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水缸裡的文學》閱讀題和答案

《水缸裡的文學》閱讀題和答案

《水缸裡的文學》閱讀題和答案

  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23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題。

  水缸裡的文學①我始終認為,我的文學夢,最初是從一口水缸裡萌芽的。

  ②我幼年時期自來水還沒有普及,一條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個水龍頭,因此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儲水的水缸,我們家的水缸雄踞在廚房一角,像一個冰涼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個傲慢的家庭成員。記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兩個姐姐,她們用兩隻白鐵皮水桶接滿水,歪著肩膀把水挑回家,嘩嘩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觀,看見水缸裡的水轉眼之間漲起來,清水吞沒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種莫名的亢奮。現在回憶起來,亢奮是因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關水缸深處的一隻河蚌。學#科網

  ③請原諒我向大人們重複一遍這個過於天真的故事,故事說一個貧窮而善良的青年在河邊撿到一隻被人丟棄的河蚌,他憐惜地把它帶回家,養在唯一的水缸裡。按照童話的講述規則,那河蚌自然不是一隻普通的河蚌,蚌裡住著人,是一個仙女!也許是報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勞作的時候從水缸裡跳出來,變成一個能幹的女子,給青年做好了飯菜放在桌上,然後回到水缸鑽進蚌裡去。而那貧窮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青年,從此豐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擺脫了貧困。

  ④我現在還羞於分析,小時候聽大人們說了那麼多光怪陸離的童話故事,為什麼獨獨對那個蚌殼裡的仙女的故事那麼鍾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惡勞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餡餅的庸眾心理。我至今還在懷念開啟水缸蓋的那些瞬間,缸蓋揭開的時候,一個虛妄而熱烈的夢想也展開了:我盼望看見河蚌在缸底開啟,那個仙女從蚌殼裡鑽出來,一開始像一顆珍珠那麼大,在水缸裡上升,上升,漸漸變大,爬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正規仙女的模樣了。然後是一個動人而實惠的細節,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簡單清掃一下,她開始往來於桌子和水缸之間,從水裡搬出一盤盤美味佳餚,一盤雞,一盤鴨,一盤炒豬肝,還有一大碗醬汁四溢香噴噴的紅燒肉!(仙女的菜餚中沒有魚,因為我從小就不愛吃魚。)

  ⑤很顯然,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這樣的閱讀一方面充滿詩意,另一方面充滿空虛,無論是詩意還是空虛,都要用時間去體會。我從來沒有在我家的水缸裡看見童話的再現,去別人家揭別人家的水缸也一樣,除了水,都沒有蚌殼,更不見仙女。偶爾地我母親從市場上買回河蚌,準備燒豆腐,我卻對河蚌的歸宿另有想法,我總是覺得應該把河蚌放到水缸裡試驗一下,我試過一次,由於河蚌在水裡散發的腥味影響水質,試驗很快被發現,家裡人把河蚌從缸底撈出來扔了,說,水缸裡怎麼養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來的水,不能喝了,你這孩子,聰明面孔笨肚腸。

  ⑥我童年時僅有的科學幻想都侷限於各種飛行器,我渴望閱讀,但是身邊沒有多少適合少年兒童的書,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鮮,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給我簡陋貧困的物質生活。這樣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寫照,今天反過來看,恰好也是一種特別的恩賜,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我們格外好奇。我們家家都有水缸,一隻水缸足以讓一個孩子的夢想在其中暢遊,像一條魚。孩子眼裡的世界與孩子身體一樣有待發育,現實是未知的,如同未來一樣,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隻水缸對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經的藝術創作與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動的。對於普通的成年人來說,好奇心是廣袤天空中可有可無的.一片雲彩,這雲彩有時燦爛明亮,有時陰鬱發黑,有時則碎若遊絲,殘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變得功利而深奧,有的直接發展為知識和技術。對人事糾纏的好奇心導致了歷史哲學等等人文科學,對物的無限好奇導致了無數科學學科和科技發明。而所謂的作家,他們的好奇心都化為了有用或無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這是一個與現代文明若即若離的族群,他們閱讀,多半是出於對別人的好奇,他們創作,多半是出於對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們扮演的角色最幸運也最蹊蹺,似乎同時擁有幸運和不幸,他們的好奇心包羅永珍,因為沒有實用價值和具體方向而略顯模糊,憑藉一顆模糊的好奇心,卻要對現實世界做出最鋒利的解剖和說明,因此這職業有時讓我覺得是宿命,是挑戰,更是一個奇蹟。

  ⑧一個奇蹟般的職業是需要奇蹟支撐的,我童年時期對奇蹟的嚮往都維繫在一隻水缸上了,時光流逝,帶走了水缸,也帶走了一部分奇蹟。我從不喜歡過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願意坐在回憶的大樹上賣弄氾濫的情感,但我絕不忍心拋棄童年時代那水缸的記憶。這麼多年來,我其實一直在寫作生活中重複那個揭開水缸的動作,誰知道這是等待的動作還是追求的動作呢?從一隻水缸看不見人生,卻可以看見那隻河蚌,從河蚌裡看不見鑽出蚌殼的仙女,卻可以看見奇蹟的光芒。

  (取材於蘇童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們家的水缸雄踞在廚房一角 雄踞:頗有氣勢地蹲坐。

  B.一個虛妄而熱烈的夢想也展開了 熱烈:熱鬧,眼花繚亂。

  C.爬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正規仙女的模樣了 正規:與想象的標準吻合。

  D.賣弄氾濫的情感 氾濫:過度,不加節制。

  19.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員”,形象地寫出了在孩子眼裡水缸是家裡一個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⑤段中“聰明面孔笨肚腸”寫出了大人對“我”行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對孩子純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⑦段承接上文,從對童年生活和夢想的感悟轉向對成人好奇心的議論,最後揭示了好奇心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D.作者很懷念過去一無所有的生活,因為簡陋貧困的物質生活是一種特別的恩賜,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20.文章第④段對河蚌仙女夢想的描述與第③段的童話故事相比有什麼不同?這樣寫有什麼作用?(5分)

  21.本文題目“水缸裡的文學”意蘊豐富,綜觀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為題有怎樣的表達效果?(6分)

  22.作者說:“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實際上,像這樣非書本的“閱讀”在生活中多種多樣。結合你的經歷,談談你對這類“閱讀”的體會。要求:寫出具體的“閱讀”物件以及獲得的體驗和感悟。(6分)

  試題答案:

  18.B

  19.D

  20.內容上:

  第三段童話故事中仙女為報知遇之恩,從水缸中出現然後端出飯菜,幫助救她的青年擺脫貧困,表明了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惡勞,期待天上掉餡餅的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裡的仙女則是增添了很多細節,直奔作者家中,清掃、做美味等,表明了貧困生活中的兒時作者對仙女的幻想和對美味的期待。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

  手法上:

  兩段透過對比表現孩童時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髮的想象力,而這些好奇心與想象力也成就了物質匱乏時期的我與文學的聯絡。

  結構上:承接上文回憶童年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視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閱讀方式。

  21.寓意:水缸與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認識世界,體味人生,引發文學夢的主要物件;水缸引發了關於河蚌故事的論述,激發了作者詩意的想象,是作者閱讀和體會世界的方式;因為小時候物質所限,作者渴望但無法閱讀兒童書,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時期的記憶,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蹟般的創造力。

  表達效果:貫穿全文的線索,激發了讀者的想象力,作者透過幼年與水缸的關係,以及對水缸的好奇和想象來表達對文學創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對社會現實,從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現實中的未知,讓孩子找到寄託物,去創造奇蹟,揭示文章主旨,吸引讀者興趣。

  22.略

  《水缸裡的文學》閱讀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