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李如松》文言文閱讀答案

《李如松》文言文閱讀答案

《李如松》文言文閱讀答案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李如松》文言文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如松

  李如松,字子茂,成梁長子。以父蔭為都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驍果敢戰,少從父諳兵機。

  萬曆十五年,以總兵官鎮宣府。巡撫許守謙閱操,如松引坐與並。參政王學書卻之,語不相下,幾攘臂。巡按御史王之棟因劾如松驕橫,並詆學書,帝為兩奪其俸。

  二十年,哱拜反寧夏,御史梅國楨薦如松大將才,其弟如梅、如樟並年少英傑,宜令討賊。六月抵寧夏。如松以權任既重,不欲受總督制,事輒專行。兵科許弘綱等以為非制,帝乃下詔申飭。

  先是,諸將董一奎、麻貴等數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如樟夜攀雲梯上,不克。遊擊龔子敬提苗兵攻南關,如松乘勢將登,亦不克,乃決策水攻。拜窘,遣養子克力蓋往勾套寇,套寇以萬餘騎至張亮堡。如松力戰,手斬士卒畏縮者,寇竟敗去。水侵北關,城崩。如松等佯擊北關誘賊,而潛以銳師襲南關;既克,拜自斬叛黨劉東暘,乞貸死。

  既滅拜族,錄功,進都督。會朝鮮倭患棘,詔如松剋期東征。如松新立功,氣益驕,與經略宋應昌不相下。故事,大帥初見督師,甲冑庭謁,出易冠帶,始加禮貌。如松用監司謁督撫儀,素服側坐而已。十二月,如松至軍,沈惟敬自倭歸,言倭酋行長願封。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斬之。參謀李應試曰:“藉惟敬紿倭封,而陰襲之,奇計也。”如松以為然。乃置惟敬於營,誓師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師次肅寧館。行長以為封使將至,遣牙將來迎,如松檄遊擊李寧生縛之。倭猝起格鬥,僅獲三人,餘走還。行長大駭,復遣親信來謁,如松慰遣之。六日,次平壤。行長猶以為封使也,踔風月樓以待。抵平壤城,諸將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諸軍攻圍缺東面。以倭素易朝鮮軍,令副將祖承訓詭為其裝,潛伏西南。如松親提大軍直抵城下,攻其東南。倭炮矢如雨,軍少卻。如松斬先退者以徇。倭方輕南面朝鮮軍,承訓等乃卸裝露明甲。倭大驚,急分兵捍拒,如松已督軍自小西門先登。火器併發,煙焰蔽空。吳惟忠中炮傷胸,猶奮呼督戰。如松馬斃於炮,易馬馳,墮塹,躍而上,麾兵益進。將士無不一當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遼東總兵董一元罷,中旨特用如松。如松感帝知,氣益奮。明年四月,土蠻寇犯遼東。如松率輕騎遠出搗巢,中伏力戰死。帝痛悼,令具衣冠歸葬,贈少保、寧遠伯,立祠,諡忠烈。

  (節選自《明史》,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參政王學書卻之                 卻,退卻

  B. 語不相下,幾攘臂              攘,捋。

  C. 帝為兩奪其俸                     奪,剝奪。

  D. 詔如松剋期東征                克,限定。

  5.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如松行事“驕橫”的一組是(3分)

  ①巡撫許守謙閱操,如松引坐與並。       ②不欲受總督制,事輒專行。

  ③兵科許弘綱等以為非制,帝乃下詔申飭。  ④甲冑庭謁,出易冠帶

  ⑤如松用監司謁督撫儀,素服側坐而已。     ⑥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斬之。

  A.③⑤⑥     B.①②④      C. 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萬曆皇帝十分器重李如松,多次委以重任。哱拜反寧夏時,經由梅國楨推薦,重用如松兄弟;二十五年冬,遼東總兵被罷後,中旨特用如松。

  B. 李如松驍勇善戰,從小跟隨父親李成梁熟諳兵法,在平壤戰役中,他的戰馬被炮打死,自己身負重傷,但他換了匹馬,仍然奮呼督戰。

  C. 李如松為將作風強硬,兩軍陣前,對於退縮者毫不手軟。平壤一役中,在箭矢如雨的情況下,官兵稍有退卻,即斬殺先退士兵以示眾。

  D.李如松為報皇帝知遇之恩,最後戰死沙場。萬曆二十六年四月,土蠻侵犯遼東,李如松率領輕騎兵遠出直搗敵巢,中了埋伏奮戰而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如松等佯擊北關誘賊,而潛以銳師襲南關;既克,拜自斬叛黨劉東暘,乞貸死。

  ⑵參謀李應試曰:“藉惟敬紿倭封,而陰襲之,奇計也。”如松以為然。

  答案:

  4.A  卻,使……退卻,使……下去。

  5. C(①②③⑤分別從正面側面表面李如松行事“驕橫”⑥如松以為惟敬有投敵之心而斥責他,並非驕橫之舉④是說正常拜見的慣例,不屬於具體行為。)

  6. B(原文中是“吳惟忠中炮傷胸,猶奮呼督戰”,而並非李如松。)

  7.⑴李如松等佯裝攻打北關誘惑敵人,而暗中派精兵襲擊南關;攻克了寧夏之後,哱拜自己殺死叛黨劉東暘,請求免去死罪。

  (“佯”“潛”“貸”三字各1分,譯對大意給2分。)

  ⑵參謀李應試說:“藉助沈惟敬欺騙倭寇說給他們封賞,而暗中偷襲他們,這是條妙計呀。”李如松認為他說的對。

  (“藉”“紿”“然”三字各1分,譯對大意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