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學習計劃> 關於高三一輪複習計劃

高三一輪複習計劃

關於高三一輪複習計劃

  導讀:為了應對考試、升學和就業等決定人的下一個階段的生活,對前期所學所做的事情進行回顧。為了達成更好回顧效果而制定的周密詳盡可操作性強的任務時間表,叫做複習計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一輪複習計劃,歡迎閱讀!

  第一輪複習非常重要,它是整個高三複習的基礎和關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搞好這一階段的複習工作,提高複習效率,是高三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下面從四個方面淺談高三複習工作的策略和基本要求。

  一、三輪複習安排及第一輪的基本教學任務

  1、明確複習指導思想

  結合考點,緊扣教材,以加強雙基教學為主線,以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聯絡、應用,同時結合高考題型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2、制訂科學合理的複習教學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一個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複習就有目標,就有方向。高三第一輪教學要在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基礎知識上下功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要在理論聯絡實際,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實際問題上下功夫(不關心實際),要指導學生學會審題,掌握解題規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培養能力),在培養學生養成規範答題習慣上下功夫,減少學生不應有的失分現象。千萬不要出現“第一輪複習趕進度,第二輪複習炒冷飯,第三輪複習亂做題”的現象。

  各科教師應制定好高三複習總體計劃和階段性計劃和相應的複習策略。建議各科複習應按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輪(20XX年9月1日--20XX年3月中旬)為“以點帶面打基礎”階段

  要求:落實考點,全面複習。抓綱務本,單元過關,整理題型,夯實四基,初步總結方法規律。

  第二輪(20XX年3月中旬--20XX年4月底)為“重點專題上臺階”階段

  要求:設定專題,構建網路。強化考點,突出重點,歸納遷移,培養綜合能力,穿插和滲透做題的規範性、準確性和時效性訓練,重點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第三輪:20XX年5月2日至高考,可分二階段:(20XX年5月2日--20XX年5月15日)為“綜合模擬攀高峰”階段。

  要求:強化訓練,綜合攀登。套題訓練,強調自主,縱橫聯絡,鞏固應用,總結方法,內化知識,自我完善,積累考試經驗,全面提高應試水平。

  (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5日)為“考前調適出狀態”階段

  要求:休整調適,自主整理。自學為主,個輔為輔,適度訓練,要求學生迴歸課本,迴歸基礎,收攏、鞏固已有知識,同時進行心理的除錯,輕裝上陣,逐步達到最佳狀態。

  3、選擇合理的複習教學方法。

  第一輪複習各單元按“習、讀、講、練、考、評、補”順序進行,各環節要目的明確,確保實效,實施中層層推進,環環相扣。

  4、瞭解第一輪複習的四項基本教學任務。

  第一項:全面、系統地複習所有的知識點

  (1)全面:覆蓋教材中所有知識點;

  (2)系統:不僅掌握知識本身,而且掌握與該知識點有聯絡的前、後、左、右的有關的知識點。

  第二項:完成記憶任務

  (1)所需記憶的知識,在第一輪複習時必須“一次到位”,決不可把記憶任務推到第二輪複習;

  (2)所需記憶的知識,必須以能“默背”為合格。

  第三項:初步掌握各單元的知識結構

  (1)記憶、理解各單元知識結構圖(表);

  (2)本單元知識能“單元過關”。

  第四項:著力培養初步的綜合能力和學科能力

  (1)大部分應是低檔綜合題,小部分是中檔綜合題,一般不搞高檔綜合題;

  (2)一般是在本單元內的綜合練習;

  (3)將各項學科能力落實至足量的'例題及練習題

  (4)中、低檔題的學科能力基本過關。

  5、確立一輪複習複習抓寶目標:尖子生、邊緣生

  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到目標學生培養的重要性,樹立全域性觀念,確保真正把目標學生培養落到實處。對目標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對目標學生的成績與能力提出明確要求,使目標學生複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個別輔導,因材施教,發現目標學生在複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分析解決。建立目標學生成績檔案,對成績不理想、波動大的同學,幫助其找出原因,促其穩步提高

  二、第一輪輪複習的原則

  要最佳化第一輪課堂教學就必須遵守高三複習的教學原則,總原則是適當延長一輪複習時間,縮短二輪複習,加大三輪綜合訓練時間和強度。並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第一輪複習中力求追求全面和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構建知識體系,力求做到知識無遺漏。

  (1)基礎性原則。用足教材,把握基礎。教材的圖表、資料、小實驗等全面溫固,零散知識系統化、網路化;注重基礎,注重通性法,精選精編,講求實效和針對性

  (2)系統性原則。第一輪複習時就不應是把平時學習過的知識簡單地重複一遍,而是要在對知識整體和各個單元知識部分之間的關係作了仔細的探究後,按邏輯結構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把平時所學的各個單元的、區域性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識及解題的思想、方法和規律進行縱橫聯絡,“以線串珠”,使之系統化、結構化、網路化,從而將各部分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構建知識的結構體系,以形成整體的“認知框架”、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其構建的方法可以將各單元與單元、單元與整體之間的聯絡與作用用表格式、綱要式、圖表式和口訣等形式進行直觀形象地構建知識整體的層次結構。

  (3)針對性原則。複習指導思想的確定,複習計劃的制定,複習方法的選擇,例題、練習題的選取和編制等都要有較強的針對性,不能帶有任何的盲目性與隨意性。所謂針對性是指:①針對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②針對學生學習中薄弱環節;③針對重、難點;④針對高考的熱點;⑤針對國家考試中心的命題資訊;⑥針對四川命題特點。對於學科的認識水平那些內容對中學學科素質培養最重要;那些知識是高校學習必須的;那些知識對培養思維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4)追求三精的原則。

  “精選”:例題、材料精選,要突出問題中所蘊含的學科思想與方法、人文情感。

  “精講”:例題精講,要突出教師的主導性

  “精練”:習題精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三、第一輪複習策略建議

  1、移動重心:下沉上移。

  下沉就是注重四基,要把著眼點放在能力提高和增分操作上;下移也就是要適當地向第二輪專題備考進行滲透。由於學情因素很容易誤入歧途,盲目跟進,勢必在第一輪備考中吃夾生飯,沒有做到恰到好處,該拔高的沒有上去,該淡化的卻在強化。

  2、精講精評,抓住五點。認真研究“兩課”(複習課和講評課),精講精評、突出方法,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複習課力求做到:(1)系統性:滾動複習,知識前後銜接,梳理歸納成串;(2)綜合性:縱橫聯絡,知識內外交叉,多角度、多層次;(3)基礎性:著眼雙基,中檔為主,面向多數;(4)重點性:突出主幹知識,詳略得當;(5)發展性:傳播方法,知道遷移,學會自學;(6)啟迪性:深挖教材,發散思維,多角度考慮問題。講評性應做到:(1)針對性:講其所需,釋其所疑,解其所難;(2)診斷性:診痛析因,指點迷津,傳授方法,診防結合;(3)輻射性:以點帶面,畫龍點睛,舉一反三;(4)啟發性:啟發思維,點撥思路,發散開拓。抓住五點:學生的思維斷點、盲點、難點、不易突破點、容易過失性失分點。要上好習題評講課

  3.小題大做:抓好小專題複習。小專題複習是雙基複習的昇華,是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與應試能力的關鍵。小專題的組構必須圍繞高考的重點與難點,體現如下四個特徵:①抓住穩定的;②注意變化的;③研究發展的;④悟出輪考的。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去年的高考題,結合14年的高考動態及相關資訊,找準高考的常考點、必考點及學生的易錯點,講練評相結合,提高專題複習的效度。

  4、注重過程和校度。在複習過程中各學科要有一定的階段驗收練習。要強調階段性的特點,在複習中要遵循:基礎-綜合-應試。強化“過手”:“五必”到位。評講必互動,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凡練必講,凡練必選,凡選必精。切實提高訓練質量和效度

  5、回望高考,以本為本。

  高考命題立足教材、迴歸教材、源於教材、挖掘教材、高於教材、不拘於教材;高考命題遵循於《考試大綱》、依據於《考試大綱》、不超出《考試大綱》。

  各學科要認真研究山東高考和全國高考。處理好基礎和能力的關係,講、評、練、糾的關係,重要考點、熱點與知識面的關係,課堂練習與課後作業的關係,一本資料與多本資料的關係等

  6.落實培優補差,促進全面發展。

  切實做好“幫扶”工作。一方面做好“尖子生”拔優工作,另一方面對許多的“邊緣生”轉優,實行全元分工、全過程跟蹤管理,班主任根據本班情況確定具體名單,負責學生的跟蹤調查與組織評比、考核與獎懲。建立學情調查制度,關注差異性教學.做好學困生工作。

  7、考練結合,有條不紊。

  堅持週考與月考制度,統籌兼顧。複習完一課就進行一套單元檢測,檢查漏洞。每月進行一次月考,作為記載,分析試卷,發現問題,查漏補缺。

  8、強化反思,加強學法指導。

  在學習上要求學生做到"日清日結"。做好"錯題集"和資料的整理以及規範書寫,在單一輪的複習中特別強調一做準。在指導學生的複習中,各科教師細到指導學生看某份練習某道題;組織與落實好必要的“答疑”

  9.、滾動複習,不厭其煩。

  重滾動複習,落實單科綜合檢測;熱點知識、主幹知識反覆訓練、滾動訓練、針對性訓練

  四、サ諞宦指聰暗慕萄б求

  (一)常規到位

  在教學常規中,決定教學效果的就是備課、上課、作業和測試這幾個環節的質量。

  1.備課:必須認真備課,每人的教案不強求形式的統一,但需人人都有,最主要的是要根據各班的學生特點,實施分層目標教學。

  2.上課: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即講規律、講思路、講方法,不講偏題、不講怪題、不講不典型題。力求一題一型別,一課一收穫。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可能地提高質量。儘可能地刪除無效教學環節,力求高質高效地完成每一課時。把傳統的講“是什麼、有什麼”轉變為講“為什麼、怎麼樣、有何用、怎麼用”等。讓學生在“未知中探索,探索中求新,新知中遷移,遷移中運用”,切實貫徹“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實施分層目標教學”的課改精神。

  3.作業:實施分層次佈置作業,做到“兩個佈置兩個不佈置”:一是佈置發展學生思維的、發現規律方法的;二是佈置拓展視野、提升能力、引導探究的。二是兩不佈置:重複性、超負荷的不佈置,超綱題,偏怪題不佈置。作業批改實行一本作業本制,力求作業批改不過夜,靈活使用全批、點批與面批,及時反饋,及時訂正。

  4.考試與講評:做到“精而實”,即精心出題,精心講評,務求實效。測試分為堂清檢測與單元過關檢測,測試題命題確保科學性(無錯誤)、探究性(重能力)、前沿性(有創新)、實用性(近期反饋)。教師講評前要統計分析,力求達到講評課講解不超過30分鐘。要求學生有錯題集,做到“會而對,對而全,全而得滿分,得滿分要完美”。

  5、管理到位,齊抓共管。

  6.規範考試,嚴格閱卷。

  7、加強心理輔導

  (二)抓好八方面的教學要求

  1、不遺漏一個知識點

  2.堅決記住所需要記住的知識

  3.邊教邊學邊用,學一點,用一點。

  4.以“單元”為單位,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5.要掌握理解規律,提高理解能力:講清解題“思路”;舉一反三,關鍵在“反”。

  6.將考綱要求初步轉化為學生的學科能力

  (1)明確本學科的學科能力共有幾項;

  (2)明確本單元內究竟搞哪幾項能力的訓練及測試;

  (3)設計並完成足量的、典型的、難度適宜的例題;

  (4)設計與完成例題等值的練習題;

  (5)進行學科能力的測試;

  (6)學科能力的講評及完成等值的查漏補缺題。

  7.提高課堂效益

  教師要增強“課堂效益意識”;增強“節約時間意識”;

  8.注意第一輪複習授課的特殊性,合理安排和協調各科複習時間。

  對第一輪複習課型應特別注意新、準、嚴三點:新,複習應有新意;準:選準教學重點;嚴:複習課貴在“嚴”字,要嚴格要求。

  總之在高三第一輪複習中,只要我們科學備考,嚴格管理,明年的高考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