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柴靜演講範文:稀缺的東西

柴靜演講:稀缺的東西

柴靜演講範文:稀缺的東西

  季羨林96歲,只有一隻眼睛有視力,每日清晨4時起,坐在床上拿只放大鏡,用鋼筆寫“比較文學史”。手邊一本書也沒有,不用查資料,“寫了一輩子,我就是幹這一行的。”

  醫生不讓他下地行走,骨髓炎,據說是跟十幾年前一件事有關。

  那年他78歲,要去開會,發現被鎖在家裡,1.8米的高度。他比劃一下自己1.72米的'身高,就跳下去了。後來檢查骨裂了。

  同去的女孩說“哎呀”。

  他帶點兒炫耀的自嘲:“有點兒冒進。有點兒冒進。”

  這個宣統三年出生的人。經過清朝,經過袁世凱的洪憲,經過的統治,一直到解放,一直到走過“手臂舉起像樹林一樣的天安門”……說起這一段,還是像個孩子。

  醫生一共只讓我們聊12分鐘,所以在臨別時才跟他談起胡適,他談興很濃,說到當年批判胡適。他寫文章為胡適正名,出發點既不是政治,也不是學術,也不談舊情,只是因為他覺得胡適是個“好人”。

  “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評價一個人,過分不好,歪曲也不好。而且要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表他的意見。”

  他談的都是常識。可惜常識是這個時代稀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