口。包粽子所需準備的材料有:蘆葉、糯米和線。

  裡面包的餡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去調整。我們家一般會把採摘回來的蘆葉浸在水裡,浸得比較軟時,包起來會好包一點。包粽子可是奶奶的拿手絕活呢。我通常都會坐在奶奶的對面,幫她拿葉拿線。我時不時還會照著奶奶的樣子學起來,可是總到了第二步裝米的時候,出洋相了,由於我物拿錯地方,倒致米裝一粒掉一粒,最後搞得蘆葉上到處是米。奶奶會在一旁笑眯眯地對我說:“你這個小調皮蛋,盡給我幫倒忙。”我看我還是安分點好。粽子包完了,放在滾燙滾燙的熱水中煮一個晚上,就可以吃了。第二天早晨,就會聞到粽子發出來的清香,拆開“包裝”,裡面是雪白的糯米,我馬上就狼吞虎嚥吃起來。吃鹹鴨蛋也是這兒的習俗,敲醉蛋殼,裡面是白白的蛋白和金黃的蛋黃。這可是吃粥時必備的美味啊。

  我們家就數我媽媽和奶奶喜吃鹹鴨蛋了,每頓飯都少不了吃上一隻,可見她們對鹹鴨蛋真是情有獨鍾呀。我喜愛端午節,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可以享受紅黃流油的鹹鴨蛋,可以賽龍舟……啊,我期盼今年的端午快快到來。

  端午節週記 篇10

  今年的端午節跟往年不一樣,我過得特別有趣,因為我第一次看到了精彩的划龍舟比賽。

  端午節那天,我跟爸爸很早就來到了要舉行龍舟賽的內江大洲廣場。當我們來到廣場時,那裡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跟爸爸好不容易擠到靠河邊的一個可以觀看龍舟賽的位置。

  上午九點,龍舟賽開始了,只見寬闊的河面上,擺滿了參加比賽的龍舟。聽爸爸說每條龍舟上都有二十名隊員、一名舵手跟一名敲鼓手。只聽見一聲笛響,江面上的龍舟全部開動了,不一會兒,有的船就劃到前面去了,有的船在後面緊緊追趕,這時,江面上響起了轟轟的鼓聲,岸上則響起了人們的加油聲跟喝彩聲。過了不久,龍舟賽結束了。

  龍舟賽結束後,還表演了許多有趣的節目,有跳傘、水上摩托車、水上雜技、搶鴨子等等,簡直是好看極了。

  我最喜歡看的就是水上摩托車、水上雜技跟搶鴨子。特別是水上雜技表演,又驚險,又刺激,又好看,花樣多多。有兩個人表演的空中翻跟斗;有幾個人表演的水上體操,整齊又好看;有好多人表演的像金字塔一樣慢慢往上站人的,看得我在下面都為他們緊張呢。

  搶鴨子也非常有趣。那些鴨子們好像故意逗著人們玩一樣,人們去捉它們,它們就飛快的遊跑了,不過,還是有幾個厲害的游泳好手抓住了鴨子,特別是我看到一位阿姨都抓住了一隻,還高高地舉起給觀眾看,可自豪了。我真羨慕他們會游泳,我以後也要學會游泳。

  今年的端午節真是太有趣了。我真為我們內江感到驕傲跟自豪。

  端午節週記 篇11

  每年農曆端午節來臨之際,煙臺市,國家,每個家庭忙碌的假期。一般有條件的人,早在幾天的假期開始忙著買粽葉,浸泡大米,準備粽子所需的物品之前。塞滿了大黃米粽,還有糯米,裡面還放成分,如大棗和花生米。包在一個大鍋裡胡後,煮熟後的第二天端午節已經成為主食。剝去粽葉,蘸紅糖或白糖,大吃特有滋味。

  端午節早上,男人和女人將齊頭並進到野外拉(採礦)露,上露兒童毛巾青苗或草漬,擦了擦臉上擦了擦眼睛吧,你可以說讓人耳目一新明目前,應眼球。有人還把溼毛巾把家裡的老人抹在臉上,脖子和手臂,說老人不會生氣痔瘡。露拉,拉了一些人,但還捎帶艾子帶回家,插在街門(門),門兩旁,以避邪。夏季枯竭後艾子藏品它可以點燃生煙燻蚊子,家裡也用他們的腳,效果非常健康的疾病。

  端午節,比孩子們最開心的。他們不僅可以吃粽子,雞蛋,換上了新媽媽做夏天的衣服和手,誰穿一些特別的“飾物”。端午節他們的重擔前夕經常有街頭小販,唱歌,賣五色線,人們可以用現金購買的,也可以是廢鐵,銅,牙膏,頭髮及其他廢舊物資交流的家,商業相當繁榮。之後,婦女們在家帶回家的綵線,直到端午節前一天晚上,顏色有紅,黃,藍,黑五類線纏在孩子的手腕上,被稱為“拴生活鎖”,說是鎖定在一個很好的支援。節目錄時,一場大雨把這些彩色線條撕毀扔水裡面,遠離所有與水的疾病。有些家庭還使用五顏六色的花環麻紮成小稻草掃帚,小掃帚,或製成各種形狀的嬰兒肥,巧妙逼真,生動的色布。穿在身上的孩子,是為了達到消災祈福的目的,但孩子們並不知道,“愛”,只是覺得穿得很漂亮,心裡美滋滋的。

  端午節週記 篇1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從五月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但卻讓人忙了一上午。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經常把習俗與五字聯絡起來。兒童手腕上,帶著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成的線,稱為長命縷。各家的門上也要插五端: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等。

  端午節的美食有很多,但其中最讓我垂涎的,當然是又香又糯的粽子了。

  粽子分為粽葉、粽子的糯米、餡料三個部分。媽媽說過,只有用蘆葦葉包出來的粽子才最好吃。要先把粽葉洗乾淨之後再放到鍋裡煮半小時,一陣清香溢位來後,再放到盤子裡晾十到十五分鐘,就可以包了。

  粽子的形狀很多,有四角的,有三角的,有的像個枕頭,有的像座寶塔真讓人目不暇接!它的口味各不相同:有肉餡的,有蜜棗陷的,有豆沙餡的,還有蛋黃餡的我最愛吃的是肉餡,尤其是裡面烤熟的肉。

  端午節划龍舟,這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在蘇州的金雞湖邊上顯得格外隆重。早在四月初,就會聽到鑼鼓喧天,此時,各個地區開始建造龍舟。龍舟的外形酷似有龍在水中活靈活現。龍舟造好後,人們會開始賽龍舟。電視上,船上喧鬧無比,岸邊呼喊振奮人心。一共四支隊伍,四支隊伍各展所長,你追我趕,最終,一支實力非凡的隊伍脫穎而出,成為了賽龍舟比賽的第一名。天黑了,人們盡興歸去,湖面上恢復往日的平靜。

  在端午節裡,人們的歡聲笑語隨處可見。端午節,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週記 篇13

  隨著端午節的來臨,關於粽子的廣告也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人們的眼球也不得不轉移到五花八門的粽子:什麼肉鬆餡的,薏仁餡的,芝麻餡的,花生餡的,蜜棗餡的各種黑糯米白糯米粽子,名目繁多另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面對這些我無所適從,無法選擇,只有記憶深處的點點清香氤氳在心際。

  記得小時侯也是麥收夏忙季節,好多母親不顧連日的疲勞拖著疲憊的身子,忙碌到深夜為那飄香的棕兒做準備工作。總是跑到距我們村十多里路的水塘採摘蘆葦葉,回家時已是大半夜了。接下來還要架上鍋灶把那些碧綠的帶著田野清香氣息的葉子煮熟消毒。

  睡夢中的孩子彷彿嗅到了漂浮於村街小巷的棕葉香,甜甜地笑著。

  早晨孩子們貪婪地呼吸著絲絲清香,帶著熱切的期盼歡快地飛在上學的路上。好象甜甜香香的糯米粽子已經滑落到癟瘦的肚子裡,餘香繚繞回味無窮。

  在孩子細長的等待中,母親仔細清洗著片片碧葉,細細地包裹每一個粽子,用文火耐心的煮著肥胖的期盼。彷彿已經把所有憂愁苦難淘汰洗淨;把所有的母愛細細地包裹在裡面;把所有美好的祝願永駐孩子純真的心田。

  又是一年棕兒香,面對商場超市裡琳琅滿目的粽子,我依然期盼兒時夢裡的絲絲醇香。

  端午節週記 篇14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裡,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一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粽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粽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粽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彷彿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粽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粽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喜歡呢?

  端午節週記 篇15

  端午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家鄉算得上是個特別重要的節日,所以每年的端午節都過得異常熱鬧。

  端午節最不可少的,自然是粽子,每年端午節外婆和大家都會包上幾百個大粽子呢。包粽子雖然有很多種,比如蘆葦葉、竹筍葉、菰葉、藕葉等。但我們的家鄉是蘆葦比較多,所以大多都用蘆葦葉包了。首先,外婆“率兵”去採蘆葦葉。採蘆葦葉時,一大家子聽著外婆的勞動號子:“加油。一個粽子三片葉子。上百個粽子幾千片,嘿喲,加油。”聽了“將軍”的鼓勁,“小兵”們更加賣力了。採完蘆葦葉,現在只要將它們暴曬就行了。但準備材料可沒有這麼簡單喲,還得去集市上買來上好的紅豆、豬肉、花生、板粟、蜜棗與糯米,還要買紅線呢。

  當然,玩的時候還是包粽子的時候。包粽子時,男人負責把肉切成不大不小的塊兒;女人負責洗紅豆、糯米之類的;小孩負責把大盆洗乾淨,再把大人加工好的東西裝在大盆裡;而老人們則負責指揮。一切準備好之後,就開始包粽子了。大人們幹得格外賣力,而小孩們呢?卻在一旁玩著,總是在大人們不注意時,偷一兩顆蜜棗往嘴裡塞,表面上似乎一點兒事都沒做,可心裡卻暗暗自喜——因為蜜棗太好吃了。

  最後一步就是煮粽子,燒火的外公總是把火候把握的很好,味道很香、很濃,如果在第一時間內吃粽子,你看到的肉粽子總是嫩地流油,看到的蜜棗粽子總是金黃柔嫩;看到的八寶粽子總是很可口,我們可愛吃了。

  去年,要不是為了去鹽城替舅舅、舅媽照顧表哥,外公外婆可能在包粽子哩。我突然有些“厭惡”舅舅、舅媽,他們家的經濟條件不錯,為什麼不找個保姆?把我的歡樂端午節和粽子都“奪走了”,我好生氣呀。也好懷念那味香色美的粽子呀。

  端午節週記 篇16

  往年的端午節前,都是姥姥和媽媽忙著包粽子。我和哥哥通常插不上手。可是,今年我想學著包粽子。

  那天,姥姥和媽媽吃過晚飯準備開始包粽子,我湊了過去,站在媽媽身邊悄悄地看著她們包。只見媽媽把泡在水裡的粽子葉拿出兩片抖乾淨上面的水珠,在手裡一折,折成一個小簍狀。媽媽把泡好的江米抓一把放在這個小簍裡,又放了兩顆大棗,然後又抓了一小撮江米蓋在上面。只見媽媽的手一抖,那個裝滿江米的小簍在空中翻了個個,媽媽的手左一折,右一折,一個漂亮的四角粽子就成形了。媽媽利落地用細線纏好放在一旁的盆裡。看起來很簡單,一點也不難。我也想試試。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用粽子葉捲成一個"小碗",用手抓了兩把江米放進去,又塞進去一顆大棗。我也想學媽媽把這個裝滿江米的"小碗"翻過去,可是誰知一翻,"小碗"裡的江米和棗全灑在桌子上,粽葉裡顆粒不剩。整個"白忙活"一通。媽媽看著我小手裡空空的兩片粽子葉和我一臉不知所措的表情竟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媽媽告訴我:和姥姥剛剛學包粽子時,她也和我一樣常常撒的到處是米,熟練了就好了。她幫我收起灑落在桌子上的米和滾到一旁的大棗,託著我的小手教我把粽子包好。雖然我包的粽子不如姥姥和媽媽包的好看,但是,我也算學會了包粽子啦!

  今年的端午節,我可以自豪地向哥哥吹牛,讓他嚐嚐我包的粽子!這感覺實在太酷了!

  端午節週記 篇17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重五節,端陽節。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可在我們這裡賽龍舟的卻不多,可是吃粽子的多,家家戶戶到端午節這天都要在門上掛艾葉,在餐桌上必須有的食物粽子。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的兒歌,十分令人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添加了許多了樂趣。

  端午節週記 篇18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在外婆家裡過,過了一個很充分很快樂的一個端午節。

  每年的端午節,家裡人都要去割艾草,或是去街上買一些艾草回來,放在門口前,插在後院裡,只要有空的地方你都能看到有艾草立在那裡,整個房子就像被艾草包圍了一樣,一片綠色,像是一片綠色的絲巾。這個艾草它有寓意,艾草能驅蚊除蟲,也可以驅災辟邪。所以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會買一些艾草放在家裡面。

  到了中午,外婆會給孩子們繫上紅繩,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腳懷上,有的系在脖子上。聽說這紅繩叫“長命繩”、“快樂繩”、“辟邪繩”。它是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它們分別是木、金、火、水、土,可以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晚飯到了,餐桌上的菜各色各樣,聞起來就香,中間盤就是魚了。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幾桌的人都滿了,他們滿臉的笑容,話有說不完的話。端午節很熱鬧呀。

  端午節,真是別具一格,令人難忘得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19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了。

  端午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裡,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zongzi、吃zongzi。

  每逢端午,我家也要吃zongzi,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zongzi。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zongzi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zongzi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有美味的zongzi,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喜歡呢?

  端午節週記 篇20

  大家知不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日子?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過幾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這個節日我們全家人都非常地期待,為什麼?讓我來說說吧!

  每一年的“端午節”我家的母親大人都會煮好多很好吃的粽子來給我們吃,說要應節,一開始我不懂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到我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告訴了我原因,原來“端午節”是祭拜一個偉人而命名的。端午節前的一個星期我都會在家裡幫我媽媽手,一起整粽子來慶祝節日的到來,我把紅豆,綠豆分開來,然後媽媽就來包粽子,這個時候我是最開心的,因為可以跟媽媽一齊工作。大家有講有笑,粽子都是包得非常得精緻,這是我媽媽獨特的技術來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婆婆教他的。粽子包好後我們就把它放入窩裡滾熟它過多差不多一個小時就可以全熟了!

  端午節還有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游龍船”因為我家旁邊有一條河涌,每年都會有好多公社的龍船經過,每年我都興高采烈的看著一艘一艘的龍船經過,每年聽著“咚咚咚…。”的聲音,看著龍船上的人興高采烈的踩著龍船大叫,人特別的醒神,我每年都是有一個幻想,就是如果我能坐上去向路過的人大叫,感覺會是怎麼樣的?

  心裡聽著聲音都會有種激動,我和姐姐目不轉睛得看著船經過,每隻龍船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有些掛著旗子,有些掛著雞毛掃,等等,讓龍船非常生動神氣,每當船上的人叫一聲,我跟著姐姐都也會叫一聲,大家有個呼應,令節日氣氛搞到高潮。

  這是我每年“端午節”過的情況,不知道大家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呢?

  端午節週記 篇2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之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 篇22

  今天是端午節,大街小巷都瀰漫著粽子的香味。在這個溫暖的節日裡,我想親手包個粽子送個你,祝願你端午安康!

  我開啟IPad,瞭解了包粽子的步驟和方法,便開始動手包了起來。別看粽子長得那麼簡單,包起來可真不容易。不是葉子開裂了,就是米撒了一地。我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試驗了五個,終於成功了一個。我拿著親手包好的第一個粽子看了又看,滿意地笑了。這是一個很有特點的粽子,賣相不怎麼好看,很小很小,迷你型的。我想,你一定會喜歡。

  粽子煮好了,剝開外層的粽葉,那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頓時,口水淹了一畝地了。我最喜歡的是鹼粽,沾上蜂蜜,咬上一口,軟綿綿的,香甜可口,那真是好極了!你呢?你喜歡什麼味的?包個粽子送給你,快來吃吧!

  端午節週記 篇23

  今天是星期日,可是我們因為要給端午節放假,所以今天還得上課。

  下午媽媽接我放學以後,媽媽帶我到了一個特別好玩兒的地方玩兒,那兒的水因為下了雨積了好多好多水,我和媽媽都穿著涼鞋所以我們在水裡玩兒了個痛快!把腳踩在雨水了可冰涼了,但是有的地方的水是溫的,我覺得很奇怪?

  下雨原來可以這麼好玩兒,如果再下一場大雨,我就和媽媽再來這裡玩兒,今天我玩兒的特別特別開心!

  今天是端午節,廚房飄來陣陣香味。哦,要吃粽子了,而且還是我喜歡的紅豆味呢!

  包粽子是我姐姐的拿手活。首先用碧綠的粽葉裹一個實心的“漏斗”,中間填滿糯米。接著,按緊、壓實,如果想吃點花樣,可以加一些綠豆、紅豆、紅棗、肉丁、香腸等。最後,用紗繩把成錐狀的粽子繫緊,一個精緻玲瓏的小粽子就成形了。

  吃著剛煮好的粽子,我忽然腦子裡出現了一個問題,今天為什麼是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爸爸告訴我:“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流放時聽到國破家亡的訊息後,悲憤欲絕,於五月初五這天,作下最後一首詩《懷沙》後,抱石投入汩羅江。後來,當地老百姓駕船將飯糰等食物扔進江水中,想要餵飽河中的魚蝦,讓屈原的屍身免遭噬咬,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賽龍舟,吃粽子。

  我一邊聽著爸爸的講述,一邊自言自語道:”吃粽子也有這樣一段歷史典故呀!愛國的人就是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