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通用7篇)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通用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我想》是一首兒童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針對本班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語文學習情況,我把教學目標設計為:

  1.讀詩:讀準這首詩中出現的“花苞、柔軟、柳絮、蒲公英”等詞語;理解“汲取”、“篷帳”等詞語;自由輕鬆地朗讀詩歌。(這課是略讀課,學生可以自己讀準字音和詞語。)

  2.悟詩:透過反覆朗讀,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讀是寫的基礎,學生在反覆閱讀中,感悟詩歌表達的無拘無束,自由快樂。為寫詩做準備。)

  3.仿詩:瞭解詩歌特點,學會用換詞、嵌入等方法仿寫詩歌。

  (對應課前導語中的最後一句,學生展開想象,並結合自己的童年記憶,試著用自己感興趣的另外一些詞語,來替換文中的詞,實現學以致用。)

  三、說教法、學法

  1.重視朗讀訓練,朗讀法為主。《我想》節奏齊整,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讀材料,教學中,會在不同的環節安排朗讀訓練,但要突出朗讀的層次性,不斷提升朗讀的質量。

  2.鼓勵大膽想象。指導學生結合小詩內容、課文插圖和自身生活實際,想象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感受童年的異想天開和瑰麗多彩。

  3.學寫詩歌。在仿說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借鑑詩歌的表達形式和方法,把內心想法及時抒於筆端。

  四、說課前準備:

  1、注重雙基訓練,讀準詩中出現的詞語;

  2、音樂是心靈的按摩師。配上輕柔的音樂,學生的思緒會更開闊,更自由;學生朗讀起來也會更輕鬆,更奔放。

  五、說設計理念:

  在兒童的眼睛裡,世界是那麼美麗;在他們的世界裡,生命是那麼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延伸。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放手讓學生朗讀,讀悟結合,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字的語言文字,體會詩歌情感,直至學習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六、說教學過程

  (一)說匯入

  首先引用課文前面的導讀部分來匯入新課,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親愛的同學們,童年是一幅畫,畫裡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裡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裡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共同來分享童年的多姿多彩!

  板書課題時,注重書寫的養成教育。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範寫既能體現對書寫的重視,更能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起到推動作用。

  (板書課題)《我想》,(板書並提醒學生注意“我”字的寫法,第4筆是提,杜涵博同學尤其要注意。)

  (二)說讀詩

  讀詩環節中,要突出指導朗讀的層次感:

  第一步:出示詞語卡片,正音;

  第二步:讀通全詩,讀得正確、流利;

  第三步:讀得輕鬆,讀得快樂,讀出自由,讀出灑脫的感情。

  (三)悟詩

  本環節中,突出“詩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原則,鼓勵學生在朗讀中發現、感悟,尋找童年的自由、快樂和幸福。

  針對本詩最後一節,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因為學生年齡小,有時候不懂得保護自己,因此,教師一定要強調外出安全。

  七、說仿詩

  仿說是仿寫的基礎,在學生大膽表達的同時,鼓勵學生更換詩中關鍵詞,把所想象到的畫面用優美的語言記錄下來,試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八、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就是微型教科書。針對本詩中心和教學環節的安排,我的板書是:

  我想……

  省略號既包含了小詩內容,又是學生仿說、仿寫內容的省略,還能給予學生無限的想象和創作空間。

  九、說作業

  我本節課的作業是:試著寫一首完整的兒童詩《我想》,併發到自己的部落格裡。因為我班有部落格圈,學生有用部落格記錄自己生活的習慣。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我要上學》

  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我要上學》是山美版《思品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我的權利,以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學校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為研究物件,引導學生簡單瞭解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我要上學》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家庭和學校生活為切入點,瞭解公民的權利,培養自我保護能力,為下面學習《做明白的消費者》和《我們來選舉》起到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簡單瞭解《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與少

  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

  ﹙2﹚學習運用有關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培養自我保

  護能力及守法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情境體驗、合作探究、知識問答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了解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及如何維護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黨和政府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所做的大量工作,深刻體會到自己是在黨的關懷下成長的,從而激發學生對黨的熱愛和感激之情,並逐步養成守法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活動探究法、知識問答等方法,在指導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用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為更好的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上課之前我會指導學生透過調查蒐集,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瞭解黨和政府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做了那些工作,及周圍小夥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例。使學生獲得第一手資料,為課堂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說教學過程

  為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將從情境匯入,案例交流、拓展延伸、知識競賽、佈置作業五個環節進行說課

  第一環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播放一段《我要上學》的影片,引導談話,看了影片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接著指導讀劉芬得事例,進入

  第二環節案例分析獲得新知、

  首先指導學生交流思考,劉芬的媽媽做的對嗎?錯在哪裡?師小結從中明白的道理:接受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指導學生齊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由案例做引子,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案例引發思考,獲得要維護自己受教育的合法權益

  接著,師問:我們還有那些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呢?請學生認真看46頁的插圖並結合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談一談,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師出示4個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學生討論交流圖中的那些人的那些行為侵犯了我們的合法權益?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當學生談到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時,老師就適時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相關條例。讓學生讀一讀,理解其內容。黨和政府除了制定法律法規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外,還做了哪些工作呢?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可能交流的很少,在此我適時的出示課件補充相關資料。並以此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自己是在黨的關懷下成長的,從而激發學生對黨的熱愛和感激的之情,並逐步養成守法習慣

  第三環節,知識競賽,鞏固新知

  本環節,教師緊扣本科知識點設計十道選擇題,讓學生透過競賽的形式進行搶答,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鞏固本科重點知識。

  第四環節聚焦生活,拓展延伸

  現在我們國家的許多偏遠的山區因經濟條件較差等原因,還有很多失學兒童,並出示相關圖片和資料,作為同齡人的我們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呢?無論學生說什麼,老師都會適時

  的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動,如:設立愛心信箱、開展手拉手聯誼活動、節約每一分錢捐給家庭困難的學生等最後課件出示愛心宣言:讓我們用愛填滿孩子的心,關愛失學兒童。此時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情感得到昇華。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向周圍人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

  2.辦一期維權手抄報

  五,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我想》是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中的一首兒童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他寫出來當代兒童豐富的想象和美麗的憧憬,展示了當代兒童的生活樂趣,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本詩一是讓學生透過讀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真切的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二是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學習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三、說學生:

  本組的第一課是三首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詩文所描繪的是古代兒童的有趣生活,學生透過學習知道了作者是透過一個畫面,或一個情景,或一個場面表達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性格的。學們對用詩表達情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詩文在表達方面與現代文的表達有共同之處也有所瞭解,對寫詩同樣注重選詞準、修辭妙、寓情於景這樣表達手法不再陌生。因此在學習本首現代兒童詩時對作者的表達、詩本身所蘊含的情感應該很容易。

  四、說教法、學法:

  朗讀體驗法、對比法、邊讀邊想象法、引領扶放學習法、引導背誦法。

  五、說教學設計:

  (一)匯入:

  現代兒童詩與古詩中的孩子們雖都有天真爛漫的性格,但現代的孩子與古時的孩子也有所不同,這首詩中所洋溢著的是濃濃的現代氣息,現代兒童的生活更加幸福。因此匯入時我設計是讓學生們談談古詩中的孩子他們的童年生活是什麼樣的?你從哪裡感受到的。然後揭題,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首現代兒童詩,它所反映的也是孩子的童年生活,但是它所反映地美好並不單單體現在吃飽飯,滿足於有時間玩樂上了,現代兒童生活更幸福,充滿了新奇的幻想。

  我這樣的設計既與前面古詩的學習聯絡起來,勾起學生古詩表達方面的回憶,也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現代兒童詩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二)引領學習

  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麼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麼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因此我領著學生重點學習了第一節,扶著學生學了第二節,放手讓學生學習了三、四節。第五節我做了點撥,總結全詩所體現的情感,及蘊含其中的作者的美好品質。

  1、揭題,板書課題

  2、自由讀詩,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學情預估:學生比較重視把詩歌正確地讀下來,不很在意對詩歌的感受。)

  3、引領學習第一節

  點撥策略。引導學生體會:在美好的春天裡,“我”把自己想象成什麼?想想作者為什麼這樣想?

  (1)、讀詩體驗情趣。

  a、教學環節。你能透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學情預估:學生一般能說出詩的大意,但不容易體會詩中的情趣。)

  b、點撥策略。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花苞代表什麼?陽光代表什麼?你能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怎樣的性格特點?(代表希望、光明。體會到作者喜愛充滿希望的春天,體會到他充滿幸福的童年。體現積極、健康的性格特點。)

  (2)、再讀,鑑賞表達特點

  a、環節設計。師: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你在本節中欣賞作者哪方面的表達?你想向他學什麼?(聯想豐富,用詞準確)

  師:“帶”“牽”“悠”可不可以互換,為什麼?

  (學情預估:學生在古詩的學習中,對錶達特點已有一定積累,應該能說得出來。“帶”“牽”的選用,同樣的意思,一方面抓住事物本身特點分別選帶花苞,牽陽光。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用詞的重複。而“悠”不但寫出了已變桃枝的小手搖擺的姿勢,也體現了桃枝本身具有的特點。)

  4、扶放學習二、三、四節

  第二節中重點點撥了“伸”,透過聯想生活實際運用比較法、替換法體會用詞的精準。因此我做了這樣的設計:

  師:把“伸進溼軟的泥土裡”改為“踩進溼軟的泥土裡”,改為“踏進溼軟的泥土裡”行不行,為什麼?

  (點撥策略:與原詩句比較,從而達到理解現代詩的表達與古詩的表達,與現代文的表達一樣,都應抓住事物本身的特點,要透過準確的用詞來體現。)

  另外在扶著學生學習這節時還讓學生找表達上的其他特點。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妙趣橫生的修辭不但可以增加詩文的感染力,還可以傳達情感,表現自己的志趣。我做了下面的設計:師:“長成一座綠色的膨脹?”你怎麼理解?

  師:“直接說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不好嗎?多明瞭?

  (點撥策略:形象的比喻可以增加語言感染力,同時也表達一種美好的心願,“篷帳”與人方便之物,這樣的修辭更能傳達願意為他人奉獻自己的品質,有一舉兩得之妙。)

  學了第二節後,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三、四節,說說對詩的理解,喜歡他什麼樣的表達,為什麼?

  (學情預估:這個設計是根據學生已有的表達方面的知識儲備而定的,學生會透過比較理解作者在不同語段分別選用了“安、接、裝、種”這些意思相同詞語的目的,它是為了避免語言單一,重複的弊端。學生從中會理解、學習相同意思可以用相近意思的詞語來表達,增加語言的感染力,增強詩文的可閱性。)

  5、總結全詩,昇華情感:

  賞析了前面四節詩文,為了讓學生再次體會作品不但傳達情感,還能體現人物性格、品性的特點,直接設計了讀中悟的環節。

  師:讀最後一節,體會作者具有什麼樣的情感、性格或品質?

  (學情預估:學生早有“我手寫我心”的習作常識,對這節的理解應該不難。能從“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中體會到這是個心繫家人的好孩子,表達了孩子具有尊敬、尊重父母的性格特點。進而全詩在解詩文,體情感,學表達方面在本課都得以體現。)

  六、說板書

  本課我的板書很簡單,只涉及了表達這方面的內容。我覺得詩文並不難理解,我希望透過本堂課的學習能讓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寫法。因此只把本詩中體現的表達方法呈現給學生。為學生模仿寫兒童詩起到引領的作用。

  板書設計:

  用詞準

  我想修辭妙聯想豐蘊情感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抓住重點句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想象,充分表達

  3、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大膽想象,訓練發散思維

  教學難點:

  展開豐富的聯想,自由表達並創作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我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經常聽一首歌,今天我把它帶來了,你們想聽嗎?

  (播放歌曲《種太陽》)

  師:美好的願望總能引起我們無窮的幻想。窗邊有個小姑娘常常託著下巴,甜甜地想,她在想什麼呢?

  2、展示小詩:白天的太陽多紅多熱,

  是不是有個火爐燒得正旺?

  晚上的月亮多明亮,

  是不是有面鏡子掛在天上?

  夜空的星星閃爍金光,

  是不是仙女把珍寶鑲在天上?

  (a.師生合作讀b.學生齊讀)

  師:你們的小腦袋裡是不是和她一樣有許多想象、幻想,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自由暢談)

  二、新知

  1、學生互相讀文

  師:文中的小作者一定特別想讓你知道他的願望,現在就跟你的小搭檔讀一讀,千萬別讓他失望,如果你認為你的搭檔讀得很棒,就豎一豎大拇指。

  2、師配樂朗讀

  師:聽你們讀得那麼盡興,老師也想讀讀,大家同意嗎?希望大家能夠閉上眼睛想象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表達看到了什麼)

  3、學生帶感受練讀課文

  4、學習第一小節(師:誰願意把第一個美好的幻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a.生讀,生評

  b.自由讀文

  c.學生自由暢談讀後感受

  d.帶感受練讀前兩句

  e.指名練讀(師:隨著風兒悠盪,悠得真輕、真美

  多美啊,像神仙一樣……)

  f.師讀後兩句,生談聽到了什麼

  g.帶感受練讀該句

  h.引導背誦該小節

  5、學習第二小節

  a.生讀,生評

  b.自願讀文(師:誰還願意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師:感覺到你長大了)

  c.抓住重點句“伸進溼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

  (師:這是被春風拂過,春雨滋潤的土地)

  d.齊讀“長啊,長”(師:我彷彿看到了你們就是柳樹的根鬚,正在蓬勃生長)

  e.引導背誦該小節

  6、學習第三小節

  a.帶感受齊讀

  b.默讀並質疑

  c.討論“為什麼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d.願意朗讀的學生齊讀

  7、學習第四小節

  a.師生合作讀文

  b.思考:遙遠的地方會是哪裡?飛到那裡幹什麼?

  (提示:我要飛到宇宙,探索宇宙的奧秘。)

  8、練習背誦(出示提示,自願起立齊背)

  9、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麼

  三、延伸

  1、自由表達自己的願望、理想

  2、把自己的美好願望寫下來(配樂創作)

  四、課後小結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透過幻想和想像,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依照課文前三小節編寫一段。

  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主題是“幻想和想像”,《我想》是一首富有兒童情境的詩歌,以兒童的口吻,充分發揮幻想和想像,寫出了“我”的小小的心願,鼓勵學生髮揮創造力,去追求美好的未來。教材中的小詩是一首貼近學生生活的詩歌,讓學生透過朗誦這首詩,能夠展開自己的想像,能夠續編這首小詩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互動

  畫圖——幾個泡泡,看到畫你想到什麼?

  大家想法既合理又不同,這就是幻想、是想象。想想越豐富、越奇特越好,與眾不同最好。

  二、播放影片,情境匯入。

  老師播放一段影片,請大家認真欣賞,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學生充分說,教師語言渲染)

  三、細讀詩歌,體味情感。

  (一).品讀第一節

  1.a.自讀第一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指名讀——校正字音(2人)

  c.齊讀,想:你認為我哪個地方想象最神奇?為什麼?我想幹什麼?

  2.想象:桃樹枝上有什麼?

  動作演示理解:悠盪(師領讀第2句,學生動作表演)

  3.出示句子比較:

  悠啊,悠——悠出布穀鳥的聲聲歌唱。

  悠啊,悠,悠出布穀鳥的聲聲歌唱。

  a.兩句話什麼地方不同?

  b.怎樣才能讀出桃樹枝在風中輕盈、柔軟、飄逸的感覺?(“悠”字拉長音)

  4.播放影片(布穀鳥的聲音),想象:布穀鳥的歌唱彷彿告訴我們什麼?

  指名讀第三句——師渲染氣氛——齊聲美讀

  5.齊讀本小節。

  過渡,引出課題:春天是美好的,我的心情是愉悅的,作者的想象真是神奇,我的願望是美妙的,誰能幫我為這節小詩起個題目——我想。(板書課題)

  我的想法不僅這一種,我還有其他想法——

  (二)品讀第二節

  1.出示第一句——我想把腳丫連在柳樹上。

  誰來讀這句,說說我第二個想法?我的腳丫已經變成什麼?

  2.把腳丫連在柳樹根上我想幹什麼?

  生髮揮想象說說,相機出示第二句——伸進溼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

  柳樹盡情地伸展著自己的小腳丫,貪婪地吮吸著大地母親的乳汁。

  理解:溼軟汲取甜美

  3.結果怎樣?出示第三句——長呀,長——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4.想象:綠色的篷帳是什麼樣的?在篷帳下你們會做什麼?

  模仿第一節美美的讀一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我又有了想法,看我第三個想法——

  (三)品讀第三節

  1.出示第一句——我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指名讀。

  2.長了眼睛的風箏看什麼?引導用句式:看()多()(口頭仿說詩歌)

  引說:望呀,望——(展開想象想一想,說一說)

  3.為什麼說:“藍天是我的課堂”——齊讀第三小節。

  4.詩中你能看到哪些表示看這個意思的詞語?望,瞧

  (四)仿寫課文

  1.春天是那麼美好的,我們的願望是那麼美妙,請拿出筆來,像我這樣寫下來。

  2.交流評議。

  (五)品讀第四節

  1.我還有那麼多美好的願望,我要把它們一吐為快與你們共同分享,自讀第五節

  2.指名讀,說說:我想飛到遙遠的地方,那遙遠的地方會是哪裡,飛到那裡幹什麼?

  (六)品讀第五節

  美好的願望終有一天會實現,夢想與現實之間,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我又寫到——齊讀第五節。

  四、情感昇華

  1.總結:作者透過奇異的構思,神奇的想象,凝練的語言,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喜歡詩歌這種文體,藉助詩歌發現生活中的美、感受美、讚美美。

  2.師生合作配樂朗讀全文。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6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徵,理解詩歌的內容。

  2、感受詩歌的稚拙美,學習創編詩句。

  3、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動物圖片

  1、出示大象圖片。問:這是誰?大象的什麼地方最好玩?為什麼?

  假如你有長鼻子你想幹什麼?

  2、出示小猴圖片。問:這是誰?小猴的什麼地方最好玩?假如你有長尾巴你想幹什麼?

  3、出示長頸鹿圖片。問:這是誰?長頸鹿的什麼地方最好玩?假如你有長脖子你想幹什麼?

  二、學習朗誦詩歌

  1、有一首詩歌,寫的就是剛才我們講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師示範朗誦一編。問:詩歌的題目是什麼?有哪些詞重複出現?

  3、師幼一起朗誦2編,邊朗誦邊表演。

  三、創編詩歌

  1、幼兒以4人一組合作創編一段詩歌。(討論)

  2、每組選一代表進行創編一段詩歌。(創編)

  3、師幼整理詩歌。

  四、小結

  附詩歌:

  我想……

  我看見大象

  我想有個長鼻子

  我用長鼻子……

  我看見小猴

  我想有個長尾巴

  我用長尾巴……

  我看見長頸鹿

  我想有個長脖子

  我用長脖子……

  幼兒園中班我想說課稿7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對動物十分感興趣,大部分幼兒對一些動物的特徵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進一步瞭解動物的特徵。學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稚拙美,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徵,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詩歌中的稚拙美,學習創編詩句。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4.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掌握詩歌的內容。

  活動難點: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森林環境設定,小象、小猴子、小鹿玩具各一個,詩歌內容一張,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森林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

  1、活動匯入

  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動物園裡有很多小動物,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比動物園裡面的動物還要多,你們知道是哪裡嗎?幼:森林。

  師:你們想去嗎?

  幼:想。

  師:好,因為森林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坐汽車去,現在請小朋友繫好安全帶,雙手搭在前面一個小朋友身上,坐車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頭和手都不能伸出窗外,準備好了嗎?

  幼:準備好了。

  師:好,我的汽車開動啦,請小朋友坐好!(播放愉快的音樂,帶孩子進入活動室。)

  2、出示小動物,感知詩歌內容。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到達大森林啦,森林裡的景色漂亮嗎?

  幼:漂亮。

  師:請小朋友告訴老師,森林裡有什麼?

  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朋友都回答的非常正確,那我們今天到森林裡面做客,要跟小動物打招呼,你們會嗎?

  幼:會。

  師:好,請你跟小象打招呼。

  幼:小象好。

  小象:小朋友好。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象嗎?

  幼:喜歡。

  師:哦,請問你為什麼喜歡小象呢?

  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象的鼻子可以做什麼嗎?

  幼兒自由回答。

  師:假如你有一個長鼻子你想幹什麼?

  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朋友都很棒。

  師:如果我是小象,我就會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做出握握手的動作)你們想跟小象握握手嗎?

  幼:想。

  師:好,請小朋友跟韓老師說一遍:"如果我是小象,我就會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請幼兒跟老師邊說邊做握握手的動作)

  師:好,我們跟小象已經握握手了,做了好朋友了,我們不打擾小象了,跟小象說再見吧!

  幼:小象再見。

  依次介紹小猴和小鹿,引導幼兒學會: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拉勾,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頂頂牛。

  二、欣賞、理解詩歌,並表演詩歌:

  1.有一首詩歌,寫的就是剛才我們在森林裡講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師示範朗誦一遍。

  3.師幼一起朗誦2-3遍,邊朗誦邊做"握握手""拉拉勾""頂頂牛"的動作。

  三、仿編詩歌:

  師:小朋友,那麼大的森林裡面,你們猜猜,還藏著哪些小動物?

  幼兒自由回答。

  師:太吵了,小動物都不出來了,森林裡面可能還有獅子,老虎,小白兔等等,如果你看見這些小動物,你想幹什麼?如果韓老師看見小白兔,我想和小白兔比跳高,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如果你在森林裡面看見小動物,你想幹什麼?請幼兒回答,並且表演仿編的動作。

  四、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你們想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嗎?

  幼:想。

  師:好,現在老師當小鳥媽媽,小朋友當小鳥寶寶,我們一起在天空中飛翔吧,來,小鳥寶寶,我們一起飛到天空中去吧!(播放音樂)

  附:

  我想

  看見小象,我想有個長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見小鹿,我想有對長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頂頂牛”。

  看見小兔,我想有對長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說說悄悄話

  看見長頸鹿,我想有個長脖子,和長頸鹿用脖子拔拔河。

  看見小貓釣魚,我想有個釣魚竿,和小貓用魚竿去釣魚。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緊緊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從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無論在幼兒知識儲備方面,還是教師教具準備方面,各項工作做得細緻完善,因而在活動進行時孩子們積極參與,大膽創編詩歌內容,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能達到預定的教育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積極創設豐富的活動環境,引導幼兒身臨其境,初步感受詩歌內容,孩子們在快樂的遊戲中走進活動。接著,在欣賞、理解、仿編詩歌的環節中,由於這首詩歌創編性、表演性很強,教師始終以親切的口吻將孩子帶到詩歌的意境中,多數孩子能積極參與討論,學習仿編詩歌,並能將自己仿編的詩歌有表情地念給全體小朋友聽,多數孩子能認真地傾聽並簡單評價同伴仿編的詩歌,但有個別幼兒未能積極參與,未能聲音響亮地朗誦給小朋友和老師聽。對於這些幼兒,分析其原因:

  1、在活動中,教師可能沒有關注到每一個幼兒,讓幼兒的積極性沒有發揮出來,所以在活動中,我們一定要關注到每一位幼兒;

  2、有的孩子膽小,或者不自信,所以,在活動中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創設更寬鬆的氛圍,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願意說;

  3、也許,我們的活動還是不十分吸引孩子,所以,促使我們今後創設更加精彩的活動,讓每一位孩子自信的參與到活動中來,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總而言之,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還是主動的、積極的,對仿編詩歌充滿了興趣,同時初步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學會了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