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指導
作文的寫作是小學語文當中的重點學習內容,從二年級開始同學們就會接觸學習到這方面的知識點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指導,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小學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指導 1
看圖寫話指導
一、看圖寫話:重點指導學生如何看圖。
1.單幅圖看圖寫話:抓住圖上都有什麼,是什麼樣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誰在幹什麼?怎麼幹的?幹得怎麼樣?當時會說什麼?神態表情如何?
2.多幅圖看圖寫話:與單幅圖不同的是:看清圖與圖之間的聯絡。
(1)看清圖與圖之間的聯絡
(2)要重點說一、兩幅圖,開頭、結尾簡要說。其他與單幅圖方法相同。
二、材料、主體寫話
三、日記
寫話要求
一、題目寫在正中間。
二、開頭空兩格,標點佔一格。
三、把字寫工整,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二年級儘量不用拼音)
三、用準詞語、寫通句子。
如何進行寫話
一、看懂圖意再下筆。
二、看清問題再思考。圖上畫的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有哪些人在幹什麼?想一想他們會說什麼?
三、發揮想象連成句
寫話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一、注意格式。第一排空兩格再開始寫話。後面的就要頂滿格寫。標點佔一個格子,句末標點不能打在每一排的第一個格子,可以打在最後一格右下方或後面。
二、標點的基本打法。寫完了“時間”要打逗號(,);寫完誰在什麼地方千什麼”要打句號(。)如果有的孩子要寫圖中人物說話,那麼,說出的話前面要打冒號(:),說的話要用引號(“”)引起來,表示這裡面是說的話。
三、寫話的內容注意。要寫完整的話,寫清楚圖的大意,標點正確。(這個大意包括寫清楚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誰或誰和誰,在幹什麼,是怎麼幹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指導 2
如何指導孩子們寫好看圖寫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指導看圖,培養觀察力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但是一年級學生還缺乏觀察能力,特別是剛入學的孩子,觀察事物無目的、無順序。這就要求我們要在指導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透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瞭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看圖時先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圖畫的主要內容,即弄清時間、地點、什麼人在幹什麼,
1、仔細觀察,判定時間。時間的判定需要學生把圖片內容提示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綜合分析。要想判定圖片的時間,需要讓學生首先明確什麼影象能代表時間,這要有一個生活的積累。舉例說明:圖片上的孩子躺在床上睡著了,孩子們自然想到時間是晚上;遍地的積雪,打雪仗的孩子可以反饋給我們冬日的資訊。特殊的時間可以從圖片的提示加以具體判斷。
2、地點和人物的觀察。地點的發現一般來講比較直觀甚至一目瞭然,地點判斷也得建立在社會生活基礎上,特殊的地點判斷也要求孩子多方考慮,再下定論。在時間地點基本得到明確後就要觀察人物了,這是觀察重點。人物身份的觀察可從年齡、衣著、動作、行為等方面統一考慮,喜、怒、哀、樂的表現能一目瞭然,人物的外在表現與周圍環境只要結合起來統一考慮。
3、事情的觀察分析。圖上的人物動作,表情一般能比較直觀反映出畫面人物在做什麼?在怎樣做?在事情的觀察上需要孩子們有極大想像空間,敘事要完整有連續性和必然性,從最初的訓練出發要培養學生寫完整話的習慣。這對他們表達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在比較準確地全面地觀察畫面以後,要進一步培養他們有步驟地、按一定順序來觀察畫面的能力。就順序來說:在低年級指的是主次順序和方位順序。方位順序指的就是高低、左右、前後、裡外四組。注意從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幹什麼,想什麼。
二、常見的句式練習1練寫“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
“三素句”——誰在哪兒幹什麼
“四素句”,——什麼時間誰在哪兒幹什麼
“五素句”。——什麼時間誰在哪兒幹什麼結果怎樣(或心情如何)
寫作內容是學生的生活,這樣為他們今後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練寫10種句式
即“……有……”“……在……”“……聽……”“……看……”“……是……”“……把……”“……被……”“……感……”“……想……”“……說……”例如:
(1)山坡上有一片果樹林。
(2)同學們在操場上做遊戲。
(3)我聽見了一陣敲門聲。
(4)我看見他把地上的紙撿了起來。
(5)我是小學生。
(6)老師把作業改完了。
(7)艾樂樂沒寫完作業被老師批評了。
(8)今天聽寫我全對,我感到很高興。
(9)我心想:我們班一定要得第一呀!
(10)老師說:“咱們班的同學真棒!”
要點:
[1]、注意格式。第一排空兩格再開始寫話。後面的就要頂滿格寫。標點佔一個格子,句末標點不能打在每一排的第一個格子,可以打在最後一格右下方或後面。
[2]、標點的基本打法。寫完了“時間”要打逗號(,);寫完了“在什麼地方”要打逗號;寫完了“誰幹什麼”要打句號(。)。如果有的孩子要寫圖中人物說話,那麼,說出的話前面要打冒號(:),說的話要用引號(“ ”)引起來,表示這裡面是說的話。
[3]、寫話的內容注意。一年級才開始學寫話,只要能用一句完整的話寫清楚圖的大意,標點正確就可以了。(這個大意包括寫清楚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誰或誰和誰,在幹什麼。
小學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指導 3
看圖作文,就是根據提供的一幅或一組圖畫,透過認真細緻的觀察,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然後圍繞圖的主旨,精心構思,用自己的話有條理、有重點地把圖畫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思想準確地表達出來,透過看圖作文,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邏輯想象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生看圖作文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平臺,但也是當前作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難點。目前,小學生看圖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脫離生活,簡簡單單地交代人物和事件,缺乏生命活力,呈現出提綱式習作。
2、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懂得聯絡起來觀察圖畫,把連貫的畫面分割成零散的幾個部分,從而削弱了圖的主旨,習作的立意膚淺,缺乏可讀性。
3、不會對自己的作文進行適當的潤色,想象力欠豐富,作文沒有個性,脫譜化習作較多。
怎樣才能克服以上的不足從而提高小學生看圖作文的水平呢?下面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仔細觀察,不留盲點
看圖作文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正確表達出圖所反映的意思,這就離不開仔細觀察,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初步瞭解圖意
觀察要有順序,要知到先看什麼,後看什麼。單幅圖觀察順序要由畫面來決定。觀察要仔細,任何細小的東西都不可放過,同時按“整體——部分——整體”步驟進行,也就是按“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由物及人;“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等順序,一部分一部分看清楚,看全面,最後再回到整體上來,把各部分內容聯絡起來觀察。看多幅圖時,要先統觀幾幅圖,看幾幅圖合起來講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然後按觀察單幅圖的方法,從第一幅開始,逐圖仔細觀察,看懂每幅圖的內容,最後再回到整體上來,將幾幅圖聯絡起來,進行觀察思考。
觀察圖畫時,觀察的順序不同,對圖意的理解就有所不同。對不同的圖畫要按不同的順序去觀察,例如觀察風景畫,就要按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的順序,也可以從整體到區域性或從區域性到整體觀察的順序,觀察人物事件畫,可以從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順序等等,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對畫面內容的理解。
2、找準重點和事物的特點、掌握圖畫的中心思想,這一點尤為重要
觀察要有重點,一幅圖畫和一篇文章一樣,作畫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畫面的內容必定有輕重之分,這往往從形象的大小,位置的遠近等方面來表現。我們在作文之前,面對一組圖畫或一幅圖畫,必須抓住圖的主要畫面,對圖中反映的事件,人物的外貌、神態進行認真具體的分析,才能和作畫人原意吻合,找準中心,再從寫文章的角度看,重點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分明瞭,詳略也就恰當了。例如《節約用水》這幅圖畫,從男同學在水龍頭邊洗完手後扭頭就走,女同學緊跨一步,把水龍頭關上,一位老大爺給女同學豎起了大拇指。從老大爺的舉動就可以看出圖意是要提倡節約用水。然而要弄清楚圖所表達的中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仔細觀察圖畫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外貌和環境等方面,然後做認真的分析思索才能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掌握圖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3、指導學生抓住細節進行觀察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為什麼能流芳百世?除了畫面上耶穌的叛徒猶大的面部細節畫得傳神。繪畫如此,看圖作文也一樣,最重要的是要善於抓住並認真觀察細節,看圖作文才會寫得更好。可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能觀察到畫中最顯眼的部分和最突出的部分,忽略了細小的部分,但是細節往往可以反映出中心。例如《耕耘》這幅畫中,有一個老教師在燈下批改作業,周圍燈都息了,老教師還一手按著頭,正是“按頭”這些細節充分體現了老教師廢寢忘食和帶病工作的敬業精神,這一細節也正好是這幅圖的中心所在,所以要指導學生不要放棄圖中的一根小草,一束月光,一個眼神等細節。
二、理解圖意,抓住重點
1、抓住題目進行分析
圖畫的題目往往揭示了圖的主要內容,所以抓住題目分析圖畫,就很容易掌握圖意。那麼要把圖意充分表現出來就應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細節,寫清過程。如《尊師愛生》這幅圖,要突出表現圖意,就必須要求學生寫清老師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學的身上,以及後邊一個男同學看到這種情景連忙把自己的雨傘舉在老師的頭上這兩個過程。同時還要學生必須把她倆的動物、心理、語言等細節儘可能地寫得詳細些,這樣才能較好的表現圖意。
2、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動作
小學二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指導 4
指導學生看圖寫話,一般來說應注意抓住“看、想、說、寫”四個環節。
1、認真觀察看仔細
孩子寫話之前,首先要看圖,對給出的圖示看仔細,看清楚,在大腦裡形成清晰的印象,如孩子在看圖寫話之前,首先讓孩子弄清圖的型別,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如果是單副圖,重在引導觀察的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如果是多幅圖,寫話時,要引導孩子比較圖與圖之間的聯絡和變化,把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
2、想象合理才能寫生動。
看圖寫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可以透過適當的提問,鼓勵孩子進行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儘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可由一副圖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理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個動作。抓住一個想象點、一景一物、一舉一動,讓孩子自由想象,讓童心自由綻放。
3、指導說話要說到位。
由於低年級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對白語言,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後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複,有時帶語病。在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耐心地指導孩子有條理地說,連貫地說,用普通話大聲地說,及時糾正語病。在說的基礎上再動筆寫,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4、降低要求,讓學生我手寫我心。
一年級先從一兩句話寫起,樹立寫作的信心。剛開始學習寫作文的時候,只要求寫一兩句話,能說清楚什麼人、什麼時間、在哪裡、幹什麼就行了。有的時間、地點可以不寫,只寫什麼人、做什麼事,也是可以的。學會了寫一句或幾句話後,就可以學習寫一段話了。從一句話寫到一段話時,就要求寫得具體一些。寫人物,可以寫他們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和對話;寫動物,可以介紹它們的外形、顏色、習性、活動情況;寫事情,就需要把事情的經過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