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鼎湖山聽泉閱讀練習及答案

鼎湖山聽泉閱讀練習及答案

鼎湖山聽泉閱讀練習及答案

  江輪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冒雨遊了一遭七星巖,走得匆匆,看得濛濛。趕到鼎湖山時,已近黃昏。雨倒是歇住了,霧漫得更開。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綠腳,齊腰以上,宛如輕紗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見,耳則愈靈。過了寒翠橋,還沒踏上進山的途徑,泠泠淙淙的泉聲就撲面而來。泉聲極清朗,聞聲如見山泉活脫迸跳的姿影,引人頓生雀躍之心。身不由己,循聲而去,不覺漸高漸幽,已入山中。

  進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脈,前後左右,草叢石縫,幾乎無處不湧,無處不鳴。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進,儇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

  山泉作嬌兒之態,泉聲則是孩子如鈴的笑語。受泉聲的感染,鼎湖山年輕了許多,山徑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著一股童稚的生氣。使進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無雜塵,陡覺輕快。行至半山,有一補山亭。亭已破舊,無可駐目之處,惟亭內一楹聯:到此已無塵半點,上來更有碧千尋,深得此中精神,令人點頭會意。

  站在亭前望去,滿眼確是一片濃碧。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可株,沉甸甸的溼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就連腳下盤旋曲折的石徑,也印滿苔痕,點點鮮綠。踩著潮潤柔滑的石階,小心翼翼,拾級而上。越向高處,樹越密,綠意越濃,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悅耳。悵惘間,忽聞雲中傳來鐘聲,頓時,山鳴谷應,悠悠揚揚,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相互應答著,像是老人扶杖立於門前,召喚著嬉戲忘返的孩子。

  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泉聲浸著月光,聽來格外清晰。白日裡渾然一片的泉鳴,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入深潭。至於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著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出互不相同的音響。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我俯身傾聽著,分辨著,心神猶如融於水中,隨泉而流,遊遍鼎湖。又好象泉水汨汨濾過心田,沖走汙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唱歌之中。說什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卻道,山不在名,有泉則靈。蘊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這一夜,只覺泉鳴不絕於耳,不知是夢?是醒?

  夢也罷,醒也罷。我願清泉永在。我願清泉常鳴。

  (1)像老人扶杖立於門前,召喚著嬉戲忘返的孩子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意在說明什麼?

  答:①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說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它變成了一個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根據文意,概括這一形

  象的特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中寫山泉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這樂聲的弦律是怎樣變化的?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鼎湖山為嶺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卻單選無數山泉,且又只在一個聽字上用足了功夫,單這選材,這角度,足以讓人歎服。

  B.文中多處運用襯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反襯聽覺的敏銳,泉聲的清朗;用低處泉聲反襯高處泉聲的悅耳;用白天聽泉反襯深夜聽泉的清晰。

  C.作者聽泉聽得如痴如醉;聽泉,聽得百感交集。讀者讀著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過心頭,讓人得到美的享受與愛的昇華。

  D.本文卓然目命,寫聽泉。文情並茂,理趣盎然。不僅充分顯示了作者語言文學方面的造詣,重要的是突出了作者在美學方面的理趣。寫作的目的,也就是突出其理趣。

  E.文章最後說我願清泉永在。我願清泉常鳴是由於作者聽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飛瀑那優美的歌聲,山泉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答案

  (1)答:①比喻②鐘聲的沉穩悠長 泉聲的歡快清亮 鐘鳴泉應的神韻

  (2)答:

  ①山泉有活脫迸跳的姿影、有清脆悅耳的聲音;

  ②山泉能蘊育生機,滋潤萬木,淨化人的心靈;

  ③山泉是一首絢麗的生命交響樂。(意思對即可)

  (3)答: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弦。

  (4)BD(B後兩個反襯應為正面襯托。 D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應為也反映了作者美學方面的修養,目的是突出愛泉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