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詩歌吧,詩歌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詩歌的型別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1
詩歌《葉子》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的環境和豐富的想象。
2、透過欣賞詩歌,圖文匹配,製作詩集,理解記憶歌詞。
3、學習用優美好聽的聲音朗誦詩,認識字詞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季的葉子)
2、幼兒瞭解葉子四季的變化。
【活動過程】
1、關於葉子的交流活動:
師:你們見過葉子嗎?你見過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見過的葉子像什麼?
師:請一位幼兒說一說,你見過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長辮子、針、星星、扇子等)
小結:在我們小朋友的眼裡有的葉子像……。
2、看圖片欣賞詩歌:
師:你們看,這是一片什麼季節的葉子?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這兒還有幾片葉子呢,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個季節的葉子?
圖片上有些什麼?你覺得像什麼?你們幫我看看這片夏天的葉子像什麼?誰來說說秋天的葉子呢?冬天的葉子呢?
師:葉子到底像什麼呢?老師帶來了一首詩歌,小朋友們聽一聽。
教師朗誦詩歌(清聲一次、配樂一次)出示字寶寶。出示(像、筆記、歌譜、卡片、棉被)
3、幼兒看字寶寶提示講述詩歌:
師:你們聽到了什麼?春天的葉子象什麼?夏天、秋天、冬天呢?
毛毛蟲怎麼樣?蟬兒呢?卡片送給誰?誰在冬天睡?
4、根據圖片提示匹配詩句:
毛毛蟲用嘴巴寫日記;
夏天的葉子像歌譜;
風哥哥送給雲姐姐;
冬天的葉子象棉被;
師:聽完老師唸了,你最喜歡哪一句?你喜歡冬天的葉子,它是怎麼說的?(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還喜歡什麼季節的葉子?
小結:原來你們都那麼喜歡這些葉子,但是葉子還有些字圖片不知道哪去了,你們知道嗎?(請幼兒匹配字、圖片)
師:你為什麼把它插在這裡呢?
小結:有的小朋友把字卡片送回了家,有的把圖片送回了家。我們小朋友透過自己的努力把卡片放對了,接著我們一起看著這些漂亮的圖片把詩歌念一遍。
師:小朋友剛才除了聽到詩歌的聲音,還聽到什麼好聽的聲音的呢?
有鋼琴聲,覺得怎麼樣呢,為什麼好聽呢?
(因為我們的詩歌好聽,配著音樂就更好聽。)
5、把詩歌圖片製成書:
師:我們可以把這些詩歌變成一本書,怎麼樣變呢?誰來先幫我把它們排列好?
師:我用一個夾子夾起來,這樣好了嗎?這本書還少了什麼?還有什麼?
封面上這樣就好了嗎?封面上還該有什麼?(出版社)封底呢?
這本書好看嗎?好看,那麼讓我們來讀一讀這本書。(配樂朗誦)
6、模仿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優美:
師:你們聽了這首詩歌感覺怎麼樣?為什麼這樣好聽呢?
好現在請你們和爸爸媽媽比一比看誰說的好聽?
我們表揚他們一下吧,不會的你們去幫助一下吧。
師:好的,外面還有許多漂亮的葉子呢,我們還可以把它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以後我們可以去試一試。
附詩歌:
春天的葉子像筆記,毛毛蟲用嘴巴寫日記;
夏天的葉子像歌譜;蟬兒唱了一下午。
秋天的葉子像卡片:風哥哥送給雲姐姐;
冬天的葉子像棉被;小草在棉被裡乖乖睡。
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並學習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及其所營造的意境美。
2、學習詩歌中“×××,在……裡”的句式特點,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夏天的歌》詩歌插圖、詩歌音訊、詩歌圖譜,夏天自然景觀和人們活動場景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談話匯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夏天。)
——在夏天裡,你聽到過什麼美妙的聲音嗎?
播放插圖,引導幼兒觀察想象,鼓勵幼兒講述。
——圖片上都有什麼?
播放詩歌《夏天的歌》,引導幼兒初步欣賞。
——詩歌裡說了些什麼?夏天的歌在哪裡?
播放詩歌插圖及音訊,引導幼兒學習詩歌。
1.分段出示詩歌插圖及音訊,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2.結合詩歌圖譜,用問答的形式熟悉詩歌。
3.帶領幼兒朗誦詩歌2~3遍。
播放圖片,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句式進行創編。
1.引導幼兒瞭解、感受詩歌獨特的句式結構:“×××,在……裡”。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觀和人們活動場景的圖片,請幼兒觀察並想象、仿編。
3.組織幼兒展示、交流仿編結果,教師記錄並引導幼兒學習同伴仿編的詩歌。
附【詩歌】
《夏天的歌》
夏天的歌在哪裡?
“蟈蟈蟈”“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
夏天的歌在哪裡?
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
夏天的歌在哪裡?
“嘩啦”“嘩啦”,在清清的.池塘裡。
夏天的歌在哪裡?
在太陽帽裡,在小花傘裡,在冰激凌裡。在小朋友樂呵呵的歌聲裡。
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情感:在感知作品的基礎上,萌發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技能:學習有感情朗誦,體驗詩歌中表現的雨中情趣。
3、認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的美和春雨到來的喜悅;初步瞭解詩歌中首尾呼應和壓韻的運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教學課件《春雨》。
(2)教學圖片,幼兒表演用掛飾。
(3)磁帶《春天在哪裡》。
2、經驗準備:幼兒對春雨有感性認識。
活動過程:
一、謎語揭題,直接匯入主題。
猜謎“雨”: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就不見。
二、配樂朗誦,感受詩歌意境美。
提問:你聽到的詩歌中春雨是怎麼樣落下來的呢?
下了春雨誰說話了?怎麼說的?
三、觀看課件,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2、提問:種子說了什麼話?一起學說,學做。
梨樹?麥苗?小朋友?。。。(同上)
分段演示課件,並出示相應圖片。
四、指導朗讀,欣賞詩歌語言美。
1、集體看圖朗誦。
2、討論怎樣將詩歌的美讀出來。
提醒幼兒讀下雨時要輕輕地讀,用高興的聲音讀種子們的說話。
3、結伴互讀,讀出美感。
4、集體配樂朗誦詩歌。
五、學習壓韻,認識詩歌結構。
1、認識首尾呼應的運用。
教師:詩歌中哪兩句話是一樣的?
介紹首尾呼應,詩歌中用了首尾呼應會更完整,有強調主題的作用。
2、認識詩歌中壓韻的運用。
教師:這首詩歌聽起來有什麼感覺?為什麼呢!
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感知詩歌,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
3、體驗在遊戲中學習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掛圖:四幅。
2、布娃娃。
3、音樂:搖籃曲。
4、頭飾;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①、播放《搖籃曲》,教師抱著娃娃做睡覺動作。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聽,認真看,老師在做什麼?
提問:剛才老師在做什麼?(搖搖籃)媽媽輕輕唱著搖籃曲,小寶寶就怎麼樣了啊?(睡著了)
2、初步感知詩歌
過度語:你們知道,還有哪些搖籃嗎?(原來有很多東西可以當搖籃 ,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詩歌,請小朋友們仔細聽一聽,詩歌裡有哪些是搖籃。
①、教師配樂朗讀。(配樂)
提問:詩歌裡有哪些是搖籃?(完整說)
②、教師結合圖片再次朗讀
師: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那我們再來聽聽詩歌裡到底有哪些搖籃,搖籃裡有哪些小寶寶?(出示圖片:邊讀邊操作圖片。)
提問:詩歌裡到底有哪些搖籃,搖籃裡有哪些小寶寶?
3、進一步感知、理解詩歌內容
①、提問:為什麼說藍天是搖籃?(因為藍天很大····)
那藍天這個大搖籃裡睡著誰呀?(星星····)
小結:藍天很大,還有白雲,星寶寶睡在裡面很舒服,很溫暖。
②、提問:大海這個搖籃裡睡著誰呀?(魚寶寶)
浪花是怎麼搖的?(浪花輕輕翻,大海就像搖籃輕輕地搖,好舒服,魚寶寶就睡著了。)
③、提問:花寶寶睡在哪個搖籃裡?(花園)
誰來搖花寶寶呀?(風兒)
風兒是怎麼吹的?(風兒輕輕吹,好舒服,風寶寶睡著了。)
④、師:媽媽是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為什麼小寶寶睡著了。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地朗讀詩歌
①、第一遍(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讀)。
師:這首詩歌真美,老師請小朋友們一起用優美、輕柔的聲音有感情的來朗讀。
②、第二遍(幼兒聽音樂邊做動作,邊朗讀兒歌)。
師:剛才小朋友們讀得很好聽,現在我們配上動作一起來朗讀。
③、第三遍(分角色進行朗讀)。
師:那現在我們來分角色來朗讀,老師給你們準備好了頭飾,有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還有小寶寶,你們選好自己要的角色,就去找自己的搖籃。
師:(1)小演員們準備好了嗎?題目大家一起朗讀,接著是藍天、大海、花園、媽媽。(幼兒分組表演,老師在幼兒表演時,一起表演。)
(2)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
(本案例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搖籃》的教學活動中,透過創設意境,引出詩歌搖籃,在分角色表演中,讓幼兒多說多玩,鞏固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優美。在活動中,創設意境沒有達到要求,下次活動時要注意。
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5
[設計意圖]
家是幼兒最熟悉的地方,在小班進行主題活動“我的家”時,我們發現孩子們對自己的家總有說不完的話。有的孩子還對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家產生了興趣。為了進一步萌發幼兒對家的熱愛,培養幼兒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我們組織了一節“找家”的語言活動。以此為幼兒提供了探索動物奧秘的機會。
[活動目標]
1、幼兒在遊戲中學會朗誦詩歌。
2、學習用詞彙:清清的、綠綠的、高高的、黑黑的等來表述圖片。
3、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秘密的興趣,瞭解動物居住的地方。
[活動準備]
1、根據詩歌的內容設計一個精美的動畫課件。
2、場地佈置:四幅不同動物的家場景,表示動物的家。
3、動物頭飾,磁帶一盤,實物胸飾(小魚、小鳥、蚯蚓、熊貓、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說一說我的家。
師:小朋友!我們都有一個溫暖的家,那你的家住在哪裡?誰來說一說?
幼:我的家住在XX小區……
師: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讓我們一起朗誦《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吧!
師幼共同朗誦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媽媽,還有我這個小娃娃,親親熱熱在一起,我們都愛這個家。
2、幫小動物找家
(1)幼兒說一說小動物的家。
師:孩子們!有一群我們最喜歡的小動物沒有找到家,你們看它們是誰?(師採用直接出示(蚯蚓)或模仿小動物的樣子(小魚、小鳥)或猜謎(熊貓)出示相應的小動物課件:小魚、小鳥、蚯蚓、熊貓。
師:小朋友!這些小動物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裡?你們能不能告訴這些小動物呢?
幼1:小魚、小魚,告訴你,小河是你的家……
幼2:蚯蚓、蚯蚓,告訴你,泥土是你的家……
(2)整體欣賞無聲課件。
師:讓我們看一看你們說的對不對呢?請看!(欣賞無聲課件)
3、看課件:幼兒運用詞彙表述小動物的家。
(1)課件一:小魚的家
師:小朋友!你們看小河的水怎麼樣?(清清的……)清清的河水是誰的家(小魚的家)(教師在幼兒回答後,要有重點地引導用兒歌中話來說:小魚、小魚告訴你,清清的小河是你的家)
(2)課件二:綠綠的樹林
師:小朋友看樹林是什麼樣的?(綠綠的……)綠綠的樹林是誰的家?(小鳥)學小鳥飛的動作。(小鳥、小鳥告訴你,綠綠的樹林是你的家)
(3)課件三:黑黑的泥土”
師:蚯蚓的家在泥土裡,泥土是什麼樣的?(黑黑的……)那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蚯蚓、蚯蚓告訴你,黑黑的泥土是你的家。
(4)課件四:高高的竹林
師:你們看這竹林是什麼樣的呢?(高高的……)高高的竹林是誰的家?(熊貓的家)(熊貓、熊貓告訴你,高高的竹林是你的家)
4、運用課件學習詩歌。
(1)整體感受詩歌。(師配上無聲課件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幼兒邊看課件邊朗誦詩歌2遍。
(3)採用遊戲的方式學詩歌。
A、分成四組唸詩歌。
B、遊戲:小動物找家
介紹遊戲的方法:幼兒自由選擇動物的胸飾,場內佈置四種動物的家,聽音樂幼兒做不同動物的動作,當音樂一停“小動物”馬上去找自己的家,找到家後全體幼兒朗誦詩歌。(可交換胸飾玩遊戲)
[活動延伸]
1、幼兒幫助其它小動物找家:蝴蝶、企鵝、馬、小蝦……
2、發揮幼兒的想象,幼兒嘗試學著自己仿編詩歌。
附詩歌:找家
小魚、小魚,告訴你,
清清的河水是你的家。
小鳥、小鳥,告訴你,
綠綠的樹林是你的家。
蚯蚓、蚯蚓,告訴你,
黑黑的泥土是你的家。
熊貓、熊貓,告訴你。
高高的竹林是你的家。
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6
教材分析
《紙風箏》是一首短小精悍,便於記憶的詩歌,詩歌內容通俗易懂, 節奏朗朗上口,表現了一隻驕傲自大的紙風箏,富有童趣。本活動透過欣賞、朗誦、表演等形式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表現詩歌,懂得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自滿。
活動目標
1、學會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誦兒歌,表現出紙風箏的特徵和詩歌的趣味性。
3、懂得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自滿。
活動準備
ppt、紙偶等
活動建議
一、出示紙風箏匯入活動,激發幼兒活動興趣。提問:這是誰?紙風箏有什麼本領?
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體驗兒歌前後情緒的變化。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提問:紙風箏是怎樣飄在天空中的?它做了什麼?
請幼兒模仿紙風箏在天空飄的動作,重點模仿“腦袋搖,尾巴翹”。
2、引導幼兒體驗小風箏驕傲自滿的心理,模仿小風箏說的話。
請幼兒討論:紙風箏在天空中飄的時候說了什麼?它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它為什麼看不起風兒和燕子?那它會用什麼語氣、什麼表情說?
3、談話體驗兒歌前後情緒的變化。
最後紙風箏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它會落到樹梢上?沒有風紙風箏還能飛得起來嗎?現在的紙風箏心情是怎樣的?你能用後悔難過的語氣來朗誦這句兒歌嗎?
三、出示 PPT,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體驗兒歌的情緒。
2、運用紙偶邊操作表演邊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3、討論:紙風箏剛開始的時候很驕傲,看不起風兒和燕子,最後變得怎樣了,你覺得紙風箏以後會有什麼改變?
小結:這個兒歌也告訴了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學習遊戲中,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績或是有所進步時,可千萬不能像紙風箏一樣驕傲得意, 否則離失敗就不遠了。
活動延伸
將紙偶放置在語言區,供幼兒繼續表演、朗誦。
附:
紙風箏
紙風箏,天空飄, 腦袋搖,尾巴翹。
“風兒沒我跑得快, 燕子沒我飛得高。” 風兒聽了手一鬆, 風箏落下掛樹梢。
幼兒園詩歌活動教案7
教案目標:
1、在幼兒對詩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及畫面,知道泡泡與其他兩個事物的關係。
2、幫助幼兒體驗詩歌明快且活潑有趣的情感基調,以便更好地把握詩的內涵。
3、指導幼兒尋找、觀察“泡泡”,並模仿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
教案准備:
1、與詩歌對應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點、烏雲、葡萄、藤兒、小朋友、音符、歡笑等圖片)
2、幼兒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蘋果、梨、果樹、蝌蚪、青蛙、雞蛋、母雞、海浪、大海等圖片)
教案過程:
一、吹泡泡。
1、隨音樂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體驗快樂情緒。
2、老師:我們吹泡泡是怎樣的?(圓圓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師這裡還有許多泡泡,和你們吹的泡泡不一樣,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泡泡?
二、出示圖片,欣賞詩歌。
1、出示星星。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星星是誰吹出的泡泡?
c、為什麼說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為月亮和星星總是在夜晚一起出現,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媽媽,所以說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點。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雨點是誰吹出的泡泡?
c、為什麼說雨點是烏雲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葡萄是誰吹出的泡泡?
c、為什麼說葡萄是藤兒吹出的泡泡?
d、藤兒還會吹出哪些泡泡?
4、根據圖片,師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現在我們把“什麼是什麼吹出的泡泡”連起來講一講。教師接上最後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謠,一串串歡笑。
b、老師提問: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
為什麼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謠,一串串歡笑?(因為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歡笑是的心情一樣,都很開心,所以……)
5、集體念詩歌兩遍。
三、啟發仿編。
1、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泡泡,現在請你們到後面去找一找,說說你找到的是什麼泡泡。(幼兒自由選擇“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請三名幼兒示範仿編。並把第一個幼兒的圖片替換到黑板上。
3、全體幼兒進行仿編。每三個一組把編出來的詩歌念給客人老師聽。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們真棒,又編出了那麼好聽的詩歌。
除了這些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泡泡呢?請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找一找,也把它編成好聽的詩歌好嗎?
幼兒聽音樂走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