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故事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故事說課稿(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語言故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貪吃的小老鼠》講述的是一隻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經過,本課配合故事內容安排了四幅圖片,讓幼兒按情節發展順序排圖並用連貫地語言,講述一個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兒遇事要先動腦筋想一想,想清結果後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學習。
根據學前班幼兒語言發展的水平,我認為這一活動應達到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圖片,並用連貫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鼓勵幼兒根據情節發展設想故事的結尾。
2、豐富詞彙:羨慕、神氣。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重點:讓幼兒按情節發展順序排圖並用連貫地語言講述一個完整地故事。
難點:設想故事結尾並講述。
準備:投影儀、圖片、每人一塊拼圖板
二、說教法
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充分利用故事圖片,啟發式的教育思想,寓教於樂。採用了觀察法、圖片講述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幼兒活潑好動,想象豐富,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充分利用故事圖片,讓幼兒展開想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判斷思維能力幾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四、說教學程式:
1、懸念匯入
放投影儀出示西瓜皮,請幼兒講述西瓜皮的用途。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費時3分。
2、經驗講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啟發幼兒講講小老鼠看到瓜皮它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用一句完整地話講述圖片內容,讓幼兒充分發表見解,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接著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裡的情景,請幼兒講述老鼠的神情,讓幼兒學會理解“神氣”這個詞。讓幼兒自己動手排序,每人一塊拼圖板,四幅圖片,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圖的順序,再把故事講給大家聽。指名幼兒先按老師排得圖片講故事,老師再用生動的語言講故事,這樣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並學習理解“羨慕”一詞。費時20分。
3、讓幼兒創編故事
提問:水慢慢地流進來,西瓜皮船沉下去,最後會發生什麼事呢?請幼兒大膽發言,想象出不同的故事結尾,這樣做,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推理能力。費時4分。
4、活動延伸:聯絡實際,教育幼兒。費時3分。
幼兒園語言故事說課稿2
一、說設計意
童年是一段“快樂來得很多,憂愁去得很快”的純真年代,也是許多人成長後眷戀不已的尋夢園。幼兒園是幼兒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在不知不覺中,三年時光過去了,六月成了孩子們和幼兒園說再見的日子,那麼三年當中她們記住了幼兒園什麼呢?她們真的對幼兒園熟悉嗎?《綱要》中指出教學內容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所以為了讓她們將幼兒園的美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在她們即將離開的時候,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的幼兒園》。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創設一個讓她們敢說,想說、喜歡說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另外大班下學期的孩子有了較強的競爭意識,因此結合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目標,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制定了以下目標:
1、透過扮演角色,嘗試用清楚較連貫的語言介紹幼兒園的某個地方。
2、積極參與活動,願意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3、透過活動,對幼兒園有進一步的瞭解,從而更加熱愛幼兒園
因為幼兒語言組織能力還有限,因此在這三個目標中,我將目標一能用較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幼兒園定為難點。目標二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定為重點,為了解決難點和重點,我將在活動中利用情景遊戲,扮演角色的方式吸引幼兒參與其中,從而化解難點和重點。
三、說活動準備
我感覺每節活動的準備就像是的糧草,沒有糧草就無法有充足的精力,糧草是保證勝利關鍵的一部分,所以我在這節活動中做了以下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對導遊的工作有所瞭解、對幼兒園的各個地方較熟悉
物質準備:幼兒園各個地方的實景照片製作成課件,以幫助幼兒最直觀瞭解幼兒園各個地方。導遊小旗子每組一面,導遊證每組一個。
四、說教法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讓每個幼兒都獲得發展,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在活動中既要充分體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同時要體現幼兒個體的主動性,為此我採用了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幼兒透過活動共同學習與成長。我採用的教法有:情景創設法:運用導遊這一角色形象貫穿於整個活動之中,將幼兒自然地引入到活動中來,並以此來極大地調動起幼兒參與的慾望。觀察指導法: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提高認識,積累經驗,鍛鍊能力,昇華情感。我採用了討論、交流法、分組合作,觀察法等學法。
五、說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我主要從情景匯入激趣——集體交流——分組討論——尋找並解決問題——再次分組交流——角色模擬這幾個方面進行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老師用充滿激情的聲音告訴幼兒一個好訊息:小朋友們,還記得上次有許多老師來我們幼兒園參觀嗎?她們幼兒園的小朋友聽說我們幼兒園很大很美,也想來參觀呢!這不,幼兒園的園長想從我們班挑選一些小朋友來擔任這次參觀活動的導遊。向小客人們介紹我們的幼兒園,你們願意嗎?
因為每次老師來園參觀,孩子們都顯得很興奮,這次聽說要有小客人來參觀,而且由自己來擔任導遊,就更加興奮了,這個環節的匯入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為下面的活動進行了很好的鋪墊,同時老師說了是挑選一部分幼兒,這又促動了幼兒想大展伸手,一比高下的競爭意識。
二、基本活動
1、集體交流:我想介紹某某地方
幼兒雖然積極性被調動了,對導遊的工作性質也有所瞭解,但是她們對幼兒園的認識到底有多少呢?如何才能做一名稱職的導遊來介紹幼兒園呢?為了幫助幼兒解決這些問題,我採用先集體交流的方法
首先教師對幼兒進行提問:“如果你是小導遊,你想向客人介紹我們幼兒園的哪個地方呢?”因為是以導遊的角色貫徹整個活動,所以仍然以角色身份來提問,當幼兒回答某個地方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相應的實景圖片,因為幼兒是對感興趣的事物記憶深刻,那麼每個孩子的記憶點是不同的,直觀的實景圖片能讓所有幼兒的記憶被喚醒,對幼兒園整個大環境有了初步的瞭解。
2、分組討論:我這樣來介紹
當幼兒將大多數地方都說出後,我就請每組幼兒選擇一個地方,利用圖片小組進行交流,大家一同商量如何介紹這個地方。教師在每組之間當聽眾,同時注意出現的問題。
3、尋找問題並解決問題
當大家討論完畢後,教師根據聽到的問題,有目的的請幾個組來扮演導遊,大家當客人聆聽。大家針對幼兒的發言來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同時老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指導,如老師可以提問:你覺得他哪裡說得比較好,哪裡還能更好?你聽懂他說的話嗎?如果你是客人,你最想聽到什麼……
這裡我為什麼不向幼兒示範講解如何介紹幼兒園,而是讓她們先分組嘗試呢,是因為我的原則是讓幼兒自主學習,先學後教,如果先講解,那麼大多數幼兒的發言將沒有特色,沒有個性,同時老師也發現不了問題,這樣讓她們自主討論,老師選出有問題的那些組來表演,讓所有的幼兒來發現問題,同時大家一起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自己也會更加註意應該如何組織語言,應該如何根據這個地方的特點來介紹。不知不覺中教學中的難點也就解決了。
4、再次分組交流
當幼兒總結出第一次的不足後,大家再次分組交流討論,如何更好地介紹這個地方,如何抓住這個地方的特點來介紹。這時,老師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每組幼兒的情況給予相對應的建議和指導,尤其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並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所以老師要注意多關注能力較弱的幼兒,鼓勵她們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讓她們也有表現的機會。
三、結束部分 角色遊戲《我是最棒的導遊》
幼兒的語言是透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而遊戲又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因此當每組幼兒都交流完畢後,我們就開展角色遊戲,每組其中一人帶上導遊證,拿著導遊旗擔當導遊,帶領小組幼兒到園內某地方,向大家介紹這個地方。然後再更換角色,大家評選出最棒的導遊。
說延伸活動:遊戲可交換進行,當幼兒對某個地方介紹熟悉後,大家交換地點,再介紹別的地點,讓幼兒對幼兒園每個地方都越來越熟悉。在聆聽別人的介紹和自己介紹的過程中,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將得到提高,並且不知不覺對幼兒園的一切也會記憶深刻。從而對幼兒園的熱愛之情也將日益增加。在一段時間後,可以請幼兒帶領小班幼兒開展此遊戲,以保持對遊戲的熱情,同時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並去感染小弟弟小妹妹對幼兒園的熱愛之情。
四、說本次活動的亮點
本次活動中,我感覺有以下亮點:
1、老師能做到以幼兒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她們自主學習在先,做到了先學後教。
2、心理學研究標明,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印象鮮明強烈的事物她們容易記住,,所以活動一直以角色遊戲為主要線索開展,避免了說教的枯燥,讓幼兒一直有興趣參與其中,同時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目標。
3、語言的發展並不僅僅靠一節活動就能達成目標,因此最後的角色遊戲延伸,既能讓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能帶動更多的幼兒去關注幼兒園,從而越來越喜歡幼兒園。
幼兒園語言故事說課稿3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過多的溺愛,形成了許多不良個性:自私、任性,任何事都以自我為中心,這些性格將影響孩子日後的發展。因此,教育幼兒寬容待人,也是培養幼兒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階段,由於年齡小,心理發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有的幼兒常常因為爭奪一個玩具或是被別人不小心碰一下,就得理不饒人,甚至動手打別人才完事。因此,經常有幼兒來告狀:"某某打我","某某搶我的玩具"……《小熊讓路》是一個以相互謙讓為主題的故事,透過活動使幼兒意識到友愛和謙讓是一種值得歌頌的美麗行為,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模仿願望,明白相互謙讓的道理。
根據教材和本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能看圖講述故事。
(2)學習理解動詞:跳、淌、爬。
(3)培養幼兒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良好品德。
教學的重點、難點:
(1)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道理。
(2)難點是理解大獅子是用什麼辦法讓小熊覺得難為情。
教學的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動物圖片若干,透過操作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教法:
本次活動主要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設問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透過直觀演示,讓幼兒邊看邊聽故事,從而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突破故事重難點。
在活動中創設設問的情境,充分發揮幼兒自己的見解,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講到小兔、小羊、小猴請大獅子幫忙,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教師就問幼兒:你猜大獅子會想一個什麼辦法?這就會激發幼兒的想象,並對故事產生強烈的興趣。
學法:
教師有感情的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演示圖片,透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學中的提問,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幼兒在問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內容。
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學的輕鬆、學的愉快。一開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觀察並提問:上面有什麼?透過觀察對背景有一個初步的理解,然後再用設問法提問:上面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第二個環節: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這個環節我又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講到獅子點了點頭)
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時配上圖片的演示,讓幼兒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欣賞後提問:故事裡有誰?故事裡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小熊對他們說了一句什麼話?並請幼兒一起來學學。你覺得小熊是怎麼樣的動物?小動物心理都怎麼樣?小兔做了什麼動作?小羊?小猴?他們後來想了個什麼辦法?透過這些層層深入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第二部分是幼兒討論:大獅子會想一個什麼辦法?這個部分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部分是講述故事的後半部分,以這樣一個設問“大獅子到底會想一個什麼辦法呢?一起來聽一聽。”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聽故事的興趣。聽完故事後提問:你們覺得獅子的辦法好嗎?是什麼辦法?小熊為什麼這次沒有讓大獅子讓路?小熊為什麼會臉紅?小熊後來變的怎麼樣了?從而突破重難點。
第三個環節是情感教育。透過這個環節讓幼兒知道我們要做個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好孩子。主要是透過這些提問:如果你是這隻小熊,你碰到這寫小動物你會怎麼做?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為什麼?
幼兒園語言故事說課稿4
一、 教材分析
孩子總喜歡和別人比較在《猜猜我有多愛你》這個故事中的小兔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小兔子認真的`告訴大兔子“我好愛你”而大兔子回應小兔子說“我更愛你”如此一來不僅確定大兔子很愛自己更希望自己的愛能勝過大兔子的愛。它想盡辦法用各種身體動作、看得見的景物來描述自己的愛意直到它累得在大兔子的懷中睡著了。
這個故事裡有一隻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隻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愛比較。它們倆在比賽誰的愛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贏得了比賽和小兔子稍微少一點的愛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贏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愛。兩隻兔子都獲勝了。整個作品充溢著愛的氣氛和快樂的童趣小兔子親切可愛的形象、兩隻兔子相互較勁的故事構架以及形象、新奇的細節設定都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二、 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中班上學期是促進個體主體性發展的第一階段初步開始學習從理性層面上來
認識和接納自己。根據語言目標喜歡欣賞文學作品主動積極地參加文學活動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調能夠運用適當的語言、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自己的見解結合《新綱要》中語言的目標讓幼兒的語言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發展。
1、欣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2、感受故事所表達的深深的母子之愛體驗被愛的幸福
三、 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對別人的愛
難點:透過肢體動作來比較愛的多少
四、 設計思路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猜猜我有多愛你》是一本世界經典兒童圖畫書是一個表達愛的故事。閱讀原著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特別是故事結尾“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上回到這裡來。”實在是讓人感動回味無窮。
五、 目標分析
《猜猜我有多愛你》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書中淡淡的水彩畫其實是為了突現文字的意境美因此我將活動的情感態度目標預設為 感受故事的優美意境及大小兔之間濃濃的情與愛。 幼兒在感受故事意境美的基礎上還要學習如何轉換成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因此我又確立了本次活動的能力和認知目標 能夠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喜歡閱讀故事豐富表達愛的語言。
在實際的生活中幼兒對於這種表達愛的方式聞所未聞在理解和表現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又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大意感受故事所傳遞的情感。 難點支援和幫助幼兒透過遷移生活經驗深入理解故事並學習大膽表達
六、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家長陪同下已欣賞過周華健的歌“親親我的寶貝”。
2、物質準備“親親我的寶貝”音樂、課件“猜猜我有多愛你”、幼兒收集的生活中與父母在一起的照片、頭飾。
3、環境準備溫馨的家庭式環境將幼兒收集的照片分類貼上在主體牆上。
六、 活動設計
總述整個教學活動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 基本流程共四個環節 預備活動—感知活動—理解活動—表演活動 教法電教演示法、交流討論法、提問法、互動法 學法觀察法、體驗法。
幼兒園語言故事說課稿5
一、說活動設計思想
幼兒語言的發展和幼兒的想像的發展關係密切,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從而使幼兒的想像力也能得到發展,而認知範圍的擴大、內容的加深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在以往的語言活動中常常是教師的語言多,幼兒的語言少,結果幼兒的思維和嘗試的機會就少了,創造性也沒有了,這樣會大大阻礙幼兒的思維發展和語言發展。因此,要注意語言交往的發展、運用語言的能力,根據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設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培養幼兒創造思維能力。為此選擇語言文學活動“老鼠三兄弟”,旨在讓幼兒在欣賞、理解、體會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發展他們的想像力。
二、說活動教材
這個故事敘述了老鼠三兄弟看到鼠妹妹穿著破衣服就悄悄地讓裁縫把漂亮的布做成了女式服裝這樣一件事,非常溫馨和感人。故事所表達的精神對道德意識還往往處於自我中心的當今的獨生子女應該具有較強的心靈震動。這一形象對中班幼兒來講是能夠接受和體驗的,有利於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態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擴充套件孩子的詞彙量。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整篇童話語言通俗,主題單純,充滿生活情趣。更巧妙的是:作者設定了一個懸念“你給我做……”做什麼呢?作者沒有直接把三兄弟讓裁縫做女式服裝的對話告訴幼兒,這留給幼兒一個想像、思考的空間。
中班幼兒有意注意開始發展,複雜句發展較快,詞彙增加,能用完整、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想說的事,喜歡欣賞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用恰當的語言、動作、繪畫形式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擴充套件想像,嘗試創編。希望透過這個故事來提高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表現能力,並尋求不同角度的思維方式。鼓勵幼兒能大膽地想像,表現自己的情感。
三、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能力和情感兩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老鼠三兄弟樂於助人的角色形象。
(2)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各種詞彙(時髦、灰溜溜等),並能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道理。
2、重點: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老鼠三兄弟樂於助人的角色形象。
3、難點: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透過一系列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四、說活動準備:
CAI課件,故事中有關角色形象。
五、說活動流程
活動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設問:三兄弟得到一塊漂亮的布,他們準備用這塊布做什麼呢?
設計意圖:幼兒的學習是建立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和新舊經驗的結合上。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運用提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講述。既是啟發幼兒積極地仔細地聽,也是思維活動的開始。
目標:透過提問、討論,引出活動的主題,激發幼兒對故事欣賞的興趣,為下面的活動打下伏筆。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講述故事到懸念處,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老鼠三兄弟會對裁縫說什麼?
設計意圖:懸念的討論,不但給孩子創設寬鬆的語言談論的氛圍,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討論,使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想急於知道故事的結果。此時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作隱性指導,切忌每一個問題由教師提出,幼兒回答。這樣幼兒會感到索然無味,被老師控制著,幼兒只能是被動地一問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