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道德教育演講稿範文(通用6篇)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道德教育演講稿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道德教育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
在生活中這樣的鏡頭你一定不會陌生:公園裡,給小朋友繫鞋帶;在家裡,我們把自己煮好的飯菜端到晚歸的媽媽手中;校園裡,我們把一張廢紙悄悄地塞進自己的口袋……這就是道德的舉動。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範,是獲得別人尊敬和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難,其實你用心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因為道德有時是一種愛心。
2008年5月12日,四川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淳樸善良的父老鄉親,在廢墟下呻吟,撕肝裂肺的呼救聲,揪動著共和國的每一根神經!“災難無情人有情”,解放軍向四川挺進,醫療隊向四川挺進,志願者向四川挺進!支撐他們冒險挺進的就是那一顆顆滾燙的愛心。全國人民都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的手。我們也紛紛捐款,獻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我校的張其浩同學過十歲生日,在爸爸媽媽的支援下,捐出了所有的生日賀禮,9200元,我也毫不猶豫地砸碎了自己的儲蓄罐,將平時積攢下來的80元零花錢全部捐了出去。這不正是“愛心流淌的高尚道德”嗎?
道德有時是一種感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小故事:某學校舉辦了一個親子游戲活動。活動中,先給媽媽們蒙上雙眼,看他們能不能在一排孩子中摸到自己孩子的手,結果所有的媽媽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當遊戲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蒙上自己的眼睛去摸尋媽媽的手時,卻沒有一個孩子能摸到媽媽的手。所有的媽媽都哭了,像孩子一樣哭得那樣傷心、委屈。因為她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愛的共鳴。
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現在的孩子怎麼啦?學會感恩以成為培養道德之心之首要。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溫馨的避風港;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因為老師教育我們用知識和修養去書寫青春的篇章;我們要學會感恩社會,因為社會讓我們發揮所長、神采飛揚!
道德,有時是一種習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每天都要問一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壞了,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熱茶,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生活是一面鏡子,學會道德,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播種思想,收穫行為,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道德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道德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道德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道德是做人的準則!讓我們追隨道德之光,讓道德在生命中綻放最絢麗的色彩吧!
小學生道德教育演講稿2
同學們:
大家好!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大家庭當中,在這個家庭裡,有各種各樣的人,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那麼,我們要如何與人與諧的相處,我們要如何處現實的問題呢?
我們不難看到,在我們的班級裡,我們常常會討論,誰的人緣關係好,誰的人緣關係不好,誰的朋友很多,誰卻總是孤獨一個人。人緣好的同學,他們會有很多好的朋友,他們很會處理人際關係,他們非常受到同學們的歡迎。而人緣不好的`人呢?他們往往不會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常常會跟同學們發生矛盾,同樣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教的,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這裡就有與人與諧相處的技巧。
講到這裡,我想問大家幾個小問題:課堂上,同桌不小心碰了你的學習用品,你怎麼辦?下課了,同學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你是馬上還擊還是微笑著說“沒關係”?當同學遇到了困難,你是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還是認為“與我無關”?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常常會碰到很多,每個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結果就會不同。
我們應該如何與人與諧相處呢?首先就是要寬以待人,以真誠友善態度去感化他人的無理言行,以高尚人格去感染別人的自私之舉;第二是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團結同學,當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主動伸出友誼之手,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往往容易獲得成功;第三要我們要學會溝通,要主動與別人溝通、交流,逐步學會與那些與自己興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第四要努力發現別人的優點與長處,尊重他人,不去打聽、傳揚他人的隱私,不在背後議論、批評他人;第五要學會寬容,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控制自己,因此,一定要讓自己寬容豁達一些,才能正確處理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遇到的矛盾與問題:當我們與同學有了矛盾之後,要多找找自己的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這樣才能順利解決矛盾,你才能贏得同學的諒解與尊重;如果你的眼睛裡只盯著別人的缺點,卻看不見自己的毛病,則只會把問題激化,長久下去,同學們都不願意與你交往,你的身邊就會沒有一個朋友。
同學們,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中學生文明禮儀所不可缺的。當我們手捧鮮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是我們自己的手。因此,我們要與人為善。一聲伴隨著微笑的“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會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我們也會感到開心。實際上,一個人的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利與容貌,而是取決於以怎樣的心態與周圍人的相處。
在我的演講最後,我想問同學們,你是否想做一個幸福的人,你是否相對一個受人尊敬,被人喜歡的人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吧,那麼,從這一個開始,我們就要學會怎樣與人相處,從我們的小教室開始,與同學們與諧相處吧,然後,再到整個校園,再到整個社會,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學會了與人相處,社會是與諧的,人們是幸福的,連天空都會是蔚藍的,加油,同學們!
小學生道德教育演講稿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代表167班進行本次國旗下的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的底線。
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當今的中國,發展教育已成為了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掛在家長和學生口中的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發展教育固然重要,可我們似乎忘了,自古以來,中國的許多名人大家就在傳講道德,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至今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我們青年人需要接受教育,但我們需要的是全面的教育,而“道德”這一課,不僅需要老師在知識上的灌輸,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的感悟和實踐。
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民族文明素質的體現。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質,怎樣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規範,又怎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仔細想想,這些都無疑是一個習慣問題。古羅馬西塞羅說過:“習慣是第二天性”。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這本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為什麼現代中學生連這些起碼的道德習慣都不能做到。而現今,走出校門,就能看到這樣一些畫面:公交車上的乘客對站著的老人視而不見;遊客面對近在咫尺的垃圾桶卻隨手把垃圾丟在了地上;路邊的花草被踐踏得奄奄一息也無人顧及。這些都是生活中十分細微的問題,可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忽略。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熒幕上看到了這樣一些鏡頭:在雅安地震的災區現場,許多醫生、軍人、志願者正在為了一條條生命而捨生忘死,來不及去考慮種種危險和困難。在他們身上,我們似乎能看到有一道道光芒在閃爍,它照亮了每一寸土地,溫暖了每一縷春風——那就是道德。的確,大災之後有大愛,可是我們仔細地想一想,難道非要有天災人禍降臨在眼前,人類才肯重新點燃內心的道德之火嗎?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問題。
我們的道德底線不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漸消磨,相反,我們更應該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讓它不斷在實踐中堅固。老師們,同學們,從你我開始,讓道德成為我們心靈深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小學生道德教育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在座同學: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和信任——道德教育的楷模》。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麼?不可置疑,其核心不外乎道德教育。今年四月,中鐵二局幼兒園的老師們為一位患癌症的大學生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共計善款約兩萬元。五個月後,在得知受助者做完移植手術並恢復得很好時,幼兒園的一位老師寫了一封信給受助者,全文是這樣的:孩子,你好!我是xx局幼兒園的袁紅老師,從你的好友那裡知道了你的治療情況,我由衷地為你感到高興。當我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幼兒園裡所有的老師時,你猜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驚訝和不相信,都瞪著眼睛說:“真的!好了!”在得到確切答案後,都在感嘆你的頑強和你的幸運。原來生命看似脆弱經歷了裡槃,卻依然能夠重新綻放,這關鍵在於能不能經受住命運的考驗。再次祝賀你!
九月五號,我們也把這個好訊息告訴給了幼兒園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長,當時,他們都為你感到由衷的高興,並對幼兒園進行的愛心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更多的支援。謝謝你!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里,很多人內心的愛和信任已經淡漠、麻木、甚至遺失,我們很失望也很迷茫,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我們還可以“救救孩子!”但有些家長沒有意識到“愛和信任”對人的重要意義,美其名曰:要讓孩子從小就有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就這樣,他們把孩子內心的愛和信任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太可怕了!
機緣巧合,我們透過你的好友認識了你,這是我們的幸運,在組織募捐活動時,有部分家長不是很理解我們的行動,認為是在家長出難題,甚至有位老爺爺找到園長說:“這是社會的和政府的事,為什麼會出現在幼兒園?太功利了!”當我們把幼兒園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宣傳的噱頭,而是為孩子培養情感的意義告訴他時,他還是不太服氣的走了。前幾天,我們老師專門把你治癒的訊息告訴他時,他非常不好意思,並且直誇幼兒園做得對,教育觀念好。
孩子,不管以後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多彩人生,還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居家生活,我們都祝願你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一路走好!
小學生道德教育演講稿5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登上崑崙,才知道什麼叫做高峻;來到虎門才懂得什麼叫做雄偉;目覽黃河,才知道什麼叫做壯闊;遊覽長城,才體會什麼叫做巍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偉大的祖國母親給予我們如此豐厚的物產,同時以她博大的胸懷哺育了生生不息,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
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不難忘記: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憂患國難而投泊羅江;童稚時的孔融將最大最好的梨讓給長輩的動人故事;三國時的諸葛亮,心胸開闊,七擒七縱孟獲;老子在《道德經》中囑咐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一切的一切,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道德所在。
社會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彈指一瞬間,人類已昂首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在這一漫長的歲月裡,中國戰勝了衰落走向振興;戰勝分裂走向統一;掙脫屈辱走向奮起。中國正以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自己。但是關於公民道德修養的任務勢在必行。因為沒有倫理道德的社會,將何其混亂不堪!
同學們!朋友們!你們是否還記得這樣一篇報道: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為了一個愚蠢的想法,殘忍的將一瓶高濃度的硫酸潑向黑熊的事件。聽過這篇報道後,我的心在顫抖,在滴血!我似乎聽到了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慘叫。我似乎看到了黑熊的面孔。那殘存的一隻眼睛無助的、黯然地望著一切。不!是仇恨地望著一切。它真的不明白,那口口聲聲稱自己是朋友的人類,為什要如此兇殘的傷害自己。血不停地湧動著,不時傳來皮毛燒焦的“滋滋”聲,它憤怒了,它竭盡全力的站起身來,重重地捶打著上鎖的鐵門,以垂死的掙扎向人類。慢慢的,殷紅的血浸透了大片土地,黑熊帶著滿腔悲恨昏厥過去。那一幕幕,一聲聲,你看到了嗎?你聽到了嗎?你想過了嗎?我不斷的問自己,這都是為什麼?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會有如此不道德的行為,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社會在發展,知識在爆炸,而人類的道德觀念卻越發淡薄了。人們置身於高質量的生活中,陶醉於燈紅酒綠之下,卻忽略了做人的基本原則:那便是德。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的。如果人們的道德修養落後於時代,那麼這個社會必將停滯不前。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面對一個新科技,新資訊,新體制不斷湧現和競爭異常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做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在掌握科學文化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尤為重要。
那麼我要問,對於一箇中學生,道德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道德就是寬容、創造、誠信、勤勞、創新、奮鬥!
眾所周知,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寬容就是從大局出發,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得好:“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但要真正做到寬容,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學生道德教育演講稿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重抬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道德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不丟垃圾,不隨地吐痰德,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說道小處,道德是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在公共場所,不亂丟垃圾。以此等等。
一位哲人說過:“道德普遍被認為是人類最崇高的目的。但是當你走出校園,可能會有一些負面的資訊,如充滿耳目的暴力、行竊、吸毒、、受賭;弱者無肋,壯力血流;大街汙水滿地,人嘴髒話漫天……凡此種種,讓人感覺道德巳被扭曲,人進已經喪失。為什麼道德會失去呢我個人認為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不斷地受到社會變更產生的衝擊:原有的“熟人”社會迅速過渡到“陌生人”社會,人和人之間的傳統關係被沖淡;經濟利益的驅使,工作壓力的增大,佔用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無暇反思道德;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對自身利益的過分追逐,對道德的不屑一顧,更是加速了道德的“休眠”;而孤立的“好人反被冤枉”的新聞事件引發的不恰當的輿論則過分誇大了道德困境,對徘徊猶豫中的道德產生了負面的導向。
道德的大廈要靠每一個人來構築,與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呼喚道德復甦,還不如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刁娜危難時刻的一個動作、受傷後的一句心語、病床上的一臉微笑,都讓我們看到其映射出的時代意義和道德價值。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是缺少愛心,而是缺少行動的勇氣。弘揚社會道德,需要在平凡的小事中去實現。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個座,路上有人問路指個方向,有人拉車幫著推一把……人性的善良就在這些微小的善舉中彰顯。儲藏於民間向善的道德力量依然深厚博大,“平凡良心”仍需要我們加以珍視和發揚。為見義勇為者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法律援助,是推進道德建設的重要一環。目前,諸如設立見義勇為幫扶基金、在法律層面給予見義勇為者以支援等措施,都會促進全社會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最終使每一個人好事做得光榮,善舉行得踏實。
還在等什麼?每個人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