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旅夜書懷》閱讀訓練及答案

《旅夜書懷》閱讀訓練及答案

《旅夜書懷》閱讀訓練及答案

  篇一:旅夜書懷杜甫閱讀答案

  【原文】: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註釋】

  ⑴岸:指江岸邊。 ⑵危檣(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獨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夜泊江邊。 ⑷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⑸月湧:月亮倒映,隨水流湧。大江:指長江。 ⑹名豈:這句連下句,是用“反言以見意”的手法寫的。杜甫確實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卻偏說不是,可見另有抱負,所以這句是自豪語。休官明明是因論事見棄,卻說不是,是什麼老而且病,所以這句是自解語了。 ⑺官應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應:認為是、是。 ⑻飄飄:飛翔的樣子,這裡含有“飄零”、“飄泊”的意思,因為這裡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

  【閱讀訓練】 (閱讀試題由多處整合而成,均配有答案——華語網注)

  1.分析頷聯中“垂”“湧”二字的好處。

  2.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3.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詩的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5、詩的後四句是“抒懷”,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6、詩的最後一聯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7、這首詩前兩聯分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8.本詩首聯和頷聯的意象有什麼不同?試分析這樣寫的藝術效果。(3分)

  9.尾聯中“沙鷗”這一意象有什麼含義?其作用是什麼?(3分)

  10、頷聯運用怎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3分)

  11、“豈”“應”說的是詩人真實的想法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2、“天地一沙鷗”中的“一”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3、“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兩句極為傳神,為後人傳誦,請作賞析。

  14、有人說,頷聯“開襟曠遠”,寫出“喜”的感情。你認為呢?請簡要分析。

  15、簡析尾聯“沙鷗”這一意象的作用。

  16、詩的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17、詩的後四句是“抒懷”,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18、詩歌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分)

  19、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麼特色?請簡要分析。(3分)

  20、詩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是:。

  21、“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兩句寫出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經歷和思想?

  22、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湧”賦予景物以強烈的動感,突出了舟中觀景的典型特徵,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2.答案要點①比喻、設問②寓情於景情景交融)③對比、反襯

  (答出一點即可。)

  3.答案示例:懷才不遇的苦悶,飄泊無依的感傷。

  4、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湧

  5、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抱負,但長期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傷感。

  7、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裡飄搖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獨的小舟對抗漫漫長夜。首聯營造了淒冷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漂泊無依的淒冷之情。

  篇二:旅夜書懷杜甫閱讀答案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詩作於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詩人由華州解職離成都去重慶途中。全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

  【相關試題及答案】

  1.分析頷聯中 垂 湧 二字的好處。

  2.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3.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 答案示例:垂 和 湧 賦予景物以強烈的動感,突出了舟中觀景的典型特徵,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2.答案要點①比喻、設問②寓情於景情景交融)③對比、反襯

  (答出一點即可。)

  3.答案示例:懷才不遇的苦悶,飄泊無依的感傷。

  4、詩的前四句寫 旅夜 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答: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湧

  5、詩的後四句是 抒懷 ,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答: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抱負,但長期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詩的最後一聯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傷感。

  7、這首詩前兩聯分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案: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裡飄搖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獨的小舟對抗漫漫長夜。首聯營造了淒冷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漂泊無依的淒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顯得原野遼闊無邊,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洶湧澎湃,奔流不息。頷聯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氛圍。

  作者用闊大之景反襯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達出悽苦之情。

  8.本詩首聯和頷聯的意象有什麼不同?試分析這樣寫的藝術效果。(3分)

  答意象:首聯 細草、微風、危檣、獨舟 渺小脆弱;

  頷聯 星、平野、月、大江 雄渾浩大。

  藝術效果:產生強烈的反差與對比,使人更加感覺 危檣、獨舟 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現獨舟上的詩人更加渺小孤苦。

  9.尾聯中 沙鷗 這一意象有什麼含義?其作用是什麼?(3分)

  答: 沙鷗 是詩人自喻,詩人的化身。

  這隻孤獨地在高大天地之間自由來去的鳥兒身上,寄託著詩人漂泊無著的失意感、落拓感,也體現著詩人初離官場遠走高飛的自在感、解脫感。

  (10)頷聯運用怎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3分)

  答:以樂景襯哀情,用宏大廣闊之景來反襯內心的孤寂。

  (11) 豈 應 說的是詩人真實的想法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作者想透過報國立業而著名,卻因寫詩而著名;辭官不是因為老病,而是因為被排擠。作者直抒胸臆,表達因政治失意而悲憤的情感。

  12、這首詩前兩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答: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一條孤舟豎著搞搞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岸上,只見星星在天邊遙掛低垂;縱目江上,月光在波濤中翻滾如湧。(1分)這是一幅宏闊非凡孤寂悽清的旅夜圖(創造出一種闊大雄渾但又寂寞空曠的境界)。(1分)

  1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現了詩人的孤寂悽清之情(1分)和漂泊無依的身世之悲(1分)。(反襯)

  二:

  (1) 天地一沙鷗 中的 一 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天地之大反襯出沙鷗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隻,表達了詩人漂泊孤寂的痛苦之情。

  (2)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這兩句極為傳神,為後人傳誦,請作賞析。

  答案:(2)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動靜結合,(借景抒情)寫出了景色雄渾闊大,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也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悽愴心情。

  3.有人說,頷聯 開襟曠遠 ,寫出 喜 的感情。你認為呢?請簡要分析。

  答案:頷聯寫景明麗,境界雄渾,所以有人認為它 開襟曠遠 ,寫出 喜 的感情。其實不然,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漂泊的悽苦景況的,而上面的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無依的悽愴心情。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4.簡析尾聯 沙鷗 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詩人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隻沙鷗。詩人以沙鷗自況,乃自傷漂泊之意。

  5、詩的前四句寫 旅夜 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湧

  6、詩的後四句是 抒懷 ,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抱負,但長期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7、詩歌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分)

  答:星空低垂,原野遼闊無邊;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洶湧澎湃,奔流不息,(1分)描繪了雄渾壯闊的景象,(1分)反襯出詩人孤獨的形象和悽苦心境。(1分)(描繪畫面1分,點出畫面特點1分,情感1分)。

  8、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麼特色?請簡要分析。(3分)

  答:採用了比喻和襯托手法。(1分)將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鷗,且用廣闊天地襯托沙鷗,突出沙鷗的孤獨。(1分)表達詩人漂泊無依的傷感之情。(1分)(答出一種即可,答設問、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對比也可)

  三:

  (1)詩前四句寫 旅夜 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 景 是: 。

  (2)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兩句寫出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經歷和思想?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

  (1)細草、微風、危檣、夜舟、星垂、月湧等

  (2)自己原有政治抱負,沒有想到卻是因為文章而揚名四海,而宦途卻因老病而被排擠。

  (3)漂泊無依的傷感。

  四:

  1.本詩首聯和頷聯的意象有什麼不同?試分析這樣寫的藝術效果。(3分)

  2.尾聯中 沙鷗 這一意象有什麼含義?其作用是什麼?(3分)

  參考答案

  1、(3分)意象:首聯 細草、微風、危檣、獨舟 渺小脆弱;

  頷聯 星、平野、月、大江 雄渾浩大。

  藝術效果:產生強烈的反差與對比,使人更加感覺 危檣、獨舟 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現獨舟上的詩人更加渺小孤苦。

  2、(3分) 沙鷗 是詩人自喻,詩人的化身。

  這隻孤獨地在高大天地之間自由來去的鳥兒身上,寄託著詩人漂泊無著的失意感、落拓感,也體現著詩人初離官場遠走高飛的自在感、解脫感。

  【註釋】

  ⑴岸:指江岸邊。

  ⑵危檣(qi 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獨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夜泊江邊。

  ⑷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⑸月湧:月亮倒映,隨水流湧。大江:指長江。

  ⑹名豈:這句連下句,是用 反言以見意 的手法寫的。杜甫確實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卻偏說不是,可見另有抱負,所以這句是自豪語。休官明明是因論事見棄,卻說不是,是什麼老而且病,所以這句是自解語了。

  ⑺官應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應:認為是、是。

  ⑻飄飄:飛翔的樣子,這裡含有 飄零 、 飄泊 的意思,因為這裡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

  譯文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裡孤獨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間的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譯文二】

  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江岸畔的細草,深夜江邊,泊著桅杆高聳的孤舟。

  原野遼闊,天邊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滾湧,才見大江奔流。我的名氣,難道是因為文章著稱?年老體弱,想必我為官也該罷休。唉,我這飄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間一隻孤苦沙鷗。

  【賞析】

  《旅夜書懷》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於765年離開四川成都草堂以後在旅途中所作。詩人用闊大無垠的夜景襯托深沉滯重的孤獨感,使人感受到詩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筆下奔湧的江流一樣澎湃難平,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作品。也是杜詩五律的名篇,歷來為人稱道。

  詩作於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這首五言律詩大概是他舟經渝州、忠州一帶時寫的。全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詩的前半寫旅夜的情景。以寫景展現境況和情懷,寓情於景之中。後半寫書懷。抒發自己原有政治抱負,沒有想到卻是因為文章而得揚名四海,而宦途卻因老病而被排擠。表現了內心飄泊無依的傷感,字字是淚,聲聲哀嘆,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與李白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的前半描寫 旅夜 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悽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裡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透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

  詩的後半是 書懷 。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寫出詩人極度憤慨之情,前句說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揚名,讀來令人心沉;後句詩人以自嘲口吻詼諧地說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 豈 應 是關鍵字眼,上下關聯。有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最後兩句,觸景而情發,景以自況,運用形象的比喻收結全詩。詩人以天地間一隻形單影孤的沙鷗來寄託自己功業未成的慨嘆,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量。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兩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王夫之《姜齋詩話》說: 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 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於景和寓景於情。前者寫宜於表達詩人所要抒發的情的景物,使情藏於景中;後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