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教案範文合集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① 快速閱讀課文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 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重點:
教學札記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學會蒐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雲知識和天氣知識瞭解。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查 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並讀一讀。
峰巒( ) 一霎( )間 綾 ( )紗 彌( )漫 月暈( ) 崩( )塌( ) 絲絲縷縷( ) 勻稱( ) 朦( )朧(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峰巒: 一霎間: 預兆:
崩塌: 瀰漫: 千姿百態:
變化無常:
3.自己收集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
二.研討學習
(一)匯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 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1.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二)學生快速朗 讀課文,給文章分段並歸納段意。
雲名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徵兆
捲雲
卷積雲
積雲
高積雲
(三)整體感知課文,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同學們討論後完成下表:
晴天雲彩簡表
雨雪冰雹雲成變化簡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 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高層雲
雨層雲
積雨雲
b.質疑:文章介紹這八種雲,按照什麼順序?
c.本 文主要介紹了哪些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四人一組討論,完成下列表格:
光彩識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暈
華
虹
霞
e.探究質疑:文章把雲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有什麼好處?
教師 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 ,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三、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段等。
佈置作業: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鞏固:檢查預習的情況。
教後感
語文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教學應還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各種學習情境。請學生摺紙與塗色,在學生摺紙與塗色的過程中不提任何規定性的要求,同樣在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後,請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算式,結合作品圖進行估算,探索演算法,講解做法,教師對這些做法進行全面評析,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真正做到讓每一名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學習探究過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2.教師應成為善於挖掘教材的優秀挖掘者。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一個全新的知識,也是分數加減法中的一個難點。為了化難為易,教師打破教材的設計,從學生喜歡的摺紙活動入手,引出異分母分數加法有代表性的算式,並且讓學生先估算,後計算,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做好準備。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意識到異分母分數減法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含有帶分數的減法,於是丟擲瞭如何驗算這一問題,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驗算,還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異分母分數減法的學習中,取得了一舉兩得的功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備教學目標”“備重點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摺紙(1)
⊙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1.口算下面各題,並說出你是怎樣計算的。
+ - +
生總結演算法: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2.用分數表示下面的陰影部分,並觀察兩個分數表示的部分是否相同。
生:上圖中的陰影部分分別用和表示,和表示的部分相同,但是兩個分數的分母不同。
師:是的,我們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稱為“異分母分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過渡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著力點放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既有利於學生遷移學習,又有利於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既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究目標與方向。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2頁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上你獲取了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交流情境圖中的數學資訊)
師: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你會解決這些問題嗎?
預設
生1: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生2:笑笑比淘氣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
設計意圖:讓學生主動獲取情境圖中的數學資訊,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列出算式。本片段致力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為下一步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創造了問題條件。
2.探究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師: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呢?下面我們先以+為例進行研究。
(1)學生獨立探究。
師:先來估計一下它們的和是多少,再說一說你是怎麼估計的。
(學生彙報)
師:計算+。
教師提示:可以利用手中的學具折一折、塗一塗,也可以用學過的知識想一想、算一算。
(2)彙報交流,理解算理。
方法一:運用畫圖法計算。
學生彙報畫圖計算的過程,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說出將再次平均分成兩份的意義。
方法二:運用通分法計算。
+=+=
彙報過程中師生展開交流,明確異分母分數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通分後分母相同了,分數單位也就相同了,就能直接相加了,向學生適當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說說自己知道的動物故事,讓同學從你描述的故事中體會動物的情感,加深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
2.談自己遇到的有關傷害動物的故事,並分角色進行模擬對話,練習運用自己知道的知識和充分的理由勸阻別人不要傷害動物,激發學生關心動物的思想感情。
3.根據圖片報道,進行合理的想象,編寫一個故事,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教學準備:蒐集有關動物的故事以及相關資料。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出課:
透過本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許多有關動物的故事,我們對動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再來談論與動物有關的話題。
2.明確話題要求,自主選擇話題。
(1)指名讀口語交際的內容,明確每一個話題的具體要求。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說,做好交流準備。
3、指導口語交際:
話題一
(1)老師講一個動物故事。學生聽後說說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說說對故事角色的認識。
(2)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動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動物的故事?在眾多的故事中,哪一個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講哪一個故事。(啟發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準備交流內容:一是自己家餵養的動物的故事;二是親戚朋友家餵養的動物的故事;三是從閱讀的書籍報刊中知道的'動物的故事;四是從電視或網路中看到的動物的故事。)
(3)在進行話題一的交際時注意把故事介紹清楚,小組內的成員可圍繞這個故事進行評議和討論。
話題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將怎樣勸說爸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理由進行勸說:一是自己知道的動物是我們人類朋友的故事;二是傷害動物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危害;三是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四是動物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五是動物也是有豐富的感情世界。)
語文教案 篇4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情感體驗哪裡和審美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文字感知、概括和鑑賞評價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2.探究與活動,親近大自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陶冶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情感體驗哪裡和審美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對“大美”的理解
教具準備投影儀,膠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略)
二.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全文。
2.思考:
1讀完全文,你覺得西地平線上落日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2最能概括全文內容的語句是什麼?
3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哪兩個字?
用原文語句回答。
明確:“雄偉”;
“在所有雄偉的風景中,落日大約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震撼”
三.文字研習:三次落日
小組討論:
1.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和特徵以及作者的感受。
第一次:定西高原蒼茫的遠方弧狀的群山之顛、左公柳
柔和美麗安謐——動感——慈愛
“驚呆”“恍若一場夢境”
第二次:羅布淖爾荒原
血紅輝煌
“像在畫中”“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
第三次:阿勒泰草原
火燒雲:燦爛熱烈誇張
“我多麼卑微呀”“我多麼平庸呀”
2.說說你最喜歡作者筆下的哪次落日,為什麼?(只要言之成理)
3.從寫作手法來品味三次落日。(朗讀)
明確:第一次:比喻,突出落日之大、圓。
擬人,將落日人格化。
第二次:對比。荒原的景色——冰冷的太陽——血紅的落日
突出落日的輝煌、鮮豔
渲染。在欣賞落日的過程中播放《泰坦尼克號》,體會悲壯的氛圍。
第三次:側面烘托。用火燒雲來表現落日的燦爛。
4.作者在觀賞落日時,有了許多聯想,找出來,說說與落日有什麼關係。
明確:第一次:左宗棠出征的情形。左氏的悲壯與落日的壯美很相似,愛國愛鄉。
第二次:羅曼羅蘭創作的《約翰克里斯多夫》時看到日出的情形。落日比日出更莊嚴、神聖和具有悲劇感。
第三次: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勇敢走進輝煌,走進歷史的長河,與太陽把它的餘熱獻給火燒雲,造福後人很相似。
語文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出版社S版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識字一保護莊稼好衛兵》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借寫“小青蛙是保護莊稼的好衛兵”引導學生集中識字。這是本冊教材中三個集中識字課的第一課,利用基本字“青”加上不同偏旁進行識字教。基本字帶字的集中識字法是遼寧黑山北關學校首創的教學方法,經過了近五十年的教學實踐得到了全國小語界的認可。為此,本教學設計,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健康的情感和價值觀,充分體現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教學的要求,以“闖關”的遊戲形式入手,巧妙地創設新奇有趣的情景,凸顯學習的情趣化,使學生從“被動地聽”變為“主動地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在識字過程中,注重調動學生已有的識字積累,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字形不相同部分的不同表意來掌握生字的形、音、義,從而達到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的效果。識字寫字教學的過程主要是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同時由於本課內容具有豐富的人文意義,也應該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保護動物,建立和諧家園”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及詞語:保護、事情、眼睛。學習新偏旁:廣字旁、目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懂得青蛙是人類的朋友,培養愛護小動物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懂得青蛙是人類的朋友,培養愛護小動物的意識和情感
課前準備:
1、課件
2、含有“青”“包”的形近字的花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激趣匯入,揭示課題。青蛙前去參加表彰大會,一路上要闖過三個關(出示課件):“會讀關”“會認關”“會寫關”。
二、學習字詞,勇闖“會讀關”。
1、範讀兒歌。
2、學生齊讀兒歌。
3、學生自由拼讀生字詞。
4、學生多種形式認讀帶拼音的生字詞,教師相機點評,重點指導後鼻音節及輕聲音節的詞語。
5、小結,激勵闖關成功。
三、合作互助,感悟方法,跨越“會認關”。
1、創設情景,學生認讀不帶音節的生字詞。
2、教學新偏旁,廣字旁和目字旁。
3、小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記住生字字形。
4、交流彙報識字方法,重點指導帶有“青”字的生字。
5、教師小結。
6、鞏固練習。
7、激勵闖關成功。
四、分析字形,指導寫字,征服“會寫關”。
1、出示八個會寫字,齊讀。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形,思考:要寫好這些字,應該注意那一筆?
3、學生彙報,結合回答,電腦演示“情”“眼”的筆順。
4、教師範寫,寫生練寫,強調書寫的正確姿勢。
5、個別展示,點評。
6、小結,激勵闖關成功。
五、朗讀感悟,突破難點。
1、學生感情朗讀兒歌。
2、思考彙報:你從兒歌中讀懂了什麼?
3、出示青蛙吃害蟲的相關資料。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總結全文,滲透保護動物的教育。
七、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識字一 保護莊稼好衛兵
語文教案 篇6
一、 作家及作品簡介:
蒲松齡(1640——1715),自留仙,號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博人。出身於半農半商家庭,後來逐漸貧困,薄產不足自給,本人又屢屢失意於科場,只得作幕賓、塾師為生。他生當明清易代之際,貧困和黑暗現實造就了他“孤憤”“狂痴”的性格,“人生大半不稱意,放言豈必皆遊戲”,因此,借鬼狐花妖以寄真情,變成為蒲松齡必生的事業。
《聊齋志異》共收錄短篇小說294篇,綜合六朝志怪與唐傳奇之長,借談鬼說狐,曲折的反映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批判,表達理想,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
二、小說賞析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寫過“書痴”、“藝痴”,這篇《阿寶》寫“情痴”,寫“情痴”者,古已有之,唐有《離魂記》傳奇,元人將此改編成雜劇《倩女離婚》,是元雜劇的名篇,明湯顯祖的《牡丹亭》,堪稱此類作品的極致。但這些作家都寫的是“女痴”,蒲松齡獨闢蹊徑,以痴筆寫痴人,塑造了孫子楚這樣一個男痴的形象,別開生面,情深趣濃,意態直入化境。
孫子楚之“痴”:
“性迂訥,人狂之輒信以為真。或鄰座有歌妓,則必遙望卻走。獲知其然,誘之來,使妓狎逼之,則赬言徹頸,汗珠珠下滴,因共為笑”
寥寥數語,寫盡老實人迂訥、痴憨的情態。乍看似乎隨意寫來,仔細玩味,文字簡約、生動,意蘊細微傳神:首先是開宗明義,點出“痴”字,突出了人物個性,其次說明孫生非放蕩之徒,恰為下文所要描繪的孫生對阿寶的綿綿真情作張本。
痴人自有凝志。孫生不僅對美好愛情大膽追求,而且感情熱烈,態度執著。當別人挪揄的讓他去向阿寶求婚,他不顧門第懸殊,遣媒作伐,行動果敢,這亦是一“痴”,不言而喻,孫生受到冷遇。不了作者在此處著以險筆,使文突起波瀾:
“媒媼將出,適遇寶。問之,以告。女戲曰:渠去其枝指,餘當歸之。”
這裡阿寶是戲言,及待孫生真的忍劇痛“以斧自斷其指”阿寶不能不為之震驚:“女亦奇之,戲請再去其痴”作者兩次用“戲”,第一次“戲”是寫阿寶的單純、真率,是真正的“戲”同時又以阿寶不無稚氣的“戲”反襯孫生的執著和頑強,既“痴”至於第二次的“戲請再去其痴”就不完全是玩笑了,因為阿包庇精心有所動。
從“會值清明”始作者集中寫阿寶姿容之美及孫生魂依阿寶情形:
……遙見有女子憩樹下,惡少年環如牆堵。……鍾情顛倒,品頭題足,紛紛若狂。
再從孫子楚的眼中和行動看阿寶:
生獨驀然,及眾他適,回視,生猶痴立故所。眾曳之曰:“魂隨阿寶去耶?”
亦不答。
既寫出孫生之“痴”亦襯托出阿寶之美,而且,為下文孫子楚雲以阿寶伏下預示,文情之妙,令人拍案。作者關於“離魂”“化鳥”的描寫是小說最精彩的篇章,真摯的情感精微的細節描繪,讀起來讓人神馳魂搖:
初,生見女去,竟不忍舍,覺身已從之行,漸傍其衿帶間,人無呵者。逐從女歸。坐臥依之,夜輒與狎,甚相得,然覺腹中奇餒,私慾一返家門,而迷不識路。
身從之行,傍依衿帶間的奇想,叫人嘆為觀之。孫子楚魂化鸚鵡,飛至阿寶居所,日夕依偎在所愛身邊的一段描寫,更是深情款款,感人至深:
女喜而撲之,鎖其肘,飼以麻子。大呼曰:“姐姐勿鎖,我孫子楚也!女大駭,解其縛,亦不去。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今人禽異類,姻何可復圓?鳥雲:得近芳澤,於願已足。”他人飼之,不食;女子飼之,則食。女坐,則集其膝;臥,則依其床。
寫“痴情”到如此地步!
當阿寶向鸚鵡祝曰:“君能復為人,當誓死相從。”
鳥雲:“誑我!”女乃自矢。鳥側目若有所思。“鳥乎?人乎?分明是寫人。此處妙在孫子楚一向篤誠敦實,一經妙筆點染,化鳥後竟平添出幾分可愛的狡猾。曾強了人物形象的豐富性。
阿寶之“痴”
忽而離婚,忽而化鳥,不僅極寫孫子楚之“痴”。同時也一層層細緻的揭示阿寶漸入“痴情”的內心變化過程,既“生以痴感,女亦痴應”的過程。阿寶從“心異之”到“駭極”、“亦駭”、“大駭”、“心益異之”,直至向父母表示“矢不他”,經歷了愛情從萌芽到成熟的細緻過程。阿寶從自己“陰感其情之深”就已心屬於孫,這是“痴情”之始。到她深感“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這是希望,也是真誠剖白。愛戀逐深,“痴”亦甚。直至女又祝曰:“君能復為人,當誓死相從。”這是“痴”已極,最後則是“處蓬茅而甘藜藿,不怨也。”此乃“以痴報痴,至以身殉”(但明倫語)是兩“痴”的果實。
三、藝術特色
1、 情節曲折,想象豐富
2、 人我刻畫,栩栩如生
3、 蘊藉含蓄,富有哲理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P6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會讀、會認本課的6個生字。
【教學難點】
認識6個生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你們看,多美的圖畫呀!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嗎?(引導學生練習說話)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天”“地”“人”三個字。
師:同學們,看,這三個字急著跑出來和大家打招呼了,你們想和它們做朋友嗎?那這節課我們就來想辦法認識它們吧!
二、自主識字
1.學生藉助圖畫自由讀字。
2.小組內交流識字。
3.教師範讀,生跟讀,讀準字音。
4.小組內互助學習,讀準字音。
5.指名認讀生字,教師相機正音,重點指導“天”“地”“人”的讀音。
6.給“天”“地”“人”三個字找朋友(擴詞練習)。
三、交流識字
1.指名試讀,全班同學幫助糾正。
2.請讀對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一遍。
3.指名說說自己一些好的識字方法。
4、遊戲識字
(1)開火車讀生字。
(2)師說字音,讓學生找出相應的生字卡並舉起。
(3)三個同學一組,輪流指著身邊的小朋友並說出“你”“我”“他”。
【板書設計】
天地人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教學反思】
本節課設計重點體現“三務實”,即思想務實、設計務實、過程務實。真正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識字,在快樂活動中識字。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本節課以6個生字的識記為重點,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識記生字的方法。在彙報的過程中,識字的方法變得多元化;在教師點撥的過程中,識字的方法變得有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