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的應急預案(精選5篇)
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事故,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時常需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優秀的應急預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環境汙染的應急預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環境汙染的應急預案1
1 目的
為加強環境汙染的應急處理,減少環境汙染損失,特制定本規定。
2 範圍
本規定適用於公司各單位。
3 職責
3.1生產技術部:負責組織制定各類環境汙染的應急處理預案,並協調落實。
3.2安全監督部:參與各類環境汙染應急處理預案的制定與實施,及時將汙染情況報主管副總經理。
3.3各單位負責人:嚴格執行上級有關環境保護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制定本單位環境汙染應急處理措施,並定期組織進行演練。
3.4各單位安全員:負責對本單位職工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參與制定本單位環境汙染應急預案及演練,經常深入現場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加大環境汙染治理力度,確保清潔生產。
3.5班組長:負責對本班組職工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自覺遵守上級有關環境保護規章制度,督促崗位人員按時進行巡迴檢查,對本崗位的汙染源及時進行治理,當汙染源無法排除時,應採取緊急措施向單位領導彙報。
3.6崗位員工:自覺遵守上級有關環境保護規章制度,接受單位的環境保護教育和應急演練,對本崗位的汙染源心中清楚,按時進行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及時向上級領導彙報。
4 環境汙染應管理程式
4.1在所管轄區出現環境汙染,應按如下步驟進行現場應急處理:
環境汙染——切斷汙染源——保護汙染現場——彙報上級有關部門——到現場勘查,根據現場情況制定應急處理措施——組織處理隊伍——對汙染現場進行應急處理(祥見附錄1)。
4.2人員管理:
4.2.1發生環境汙染事故後,現場負責人採取緊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並向生產技術部報告。
4.2.2汙染單位負責人應在汙染區設定專門人員保護現場,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
4.2.3生產技術部接到報告後,通知有關人員就位,嚴格按各自的職責迅速開展工作。
4.2.4環境汙染處理人員要一切行動聽指揮,不得單獨行動。
4.2.5進入汙染區的人員應按規定穿戴勞保,佩帶防護用具,只充許在指定的區域內活動,不得到處走動。
4.2.6汙染事故處理完畢,要做到工完料靜場地清,安全監督部和事故單位應記錄存檔。
5 相關檔案
環境汙染的應急預案2
1總則
1.1為了認真貫徹《環境保護法》,杜絕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預案。
1.2本預案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防禦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以突發事件的預測、預防為重點,以對危急事件過程處理的快捷準確為目標,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一旦發生環境汙染洩漏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汙染範圍和財產損失,把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1.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每年應組織相關的單位、人員進行一次應急演練。
2概況
2.1重大環境汙染事故
指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環境受到汙染,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經濟與人民財產受到重大損失,造成不良影響的突發性事件。
2.2發電企業重大環境汙染源主要是灰壩的區域性管湧、滑坡;灰壩的垮壩事故。
管湧:灰壩上出現少量洩漏現象。
滑塌:灰壩上出現面積較大的灰漿流出現象。
垮壩:灰壩出現大面積的坍塌,發生灰漿大量湧出,對搶險人員人身安全構成威脅,已無法對坍塌部位進行搶修。
2.3危險等級
一級狀態:灰壩出現管湧,經初步處理,洩漏現象仍未消除;
二級狀態:灰壩出現區域性滑塌;
三級狀態:灰壩垮壩。
3應急預案內容
3.1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3.1.1組織機構
重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常務副組長:
成員:裝置部、發電部、安全監察部、公司醫務室、計劃供應部車隊、消防隊、
專案部第一負責人或副職
日常管理機構負責人:裝置部除灰專業高階主管
日常管理機構成員:裝置部除灰專業所有人員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裝置部除灰專業
現場總指揮:
現場副總指揮:
3.1.2組織機構職責
3.1.2.1指揮部職責
提出修訂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負責每年組織全廠重大環境汙染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演練,監督檢查各部門應急演練。對發生事件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決策,調動各應急救援力量和物資,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現場的態勢,全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3.1.2.2裝置部除灰專業職責
負責對灰場灰壩的日常管理,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負責組織和領導事故出現時的危急事件搶險隊。
危急事件搶險隊:立即對事故現場進行處理,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3.1.2.3安監部保衛主管職責
當危急事件發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做好事故地點的人員警戒、疏散工作。除應急搶險人員及指揮部同意的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進入隔離區內。在突發事件區域隔離帶處設定明顯警戒標誌。
3.1.2.4裝置部職責
組織施工隊做好灰壩的日常維護,事件發生後立即對灰壩進行修復、改造和完善。
3.1.2.5計劃供應部職責
隨時提供必需的搶救物資。
3.1.2.6車隊輛職責
提供搶險所需車輛。
3.1.2.7公司醫務室職責
當可能發生人身事故時,及時到達事故現場附近的安全地帶,對傷員進行救治。
3.1.2.8裝置環保主管職責
參加應急指揮,根據現場實際,提供突發事件出現時應急救援方案的修改意見,防止環境汙染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向環保部門彙報事故情況。
3.1.2.9發電部職責
負責事故時生產指揮,指揮排程事故時有關執行裝置系統。
參與預案的稽核和編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事故時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制定預防方案,防止同類事故的重複發生。
3.1.2.10安全監察部職責
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編寫。監督各級人員、各部門在事故時按預案進行工作。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事故的情況。發現預案存在不足,立即組織修編。
3.2危急事件的預防
3.2.1可能導致危急事件的因素
排水溝道不暢,壩內儲水量過大,蟲害鼠害、暴雨和地震等均可能發生環境汙染事故突發事件。
3.2.2預防措施
3.2.2.1灰場每天24小時安排專人按巡迴檢查路線和巡迴檢查內容進行檢查,檢查要詳細、到位,確保灰壩無缺陷、水位正常、排洪溝暢通無阻,排水設施完好。發現異常應及時彙報處理。
3.2.2.2經常對與灰壩相連外延土山體巡視檢查。
3.2.2.3加強雨季汛期對灰壩、斜槽的重點巡視檢查;觀察豎井、斜井周圍有無漩渦,灰壩周圍的土崖有無滲水、裂紋及塌方;發現下雨沖刷下坑洞時要及時進行回填。
3.2.2.4當大壩的滲水時,立即找出漏點,用沙袋堵塞。
3.2.2.5如果灰壩豎井、斜槽的水位高,應組織人員打通排水口,疏通防洪渠,儘快加大排水量。
3.2.2.6保持灰場壩前120~150米以上幹灘執行。壩前淤排灰漿時,進行人工引流並及時排除積水,充分保持壩前幹灘。
3.3應急預案的啟動
3.3.1當工作現場發生不可處理的嚴重環境汙染突發事件,發現人應迅速將洩漏現場的狀況和有無被困人員等情況立即向值長和危急事件日常管理機構人員彙報。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工作人員應立即撤離工作地點。
3.3.2值長接到報告後,應立即命令迅速改變出灰執行方式,經查應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應立即嚮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彙報,並建議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3.3.3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聽取彙報後,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立即命令啟動“重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預案”,應急救援日常管理機構人員應分別通知應急救援機構的各部門人員,參加應急救援。
3.3.4各部門接到應急救援的通知後,應立即奔赴事故現場,根據各自的職責對危急事件進行處理。
3.4危急事件的應對
3.4.1儲備足夠量的應急物資,如:架板、砂杆、水泥、砂子、磚、編織袋、油氈、潛水、鐵絲、鐵鍬、手推車、土工布等。
3.4.2現場緊急處置
3.4.2.1發生一級險情時,搶險隊成立後,應立即將準備的物資沙袋、水泥等運送到管湧出現的地方。觀察水流情況,有組織地用沙袋等堵塞管湧口進行堵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將沙袋、水泥、草袋等物資堆放成小壩,引導水流向排洪溝流動,避免汙染。
3.4.2.2發生二級險情時,搶險隊應派員,向大壩下游處檢查可能垮壩所輻射的地帶是否有人,如果有,應立即通知人員離開,並在危險區域掛設警告牌。其他隊員,應立即有組織地將準備的物資沙袋、水泥等堵塞管湧口進行堵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將沙袋、水泥、草袋等物資堆放成小壩,引導水流向排洪溝流動,避免汙染擴大。
3.4.2.3發生三級險情時,搶險隊應派員,向大壩下游處檢查是否有被困人員,如果有,應立即進行救助,並在危險區域掛設警告牌。其他隊員,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有組織地將沙袋、水泥、草袋等物資堆放在缺口處,直到堵住水流為止。指揮部領導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的建議決定下一步修復大壩的工作安排。
3.5生產、生活維持或恢復方案
3.5.1當壩體洩漏被全部堵住後或壩體不再向外部洩漏時,工程部門應及時對垮壩處進行加固性修復之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宣佈“重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預案”結束,應急救援日常管理機構人員分別通知參加應急救援的人員撤離應急救援現場。
事件結束後由水灰車間派人監護、保護現場,接受突發事件調查,協助安監部門和上級安全管理部門調查突發事件原因,不得擅自清理突發事件現場。
3.5.2生產維持或恢復
垮壩事件發生後,值長應立即命令值班員迅速將出灰管路切至備用灰場或幹出灰方式維持機組執行。當值長接到應急預案結束的通知後,即可排程正常出灰方式。
環境汙染的應急預案3
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環境汙染事故應急機制,提高公司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汙染事故的能力,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持續發展,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公司簡介和汙染物處理
2.1本公司基本概況
深圳艾意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寶安分公司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沙一村萬安路長興高新技術工業園18棟1-2層西側,租用建築面積1870平方米,職工總數50人;公司年生產銀油通孔產品約50000平方米、銀油飛線產品5000平方米、高阻產品5000平方米。
2.2汙水處理設施
本公司汙水處理站由深圳市羅湖長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設計承建,汙水站處理能力為20m3/d。
2.3汙染物分析處理
公司汙水處理站處理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汙泥)對環境有一定影響的,本公司與深圳市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簽訂處理工業廢物合同,汙泥由東江環保公司定期派車運走處理。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設立事故現場指揮組,建立健全公司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組織體系,明確各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3.2現場總指揮:總經理
3.3現場指揮:行政部
主要職責:在事故現場對有可能受到汙染的物品及人員進行搶救疏散。
3.4主要負責人:劉武仕
職責: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對汙水處理操作員進行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識;對汙水處理站裝置和設施及時進行監測和更新,保障處於有效使用狀態;當發現汙染物出現洩漏及裝置出現故障後,先迅速通知總經理,到現場按自身任務迅速搶修裝置及堵住汙染物的洩漏。
3.5汙水處理操作員:
職責:定期對裝置的保養、定時定量添加藥品、經常檢查汙泥存放處是否有外洩,保證汙水達到達標排放。發現事故問題要迅速向負責人彙報、及時採取處理。
3.6後勤保障組:
負責人(劉武仕)
主要職責:負責事故得到及時搶救及裝置正常執行,保護現場、協助環保部門做事故的調查工作。
4.應急響應
4.1公司行政部第一時間對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掌握第一手監測資料,並配合地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應急監測工作。
4.2發現事故的操作人員應立即做到汙水不外排再報告公司負責人。報告要求(說明事故發生的原因或裝置故障的起因);現場操作人員和負責人將事故通知總經理或其它負責人,迅速對裝置的搶修及做好汙染物不外洩,聽從指揮組統一安排部署;
4.3所有應急人員接到通知後要立即到達現場。在應急搶救過程中,本著“救人先於救物”的原則下進行。參與搶救的人員要勇敢、機智、沉著,做到緊張有序,一切行動聽從指揮,有問題要及時上報指揮組。
4.4本公司已經定期的對汙水處理操作員工組織過培訓。使汙水處理操作員工熟悉環保知識,熟知自己的任務。在人員、電話等其它情況有變化時可以隨時組織起搶救搶修隊伍。
5.應急安全防護
5.1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環境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式。
5.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5.2.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5.2.2、汙染源的洩漏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5.2.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5.2.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2.5、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影響趨於合理且儘量低的水平。
6.應急終止後的行動
6.1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後,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6.2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並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
6.3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環境應急隊伍應該及時維護、保養汙水處理站裝置,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7.宣傳
7.1應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汙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範能力。
7.2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7.3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環境汙染的應急預案4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為了有效應對突發性環境事件,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應對反應和救援水平,將突發性環境事件對工作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及生態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使用在本院區域範圍內人為或不可抗力的廢水、廢氣、固廢(包括危險廢物)破壞事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汙染事故等。
二、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一)指揮機構:
醫院成立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由院長、主管業務、環保的副院長及院辦、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保衛科、總務科、器材科、資訊科等科室組成,下設應急辦公室(設定在院辦)總體負責應急工作,並由總務科、器材科協助。
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
組長:張帆院長
副組長:劉志傑副院長
應急辦公室主任:李歆
成員:李維香、劉斌、湯洪順、徐新臨、李宗波、劉慶緒、張國楨、孫力、單軍、閆麗霞、楊洪、馬起豔
(二)機構職責:
1、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負責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發生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時,由應急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彙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示,組織救援工作。
2、應急辦公室:負責應急救援的日常工作,負責相關資訊的報送。
3、保衛科:協助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4、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負責現場醫療事故指揮、及中毒、受傷工作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工作。
5、器材科、總務科: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6、資訊科:負責網路資訊的暢通及大螢幕的宣傳工作。
7、其他工作人員:負責維持事故現場穩定,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工作人員進行緊急疏散。
三、預案體系及響應報告
(一)資訊的監測與報告:
1、資訊的監測:指揮領導小組的成員根據各自職能,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的原則,負責醫院區域環境事件的日常監管和資訊收集工作。
2、資訊的報告:各相關部門指定專人負責。遇有突發性環境事件隱患及特殊情況立即上報,應急辦公室在收到各相關部門上報的資訊後立即彙總,上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二)預警預防行動:
1、各部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或經群眾舉報、新聞媒體報道等其他途徑得到的重大環境事件隱患,必須立即上報應急辦公室及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2、對重大環境事件隱患,無論屬於哪個部門主管,發現後應立即嚮應急辦公室報告並上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3、各部門應在上報資訊的同時,指派有關工作人員對突發環境事件隱患的源頭進行控制,以防止環境汙染進一步擴大。
(三)預警支援系統:
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各成員,根據其職責範圍,建立資訊員制度,負責日常環境汙染資訊的收集、整理、歸類建檔工作,保障資訊的傳遞高效快捷。
(四)預警釋出: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醫院區域內環境的預警,由應急辦公室釋出。
(五)響應程式:
1、突發環境事件報告
(1)任何部門和個人有義務報告環境事件,有權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環境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及個人。
(2)對群眾舉報的突發性環境事件,無論屬於哪個部門主管的,由接報部門立即嚮應急辦公室報告。
(3)發生環境事件,應當自事件發生後1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嚮應急辦公室報告。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對汙染事態進行控制,報告中應明確表述出事發生的地點、時間、型別及初步預測的汙染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處理程序等,做初次報告、進展報告和總結報告。
2、響應程式
應急辦公室接到有關事件的報告後,應立即嚮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彙報,由領導小組宣佈啟動本預案,召集小組各部門成員趕赴現場,迅速瞭解、掌握事件發生的具體地點、時間、原因、工作人員傷亡情況,涉及或影響的範圍,已採取的措施和事件發展的趨勢等,迅速制定事件處理方案並組織指揮實施,隨時報告事件處理的最新進展情況。
(六)資訊釋出與通報
1、資訊釋出:
應急辦公室及時、準確、全面釋出環境事件的有關資訊。要正確引導輿論、注重社會效果,防止產生負面影響。
2、事件通報:
應急辦公室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及時通報環境事件的情況,做好防範汙染事件危害、蔓延的預防工作。
(七)指揮與協商:
事件發生後,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立即開始運轉,組織指揮和協調相關部門應急處理工作人員,裝置及物資及時到達現場對事件進行處理。
(八)應急處理: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應立即對事件進行調查處理。要根據危害程度範圍、地形、氣象等情況,組織個人防護,進入現場實施應急。要儘快弄清事件種類、性質、汙染物數量及造成的汙染範圍等第一手資料,將綜合情況彙總後及時嚮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提出科學的汙染處置方案,經批准後迅速根據任務分工,按照應急處置程式和規範組織實施,及時將處理過程情況和資料報區應急救援辦公室。
1、封鎖事件現場。嚴禁一切無關工作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事件危險區域,開闢應急處理專業工作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件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汙染源。根據發生事件的技術特點和事件類別,採取特定的汙染防治技術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件的擴大,消除汙染危害並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3、搶救受傷工作人員。迅速、有序地開展受傷工作人員的現場搶救或安全轉移,盡最大可能降低工作人員的傷亡,減少事件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4、根據事件類別、規模和危害程度,配合環保部門迅速展開必要的環境監測等技術檢驗、監測工作,必要時果斷迅速地劃定汙染危害的範圍或區域,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和物資安全撤離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
5、清理事件現場,消除危害後果。針對事件對人體、空氣、水體、土壤、動植物所造成的汙染和可能的危害,迅速採取技術措施進行事件後處理,防止汙染危害的蔓延。
6、對受到汙染危害的工作人員做好安撫等善後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
(九)資訊釋出
應急指揮部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影響、危害程度等制定資訊釋出的原則、內容以及審查程式,由資訊宣傳組釋出。
(十)應急結束
應急領導指揮小組根據事件處理和控制情況,宣佈結束應急狀態。
(十一)善後處置
環境事件發生後,要做好受影響區域群眾的思想工作,安定情緒,組織有關部門儘快開展善後處置工作,包括工作人員安置、補償,宣傳報道等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對事件產生的汙染物進行認真收集、清理。
(十二)環境事件災害調查評估
應急就援辦公室負責組建環境事件災害調查隊伍。調查工作人員由相關技術及管理工作人員組成。
災害發生後,調查隊伍要迅速趕赴現場開展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受災程度、災害過程有關環境保護資料等;聽取有關部門對預防和減輕環境事件所造成災害的意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並寫出清查報告。
(十三)獎勵與責任
1、對環境事件災害應急行動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室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2、對未按應急預案開展工作,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的,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3、環境事件發生後,應積極主動地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救災工作。
四、應急培訓及應急演練
(一)應急培訓計劃:
1、培訓目標:透過培訓提高醫務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培養一支訓練有素、作風優良的應急救援隊伍,使應急救援工作令病人滿意,令社會滿意。
2、培訓方法:透過院內專題培訓,場景模擬,實戰演練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
3、培訓內容: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科對在崗、在職的醫護工作人員進行急救技能和護理急救技術的培訓以及六部洗手法、職業暴露等傳染病知識的培訓;保衛科對全院在崗工作人員進行消費安全知識及技能的培訓。
(二)考核計劃:
1、醫政科對全體醫生進行考核;
2、護理部對全體護理工作人員考核;
3、保衛科對全員消防知識的考核;
4、感染管理科負責對全員傳染病知識的考核。
五、預案管理與更新
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應及時修改預案。
環境汙染的應急預案5
按照《xx縣環保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監督管理的緊急通知》精神,為有效防範汙染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環境汙染事故的發生,確保在發生環境汙染事故後能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結合我公司實際,特制定本事故應急預案。
一、適用範圍
發生在本公司以內及其周邊的汙染物排放,交通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等因素造成環境汙染事故時,啟用本預案。
二、組織機構
公司特成立環境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由總經理李斌擔任,副組長由副總經理李興勇擔任、組員由各部門領導組成。
環境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主要職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加環境汙染事故的排險、減害工作;根據現場情況,研究處置、具體做出排險減害(救助)方案、並組織實施。
三、報告制度
發生環境汙染事故後,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應立即趕赴現場調查,並對事故的性質和危害作出適當的認定:
(1)凡屬輕微環境染事故,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補漏,及時清理汙染源;
(2)凡屬重大環境汙染事故,除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處理外,應立即向縣應急辦及縣相應主管部門報告。
四、本預案的實施
在發生環境汙染事故時或即將使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受到或即將受到嚴重危害,財產受到嚴重損失,可能造成社會不良影響時,實施本應急處理預案。其做法如下:
1、接到事發報告後,立即組織小組成員及相關技術人員趕赴現場,對事故的性質和危害程度作出初步判斷,同時報告縣應急辦及相應主管部門。
2、事故第一時間內除組織搶救外,應如實報告縣應急辦及相應主管部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型別和主要汙染物以及危害程度),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汙染源的處理。
3、對有可能汙染的地方進行全面的檢查,防患於未然。
4、對發生有毒物質可能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控制汙染事故蔓延,做好防範工作,必要時應疏散或組織人員撤離。
5、查明原因後,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和技術人員及當事人共同擬定消除或減輕危害的方案措施。
6、消除或減輕危害的方案、措施確定後,立即組織人員實施。
7、危險或危害物排除後,召集有關部門做好善後工作,妥善處理環境汙染事故掃尾工作。
五、本環境汙染事故應急預案,自發文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