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隔離期間心得體會(精選6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封閉隔離期間心得體會(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封閉隔離期間心得體會1
風雨同舟,披荊斬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採取各種“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以責任和擔當築起了疫情防控堤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少數“未感染群眾”也準備抱著“試試看”“反正街上沒人”“出去曬曬太陽”的心理去“以身試毒”。如何抵擋“麻痺”“僥倖”“焦躁”的“心理飛沫”,守住全民戰疫階段“戰果”,還需各地政府和黨員幹部繼續壓實責任,多措並舉,為群眾戴好“護心口罩”,直到這場“疫情阻擊戰”取得最終勝利。
拴緊為民“兩端繫帶”,抵擋“麻痺心理飛沫”。連日來,在各級政府、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管制、居家隔離已成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蔓延的有效手段。但隨著管制和隔離時間的延長,很多群眾也沒有了武漢“封城”之初的驚慌,慢慢放鬆了警惕,“反正我沒事”“有什麼可怕的”心理也有所顯現。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將是疫情防控最關鍵的“視窗期”,全民提高警惕顯得尤為重要。各級黨員幹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決策部署要求落實到最末端,把自己與群眾的“兩端繫帶”拴緊拴好,“軟硬結合”抓好宣傳與排查,切實克服麻痺思想,把“反正”心理徹底消除,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好充分思想準備。
緊壓醒民“金屬護條”,抵擋“僥倖心理飛沫”。隨著季節的變換,春天真真切切踱步而來。居家隔離一段時日,再見春日暖陽,恍若隔世,一些人也開始有了“出去曬曬太陽”的想法。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從初期“沒有證據顯示人傳人”,到目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續的人傳人”,甚至可能發生變異。所以,迫切需要各級黨員幹部時刻保持審慎態度,把疫情看得嚴重一些、把疫情蔓延的風險估計得大一些,堅持“點面並重”,緊壓防控“金屬護條”,讓“耍大膽”“不設防”的“僥倖心理飛沫”無法“入體”。深入動員群眾徹底拋棄幻想,把防控措施落實好,真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嚴嚴實實織好全民“防控網”。
拉開困民“中間褶皺”,抵擋“焦慮心理飛沫”。近些天,很多人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啟手機,然後瀏覽鋪天蓋地的疫情資訊。新增多少確診病人、官方釋出的確診病人行動路線、醫療物資是否充足,每遇“重點”趕緊看看自己是否“入列”,甚至有的人只是平常感冒也不敢出戶,怕“被隔離”。加之不能走親訪友,不能逛街旅遊,甚至怕口罩不夠用,出門散步都是能免則免,“忐忑不安”“看報道就流淚”的焦慮心理也有所見。所以,需要各級政府動員和組織力量,堅持線上與線下諮詢相結合、身體健康與心理安定並重、確診患者與疑似人員心理輔導相結合,做好戰疫期大眾心理干預工作,把困擾群眾心的“中間褶皺”拉開,聚力增強“鎮定感”,確保安穩“過關”。
總之,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全民之戰,黨員幹部要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引領群眾在疫情應對上不“麻痺”、不“僥倖”、不“焦慮”,出“實招”“硬招”防止出現掀開“護心口罩”隨處“裸跑”的現象,真正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在這場“疫考”中交出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封閉隔離期間心得體會2
面對複雜嚴峻的疫情態勢,適度的焦慮可以理解,也能夠敦促人們採取更嚴格的防護措施。但是,焦慮過度,也可能為形形色色的謠言傳播提供土壤,引發不該有的“過激反應”。謠言止於智者。不信謠、不傳謠,保持理性、尊崇科學,我們就能更加堅定戰勝疫病的決心和信心。
以非常之戰役應對非常之疫情,防控之網必須織得密而又密,政策措施必須施行得嚴而又嚴。政府部門出臺嚴格舉措,也需要社會公眾多一分理解、多一些配合,形成同舟共濟、群防群治的合力。比如湖北黃岡、浙江溫州等疫情相對較重的地區,都果斷採取了出行管控措施。這雖然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些不便,但絕大多數人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援。在一些地方,出現個別人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粗暴對抗防控人員等現象,遭到網友批評。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既需要有關部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做好防控、備好預案,也離不開每個人的理解、遵守和執行。唯有如此,才能築起一道保護自己、惠及他人的生命防線。
病毒無情人有情。有人在網上提問,疫情面前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應該做點什麼?“不添亂”“不僥倖”“不傳謠”收穫了廣泛認同。無論是居家隔離,還是返城返工,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充分了解相關知識、做好防護措施,每個人都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都為戰“疫”增添力量,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封閉隔離期間心得體會3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年輕幹部責無旁貸。近日,陳希部長在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組織動員廣大黨員踐行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做到哪裡有疫情、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領導,哪裡就有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年輕幹部作為黨員隊伍中的新鮮血液,要積極響應號召,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在抗“疫”一線接受考驗、經受鍛鍊,當好“護航員”“網格員”“服務員”,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
要立足崗位,當好抗“疫”一線“護航員”。立足本職崗位,履職盡責,奮發作為,建功立業是新時代年輕幹部承擔的歷史使命。廣大年輕幹部要切實增強全域性觀念,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恪盡職守,及時成立抗擊疫情阻擊先鋒隊、黨員志願服務隊,設立黨員先鋒崗,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絕不擅離職守、絕不臨陣退縮、絕不應付了事、絕不自行其是,在本職崗位上履職盡責、在管轄區域內護航群眾健康、在疫情防控中擔當使命。
要勇擔責任,當好抗“疫”一線“網格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廣大年輕幹部要守好“一畝三分地”,以村(社群)為單位,以網格為基礎,採取全覆蓋、地毯式、拉網式等方式,逐戶逐家走訪,全面做好重點疫區返回人員排查和車輛登記工作。對排查出的'重點關注人員,尤其是湖北、武漢等地走親訪友、旅遊等人員,要逐一建檔造冊,儘快弄清弄準相關人員數量,確保“村(居)不漏戶、戶不漏人”“不漏一車、不漏一人、不漏一項”,及時掌握疫情、及時制定措施、及時採取行動,確保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在構築疫情防線中守好一方陣地、維護一方穩定、確保一方平安。
要銘記初心,當好抗“疫”一線“服務員”。從“學校門”步入“機關門”,從學生跨入公務員行列,作為一名年輕幹部首要任務就是當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廣大年輕幹部要把疫情防控作為檢驗初心使命的“試金石”,積極發揮抗“疫”一線“服務員”作用,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透過電話瞭解、微信聯絡、群眾反饋等形式,幫助隔離人員加油鼓勁、解惑釋疑、疏導心理、化解情緒,熱情周到地為他們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缺米、缺面、缺油、缺菜等實際生活困難。及時聯絡和配合醫務人員為其測量體溫、詢問了解身體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身體不適症狀,要第一時間護送其到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封閉隔離期間心得體會4
新型冠狀肺炎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戰爭,一場醫學戰爭,也是一場心理戰爭。比肺炎病毒更可怕的是我們內心的恐慌和焦慮情緒,許多人畏懼它的感染性強、潛伏期長、繁殖速度快,而忽視了民眾面對疫情的不斷努力、成果碩碩,在這種與病毒的“武力”較量中,我們必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你怕病毒感染性強,我說我們政策、行動更快。自1月23日武漢“封城”,全國多個省級行政區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中央、各省市縣鄉村組社群、各單位均成立了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開展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依法、科學、有序防控”。中央迅速調配物資,各級財政安排疫情防控資金,逐步滿足各地醫用物資保障和醫療資源調配保障,同時,7日建成火神山醫院,10日建成雷神山醫院。教育部要求各地延遲開學,並因地制宜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各省政府倡導企業延期開工,並紛紛出臺支援疫情下的中小企業相關政策。流動人口管理、交通衛生檢疫、防控惠民政策等細化措施也逐步出臺完善。
你怕病毒繁殖快,我說我們人多力量大。彙集基層工作者隊伍,從排摸整理到彙總編輯、從臺賬登記到入戶宣傳、從現場登記到跟蹤隔離,看似簡單的小事,卻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根基”。彙集黨員戰隊,黨員自願簽訂志願書,將初心和使命鐫刻在防疫一線,協助排查車輛及人員、監測體溫等,一枚枚黨徽的微光渲染黨旗的絢麗。彙集志願者梯隊,民眾主動參與社群防疫工作,發揮自身鄰里熟知的優勢,當好資訊檢測員、知識宣傳員、調節鼓勁員、特殊示範員等一個個平凡而光榮的身份。彙集醫療強將,中央派出了3支院士團隊,全國29各省市調集了近2萬多醫護人員組成了180多個醫療隊逆行支援湖北和武漢,同時各省市醫生下沉基層,配合前線防疫開展工作。
你怕病毒潛伏期久,我說我們防控隔離辦法多。嚴防死守,防止蔓延。高校均延期復學,大中小企業延期復工、居家辦公,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場所一律關閉,防止人潮流動,交叉感染。嚴格查控,落地查人。各小區、村莊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進出一律測溫,並出具有效證,外來人員和車輛一律嚴控,外出歸來人員做好登記,限期隔離,定期消毒無死角。個人防護,自覺隔離。自覺居家隔離,配合社群工作,少出門、不集會,不信謠、不傳謠,出門佩戴口罩,如實告知身體情況,自覺學習疫情防控相關知識,避免產生恐慌情緒。
思想決定行動,境界決定擔當。我們無需懼怕病毒,而應積極響應政策規定,儘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助力防疫“攻堅戰”,也感謝每一位堅守前線,鑄成我們前線“銅牆鐵壁”的“戰士”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封閉隔離期間心得體會5
“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場裡面衝;只要還有一塊肉,超市裡面不露頭;只要還有一口氣,呆在家裡守陣地!”連日來,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提高群眾對疫情防控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各地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結合實際,透過發放疫情防控資料、張貼大字報等方式進行宣傳,其中又以“俚語順口溜+流動大喇叭”的模式最“火”,通常聽上一遍就會被“洗腦”,大喇叭中播放的宣傳口號就如餘音繞樑,久久不散。
“宣傳就是要講群眾聽得懂的話”。這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鄧中夏在長期講演中得出一個結論。1919年3月,在北大校長蔡元培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號召下,由鄧中夏發起組織了“平民教育講演團”,希望利用講演激發廣大群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覺悟和階級覺悟。然而講演效果不佳,群眾往往是“瞠目結舌,駭而疾走”。面對這樣的情況,鄧中夏等人經過深入的反思總結後得出結論:“因為我們穿的不是勞動者的衣服,吃的不是勞動者的飯,住的不是勞動者的社會,說的不是勞動者的話……所以勞動者看見我們不是勞動者,不過是穿長衫的‘先生’”。足見開展宣傳擺事實、講道理無可厚非,但當下疫情防控宣傳物件是廣大的基層群眾,“講俚”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否則,儘管黨員幹部走村串寨、進家入戶“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群眾依舊不願聽、聽不懂,更不會“買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增強群眾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因此,必須進一步增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把做好防控宣傳的細心、耐心、責任心,轉化為阻擊疫情的信心、決心、必勝心。要在防控宣傳中善講“俚語”,多講“土話”,多用群眾聽得懂的“大白話”,確保防控知識入腦入心、直抵人心。要有意識地將防控知識融入到漫畫、表情包、圖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載體當中,真正推動防控宣傳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要著力畫好線上線下“同心圓”,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線上平臺開展宣傳引導,加大防控知識宣傳覆蓋面,努力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對於網路上的謠言和不實資訊,要勇於發聲、亮劍,及時進行澄清,嚴厲打擊傳播謠言、藉機生事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防控宣傳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待人以禮,則人心所向”。在疫情防控宣傳中講理、“講俚”主要是側重方式和內容,而“講禮”更多的就是突出態度的問題。如果在疫情防控宣傳中態度粗暴蠻橫,不懂得變通,不僅群眾難以接受,導致宣傳效果大打折扣,更是直接影響到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要始終堅持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全過程,以有禮有節有利的態度開展防控宣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心換心,多講“良言”,不用“惡語”,真正讓群眾在疫情的“三冬”中感受到溫暖。
萬夫一力,萬眾一心,防控疫情,人人有責。疫情防控宣傳既有利於增強群眾自我防病意識,更是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構建群防群治嚴密防線的關鍵一招。必須聚焦“以理服人、以禮待人、以‘俚’動人”的工作思路,以“實而又實”的工作作風和“嚴而又嚴”的工作標準做好防控宣傳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思想基礎。
封閉隔離期間心得體會6
從應急之舉到常態化防控,意味著相關舉措要進一步因情施策、最佳化提升,更加精準、完備、閉環,堵住所有可能導致疫情反彈的漏洞。
防漏洞,前提是充分發現漏洞。統觀兩個多月來的戰疫歷程,從落實四方責任,到嚴格進京管理,從強化社群聯防聯控,到閉環管理境外輸入,本市防控舉措始終處於動態完善之中。事實上,也正是由於我們不斷在實戰中捕捉漏洞並及時完善,防控網路才得以持續織密。嚴防死守,不僅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扭轉了疫情蔓延的勢頭,並在巨大的境外輸入壓力下,實現了疫情傳播的基本阻斷。著眼疫情防控常態化特點,繼續完善防控舉措,實現精準防治,就要繼續在查缺補漏上下功夫。
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隨著疫情發展變化,復工復產提速,人員流動加大,生產生活逐漸步入常態,很多防控漏洞可能會逐步暴露出來。比如公共交通人流密度加大,踏青遊園出現人員聚集,堂食恢復親朋聚餐增多,等等,都需要給予足夠的關注。特別是當下,境外輸入風險壓力持續增大,無症狀感染者不確定性仍在增加,復課、返校高峰即將到來,這些都是疫情防控常態化過程中需要面對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對這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情,必須以極端認真的正確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根據現實情況儘可能地出臺達至精準防控效果的政策並落實到位,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盡責盡責再盡責,認真認真再認真,這樣的防控態度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就目前來看,要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兩個全覆蓋”要求,所有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的人員都必須進行核酸檢測。社群管理沒有病例不等於沒有疫情,防控工作決不能有絲毫鬆懈,要完善社群防控常態化機制,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嚴防疫情反彈。各大交通樞紐,特別是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檢查站,依然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和重中之重,樓宇、園區、工地等聚集性場所也必須專人盯防,壓實責任,確保不出一絲紕漏。與此同時,還要及時對風險點進行排查,根據政策措施效果不斷完善和補充相關政策,對容易忽視的死角加大清查力度,該暫停的暫停、該疏導的疏導、該強化消毒的強化消毒、該打補丁的打好補丁。只有把各種困難和風險估計得嚴重一些,把問題缺漏發現得更早一些,把解決措施準備得更充分一些,才能切實守護好人民安全健康。
不慮於微,始成大患。疫情防控是全方位的工作,在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涉及的環節和領域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對工作的要求也只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嚴。不厭其細,織緊、織密、織牢防控的天羅地網,抗疫的最終勝利就能更早到來。