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摘抄> 春又來-散文摘抄

春又來-散文摘抄

春又來-散文摘抄

  今年的春天與往年不同。眼下正是三月中旬,一年中最愜意的季節,要是在南昌,春天早早地就到了,這時候早已是綠水薰風了,花啊,草啊,人啊......統統都會顯得格外活躍。

  眼下,不知道庫車的春天幾時歸來。風還是冷冷的,走在街上儘可能的把臉藏在領子裡,人們都是形色匆匆;我還穿著棉襖,就眼下這氣溫我絕不穿著春裝。凍出來的風度想想也不會很風騷!

  太陽也不那麼歡實,軟弱的根本沒法跟風抵抗,好在照明的效果一點也沒喪失掉。不然,一定會被人嫌棄一百遍!燕子的話兒就更別提了,麻雀都蓬鬆著羽毛,或縮在洞口,或趴在牆頭,懨懨的樣子!

  因為春的遲到,樹木們枯蒿著枝丫,泛著一層淡淡的霜白,根本就沒有醒來的意思,也或許這原因鳥兒也不願跟它親近,打交道。大地生硬的凍裂著一道道皴口,沒有一絲兒潤色,風吹來,帶起一整片的烏煙瘴氣。格外令人生厭!

  小時候在農村,即使這時候等不來春天,大人們早就不等了,一個個擺弄著農具——笆,裝在用騾子或者毛驢拉的雙轅車裡,準備伺候土地去了。

  到了田野裡,總是一副熱鬧的場面,老人們把棉衣披在肩上,倒揹著手,就像個指揮家,不停地指導著年輕人,怎樣幹才是最正確的伺候田地,青壯的男人們敞開著衣服襟子,或者索性脫掉厚衣服,高高的揚著鞭兒,吆喝著牲口,在老人們的指導下一遍又一遍的笆著皴裂的'地表;女人們用頭巾包著臉,只留眼睛在外面,拿著木製的榔頭,敲打著每一個看起來較大的土塊兒;孩子們嘴唇上掛著鼻涕,頭髮上,臉上,衣服上都是土,貌似剛剛從土地裡翻出來的,也是最不怕冷的,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翻弄土地,但不是為了春種秋收,而是貓著腰巡視在田埂上,盯著每一寸地方,找尋著丁點綠的痕跡,然後欣喜若狂的揮動著任何手裡有稜角且鋒銳的工具揚起一陣陣煙塵,忽而又小心翼翼的挖著那一根白白胖胖的頭頂一星綠的植物,那是春天賜給農村孩子的第一道豐盛的美味——辣辣草。

  這一副熱火朝天裡,呼和聲、歡笑聲、喊叫聲、牲畜的叫聲、農具的碰撞聲......各種聲響儼然一曲田間交響曲。在這樣的勞作裡,就算春天不來,也硬是把土地提前擺弄醒了,潮溼的土壤鬆軟的散發著一陣陣特有的味道。這時候你不得不為勞動者的創造力由衷的感嘆,佩服!

  在現代化急速發展的今天,中國農業生產已經告別了過去的傳統與落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推動下,各行各業展現的局面又何嘗不是生動鮮活的熱火朝天?無論那一副久遠的畫面多麼生動,都必須畫上休止符,新型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是促進農業深化改革與發展的動力,是造福人民的根本途徑之一。

  春天無論多遲,但總會來的,過去的就放在回憶裡吧!茶餘飯後當做談資,當做我們奮發前進,不懈努力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