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複習學習計劃
導語:計劃總結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學生期的學習階段還是步入社會後的工作階層,對自己的目標做一個初步或長遠的計劃是相當必要的。下面是一年級數學複習學習計劃。歡迎閱讀及參考!
一年級數學複習學習計劃1
一、班級實際情況
二個班大部分學生對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還有部分學生沒有養成做題之前先認真讀題、理解題意以及細心做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兩個班都有幾個學生因學習行為習慣等問題而使他們的學習有較大的困難,特別是計算比較差,其中有三四個學生十以內的數都要透過數手指來完成,二十以內的進位加法對他們來說就更慢了。還有有較多的學生常出現抄錯數字、看錯符號,而且很少有做完題檢查的習慣。
二、複習的主要內容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知道數的組成,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複習的主要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透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5、培養學生的良好審題、書寫、檢查作業的學習習慣。
四、複習的具體設想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裡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問題銀行中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等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的複習方法。這樣學生能瞭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以遊戲活動為主進行總複習。遊戲是一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玩中複習,在複習中玩,在玩與複習相結合中發展。如複習2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玩猜數、對口令、接龍等遊戲,加深數感。又如加減法計算的複習,不能出現單純的題海練習,這樣學生會厭倦的。可以設計爬梯子、找朋友、等遊戲活動,學生邊玩邊熟練加減法的正確計算。
3、與生活密切聯絡。複習時同樣要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可以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畫面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可以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後在全班中交流。學生不僅感受生活即是數學,數學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發展。
4、把本學期所學知識分塊歸類複習,針對單元測試卷、複習冊、作業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複習,滲透各項數學知識。
5、關注後進生的學習,進行耐心的輔導。
五、複習時間安排
1、1—20各數的認識——1課時。
2、1—20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1課時。
3、看圖應用題,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1課時。
一年級數學複習學習計劃2
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學期的末尾,為了讓學生能正確認識、理解、掌握一年級這學期的數學知識,在組織總複習時,我是這樣考慮的: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
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處於起步階段。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整理與複習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複習的內容,適當地引導學生主動地整理知識。
如在複習方位與圖形時,可以請學生自己說一說學了哪些立體圖形以及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體。這樣,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就需要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
2、開展多種形式的複習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組織複習時,要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需求,儘可能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練習內容,以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複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我除了適當地安排一些算式的計算練習外,也設計了一些小遊戲的活動,像“找朋友”“開火車”等活動,都是學生比較喜愛的活動,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達到複習的效果。
3、要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以往的複習課,基本上以單調的訓練為主,在設計時我改變了以往的形式,以遊戲貫穿全課,把所學的知識巧妙地融入到一個綜合的活動中。如站隊時的前後位置,圖形的分類、口算等,學生一邊玩,一邊回顧,一邊應用,增強了趣味性。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操作,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認識也會隨之提高。
4、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由於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學前教育、生活積累以及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很可能會產生學習理解的差異。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複習時考慮到學生個性的差異性,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特別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如在複習計算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練習題。一般的學生要保證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練習,而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練習。這種課堂分層次的練習,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輔導,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都有所提高。
一年級數學複習學習計劃3
一、指導思想
透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班級實際情況
本年級學生整體上計算不是很好,每班都有幾個計算較差的學生,主要體現在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進位及退位加減法不夠熟練,在幾次的單元測試中計算丟分較多,這是複習中所要重點強化訓練的。人民幣的認識及時分的認識、簡單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接受有一定的難度,也是複習中的一個重點。但大部分學生對本學期的學習任務能基本完成,也有個別學生因智力問題、而使學習有較大的困難,有較多的學生常出現抄錯數字、看錯符號。
三、複習的主要內容
1、“100以內的數”的複習。
著重複習100以內數的順序、數位表、數的組成和數的大小。複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學習的100以內數的相關內容。對於數位表應進行重點複習,它是學習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的重要基礎。複習過程中,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多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複習。
教材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復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用計算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學期學習的計算主要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等內容。這些內容不論在計算難度,還是在計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材中雖然把這些內容集中安排複習,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點。注意對比練習,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的方法。對於“20以內的退位減法”,要求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相同,學生應熟練掌握。對於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較熟練。對於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在計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學生能計算正確就可以了。對於計算方法,根據《標準》的精神,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複習時,可以先讓學生計算。計算後,可以分小組討論,這些題可以分為哪幾種形式,每一種計算問題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使學生透過討論、交流,溝通思想,相互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每種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點。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注意巡視,引導、參與學生的討論,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
複習解決問題時,先讓學生認真看圖,說一說圖意。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根據圖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可以採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後,按小組彙報討論的結果,全班進行交流。
3、“元、角、分”的複習。
本學期在學習“元、角、分”時,主要透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係,以及人民幣的應用,使學生對元、角、分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並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應用。
複習時,主要讓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遺忘了,還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用實物幫助學生思考。
4、“幾時幾分”的複習。
由於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學生能看著鐘面說是幾時幾分就可以了。複習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應該怎樣看鐘面,也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自己是怎麼看的。可能每個人看鐘的習慣不同,但不論什麼方法,只要能說正確即可。複習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意識和習慣,即看鐘面時,如果一時說不出準確的時間,可以說一說大概是幾時幾分。多進行這樣的練習,對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是很有好處的。另外,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具體實際多向學生滲透時間的觀念。
5、“位置和圖形”的複習。
複習時,一方面,要結合教材圖中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說出每個學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有關位置的詞語描述整個畫面的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時,要特別注意有關“左”、“右”相對性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創設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全面複習的目的。
6、“統計”的複習。
複習時,可以根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組直接讓學生觀察統計圖,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統計圖,而根據全班的實際情況,經歷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把本學期所學的統計的全過程都複習一遍。
7、複習的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計算。
8、複習的難點:時分、人民幣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