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學習計劃> 四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計劃

四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計劃

四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根據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複習,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實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複習,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使好、中、差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複習要求:

  1、認真複習《課堂作業本》,結合配套練習卷,熟記每一個題目與答案。

  2、至少認真翻閱科學書兩次以上,記住其中的實驗(所用材料、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還有書中出現的結論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複習材料。

  三、複習要點:

  1、溶解單元

  科學概念

  溶解的特徵:溶解是指物質均勻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不能用過濾或沉澱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透過攪拌、切碎、加熱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食鹽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並不能無限量地溶解下去。

  用蒸發的方法可以分離出溶解在水中的鹽,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中。

  溶解現象發生在液體與固體之間,還發生在液體與液體以及液體與氣體之間。如水裡的動植物就呼吸溶解在水裡的空氣。

  科學實驗:

  1、過濾實驗

  要點:需要材料:鐵架臺、漏斗、濾紙、燒杯

  2、怎樣加快溶解?

  要點:對比實驗。記清楚哪些條件相同,哪些不同。

  3、液體與氣體的溶解。要點:研究計劃。

  4、一杯水裡能溶解多少食鹽?見《作業本》第6頁

  5、分離食鹽與水的實驗。見《科學》書第15頁。

  簡答題

  1、麵粉溶解了嗎?(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所以沒有溶解。)

  2、海水怎麼變成鹽?見《科學》書第18頁。

  2、聲音單元

  科學概念:

  ? 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可以藉助其他物體的變化觀察到物體的振動。人靠聲帶振動發出聲音。

  ?? 物體振動的幅度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聲音是可以被控制的,在許多場合和環境,我們應當控制自己發出的聲音。

  ? 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了聲音的高低,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利用這一原理我們可以自己製造小樂器。

  聲音以波的.形成傳播的,它能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

  人的耳朵有一個膜,當聲音碰到它時它會振動;耳朵和大腦會把這些振動轉換成聲音的感覺。

  科學實驗

  1、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的實驗

  2、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

  3、控制發聲罐的聲音。變響的方法。變輕的方法。

  簡答題:

  1、土電話和聽診器分別是利用什麼來傳播聲音的?棉線、膠管。

  2、人們控制噪聲的方法?

  3、天氣單元

  科學概念:

  天氣特徵主要包括雲量、降水、風和氣溫。天氣是不斷變化著的,天氣變化時可以觀測和預測的。

  溫度是“天氣日曆”中重要的記錄資料。一天中清晨溫度最低,下午的溫度最高。

  風向標是測量風向的儀器,箭頭指向風吹來的方向。風有力量。風力等級表中把風分為13個等級。見《科學》書第52頁。

  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裝置,“雨量等級表”見《科學》書第55頁。

  不同的雲預示著即將來臨的不同天氣,雲量的多少是區分晴天、多雲和陰天的標準。雲分為積雲、層雲、捲雲。

  科學實驗:

  1、室內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

  2、小組製作一份天氣日曆,以後進行一個月的天氣觀測並作記錄。

  簡答題:

  1、能用網狀圖表示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2、會用不同圖標表示的天氣。見《作業本》第20頁。

  3、用箭頭標出風的方向。見《科學》書第32頁。

  4、會統計天氣資訊,並能夠分析資料。見《科學作業本》書第25頁。

  4、我們的身體

  科學概念:

  人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生命活動時,保個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人體外觀可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四部分。

  身體的肢體運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會涉及不同的骨骼、關節和肌肉。

  人的呼吸實際上是進行著氣體的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知道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氣管、支氣管、肺、橫膈膜。

  伴隨身體運動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氣,心跳也逐漸加快,以便輸送出更多的血液。

  經常運動,心臟會變得強壯,肺活量增大,能為身體提供更充足的氧氣。

  人體運動需要的能量來自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

  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食物被食管運輸到胃裡,在胃裡被進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腸被吸收。

  口腔是食物消化開始的地方,是由牙齒、舌頭、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齒按形狀給牙齒分類,可分為門齒(8個)、犬齒(4個)、臼齒(20個)

  科學實驗:

  用簡單的文字和圖示描述人體器官的協同關係。

  簡答題:

  為什麼我們運動後每分鐘呼吸次數會增加?

  為什麼我們運動後每分鐘心跳次數會增加?寫出運動對我們身體的一些好處。

  舉例說明人體各器官之間存在的聯絡。

  四、措施

  (1)組織學生進行全面複習每一課,再重點攻克重點和難點。

  (2)採用多種複習方法,比如,老師出題,學生答;學生之間的你問我答。

  (3)以優幫差,加強督促與輔導,使每一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結合課堂作業冊和練習卷內容講解,記住一些科學概念,辨清科學事實,理解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