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心靈的篝火閱讀答案

心靈的篝火閱讀答案

心靈的篝火閱讀答案

  語文閱讀理解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佔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鬆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於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這篇心靈的篝火閱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我寫這部長篇時很多次都在想,人們最好在下個千年翻看這部小說。我不是什麼預言者,但我堅信,我在這本書裡所描述的關於攀登雪山峰頂的一些艱險,到那時也許就不存在了,人們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的山頂上已有了我們的研究站點,如同昨天和今天在南極建立的長城站。珠穆朗瑪峰上的站點最好也叫長城站世界上最高的長城站。不過我也在想,假如8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世界上還有什麼高峰要攀登呢?只要地殼不變動,8848米將是有限的數字和高度,而人類的探索精神則是無限的。

  人類總是想超越極限,卻又被無數的障礙阻撓,劈開了重重疊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萬水。開始寫這部書時,我總感到有一種無形的束縛,它始終不讓我的想象展開翅膀到無邊無際的天地裡翱翔,可我說不清那緊緊束縛自己的是什麼。我常常被這種困惑攪擾,同時也為超越困惑,獲得心靈的解放不懈地尋找飛往更大空間的方向。我為此等待了很多年。有一天,我終於看見了梅里雪山!接下來的很多個夜晚,我都是在網上度過的,我被迷住了。那裡有成百上千條關於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紹,還有很多綺麗的風光圖片,於是我看見我的一個主人公回頭對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讓他在一個不知名的空曠地帶徘徊,在本書裡他是梅里雪山的攀登者。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740米。可它的地理環境卻很複雜,山上終年積雪,陡峭的山體,風化的岩石,還有瞬息萬變的氣候,會讓攀登者突然陷入絕境。卡瓦格博至今還是一座人類未及山頂的處女峰。只要人們達不到頂峰,它就永遠是一個神秘的嚮往,一個神秘的存在。

  人們可能還記得19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的慘劇,十七個登山勇士無一人生還。為什麼鮮活的生命要去荒無人煙的地方,在那裡經受暴風雪的襲擊,面臨雪崩隨時發生的危險,陷入人生的絕境?

  天光黯淡,無邊的黑夜,厚厚的積雪,看不見一線星光,周圍也沒有篝火,不滅的只是心靈的篝火,最後那火也覆蓋在冰雪之中

  當太陽重新照耀時,冰蓋上又多了幾座新的冰雕,他們的面容都十分安詳,好像還在酣睡,卻再也醒不過來了也許在多年之後,地球進一步演化,它變暖了,冰川坍塌,雪山融化,十七個勇士還會獲得新生。他們會站起來,抖掉身上的積雪,掏出揣在胸前的旗幟,迎風抖開,一簇火紅獵獵地飄舞著,發出嘩啦啦的脆響。他們看見遠處美麗的城市,蔥蘢的綠樹,盛開的鮮花,一座高大建築物的計時牌上清晰地顯示著:3000年某月某日

  我想這絲毫無損他們千年之前攀登高峰的意義。物質是堅實的,如同大地,而精神則如同天空或宇宙,是柔軟的,無盡頭的空漠。人的腦實質就是這種天空或宇宙,有限與無限都在其中,人的腦實質是比自然界的宇宙還要廣闊的。無窮盡地開拓成為人類永生永世的寄託。西西弗斯整日推著一塊大石頭上山,其實是一個哲學寓言,它是時間與空間的.規則週而復始,永無止境。

  我寫這部長篇也是一種攀登,如同真正的登山者,一次次向高峰衝擊,又一次次撤退,回到大本營,回到平淡無奇的生活中。這種攀登讓我的體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在經歷了四十年的病痛之後,身體癱瘓部位的肌肉萎縮了,我越來越難以支撐自己,總有一種明天就會因疲憊而死去的感覺。其實,我對長篇小說的創作已經力不從心了,激情常被肉體的麻木疼痛和精神的憂鬱絕望掩埋

  我想這將是我最後的一部長篇小說了

  精神攀登的路途異常艱苦,我有時也畏懼,害怕路途遙不可知,但冥冥之中又彷彿看見我的主人公在遠處等待,等待我給他們一個結局。我有時急於接近他們,有時又小心翼翼地避開,我怕我筆下的主人公會在途中遭遇不測,也怕有的人會因為我給他們的結局而失望。

  其實我是清楚的生命永遠不會完結,我們的攀登也是如此。

  (取材於張海迪長篇小說《絕頂》的前言,有刪改)

  注:張海迪,當代作家。1995年生於濟南,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失去知覺。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堅信當下個千年到來,珠穆朗瑪峰的山頂上已建立起長城研究站點的時候,人類將無高峰可攀。

  B.前四段以黯淡的天光、無邊的黑夜烘托心靈的篝火;覆蓋在冰雪中則暗指十七勇士生命的終結。

  C.時至3000年,地球變暖,冰雪融化,勇士重生;作者在一個想象的情境中,寄寓了自己美好願望。

  D.最後一段作者流露出對筆下人物有時想接近,有時欲避開的複雜心態,在怕的背後是對人物的摯愛。

  E.本文可以看作是關於《絕頂》的創作談,交代了小說主人公的生平背景,同時也折射出作者的心路歷程。

  2.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說創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文意,談談這些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3.作者為自己的小說取名絕頂,結合這篇前言,說說作者所理解的絕頂包含了哪幾層內涵。(5分)

  4.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與日逐走道渴而死,充其仗,化為鄧林(樹林)。有人認為,文中殉難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當代社會中的悲劇英雄。結合原文並聯系現實,談談你自己的看法。(不少於200字)(10分)

  答案:

  1、【答案】AE

  【解析】A選項,原文中作者說堅信千年後攀登雪山已不再艱難,並沒有說人類將無高山可攀;文中並無對小說主人公生平背景的詳細交代,因此E選項錯誤。

  2、【答案】梅里雪山對於作者的創作有如下三點作用:1,讓作者突破了原有的寫作束縛,啟發了一個飛往更高空間的方向;2,成為了小說中故事發生和主人公活動的環境背景;3,在梅里雪山曾經發生過的17人遇難的慘劇同樣啟發了作者的思考。

  【解析】本題其實就是文章內容要點概括題,只需要在文章中尋找提到梅里雪山的段落並加以概括即可。

  3、【答案】在作者理解中,為小說命名的絕頂包含如下幾個層次的含義:首先,絕頂是指小說中主人公希望攀登的梅里雪山絕頂;其次,從攀登雪山中抽象出的絕頂,象徵著人們在人生中不懈追求希望超越的極限;最後,作者也把創作這部小說當做自己寫作生涯的絕頂,它或許是最後一部作品,而作者仍試圖翻越。

  【解析】本題應該算是內容概括和重要詞語含義兩個題型的融合。5分是一個很曖昧的分值,可能是答兩點,也可能是答三點,從本文來看,答三點較為穩妥。第三層意思可能比較難以發掘,作者在最後三段的說法可以為我們提供佐證。

  4、【答案】略

  【解析】本題首先要聯絡原文,談談對殉難登山者的身份性質的感受,然後再聯絡現實,對當代社會悲劇英雄進行一番理解,由此,我們可以將二者進行比較,並得出結論。題幹中的有人認為只是一種觀點,考生可以選擇支援也可以選擇反對,只要透過上文的二者比較能夠言之成理地得到自己的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