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摘抄>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摘抄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摘抄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摘抄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三國演義好句好段摘抄,希望大家喜歡。

  三國演義好詞:

  江東鼠輩 不敢出動 小命不長 刀下之鬼 還不退下

  汝命亡矣 用人之道 門第親族 以才納賢 周公不及

  問鼎天下 爭奪江山 何許人也 豈敢相比

  三國演義好句:

  1)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價曹操)

  3) 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曹操)

  4)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對劉備)

  5) 吾手中寶刀卻不老!(黃忠)

  6) 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

  7) 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

  8)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9) 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評孫權)

  10) 將軍外託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1)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2) 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關羽

  13)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14) 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嚴顏)

  15)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16) 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17)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18)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9) 韓盧,東郭自困於前,而遺田交之獲也。——韓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於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20) 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夏侯敦)

  21)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22)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

  23) 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評張飛)

  24) 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袁紹)

  25) 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袁紹)

  26)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

  27) 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孫策)

  28)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9)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30) 馬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

  31)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32)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評趙雲)

  33)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雖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總覺得惜。)

  34)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對劉禪)

  35)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36) 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劉備

  37) 聽兄一言,使我茅塞頓開,如撥雲見日——呂布(李肅說呂布反叛丁原後)

  38)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水鏡曰劉備(語出《論語》儘管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講忠信的人)

  39)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三國演義好段:

  1、孫策換回黃祖,迎接靈柩,罷戰回江東,葬父於曲阿之原。喪事已畢,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不在話下。

  2、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鬥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操回寨,重賞典韋,加為領軍都尉。

  3、是年蝗蟲忽起,食盡禾稻。關東一境,每谷一斛,直錢五十貫,人民相食。曹操因軍中糧盡,引兵回鄄城暫住。呂布亦引兵出屯山陽就食。因此二處權且罷兵。

  4、卻說張飛拍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八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紹遂移檄孫堅,令其進兵。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

  5、曹操撥轉馬頭,望東門而走,正逢典韋。韋擁護曹操,殺條血路,到城門邊,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韋用戟撥開,飛馬冒煙突火先出。曹操隨後亦出。

  6、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7、早有人來濮陽報呂布,說曹操被火燒傷肢體,到寨身死。布隨點起軍馬,殺奔馬陵山來。將到操寨,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呂布死戰得脫,折了好些人馬;敗回濮陽,堅守不出。

  8、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合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合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

  9、時約初更,月光未上。只聽得西門上吹贏殼聲,喊聲忽起,門上火把燎亂,城門大開,吊橋放落。曹操爭先拍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見一人,操知是計,忙撥回馬,大叫:“退兵!”

  10、玄德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岡謁孔明。關張聞之不悅,遂一齊入諫玄德。正是:高賢未服英雄志,屈節偏生傑士疑。

  11、孫策既死,孫權哭倒於床前。張昭曰:“此非將軍哭時也。宜一面治喪事,一面理軍國大事。”權乃收淚。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請孫權出堂,受眾文武謁賀。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12、李傕郭汜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每百姓一隊,間軍一隊,互相拖押;死於溝壑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後三千軍催督,軍手執白刃,於路殺人。

  13、曹操追至南皮,時天氣寒肅,河道盡凍,糧船不能行動。操令本處百姓敲冰拽船,百姓聞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斬之。百姓聞得,乃親往營中投首。操曰:“若不殺汝等,則吾號令不行;若殺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軍士擒獲。”百姓皆垂淚而去。

  14、卻說玄德引十數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程程挨著往江陵進發。趙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孔明曰:“雲長往江夏去了,絕無迴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煩軍師親自走一遭。劉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見公親至,事必諧矣。”孔明允諾,便同劉封引五百軍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15、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雲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糜竺也。背後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餘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趙雲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

  16、卓請陳留王登殿。群臣朝賀畢,卓命扶何太后並弘農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宮閒住,封鎖宮門,禁群臣無得擅入。可憐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廢。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靈帝中子,即獻帝也;時年九歲。改元初平。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17、且說董承自劉玄德去後,日夜與王子服等商議,無計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賀,見曹操驕橫愈甚,感憤成疾。帝知國舅染病,令隨朝太醫前去醫治。此醫乃洛陽人,姓吉,名太,字稱平,人皆呼為吉平,當時名醫也。平到董承府用藥調治,旦夕不離;常見董承長吁短嘆,不敢動問。

  18、卻說曹豹見張飛只十數人護從,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趕來。飛見豹,大怒,拍馬來迎。戰了三合,曹豹敗走,飛趕到河邊,一槍正刺中曹豹後心,連人帶馬,死於河中。飛於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盡隨飛投淮南而去。呂布入城安撫居民,令軍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門,諸人不許擅入。

  19、留郭嘉於易州養病,求嚮導官以引路。人薦袁紹舊將田疇深知此境,操召而問之。疇曰:“此道秋夏間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楫,最難行動。不如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備:蹋頓可一戰而擒也。”,操從其言,封田疇為靖北將軍,作嚮導官,為前驅;張遼為次;操自押後:倍道輕騎而進。

  20、卓臨行,教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又差呂布發掘先皇及后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冢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余車,劫了天子並后妃等,竟望長安去了。卻說卓將趙岑,見卓已棄洛陽而去,便獻了汜水關。孫堅驅兵先入。玄德關張殺入虎牢關,諸侯各引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