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中秋印記閱讀答案

中秋印記閱讀答案

中秋印記閱讀答案

  【導語】閱讀理解能力是一種語文素養,它不會像識記能力那樣易於形成,需要耐心長期積累。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小編為你收集了中秋印記閱讀答案 ,供您參考和借鑑。

  《中秋印記》閱讀附答案

  閱讀原文並回答問題:

  ①中秋的月又圓了,一片寂寥的心空,卻飄過朵朵思鄉的雲。原因無它,來美多載,雖然月圓月缺與故國的無異,然而,中秋那特有的味道卻又不盡相同。還好,在華人集聚的舊金山,每年中秋節,總有不少有關中秋節的活動,慰藉了中華兒女節日的鄉愁。譬如在中國城,少不了的擺街集市,這是一年之中過節的重頭戲。每逢中秋佳節,人們扶老攜幼早早來到了唐人街。此時,幾條街道早已人聲鼎沸,五花八門的商鋪,有吃的,用的,穿的,玩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中秋神話故事在舞臺上輪番上演。此時,那引人注目的舞獅,揭開了中秋佳節的序幕。幾隻活色生香的獅子,身披五彩麟毛,伴隨著時緊時舒的鑼鼓,騰挪跳躍,翻滾臥伏,生龍活虎的身段,靈巧盎然的節奏,將密密麻麻的觀眾牽進中華文化濃濃的氛圍之中,一起來共慶中秋佳節的歡樂。當然,沒忘了到中國城的店家,從那琳琅滿目的月餅中買下一盒,精挑細選出其中的一塊,咬下一口,細細品著,說不上來感覺,總找不回一種難言的表達。當然,若論那月餅的質量,沒說的'。甜而不膩,油而不肥,再咬一口,仍是一腔欲說還休的無言。

  ②夜深了,遙望中天明月,思緒又飛到了幾次回國過中秋的印記。

  ③那年,中秋時節剛好回到故鄉,適逢臺灣的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回到福建永春縣桃城鎮上村尋根謁祖。月圓時節,有關單位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海峽中秋詩會》,我也參加了。當夜色縹渺,華燈初上,會場裡早已人山人海。我驚訝於還有這麼多人鍾情於詩,鍾情於詩的中秋。當然,以鄉愁詩人而風靡了海峽兩岸的余光中,在詩會上不能不朗誦他那首家喻戶曉的《鄉愁》。當空中蕩起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時,我的鄉愁早已不是一灣淺淺的海峽,而是早被淹沒在兩岸日益強勁的交流的汪洋大海之中了。那年的中秋,我嘗著詩一樣的月餅,沐著詩一樣的月光,度過,度過了。

  ④記得又一年的中秋,真沒想到竟在長城的八達嶺上過。中秋之夜,我們一夥被招待在那兒欣賞中秋晚會。長城逶迤在夜色之中,若隱若現,顯得更加神秘偉岸;秋風瑟瑟,讓彩燈搖曳著寒意,倍增了遊子心中的惆悵。演出節目精彩之極,桌上的美味佳餚更是豐富可口。美酒良辰,大家在朦朧的月影下,頻頻舉杯,為了今日的友情,也為了明朝的祝福。那晚,雖然圓月只露了一下臉,便宵遁而去,然而,一輪明月的親切,卻圓圓滿滿在異鄉歸客的心中。

  ⑤今年,中秋的月又圓了。屈指一數,這是我來美后的第二十五個中秋。翻過一頁又一頁中秋的書卷,整整四分之一的世紀!不管在何處過中秋,佳節的美好,團圓的淚花,都已成為生命中一頁無法抹去的印記。此時,自己寫的詩句又恍然浮出﹕舊居的徘徊有許多身影/很整齊很參差著/中秋的月光/那是歲月那是印記/童稚了青春美麗了往事

  選自2014年9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閱讀題目:

  1、文眼是揭示文章主旨,涵蓋全文內容的關鍵句子,請指出本文的文眼。

  2、本文題為中秋印記來選材,作者是怎樣將這些內容組織成篇的?

  3、第③段末句說那年的中秋,我嘗著詩一樣的月餅,沐著詩一樣的月光,度過,度過了。為什麼說是詩一樣的月餅詩一樣的月光?

  4、請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賞析下面的句子。

  那晚,雖然圓月只露了一下臉,便宵遁而去,然而,一輪明月的親切,卻圓圓滿滿在異鄉歸客的心中。

  參考答案:

  1、不管在何處過中秋,佳節的美好,團圓的淚花,都已成為生命中一頁無法抹去的情形。

  2、一是舊金山每年中秋的活動,二是兩次回國過中秋的情形。

  3、作者按照眼前→回憶→眼前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每部分都有明顯的標誌詞:開頭用中秋的月又圓了領起,中間用夜深了,遙望中天明月,思緒又飛回到了以前幾次回國過中秋的情形展開回憶,篇末由今年,中秋的月又圓了回到眼前。

  4、月餅、月光是中秋最為典型的景物,那年中秋,我參加了盛大的中秋詩會,詩一樣的突出了中秋詩會留在作者心中的美好印象。

  本文來源於語文網,語文網有全面的語文知識,歡迎大家繼續閱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