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禮儀教育培訓計劃方案
一、指導思想
“禮儀”是指禮節和儀表,它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一種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禮儀教育”是對學生進行行為道德規範、人際關係準則的傳統美德教育,它是德育的基礎工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實施內容
1、進校禮儀:進校三步曲:立正、敬禮(隊禮:立正姿勢先站好,兩眼平視正前方;態度嚴肅又莊重,右手五指要靠攏;從體側經前胸,動作不慌也不忙;手掌小臂成直線,舉在額上一拳高;手臂不要遮住臉,手心側向左前方。團禮:立正姿勢先站好,兩眼平視正前方;態度嚴肅又莊重,右手五指要靠攏;手掌小臂成斜線,掌尖對著太陽穴。)問候。(聲音響亮)
2、課堂禮儀:預備鈴做好準備工作,老師進課堂宣佈上課後,全班學生起立、敬禮,齊聲道“老師好”;學生遲到進教室,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入教室;學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舉手,起立報告老師,經老師同意後再出教室;下課時,起立和老師互道再見。
3、課間禮儀:課間休息,不大聲喧譁,不追跑打鬧,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
4、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
5、同學間禮儀: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需要同學幫助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