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學習計劃>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精選10篇)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精選10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1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國定校行的必修課,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後的一門核心課程。它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包含了經歷——感受——探究——瞭解——理解——掌握——運用這一全過程,把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重在實踐,重在體驗,重在發展”為指導思想,認真開展三——六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透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增強孩子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轉變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實踐的能力。

  二、組織成員

  以下是我校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配備:

  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由鄂漢東校長領導,丁紅芳老師分管,教研組長宣洪波老師負責制訂實施計劃,印麗華老師負責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日常運作,宣紀珍老師具體負責課時安排以及調、代課。三、四年級由印麗華老師具體負責,五、六年級分別由劉彩娣老師負責,其他各班任課老師與班主任組成“導師團”對學生活動的開展進行研究性和指導。

  三、研究目標

  1、力求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做到短線、長線活動相結合,使每位學生能將自己學習活動的過程形成比較完整的系列素材,並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出活動的實際情況,引起同班和評價者的重視,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2、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體性判斷以及更好地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溝通能力。能透過利用各種符號與工具,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善與他人溝通,並能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與資訊。

  3、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起自己是記錄自己學習過程資料的著作者和負責人的意識,逐步養成不斷反省學習活動,評價學習成果,改進學習方式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規劃組織與實踐能力。

  4、透過對教師的月考核,進一步端正教師的教學思路,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從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研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

  5、評價側重於過程,體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他人的一種平等對話精神。

  四、研究內容

  1、主題生成

  (1)依託學科課程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學科的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整體發展,課程間的整合,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以及探索與研究精神。開學初,我們利用集體備課時間,由學科組商討,確定各學科中以透過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更好教學的活動內容:(英語)3A:用各種材料製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場;5A:製作卡片;6A:蒐集身邊的英語,以交通標誌為主。(數學)三數:調查週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遊戲;四數:怎樣滾得圓?瞭解自己,關愛自己;六數:大樹有多高?(語文)三語:小小讀書交流會,指導做採蜜集的方法;調查瞭解119、120、110等號碼的功能,學會求救;尋找秋天的足跡;走進水果的世界;製作動物名片等;四語:“老師,您好”主題教育活動;“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系列活動;神話、寓言故事交流會;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網路知多少調查研究。五語:研究神奇的變色龍;我讀書我快樂:《水滸傳》、說名道姓。六語:學剪紙、讀報和剪報等。

  其他學科,如美術、科學,也可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學科活動。活動主題、內容、方式自定。每次實踐活動後,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習作的指導,記錄下活動的過程及學生的感受。

  (2)依託社會生活、社群資源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人們經常說“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的習慣。這是我們在這一方面確定課題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國傳統節日的研究(本學期的中秋節、重陽節等)、家鄉的橋等。

  (3)依託已有的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新的課題。對原來開展過的有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進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課題。例如“日食知識”,以它為載體,生成新的課題,例如:瞭解星空、認識星座等。

  2、參考主題

  (1)傳統節日研究(三年級本學期研究主題)

  低年級以掌握節日時間、有哪些風俗習慣等為目標;中高年級除了達到低年級的目標外,增加傳統節日的歷史由來研究、動手做節日食品等實踐活動。本學期對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等作長線研究。

  (2)傳統遊戲研究(四年級本學期研究主題)

  低年級以瞭解過去的一些傳統遊戲、規則並做一些與年齡段適合的遊戲為目標;中高年級增加研究傳統遊戲與現代遊戲的不同、自己動手做遊戲工具等實踐活動。本學期把滾鐵環、玩沙包作為重點研究、開展活動的主題。

  (3)農器具的研究(五年級本學期研究主題)

  低年級以認識常用的農器具,瞭解常用農器具的名稱、作用為目的;中高年級增加操作、使用的實踐活動(“樂樂種植園”種植實踐活動)。

  (4)日食的研究(六年級本學期研究主題)

  低年級以調查、瞭解歷史上發生的日食現象為主,輔以觀看影像資料;中高年級拓展到認識宇宙、星空,豐富天文科學知識,發展科學、創新意識。

  (5)校園資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學宮動、植物主題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級以瞭解走廊掛圖中的科學家、文學家等名人生平事蹟、著名成果為目的;中高年級則增加閱讀他們的著作、學習他們的研究精神等內容。

  (6)節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識、瞭解世博會、建國六十週年等,任課教師根據社會、國家、國際發生的熱點事件開展研究、實踐活動,具體內容、目標可根據學生的年齡、能力等適當制定。

  任課教師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或專長,充分挖掘有意義的、可行性強的主題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然後根據活動效果同年級推薦或全校推薦。

  3、校本課程

  本學期校本課程實施內容和方式有所改變,具體情況如下:

  校本1課程內容仍然為“植物與生活”,依託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級的研究內容為:走近身邊的植物,二年級:認識植物的組成部分,三年級:植物的分類,四年級:植物的作用,五年級:植物的種植與栽培,六年級:植物與文化。校本2課程內容則由原來的“讓生活充滿愛”改為走班形式的各類專案訓練和學習,具體課程專案有:手工製作、篆刻、國際數棋、刻紙、口琴、編織、剪紙、古詩詞賞析、經典閱讀、思維訓練、閱讀與寫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進行有效的管理。

  學校計劃、年級計劃層層落實。在學校綜合實踐教研組的帶領下,各年級由年級負責人為小組長,帶領教師認真制訂年級計劃,帶著問題積極、認真地開展小組教研活動,提高實踐指導水平。學校定期組織檢查,提出意見,從而達到最佳化的目的。

  2、組織有意義的校外活動。

  適當組織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校外活動,如參觀博物館、江邊汙水處理廠、社群調查等。但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校外活動,爭取社會和學生家長的支援和參與。

  3、開展好教研活動

  (1)學期教研組每月進行一次綜合課研討活動,課後進行研討和評議。同時堅持每月一次的例會活動,及時分析總結工作中的得失,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漏補缺,不斷完善提高。本學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學生研究性專案作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各兩份,教學反思一份。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新老師要在課前向同年級組教師學習。這一學期,本教研組的每位老師都要上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同年級組老師觀摩、評議,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3)認真進行總結和評價。在活動過程中注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學期末提供至少一份專案作業參與評選,優秀的專案作業將對指導老師進行獎勵。透過展板,力求實事求是地把每一個活動情況及經驗及時、準確地記載下來。在此基礎上,組織全校老師、學生參觀,交流。另外,每個教師結合教學實踐和自身的研究,寫好研究性的文章,積極向有關雜誌和報紙投稿。

  (4)加強研究,最佳化教學。我們把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下午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沙龍研討日,教師們一起學習相關理論,提出活動中的困惑,共同解決問題,並把活動中好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4、完善學生、教師評價制度。

  活動後師生正確的評價有利於及時總結經驗得失,有利於提高今後活動的質量。本學期我們將進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動,努力提高實踐水平。

  對學生的評價透過三個方面來進行,首先是學生互評;其次是家長評價;最後是教師評價。這樣,不但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

  對教師的評價,除了延續上學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還將隨機進行學生調查問卷,從而促進任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始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學期將更加註重活動成果評價,學期末學校將透過調查問卷抽查的方式進行全面評價。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並組織學習。

  2、各年級、各班制定實踐活動簡要計劃。

  3、理論學習內容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等。

  4、教研活動:分組研討本月綜合課程的上課內容。

  5、開展慶祝建國六十週年的相關實踐活動。

  6、上交綜合實踐活動資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計劃開展活動,學校組織檢查。

  2、教研活動:吳海燕老師上一節綜合研討課。

  3、教研組例會:對綜合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4、相關年級開展日食的研究、科學宮動植物主題研究。

  5、上交綜合實踐活動資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計劃開展活動,注意收集和整理過程性資料,組織檢查。

  2、教研活動:印麗華老師上一節校本研討課。

  3、有關年級開展傳統節日的研究活動。

  4、教研組例會:半學期小結,下半學期綜合活動內容設計,上交過程性資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組例會:研究如何認真辦好活動成果的展板。

  2、學生總結匯報交流活動,以及學生活動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動:倪華玉老師上一節校本研討課。

  4、有關年級開展製作傳統遊戲工具(如鐵環、沙包等),玩傳統遊戲的實踐活動。

  4、各班上交案例、論文、活動總結(反思)及學生活動過程的資料。

  一月份:

  1、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測調查,考核評比。

  3、資料彙總歸檔。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2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資訊科技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涉及到兒童生活、自然、社會等諸多領域。

  它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實踐活動還具有開放性和自主性,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出發,基於學生興趣,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取課題,展開研究,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吸收學生家長社會人士參與開發課程,體現了學校特色,豐富課程資源,促進學生髮展。

  生活中的噪音

  (一)選題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業生產的不斷擴大,噪音成了世界繁榮的產物。但我們生活在這熱鬧的世界了,久而久之習慣了嘈雜,對周圍的一切噪音已經習以為常。本課題的提出就是讓學生重新審視噪音汙染現象,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怎樣的聲音是噪音?究竟會有什麼危害?再去追究其產生的地點、原因及危害性,激發起學生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產生消除噪音、改造生活的'美好願望。知道的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可操作的做起。繼而透過對聲音傳播方式、噪音的解決方法的解讀,延伸至如何改造生活,激發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二)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調查階段

  (一)佈置觀察任務,查閱資料。

  (二)活動時間:2011.9

  (三)活動內容:發現問題,瞭解噪聲

  第二階段:實踐階段

  (一)佈置研究任務,學生實踐。

  (二)活動時間:2011.102011.12

  (三)活動內容:

  1.調查感受尋找噪聲源

  2.分析問題噪音危害知多少

  3.解決問題全民攜手共降噪

  4.探究延伸科學降噪方法多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階段

  (一)活動時間:2011.12

  (二)展示內容

  1、蒐集的分類資料。

  2、手寫小報。

  3、倡議書。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3

  一、學術條件分析

  六年級四班39人,因為學生來源複雜,基礎不同。所以他們雖然是大四學生,但是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是不瞭解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設定。因此,在這一學期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有趣的活動話題,在小組學習中儘量與學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潛力。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

  總體指導思想: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途徑,著力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現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滿足學生成長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形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體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現實的、綜合性的、實踐性的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模式,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透過個人經驗學習,並結合實際生活和社會現實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己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的空間和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實踐和應用,積極參與社會和生活。它為學習知識、生活和技能的整合建立了一個操作平臺,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要求的目的

  1.增強學生對自然的認識,增強他們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強對自然的認識,瞭解人與自然的內在關係。

  (2)關心自然環境,獨立探索自然問題,有環境意識;

  (3)參與環保活動,增強環保能力。

  2、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強對社會的理解和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進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瞭解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2)關注社會現實,積極探索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培養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

  (4)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具有服務社會、對社會負責的意識。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具備自己意識的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1)自己反思,自己意識,自信,人生理想,積極上進。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3)瞭解和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正確勞動

  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己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透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甲型H1N1調查。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資訊,處理資訊,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群服務:參加社群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建立知識宣傳、衛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情況,瞭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透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4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

  2、親近並探究自然,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3、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4、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會問題的習慣,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5、在問題情境中,善於提出自己的觀點,並積極完善它。

  6、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

  7、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社群服務活動,形成親社會的態度和熱愛社會的情懷。

  8、認識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和不足,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9、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學會自己保護。

  10、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二、教材內容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為每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綜合實踐活動超越了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和單一課堂教學的時空侷限,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綜合實踐活動繼承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作為一種綜合實踐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

  教學重點:

  1、探究生活,熱愛生活。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會問題的習慣,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在問題情境中,善於提出自己的觀點,並積極完善它。

  4、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社群服務活動,形成親社會的態度和熱愛社會的情懷。

  5、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會問題的習慣,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6、親近並探究自然,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

  7、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

  8、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9、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學會自己保護。認識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和不足,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10、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教學難點:

  1、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社群服務活動,形成親社會的態度和熱愛社會的情懷。

  2、親近並探究自然,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3、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4、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三、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在老師、父母及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下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班隊活動、雛鷹假日小隊活動等。特別是從三年級開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使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透過自主合作確定活動主題、活動方式、組織活動的具體開展,最後形成活動的具體成果。這一切為了學生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發現學生髮言積極不積極,表現慾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

  四、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和措施

  意見:綜合實踐活動是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旨在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透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己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

  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每週課時進度安排:

  時間

  周次

  主要內容

  課時

  備註

  9月1日

  ————

  9月21日

  1—3

  一、茶與生活

  6

  9月22日———

  10月19日

  4—7

  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6

  10月20日——

  11月9日

  8—10

  三、中秋節

  4

  11月10日

  11月30日

  11-13

  四、嶺南佳果

  6

  12月1日—

  12月21日

  14-16

  五、環保調查

  6

  12月22日———

  17-18

  六、網咖的探究

  七、教學計劃反思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1、以人為本,尊重個性,發展特長,全面提高。

  2、重塑校園文化,提升校本特色,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程序。

  二、目標任務

  1、立足生活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探索綜合實踐活動方式及途徑。

  2、以校本為本,以教師為本,拓展第二課堂教學,透過多種形式、活動的開展,弘揚學生個性,發展其特長。

  3、以創新教育為主旨,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體驗、感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其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探索校本課程開發新領域、新途徑、新方法,豐富校本課程內涵。

  5、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透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6、透過多種實踐活動的開展,豐富學校文化建設內涵,重塑學校特色,為未來學校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7、透過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逐步探索出一條科學規範的活動課程評價體系。

  三、活動內容

  (一)綠色教育板塊

  我們學校現在正在建立區綠色學校,結合這項工作,我們打算開展一系列的生實踐活動:1、如組織高年級學生進行參觀“大地之春”農業示範園區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去感受自然的綠色。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學生聽取有關工作人員的介紹;參觀園區部分種植基地;學生田間實踐活動;活動後的感想等幾個方面;2、學生綠色種植活動。本學期我們要繼續好好利用學校操場的空地,發動部分學生去進行種植,學校也把它作為創綠的一項工作納入到管理的範疇;3、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活動。如“製作環保賀卡”、寫“環保徵文、兒歌”、“自創環保標語”、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清除牛皮癬”、“回收廢物”、“變廢為寶”等,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中成長,達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二)自主發展板塊

  “自主發展板塊”的活動內容根據學校設施、師資特點、學生的興趣愛好,共設定9個活動小組包括:閱讀與寫作、圍棋、繪畫、舞蹈、器樂、聲樂、英語交際、體育與健康、計算機等;儘量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適合其自身特點的活動天地,讓孩子都能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每一個人的潛能。

  四、活動要求

  (一)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過程,要求評價的重點放在評價學生的發展層次和發展水平上,評價標準應是“自己參照”標準,而不是“科學參照”標準,而以學生已有的發展基礎為評價標準,並突出學習過程的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綜合能力,不過分強調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1、注重過程

  教師要透過觀察,採用即時評語的方式記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情感、參與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現,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活動檔案,包括相關資料、觀察記錄、調查報告、研究成果等。

  學生的每次活動要有:學期活動計劃、活動方案設計、活動內容配檔、活動記錄、活動小結。教師以蒐集到的學生資料的資訊進行針對性過程評價。

  2、尊重多元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鼓勵並尊重學生極富個性的自己表達方式,提倡採用多種活動形式。例如:活動後的感受、種植中的一份觀察記錄或報告、一幅畫、一首小詩等等;

  (二)加強活動過程的管理

  1、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任何教師不得隨意挪用擠佔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指導教師認真做好活動記錄,以備學校抽查、考核。

  2、由於各活動小組人員相對較多,要求指導教師嚴密組織,有效調控,杜絕一窩蜂、走過場、搞形式等不良現象,各個活動要儘量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講求實效。

  3、分管人員要嚴格把關,合理調控,及時解決學校工作與小組活動的矛盾,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4、負責教師要按學校要求按時到位組織學生,課任教師不得隨意拖堂,以免影響小組活動時間,否則,一經核實,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5、每次活動,負責教師要有活動設計或總體思路、教案及過程記錄,以備學校存檔、核查。

  6、活動小組指導教師要定期總結經驗,糾正不足,不斷完善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豐富活動內容。

  五、工作行事曆:

  九月份:

  1、制定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2、學生環保卡片製作;

  3、成立學校綠色種植小組;

  十月份:

  1、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2、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清除牛皮癬”、“回收廢物”、“變廢為寶”等活動;

  3、綠色種植小組活動;

  十一月份:

  1、家長會及綠色家庭環保知識競賽活動;

  2、科學種植小組活動;

  3、做好一次校園學生緊急疏散演練

  十二月份;

  1、種植小組活動小結;

  2、教研組學期總結;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27位學生,其中女生13人,男生14人。大部分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三、教材簡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己、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絡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資訊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已達到學生情感、知識、能力和人格四個方面的理想目標。

  1、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透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四、教學措施

  1、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欣賞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己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5)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將自己活動後的感想、體會寫下來,並且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激發他們大膽想象,創造條件讓學生3、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學會與人合作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搜尋整理資料。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己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透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3、利用現代化

  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透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己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己反思性評價”。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己、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8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群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旨在透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途經和內容。

  本學期的教學我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絡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注意做到以下幾方面:

  1、基於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構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迴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立足實踐,不再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如“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等我都納入自己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並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透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2、著眼創新。著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我在

  在教學中著眼創新,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短短的一個學期,學生們在運用知識,用本領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深切的體驗,產生了積極的思想感情,激發了孩子們那種研究生活和研究科學的慾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孩子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9

  現代社會,物品越來越注重包裝,但這些拆下來的包裝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廢舊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結合社會倡導“綠色健康,低碳生活”,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欣賞廢舊物變寶創造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創造一種美,從中增進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學生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學生的生活。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本次活動的開頭,我們共同瞭解了垃圾對人類生活的危害,並借鑑了日本垃圾分類和多種廢品再利用的例子。吸引孩子們注意力,激發學生活動興趣,也使孩子們懂得:原來我們生活中很多平時丟棄的廢品是可以做成漂亮的有用的事物。在第二環節中,我們根據每一個小組製作的方案,自行收集生活中的廢品進行展示。然後我們開始製作。在製作活動中我採用自主探索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材料、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並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合作,並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學生們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學生們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創造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興趣。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孩子們自己尋找材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透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作。透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篇10

  本學期,我以“創新、實踐、發展”為主線,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為目標構建知識,使學生透過綜合實踐活動,獲得健全的、創造的人格發展。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三個班,有學生人,三年級學生相對來說,年齡小、好動,有些學生很聽話,好學,也有一部分學生懶散,頑皮。

  二、教學活動完成情況

  1、我引導學生從“勞技教育”“環保教育”“科學實驗”“人與自然”等側面提煉主題。讓學生在“勞動中學勞動”,樹立勞動觀念,學習勞動技巧;讓學生“在考察中學環保”,樹立環保意識,參與環保實踐。讓學生“在自然中學自然”,豐富科學知識,經歷探究過程。

  2、社會生活是個大舞臺,更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現實,也為學生的活動貢獻出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因此,我要讓學生從社會中選定感興趣的主題,讓學生關注社會,體驗社會角色;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問題;並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有創意地生活。

  3、學生的學習方式各不相同,綜合實踐活動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採用多樣的探究方式和活動手段,刺激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從參與研究的物件來看,可以採用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具體實施方案:

  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臨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自身問題和文化問題為主,進行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並強調與學生的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於一體,來體現活動主題的綜合性。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本次課改中一門嶄新的課程,也是這次新課改中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首先組織本年級教師認真學習理論,從思想上提高認識,瞭解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評價及管理。

  2、積極行動,努力探索、使綜合實踐活動多樣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在新課改的教育平臺上,它有著更大的創新空間。如關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隨父母一日,體驗父母的勞動辛苦等等;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如語文課前的查閱背景資料,課後拓展背景資料等等;充分利用學校的已有裝置,開闢校外活動基地,加強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之間的聯絡。

  3、投入實踐,讓學生走進綜合課程。

  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活動,在活動中他們能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們三年級老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了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我們讓學生飼養小動物,如小青蛙、小金魚。種花、養草,如種植水仙花,大蒜和蘭花等。

  總之,在這學期中,我與學生在一起,覺得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興,忙得開心,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