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2022好奇心的演講稿(通用9篇)

好奇心的演講稿

2022好奇心的演講稿(通用9篇)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好奇心的演講稿(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好奇心的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當我看見小區裡的小朋友們在玩捉迷藏、跳繩、辦家家酒的時候;當我聽見小朋友們手拉手一起歡歌笑語時;我幾乎忘記了自己已經是個十二歲的人了。可看到他們,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模樣,我所幹過的事,一想起來總會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

  小時候,我是一個好奇心特別強的孩子。我有一對玲瓏的眼睛,留著平頭,肥嘟嘟的小臉蛋,可愛極了!那時,每天早上我都得早起去上學前班,所以,我總會把一個小鬧鐘放在床頭櫃上。每次鬧鐘響起來時,我的頭腦中總會冒出一個個問題:為什麼鬧鐘會響呢?這裡頭究竟有什麼奧秘?我一直提醒著自己,心動不如行動。終於有一天,我鼓足了勇氣,像一位小工人一樣,開始認真地拆鬧鐘。我左手拿著鬧鐘,右手拿著螺絲刀,用口罩遮住口鼻。我有時用刀小心翼翼地拆,有時拎著它東瞧西瞧的,有時拿了這些零件,一小時過去了,兩小時過去了……我沉浸在這境界裡,我額頭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手心裡也沁出了汗。完工了,我用袖子擦了擦汗,輕輕嘆了一口氣,看了看,鬧鐘裡面只不過是一些小齒輪罷了,可是我還迷惑不解,這到底是誰在唱歌呢?我恍然大悟,一定是一個樂隊在演奏,那麼,這個樂隊到底藏在哪兒呢?

  晚上,爸爸回來說:“聽說你今天沒去上學。”我這才記起來,於是我點了點頭,爸爸來氣了,好像頭髮都要燒著了似的,他問我在幹什麼,我輕聲地說:“我在拆鬧鐘。”爸爸忽然大笑起來。

  法國的雨果曾說過:“好奇是飢餓的糧食,每遇到它就想吃。”我希望我的好奇心能繼續保持下去,永遠保持童心,永遠在好奇中生活,永遠過那種追求、探索、驚奇、天真、快樂的兒童生活。

  好奇心的演講稿2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孩童時代的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也因好奇讓我有了很多發現,讓我對它產生了興趣。

  小時候的我總是站在父親身後,看他把墨汁擠在四方硯臺內,然後用筆拇指還粗的毛筆蘸墨。那是的我總是怨他,無論多白的筆,用了一次,就不能像從前那樣了。爸爸卻笑了笑,指著剛寫好的字對我說:“這就是它的職責。它的一生,就像這字一樣,需要細細品讀,才能瞭解它的真諦。”我低著頭,一雙充滿好奇的眼睛緊緊盯著那字,想要去了解,去明白。

  那天,我仍舊在看爸爸練字,好奇心促使我也拿起了毛筆,模仿爸爸也寫字。

  剛開始寫字是因為充滿好奇,可日子久了,內心的興奮與好奇也漸漸消失。那天,我在書房練字,夕陽的餘暉撒在微黃的練習紙上,每個字都顯得格外清晰,爸爸看那“人”字寫得不好,只是蹙了蹙眉頭,可接連幾個字我都沒有寫好。爸爸生氣了,對我說:“你連人字都寫不好,將來怎麼能成人?做人也要像寫字一樣,必須靜下心來,一步步地走。”爸爸看了看我那充滿疑惑的眼,繼續對我說,“一切答案都在字中,慢慢地去品吧!”

  習字終究是苦的,春日的苦苦煎熬,夏日的汗流浹背,秋日的嘆息扼腕,冬日的手指哆嗦……即使這樣,我仍在堅持著,因為我總在好奇為什麼做人要像寫字一樣。

  終於,我獲獎了,但最讓我興奮的還是一個小小的信封,裡面裝著是稿費。回到家,我興奮地拿給爸爸看,爸爸欣慰地看著我說:“我想,你應該從字中找到了答案。”

  是啊,我找到了。寫字不能心急,要靜下心來,一筆一畫地認真書寫。做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靜下心來,一步一步地走,才能走得踏實,走得成功。

  好奇,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有了好奇,才能去探究;有了探究,才會有興趣。就像書法帶給我一樣,它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好奇心的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你自我在家裡玩,不要動我桌子上的東西,我去買菜了。”媽媽囑咐道。“砰!”門被關上了。媽媽最終走了。咦,為什麼媽媽不讓我動桌子上的東西?哼,你不讓我去我偏去!我打著“壞主意”向媽媽房間走去。

  這些都是什麼東西呀?口紅?唇彩?這個像麵粉的東西是什麼呀?我疑惑不解。我總看見媽媽把這個像麵粉一樣的東西往臉上塗。禁不住好奇,我決定試一試,可是又想起了媽媽的囑咐。到底塗不塗呢?“塗!當然塗!你都不明白裡面到底有什麼秘密,怎樣能放棄?”耳旁傳出了這個不明白從哪裡發出的聲音。對呀,塗一下怎樣了?大不了被罵一頓。我拿起小圓盒子,正打算往臉上倒。“不行,媽媽說不能碰,你要是碰了,媽媽會生氣的!”經過一番鬥爭後,我已經被兩個不知從何處傳來的聲音給攪糊塗了。“心動不如行動!”我最終抉擇好了,便把口紅和小圓盒還有水和眼影拿來實驗了。

  我已經把自我當成了科學家:拿起爸爸喝紅酒的高腳杯當容器,把化妝品當成材料。實驗開始了,我把口紅用剪刀剪成五六塊。再把那個小圓盒開啟,裡面是粉,塗在臉上能夠變白。我把粉全都倒進高腳杯裡,直到這時,我才感到了害怕,心不在焉地環視著門。

  “唉,沒事,反正做都做了,不怕……”正當這時,門開了。我立馬回頭,完了,媽媽回來了!媽媽看見了高腳杯裡的“慘狀”。媽媽生氣地拿起衣架,我“毛骨悚然”地躲進了被子裡。“何!洋!洋!”媽媽的聲音裡透著殺氣,我在被子裡瑟瑟發抖。

  俗話說得好:“好奇害死貓!”從這次的`事件中,我明白了好奇心也不能過量,否則下場真是慘不忍睹。唉,都是好奇心惹的禍!

  好奇心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古往今來,人類從原始社會演變到現今的科技經濟相對發達的社會過程中,體現出了人類的用心上進和爭強的好勝之心。然而,“好奇心”則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好奇心”顧名思義便是是說有一種想探索或瞭解事物的想法。世間萬物絕不能沒有“好奇心”。如果世界上沒有了“好奇心”,那就等於清澈亮麗的大湖裡沒有了湖水,也不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湖了。所以世上如果沒有了“好奇心”也可等於是說這個地球不叫地球了。其實,如果把一個求知的想法看作反應物,成功看作是生成物,而“好奇心”則看作催化劑或者反應條件,那麼我們就能夠簡單地明白“好奇心”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了。

  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主題之一的科學不能沒有“好奇心”。著名的生物實驗“豌豆雜交”是由孟德爾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完成的,孟德爾的這次實驗所得出的“分離定律”則為生物學的發展和當今基因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牛頓在因為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的狀況下,他的“好奇心”也驅使他去研究,最終得出了“萬有引力”這個定律,為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曾是世界首富的比爾在小時候天資聰明,具有很強的勇於探索的心理,最終在研究電腦的這條路上成為了IT行業的傳奇,併為IT行業的發展作出了無可代替的功績。

  顯而易見,由上述的材料當中我們能夠看出“好奇心”在人類乃至全地球的生物的發展上,都具有一個不可撼動的地位。

  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以前對他的弟子說過:““好奇心”的正確使用與否,往往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個說法完全正確,其實從一個人的生長里程來說,人的一生基本就是在成長,在不斷的突破和創新。然而驅使這些事情發展的因素之一的,那便是“好奇心”了。因為,人學習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為了瞭解這個世界的事物,而在瞭解了你所想明白的事物之後,就必然會選取你心中的命運。

  所以,我們不難想象“好奇心”的確是在影響著這個世界運作的重要配件之一。

  好奇心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童年,立刻就要離我們遠去,成為回憶。

  童年時的我,是一個好奇心極其強烈的小男孩。我總是會拉著爸爸的手問:為什麼我們只能住在陸地上、為什麼我們不能住在天上、為什麼我們不能住在水裡……我的腦袋裡似乎裝著十萬個為什麼。而爸爸對這些奇怪的問題總會顯得無可奈何,隨便敷衍的回答我一下,有時還會說,這個問題等你長大後自然就會明白。

  有一句俗語:“好奇心會害死貓”,而我就偏要當這隻“貓”。有時候我會將一大堆樹葉拿到房間裡,趴在地上,仔細觀察那些樹葉,因為我想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可是,最終都沒能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也有時我為了觀察小鳥的生活習慣,我便會硬拉著爸爸陪我去樹林,可是爸爸總是會說:“我的小祖宗啊!你能不能不要再來讓我陪你去樹林了”。

  等到上小學後,我聽教師們給我們講了一些國外的故事,我聽的津津有味。等到放學回家了,我便會對爸爸說:“爸爸,你帶我去外國吧!”

  記得有一次,發生了一件令人發笑的一件事。我看到媽媽帶回來一些紅色的東西,還能夠吃,正好當時我也餓了,便拿起一個就往嘴裡塞,頓時一種火辣的感覺湧上大腦,將我辣的哇哇大哭,哭聲招來了媽媽,媽媽看到我的樣貌,看到辣椒,頓時明白髮生了什麼便笑了起來,最終給我解了辣。

  此刻回想起來,童年的我真是好奇心十足,又會幹出來很多搞笑的事。是那麼的歡樂,那麼的趣味。可是童年立刻就要結束了,我必須要十分珍惜所剩的童年時光。

  好奇心的演講稿6

各位老師,同學:

  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好奇與科學精神》。

  這是開學的第三週,課桌上書本紙張錯落有致的排列,似乎彰顯著學習生活即將一如既往地展開,我不經困惑:我們的學習究竟是什麼?若這浩繁卷帙不是一切開始的初衷,那麼,在最初的上古,學習又是什麼?

  “朝聞道,夕死可矣”先賢將追求真理推上相媲生命的神壇。從類人猿第一次仰望頭頂星輝斑斕,便註定了人們終將飛向更高更遠,目光之外的宇宙;從人類第一次切開果殼好奇打量內部結構,就有無法抵禦的力量引我們進入質子、夸克、弦……“想知道”,這樣人類本源的衝動,成為太多登峰造極之人不滅的動力。在《球狀閃電》裡,劉慈欣說“美妙人生的關鍵在於迷戀上什麼東西”在這樣迷戀式的好奇和科學精神中,我們的數學定理、物理大廈、哲學體系緩緩建立。因此我說:從那哲人方才開始默想的遙遠的初生時代順溯至今,學習是好奇,是探索。作為更精確描述世界的手段,是一種所謂的科學精神。

  好奇,是科學探索的出發點。於人類群體而言,好奇心是自然的饋贈,它像母親拉著文明的小手,一步步引導我們的探索和進步,漸行漸遠。站在歷史巨人的肩上,因為前輩們一點一滴的“想知道”的慾望,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好奇的追問下,牛頓展示運動規律,馬克思詮釋社會發展規律,混沌的世界在人類眼中逐漸變得有規律可循。居里夫人說,“好奇心是學習者的的第一美德”,於個人而言,我們若是懷著純粹的求知慾去做世界的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也能興致勃勃地活得豐富。

  今日的學習重壓下,我們似乎都已忘卻最初的上古,人們單純因為好奇進行的那些追蹤,那是最原始的學習。今日我便在這裡倡導大家以一種原始的初心,將學習真正當作探索世界的途徑。懷著渴望,我們可以走的更遠。積少成多,我們的好奇,會是民族和世界的榮幸。

  當少年們俱以狂熱的迷戀探索世界時,當學生們俱以純粹的好奇心汲取知識時,方是“科學精神”深入民族血脈的一天。這好奇情懷的勝利,也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勝利。謝謝大家。

  好奇心的演講稿7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在歷史長河中,總是有許多名人軼事述說他們如何成功。許多故事都與好奇心緊密相連,人們將其大肆稱讚。每個人都不得不承認∶好奇是成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

  於是,許多家長認為不阻止孩子的好奇就能讓孩子“有出息”。最終換來的是什麼呢?面目全非的玩具甚至某些傢俱的零件,而不明所以的孩子還在強聒不捨的追問。家長怎能不心煩意亂?或許那些鼓吹好奇心的箴言過於浮誇,讓人們忽略了一件事:僅擁有好奇心不必須會成功。

  好奇,是一種心理狀態,引導人們探索未知領域。但好奇心有無價值與有價值之分。試想一下:瓦特在好奇壺蓋為什麼會被頂開時,他媽媽催促她趕緊去吃飯,他便將此拋之腦後。於是,故事開始朝一個奇怪的方向發展了。英國錯過了工業革命的絕佳時期,瓦特也就此被埋沒。沒有一種一蹴而就,連好奇心的發展也如此。

  其次,有價值的好奇心還需要自主,只會借鑑、吸收是不完整的學習。好奇心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摸索新的領域。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最出色的弟子,他並不拘泥於學習已有的,用自我的思想叩開了真理的大門。他熱愛教師,但對柏拉圖的謬論進行了批判。“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成了他傳世的至理名言。自主遠勝於順從,它對好奇心的驅動作用是無與倫比的。

  這是有價值的好奇心,那無價值的好奇心呢?比方說,在同學們學習菸草危害時,一位同學由於好奇開始嘗試,最終染上煙癮,走上歧路。他的好奇心無疑是充滿盲目的,最終損人不利己。

  小王子說:“用心去看,才能看的真切”不要從單方面去判定好奇心。好奇心是一把雙刃劍,僅有用心去理解,去發揮好奇心所帶來的衝動,才能走向成功!

  好奇心的演講稿8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有一句諺語叫“好奇害死貓”,我始終將信將疑,因為我從小就對周圍事物充滿無限的好奇,是一隻好奇的“小貓”,也從未所以而被“害死”。但自從“卡頭”事件發生以後,我領悟了:雖然好奇害不死貓,但可能會傷到我。

  有一天,我突然觀察到家裡那張普通的飯桌很異常,四條桌腳並不“長”在桌子的四個角上,而是裝在桌面的中心位置。四條桌腳靠得很近,看上去縫隙中間正好能塞進我的頭。我十分好奇,想:從桌縫裡看世界會是什麼樣貌呢?於是我蹲下身子,趴在地上,緩緩地把頭伸進桌腿縫裡。從裡向外看,由於視線被桌腿阻擋,世界就像是裝在瘦長的相框裡。太好玩了!滿足了好奇心後,我腳一蹬,想從裡面出來。壞了!我的頭卡住了!出不來了!“媽媽——我頭卡桌子裡了!”“哎呦,琪琪你幹嘛鑽到桌子裡去啊?”媽媽焦急的聲音和匆匆的腳步聲由遠到近。媽媽立馬一手抱住我的腿,一手託著我的頭往外拉。“啊!我的耳朵!”“耳朵卡住了,出不來了!”

  之後,媽媽湊到我身邊,雙手使勁拽我的腦袋。“啊啊啊啊——我的耳朵疼!”這時,外婆走了過來,說:“要不往耳朵上抹油吧!”於是媽媽用廚房裡的食用油把我的耳朵裡裡外外塗了個遍。然後,媽媽抱著我的腳,外婆抬著我的頭,一陣鑽心的疼痛,“一、二、三——拔!”我最終被拔了出來。

  啊!真是好奇害死貓啊!在這次“歷險”後,我照了照鏡子,耳朵上的皮都被磨破了,上頭還油亮亮的。耳朵火辣辣的疼,又澆了一層油,真是“火上澆油”啊!

  都是好奇惹的禍!此後,我明白了,在好奇發現世界的時候,必須保護好自我,不然會對自我有所傷害。

  好奇心的演講稿9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好奇心,對某個事物好奇,人人都有,都會產生這種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好奇心的理解逐漸加深了許多。

  在我剛上初中的時候,對事物的激動與好奇整天圍繞著我,初中我就是這樣度過的。因為小學在國外上學,所以直到初中才有機會接觸到了諸如《三國演義》這類家喻戶曉的名著。初一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一本厚厚的,完全是古文的。早已從大人們口中聽說關於關羽的英勇,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我懷著激動和好奇的情緒仔細地閱讀起了書中的故事情節。

  因為晚上我們買的書,在我廢寢忘食地看了幾個鐘頭後就該睡覺了。開始,大人們隔一段時光叫一次,兩次,我只當耳旁風,最終我父親有些急躁了,邁著大步進了我的臥室最終應是從我手中拿走了書,藏了起來。我倆戀戀不捨地懷著對書中人物的好奇與機動走向了寢室。誰叫咱不老實!趁大人們熟睡,我悄悄打開了我的檯燈在深夜看了起來。滴答滴答,鐘錶的聲音不時地在我耳邊響起。十一點,十二點……直到一點多我才扔下了書,帶著十足的睡意倒在了床上。無奈第二天就是週一了,早晨我睡眼惺忪地走向了熱鬧的教室。

  當然好奇心肯定也對我有終生受益的地方。

  在我上初二的時候,父母和教師培養了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興趣就是在好奇心的基礎上建立的,正是如此在上初二的上半學期教師們用生動的課堂向我們展示了身邊的物理世界,使我逐漸對不一樣事物的原理產生了好奇的心理,對物理有了濃厚的興趣,對物理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實驗課上,物理,生物,地理教師讓我們自我動手親身體驗科學,這些也都使我對科學產生了好奇心最終有了對科學的興趣,在事物上不斷探究,創新,在學業上不斷努力。

  任何事物都就應是有兩面性的,好奇心在我們身邊也是如此,比如對網路上癮對電視或各種“新聞”,都是由於好奇心的驅使下而最終有了興趣無法自拔的。

  我們需要好奇心,他能夠讓我們探索出新的東西,有了創新,在科學,在生活中起著十分好的效果。但如果我們把握不住它,可能會有很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