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徐霞客閱讀翻譯答案

徐霞客閱讀翻譯答案

徐霞客閱讀翻譯答案

  古文閱讀是現在語文考場上重點考察的一項題目,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徐霞客閱讀翻譯答案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徐霞客傳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陰梧塍里人也。生於里社,奇情鬱然,玄對山水,力耕奉母,踐更繇役,蹙蹙如籠鳥之觸隅,每思颺去。年三十,母遣之出遊。東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帶間物耳。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飢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凌絕壁,冒叢箐,扳援下上,懸度綆汲。居平未嘗為古文辭,行遊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

  遊臺、宕還,過陳木叔小寒山,木叔問:“曾造雁山絕頂否?”霞客唯唯。質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顛罡風逼人,有麋鹿數百群,圍繞而宿。三宿而始下。”其與人爭奇逐勝,皆此類也。

  母喪服闋,益放志遠遊。訪黃石齋於閩,窮閩山之勝,皆非閩人所知。登羅浮,謁曹溪,歸而追及石齋於雲陽。往復萬里,如步武耳。謂昔人志星官輿地,多承襲傅會;江河山川,多囿於中國一隅。欲為崑崙海外之遊,窮流沙而後返。小舟如葉,大雨淋溼,要之登陸,不肯,曰:“譬如澗泉暴注,撞擊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辭家西邁。僧靜聞願登雞足禮迦葉,請從焉。遇盜於湘江,靜聞被創病死,函其骨,負之以行。瘞靜聞骨於迦葉道場,從宿願也。

  霞客還滇南,足不良行,修《雞足山志》,三月而畢。病甚,語問疾者曰:“張騫鑿空,未睹崑崙;唐玄奘銜人主之命,乃得西遊。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崑崙,歷西域,題名絕國,死不恨矣。”

  餘之識霞客也,因漳人劉履丁。履丁為餘言:“霞客西歸,氣息支綴,聞石齋下詔獄,遣其長子間關往視,三月而反,具述石齋系狀,據床浩嘆,不食而卒。”其為人若此。

  【閱讀題】

  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秋冬覲省,以為常 覲:拜見。

  B.心動趣歸 趣:趕快。

  C.貴竹、滇南之觀亦幾盡矣 觀:遊覽。

  D.麗江木太守偫餱糧 偫:儲備。

  2.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表明徐霞客“旅行考察途中的艱辛”的一項是

  ①東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帶間物耳

  ②凌絕壁,冒叢箐

  ③以崟巖為床蓆,以溪澗為飲沐

  ④往復萬里,如步武耳

  ⑤棲宿巖穴中,八日不火食

  ⑥隻身戴釜,訪恆山於塞外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霞客從小想象力就特別豐富,十分喜歡山水。沒有出門遠遊之前,他就好像籠子裡的鳥一樣,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觸到邊沿,經常想著 飛走。

  B.徐霞客平常也未曾寫過什麼文章,但出遊的時候,卻能靠著破壁枯樹,點燃松枝幹穗,用筆寫出所見所感。文章既好像是記得清清楚楚的賬目,又好像是高手畫出的美麗圖畫,即使是很會寫文章的人也沒法超過他。

  C.徐霞客事母至孝,最初的出遊,還是在母親的催促下完成的。即便如此,他在外行走,心中仍時常牽掛母親。直到母親去世之後,才放縱心志遊覽遠方,足跡幾乎遍及華夏大地的山山水水。

  D.徐霞客臨死時,認為張騫、玄奘和耶律楚材因為胸無大志只是奉命行事,所到之處和所作的貢獻反而不如自己這樣一個平常百姓,因而覺得自己死無遺憾。本文作者也用王玄衝的故事認同了這一觀點。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口不能道,時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5分)

  (2)霞客不欲以張騫諸人自命,以玄衝擬之,殆庶幾乎?(5分)

  【參考答案】

  1.C.(觀:景象)

  2.A.(①是表明徐霞客對東南山水的熟悉;④是說明徐霞客的行走能力)

  3.D.(張騫、玄奘和耶律楚材並不是胸無大志,徐霞客也不認為自己比他們強,而是

  覺得可以和他們三人並駕齊驅)

  4.(1)好像不怎麼會說話,可一旦和他討論辨析山水的脈絡,搜尋探討各地的山川壯美,就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採分點:道、時、搜討)

  (2)徐霞客不要拿張騫等人自命,拿王玄衝來比擬,大概差不多吧!(採分點:以、殆、庶幾)

  【參考譯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陰梧塍里人。奇情充沛,十分喜歡山水,好像籠子裡的鳥一樣,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觸到邊沿,經常想著飛走。種田侍奉老母親。30歲的時候,母親讓他出遊。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遊,冬天冷的時候,拜望長輩,把這當作常例。東南地區美麗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過兩三次的,有去過多次的,沒有隻去過一次的。

  他出行,只帶著一個奴僕,有時是一個僧人;一根柺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裝,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飢餓幾天不吃飯,能遇到什麼食物就吃什麼食物,並能吃飽,能徒步跑幾百裡。攀登陡峭的山壁,踏過叢生的竹林,上下攀援,敏捷得如同猿猴,強健得如同黃牛。把高峻的山岩當作床蓆,用山中的溪水飲食沐浴。好像不怎麼會說話,可一旦和他討論辨析山水的脈絡,搜尋探討各地的山川壯美,就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平常也未曾寫過華麗的文章,但出遊到幾百裡的.地方,卻能靠著破壁枯樹,點燃松枝幹穗,拿筆快速地記錄,(寫出的東西)好像是記得清清楚楚的賬目,好像是高手畫的美麗圖畫,即使是很會寫文章的人也沒法超過他。

  不久遊覽了黃山、白嶽、九華山、廬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鯉湖;到了湖北,拜謁了武當山;向北遊覽了齊魯、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華山,下山經過青柯坪,心中驚動想著回家,回家後發現他母親正生著大病,咬著手指盼望著他呢。

  母親去世,服喪期滿,他更加放開心志遊覽遠方。登上了羅浮山,拜謁了曹溪。來回上萬裡,好像是在近處漫步。跟從山中的百姓採藥,住在山洞裡面,八天沒有吃到熟東西,才到達峨眉山下。一個人帶著炊具,尋訪了塞外的常山,走遍了北方險要的關塞。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登遍七十二座山峰。北面抵達岷山,最遠到了松潘。又向南過了大渡河,再次尋覓金沙江,貴州、雲南等地好看的地方几乎都看遍了。由雞足山向西,出玉門關好幾千裡,到達崑崙山,離開中原地區有三萬四千三百里。

  徐霞客回到雲南,腳生病,不好走。麗江府的木太守為他準備好乾糧和竹轎,他才得以回來。(他)病得很厲害,對前來探望的人說:“西漢張騫開闢道路,未見崑崙山。唐朝玄奘、元朝耶律楚材奉皇上的使命,才有機會西遊。我不過是一個老百姓,一根竹杖一雙鞋,走到黃河、沙漠地帶,登上崑崙山區,走過西域,留名很遠的國家,與前面三人合而為四,即使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我認為:從前柳公權記載華山三峰的事,說有個叫王玄衝的人,探訪南坡僧人義海,相約攀登蓮花峰。義海曾對他說:“這座山像削成的一樣,若不是能乘風駕雲,沒有登上去的道理。”王玄衝說:“您不要說什麼不可登天,不過是心中沒有那種志向罷了。”徐霞客不要拿張騫等人自命,拿王玄衝來比擬,大概差不多吧!

  【註釋】

  [1]塍:田地劃分的單位。[2]玄:遠,深遠。[3]三時:指春、夏、秋三季。[4]襥被:用包袱包裹衣被。[5]扳援:抓著東西往上爬。[6]匡廬:即廬山。[7]九鯉湖:在福建仙遊縣東北,相傳有何姓兄弟九人煉丹於此,後各騎一鯉仙去,故稱。[8]玄嶽:武當山之別名。[9]青柯坪:在華山谷口內約十公里處。[10]齧指:《搜神記》載,曾子從仲尼在楚萬里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齧指。”後用以表達母親對兒子的渴念。[11]布武:指距離很近。[12]九邊:明代北方的九處要鎮,即包括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薊州、山西、固原。[13]雞足:山名,在雲南賓川西北。[10]貴竹:即貴築,縣名,其地今入貴陽市。[14]木太守:明雲南麗江府知府。洪武十六年,以木德為知府。木德從徵有功,子孫世襲此職。偫(zhì志)儲備。餱(hóu猴)糧:乾糧。[12]張騫:漢武帝時人,封博望侯,首先為漢溝通西域諸國。鑿空:開通道路。[13]耶律楚材:字晉卿,遼皇族,初仕金,後為元重臣,曾隨元太祖出征西域。[14]筇:竹杖。[15]柳公權:字誠懸,唐著名書法家。三峰:指蓮花峰、落雁峰、朝陽峰。其記王玄衝登蓮花峰事,見《小說舊聞記》,載涵芬樓本《說郛》卷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