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關於二年級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二年級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關於二年級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透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現如今,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二年級學生端午節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二年級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先恐後的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今天是端午節,我在這裡向四班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節日祝賀:“祝你們端午節過得快樂、開心!”奶奶也在家裡給我包粽子,買香包,我端午節也過得很快樂。

關於二年級學生端午節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中國的傳統節日,在五月初五日——端午節,這一天要吃粽子,送粽子,賽龍舟。

  一大早,媽媽就叫我起來,帶著爸爸早早的就去了外婆家,我本以為外婆沒起來,沒想到外婆已經在家裡面開始包粽子了,我帶著疑惑問外婆:“外婆,街上就買有粽子,為啥就不去街上買呢,為啥在家裡自己包粽子呢?”外婆說:“街上賣的不如家裡自己包的好吃。”我和媽媽就去幫外婆包了,而爸爸在悠閒的看著電視。

  粽子包了二十幾個,我就一把手上去捉了幾個準備開啟吃,外婆說,還不能吃,你先去給鄰居送幾個。說完,外婆就拿著幾個粽子遞給我讓我去送,我只好垂頭喪氣的提著幾個粽子去送了。

  送完,我興奮地跑回家,這回終於順利的吃上了粽子,哈哈,真好吃。

  按照習俗,我們應該去賽龍舟,可是我們這裡沒有龍舟,只好在電視上看他們賽龍舟,為他們加油鼓起。

  我愛這個端午節!

關於二年級學生端午節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們先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去蜜棗、花生,用粽葉把它們整個包好,最後拿來一條繩子把它捆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粽子煮好後,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起了粽子,媽媽還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楚國時,有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昏庸的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汨羅河。他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們,人們紛紛趕來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裡面裝上糯米,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裡餵魚兒,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為了世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以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了端午節的來歷,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因為我不僅吃到了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