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瞎眼狼 遲子建》閱讀答案

《瞎眼狼 遲子建》閱讀答案

《瞎眼狼 遲子建》閱讀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瞎眼狼 遲子建》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瞎眼狼 遲子建

  故事發生在1938還是1939年,父親記得並不很清楚,他說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時令,寒冬臘月,祭灶的日子。西北風嗚嗚叫,他們抗聯部隊的一個支隊(父親至死都對他部隊的番號保密),二十多號人,清晨從四道嶺小黑山的密營出發,踏雪而行,晚飯時分,襲擊了位於中蘇邊界的一個日軍守備隊*。

  四道嶺在哪裡?我在地圖上找不到。父親說除了四道嶺,還有頭道嶺、二道嶺、三道嶺和五道嶺。這些嶺呈刀鋒狀,山上林木茂盛,山下溪流縱橫,地形複雜,易守難攻,適宜做密營。父親說他們最初的營地在頭道嶺的大黑山,那裡狼多,當地人也叫它野狼嶺。深夜時群狼齊嗥,狼眼鬼火似的在樹叢閃爍,地窨子的女戰士恐懼這“夜歌夜火”,就往男戰士住的這一側跑。父親也不避諱,說他們因此喜歡狼嗥。

  狼通常群居,但也有離群索居的。父親說頭道嶺就有這樣一條母狼,它雙眼瞎。不知是天生瞎眼,還是後天瞎的——比如被獵人打瞎、疾病或是同類相殘所致。大家分析,它在狼群裡受排斥,才被驅逐出來。一條瞎眼的狼,就是一把卷刃的劍,鋒芒不再。雖說它的嗅覺依然靈敏,但它朝著掠食目標飛奔的時候,由於深陷永無盡頭的黑暗,往往會撞到樹上,或是跌入谷底。獵物到不了嘴,反受皮肉之苦。但狼是聰明的,父親說這條瞎眼狼自打發現支隊的行蹤後,就一直憑聲音和嗅覺尾隨他們,求得生存。

  父親是火頭軍,他可憐瞎眼狼,做了幾個鼠夾子,將拍死的老鼠扔給它。戰友們都說,狼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野獸,喂不熟的,可父親還是不忍看它捱餓,尤其到了漫漫長冬,白雪像巨大的裹屍布一樣覆蓋了山林,它幾乎找不到吃的,連哀叫的力氣都沒了,像一團飄浮的陰雲,蔫巴巴地尾隨著隊伍,父親總會想方設法給它口吃的。它得了食物後會叫幾聲,像小孩子沒吃飽奶時的吭嘰聲,帶著些許的滿足,又有些許的抗議。大地回春了,瞎眼狼的日子就好過多了。春夏秋三季,它可以用鼻子覓到果腹之物,而那些東西其他狼基本是不碰的,譬如漿果、蘑菇、青苔或是昆蟲。它食肉的機會有沒有呢?那得看它的運氣了。病死的鷹,半腐爛的兔子,對它來說就是美味。一旦發現,它就迅疾趕去。可這樣的食物,也是烏鴉的珍饈。常常在它大快朵頤時,烏鴉紛紛落下,與其爭食。瞎眼狼反正看不見,奮勇吃它的。父親說他們不止一次撞見它與烏鴉同食腐肉的情景。看著它被漆黑的烏鴉給擠在一角,像條癟了的布袋,實在是心疼。

  有時不是瞎眼狼先發現的腐肉,而是烏鴉,它也能跟著蹭點葷腥。烏鴉一鼓譟,它就循聲而去。所以瞎眼狼最愛的聲音,該是烏鴉的叫聲吧。烏鴉啃不動的骨頭,對它來說就是心儀的陽光,它會把它們拖進山洞,作為存糧,以備不時之需。它瘦弱不堪,但牙齒鋒利,骨頭於它,恰如糖果。

  瞎眼狼像個討債鬼,跟著支隊,漸漸地成了編外一員。

  這條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了!看不見它了,大家還擔心,它是不是被老虎或狗熊給吃了?父親說瞎眼狼失蹤三個月後,他和戰友為前方的大部隊運糧,在二道嶺遇見了它。它居然大了肚子,懷了崽了!它拖著沉重的身子,穿越新綠點點的灌木叢,往頭道嶺走。它的爪子在林地上,留下的印痕明顯比過去深了,而它的毛色,也比過去光鮮了!聞到它熟知的隊伍的氣味,它還停下來,轉過頭,低低叫了幾聲,有點羞怯,又有點驕傲似的。

  它是在哪裡俘獲了一條公狼的心呢?父親說他們猜測,公狼與它發過情後,恐怕也是後悔的,否則不會在它懷著孕的時候,讓它孤獨地在山嶺間穿行。

  那次運糧,父親他們中途遭到日偽軍伏擊,死傷過半。原來是隊伍裡一個姓梁的通訊員做了叛徒。他們不得不放棄頭道嶺的密營,重整旗鼓,在四道嶺的小黑山再建營地。這樣,頭道嶺的瞎眼狼,就在他們視野消失了。兩三年不見它,大家還唸叨,它生了幾仔?養活得了小狼嗎?因為一直沒見它來找他們,父親認定,瞎眼狼生的小狼,個個都是好眼睛,它的生活有了燈,不需要他們了。但父親還會在隊伍偶爾開葷時,將吃剩的骨頭,扔在附近的山洞。瞎眼狼喜歡山洞,也能對付骨頭,萬一他們轉移了,而它走投無路,尋到那兒的話,總不會餓著。

  (有刪改)

  [注]

  ①本文節選自遲子建的'《燉馬靴》,內容和抗戰有關。

  ②守備隊:日軍最早的獨立守備隊成立於1909年,在中國東北佔領地編組獨立守備隊(1933年改稱第1獨立守備隊)。當時的獨立守備隊就是六個大隊的規模,任務主要是守備鐵路線。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暗示了時代背景,“二十多號人”對峙“日軍守備隊”為故事渲染了緊張的氣氛。

  B、小說中瞎眼狼憑聲音和嗅覺尾隨父親的支隊求得生存,說明它有靈性;而“像個討債鬼”,說明它還有難纏與不知足的一面。

  C、文中畫線句對雪景的描繪很有特色,一方面說明了大黑山生存環境的惡劣,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抗日戰士可貴的鬥爭精神。

  D、文中對戰況的描寫比較少,但字裡行間可以看出戰爭的慘烈。結尾寫到我軍的暫時失利和與瞎眼狼的分離,設定了懸念。

  8、請簡要分析“父親”這一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燉馬靴》是抗戰題材的小說,節選部分為什麼卻著重回憶了以瞎眼狼為代表的狼群的生活情景?請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B(“難纏與不知足”錯,應為瞎眼狼對父親的支隊產生了依戀之情,並非難纏與不知足)

  8、①忠誠,有責任心。父親是一位保守秘密的軍人。父親至死都對他部隊的番號保密。

  ②善良、有愛心。父親可憐瞎眼狼,做了幾個鼠夾子,將拍死的老鼠扔給它。父親不忍看它捱餓,總會想方設法給它口吃的。瞎眼狼消失了,父親還一直掛念著它。

  ③不畏艱苦,堅強樂觀。父親和其他戰友在大黑山的惡劣戰爭環境年復一年地和瞎眼狼“友好相處”,而且在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了某種“感情”。(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9、①情節上,本文雖把描寫重心放在狼群和瞎眼狼,但處處又與父親為代表的我軍的行軍戰爭生活緊密相連,豐富了故事情節,不落俗套,內容上更具吸引力。

  ②環境上,小說透過描寫大黑山群狼的嗥叫聲、鬼火似的狼眼以及瞎眼狼覓食等情景,渲染了殘酷惡劣的戰爭氛圍,烘托了抗日戰士的艱辛。

  ③主題上,狼群是四道嶺大黑山惡劣生存環境的縮影,歌頌了抗日戰士克服困難、不畏犧牲的精神。(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