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冷漠溫暖你我比賽演講稿範文
這幾日,我們都在關注一件事,就是小悅悅事件。我們見到的,系足以震撼我們心靈的情景。肇事司機的逃逸,18名路過者的冷漠無視,更有甚者假扮肇事司機對傷者父母心靈的再次摧殘。
當我從不同途徑,見到人們在譴責司機譴責路人的時候,我不禁在想:
其實這件事,只是太多同類事情的`一個縮影。冷漠,事不關己,惹禍上身等等想法,早已深刻在我們腦海裡。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就是,不關我事。
回想一下,當一個高中生為地鐵的鋪張浪費舉牌反對時,當計程車司機揭發計程車黑幕的時候,當政協委員韓志鵬在過問計程車加價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問下自己,當我們面對著公共社會問題之時,我們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譴責還是默默不語?有多少人會真正為那些不公挺身而出?其實放大來看,我們和那18個路人又有什麼區別?
你或許說自己力量低微。可是我相信每個人,每個點滴,都可以匯聚成力量。例如舉報公車私用的區伯,我們都有手機,我們隨手都可以舉報公車私用以支援區伯,但我們做了沒有?一個人舉報,或許有司會有報復,但眾人舉報,則能匯聚最大的力量,迫使有關部門作出整改。
但同樣令我驚訝的是,許多媒體已經迫不及待進行道德審判。先是將惡作劇者當做真實肇事者。雖然最開始出現在媒體上的字眼是“疑似”,但之後再傳,就基本已無疑似兩字,甚至在電視上直接痛罵。肇事司機逃逸,這是事實。但在沒有聽過肇事司機一方說法之前,就將“狂魔”等字眼強加於他身上,同樣是在為惡。有媒體將《這一天,他們令佛山羞辱》登在頭版頭條。但仔細想想,這一天,令人蒙羞的不僅是“他們”,還有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都是某種程度的惡人。
從來沒有理所當然的救世主。我相信,真正的決定權,好與壞的選擇權,是在我們每一個人手中。做好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幫人開門、不輕易開罵、不亂扔垃圾……這個社會的好壞,這個社會的文明,就是靠這種“做”出來的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